大堪布 貢噶旺秋 仁波切 口述
張惠娟居士 翻譯
諸法攝一要 二證取上首
恆當依歡喜 散能住即成
接下來講,第五、心修成之量。在本頌中講到「諸法攝一要」,不管我們修的是小乘或大乘教法,其最根本的目的、最根本的需求是什麼呢?就是要對治我們的我執無明,也就是要讓我們在輪迴中漂流的根本-我執無明消除。
我們這一生中的修行,例如:聽聞、思惟、修持佛法,或是為他人講說佛法,或是禮拜、繞塔廟、行布施、持戒等等,不管修多少法、行多少善,若是不能對治心中的我執,不能對治心中自私自利的想法,那麼我們所修的可以說是沒有意義的。聞、思、修法,或禮拜、繞塔,或每天修持唸誦,所做的這一切要是能夠對治我們心中的我執無明,那麼這可以說是修心教法在我們心中已經純熟的徵兆。
一個修行者行於修持的道上,心能夠依著修心的教法修持,讓心中的慈心、悲心跟菩提心不斷的增長,讓心中的我慢、驕傲、吝嗇、瞋恚等等越來越少,就可以說是真正的行在修心教法的道上。要是我們所修的法是真正合乎教法,像剛剛所講的,就可以說是一個衡量是否為一個修行者的秤,可以用來觀察自己是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者。
在這一點上,曾有人向阿底峽尊者說:「某某人心中是有佛法的,他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別人都不指責他,他的行為非常好,他是一個真正依著佛法在修行的人。」阿底峽尊者回答說:「一般而言,是不是一個修行者,是要自己來驗證的,他人並不是最主要的見證者。」
一般世人根本不曉得自己內心中的念是善還是惡的,有可能只會依著自己外在身、語的行為而說是好的。最主要的是要讓自己的心能夠不指責自己,也就是不愧於自己。今後我們依著修心的這個教法修持,要觀察自己是不是真正的能調伏自己的內心,這個才是最主要的見證者。
所以,一個修行者要讓自己的心非常正直,然後觀察自己的內心,觀察自己的一切行為,觀察口所講的一切話,一定要不愧對自己。經由這樣的觀察,發覺自己身、口、意所有的行止都是非常好,都是合乎法,這樣才可以說就是一個真正行在修持道上的修行者。所以一個修行者真正要行於修持道上,最主要的是不愧對自己。
「恆當歡喜修」的意義是,當自己依著修心的教法修持並修得嫻熟後,由於這嫻熟的力量,讓我們在碰到任何內、外違緣障礙時,都能夠依著修心的教法,將惡緣轉成為道。當我們面臨任何危險障礙時,我們要相信這個就是讓我們轉成菩提道的境,如果能做到如此,可以說就是修心純熟的指標。
若是生病或是遇到魔障,或遇到鬼、妖怪、非人等障礙時,不管碰到任何惡緣,心都要能夠非常高興。不但心要能夠高興,而且更要能夠將他人所碰到的違緣障礙自取承受,而不覺得自己非常悲慘,讓自己能夠行在菩提道上。這意思是說,當我們的心散亂時,仍然要能夠入菩提道。舉例來說,一個馬術很好的人,當他騎馬時,雖然心是散亂的,但是他卻不會從馬上掉下來。有如此例般,當惡緣突然間降臨在我們身上,雖然受到傷害,但在這時候並沒有生起瞋恨之心。相同的,如果讓我們起貪欲心的境界突然現起,我們在這時候也不會生起貪。還有像其他種種的惡緣生起時,我們也都能夠將所遇到的一切惡緣轉成自己修心的助伴。如果我們能做到如此,可以說是修心純熟的徵兆。
我們要按上面所講的這些方法努力修持,依照修心的次第如法修持。如果只是知道,這是不行的。我們平常就應一再地按照修心的次第實際去做,實際地去修。如果能夠知道且還能一再地實修,那麼不管眼前碰到違緣困境,或未來突然碰到惡緣障礙,或當我們死亡之時,不管任何時刻,心中都不會起瞋恚之心,不會生起不悅的心,貪戀執著不會生起,並且在碰到境的時候,馬上能夠依法去做,能夠行在菩薩道上。我們必須做到這種程度,如果還沒有辦法做到這種程度,就必須一再地按照這方法去做、去學。
我們依照修心教法修行後,雖然有了這些修心達成的徵兆顯現,這也只是我們所依的修心教法在自己身上稍微成熟而已,並不是說我們修心已達究竟,往後可以不必再依照這個修心的教法來修持。因此,在出現這些心修成的徵兆時,我們仍然還要繼續努力,讓這修心的量再繼續增長,還是要繼續不斷的修持。
節錄修 心 七 要
相關文章:
【No301】學佛真的很難 changchihchun 緣氣:(6622) 【No300】諸行無常 鄔金依喜 緣氣:(9127) 【No299】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 釋法尊撰 緣氣:(5271) 【No288】佛概念之研究與深思 張瑞良 緣氣:(9721) 【No287】「雙運論」&「次第論」 王堯論作 緣氣:(9165) 【No286】聖道三要 尊貴 達賴喇嘛 緣氣:(6073) 【No285】大圓滿傳承表 david 緣氣:(8817) 【No284】《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五〉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7412) 【No283】《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四〉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55328) 【No282】《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三〉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6561) 【No281】《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二〉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25172) 【No280】《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一〉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21937) 【No279】金剛薩埵法門介紹 Jonerson 緣氣:(10050) 【No278】密勒日巴中陰開示 祝務耕 緣氣:(6335) 【No277】從數息觀論中國佛教早期禪法 陳英善論作 緣氣:(5146) 【No276】智者與法藏圓頓研究 郭朝順論作 緣氣:(6031) 【No275】天台止觀修行中的「二十五方便」 王寶珍論作 緣氣:(5418) 【No274】天台觀不可思議境 林建強論作 緣氣:(6029) 【No273】 智覬「摩訶止觀」之研究 古天英論作 緣氣:(6543) 【No272】慧解脫所依二智及定地 黃雪梅論作 緣氣:(5949) 【No271】慧能般若與佛性的頓教禪法 陳平坤論作 緣氣:(6077) 【No270】《妙法蓮華經》「十如是」 黃國清論作 緣氣:(6049) 【No269】天台智顗《法華三昧懺儀》 陳玉美論作 緣氣:(6153) 【No268】智顗醫學之研究 黃柏源 論作 緣氣:(5961) 【No267】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美學 李源盛論作 緣氣:(6243) 【No266】四諦研究 聶秀藻論作 緣氣:(5954) 【No265】 天台法華三昧 韓子峰論作 緣氣:(5398) 【No264】清辨二諦研究 曹志成論作 緣氣:(5669) 【No263】智者大師教觀研究 林志欽論作 緣氣:(5229) 【No262】唯識三性&二諦 蔡伯郎論作 緣氣:(5780) 【No261】智者大師之一佛乘思想與實踐 林明莉 論作 緣氣:(5248) 【No260】《成實論》「三心」思想之研究 陳世賢論作 緣氣:(5853) 【No259】 龍樹認識論 游祥洲論作 緣氣:(5537) 【No258】龍樹中道緣起 劉英孝論作 緣氣:(5912) 【No257】龍樹中論八不思想 陳學仁 緣氣:(8845) 【No256】宗喀巴菩薩戒研究 王惠雯 緣氣:(10416) 【No255】無我與解脫 簡淑雯 論作 緣氣:(5336) 【No254】天台懺法 蕭麗芬論作 緣氣:(5171) 【No253】攝義論 陳水淵論作 緣氣:(5831) 【No262】兜率天上師瑜珈法甚深導引 曾淑娟論作 緣氣:(6350) 【No261】中論論證方法 楊滿堂論作 緣氣:(8361) 【No260】文殊師利菩薩本願研究 黃靖芠論作 緣氣:(5550) 【No259】《維摩詰經》禪觀之研究 簡秀娥 緣氣:(10693) 【No258】藏傳佛教傳記的主體性與空性 劉婉俐論作 緣氣:(9277) 【No257】現代禪創始人談 古月胡 緣氣:(5262) 【No256】四法寶鬘 談錫永論作 緣氣:(5793) 【No255】大圓滿教義中原史 A. W. Barber 緣氣:(8049) 【No254】解脫道要義 張澄基教授撰作 緣氣:(5959) 【No253】方便道修持次第 張澄基教授撰作 緣氣:(5282) 【No252】僧叡「禪」「智」雙運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5692) 【No251】戒律 釋果徹論作 緣氣:(5407) 【No250】禪法修行 釋果徹論作 緣氣:(5802) 【No249】藏密修行 藏密修行 緣氣:(6990) 【No248】西藏大手印 [下] :林崇安 緣氣:(10190) 【No247】西藏大手印 林崇安教授 緣氣:(10009) 【No246】喜金剛壇城 讀書人 緣氣:(10814) 【No245】清靜自己的方法--百字明咒 尊貴 貝瑪南傑論作 緣氣:(14836) 【NO244】菩薩﹝三﹞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761) 【No243】菩薩﹝二﹞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145) 【No242】菩薩﹝一﹞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571) 【No240】正修菩提心 ﹝下﹞ 貢噶旺秋仁波切 緣氣:(10867) 【No239】正修菩提心 貢噶旺秋仁波切 緣氣:(10386) 【No238】菩提道次第略論﹝下﹞ 法尊法師 緣氣:(11431) 【No237】菩提道次第略論(中─2) 法尊法師 緣氣:(17078) 【No236】菩提道次第略論(中─1 ) 法尊法師 緣氣:(13701) 【No235】菩提道次第略論(上) 法尊法師 緣氣:(14296) 【No234】現觀莊嚴論內涵﹝下﹞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270) 【NO233】現觀莊嚴論內涵﹝上﹞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662) 【No232】現觀莊嚴論 陳玉蛟教授 緣氣:(5744) 【No231】四百論大義 釋見愷論作 緣氣:(5339) 【No230】四百論 釋見愷論作 緣氣:(5403) 【No229】菩提道燈論 阿底峽尊者造 緣氣:(5788) 【No228】達賴喇嘛全球中文翻譯蔣揚仁欽喇嘛演講 :michael chen 緣氣:(5675) 【No227】七十空性論 龍樹菩薩造 緣氣:(10633) 【No226】十善業道是菩薩戒根本 聖嚴法師 緣氣:(9638) 【No225】菩薩戒重點 聖嚴法師 緣氣:(9999) 【No224】心所是戒 楊郁文教授論作 緣氣:(5337) 【No223】寶性論 釋恒清教授論作 緣氣:(6411) 【No222】佛性&佛性自體相意義 釋恒清 緣氣:(8870) 【No221】佛性論意趣 釋恒清 緣氣:(9168) 【No220】解深密經疏 楊白衣教授論作 緣氣:(5549) 【No219】羅什法身析論 ﹝下﹞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4682) 【No218】羅什法身析論 ﹝上﹞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622) 【No217】鳩摩羅什涅槃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725) 【No216】鳩摩羅什實相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886) 【No215】鳩摩羅什禪觀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531) 【No214】鳩摩羅什之空觀思想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5453) 【No213】鳩摩羅什大乘思想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5344) 【No212】宗喀巴中觀不共勝法 王堯教授 緣氣:(10175) 【No211】龍樹「緣起」解釋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128) 【No210】從法華到淨土 安愚論作 緣氣:(5072) 【No209】貫通顯密 陳玉蛟 緣氣:(9740) 【No208】菩薩戒學以無著為主寂天為輔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10074) 【No207】千手千眼觀音齋戒閉關功德利益 創古仁波切 緣氣:(10671) 【No206】千手千眼觀音齋戒閉關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緣氣:(10948) 【No205】四臂白觀音法儀軌 尊貴 創古仁波切講授 緣氣:(6373) 【No204】六字大明咒利益功德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緣氣:(11361) 【No203】菩提道次廣論造作翻譯內容題解﹝下﹞ :法尊法師 講論 緣氣:(10807) 【No202】菩提道次第廣論造作翻譯內容和題解 法尊法師 緣氣:(10001) 【No201】吉藏心性說 楊惠南教授論作 緣氣:(5873) 【No200】吉藏「中道」觀 楊惠南教授論作 緣氣:(5355) 【No199】佛教辯證思維略析﹝下﹞ 呂有祥教授論作 緣氣:(4563) 【No198】佛教辯證思維略析﹝上﹞ 呂有祥教授論作 緣氣:(4552) 【No197】觀音菩薩含義與系統 巴宙教授論作 緣氣:(6239) 【No196】涅槃定義〈下〉〈佛性定義〉 張曼濤 緣氣:(8948) 【No195】涅槃定義﹝中﹞〈解脫大意〉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6036) 【No194】涅槃定義﹝上﹞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5410) 【No193】涅槃思想﹝二﹞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4446) 【No192】涅槃思想﹝一﹞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4539) 【No191】大乘資糧的實踐--發菩提心﹝下﹞ 張福成 緣氣:(9462) 【No190】大乘資糧的實踐--發菩提心﹝上﹞ 張福成教授 緣氣:(9757) 【No189】大乘資糧的涵攝--顯密融貫 張福成教授論作 緣氣:(10845) 【No188】壇經自性觀念的探索 李昌頤論作 緣氣:(4449) 【No187】心淨則佛土淨 釋惠敏教授論作 緣氣:(7892) 【No186】《維摩詰經》之心淨則佛土淨─釋惠敏教授 釋惠敏教授 緣氣:(10183) 【No185】三十七菩提分法的特色 楊郁文教授論作 緣氣:(5624) 【No184】大乘佛教菩薩觀念 蔣義斌教授論作 緣氣:(5728) 【No183】大智度論大乘十地 蔣義斌教授論作 緣氣:(5872) 【No182】大乘之法空觀 釋海實 論作 緣氣:(4463) 【No181】二乘之法空觀 釋海實 論作 緣氣:(4990) 【No180】無我定義 釋海實 緣氣:(4622) 【No179】中論破四緣觀法 釋圓智 作 緣氣:(8368) 【No178】《中論》<觀因緣品〉四門不生觀 釋圓智 作 緣氣:(13229) 【No177】法空的義涵 釋圓智 作 緣氣:(5388) 【No176】四無量法門重要性 釋開仁 論作 緣氣:(5282) 【No175】四無量心修行次第﹝巴利語系統傳承﹞ 釋開仁 論作 緣氣:(6326) 【No174】四無量心之方法次第﹝漢文系統的傳承﹞ 釋開仁論作 緣氣:(5600) 【No173】念佛色身三昧殊勝原因 釋果化 緣氣:(8366) 【No.172】念佛三昧行法次第﹝下﹞ 釋果化論作 緣氣:(5620) 【No.171】念佛三昧行法次第﹝上﹞ 釋果化論作 緣氣:(5630) 【No.170】格魯派佛性論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9862) 【No.169】藏地佛性論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4724) 【No.168】漢地佛性論特別經據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4621) 【No.167】三中論與佛陀之本懷 李志夫教授 緣氣:(8999) 【No.166】佛陀緣起理事本懷 李志夫教授論作 緣氣:(4526) 【No.165】十種直心持戒 釋慈汶 論作 緣氣:(5267) 【No.164】華嚴經.十地品地位 釋慈汶 論作 緣氣:(5572) 【No.163】『阿含』──空與解脫道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10452) 無量【No.162】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7900) 空與心解脫【NO.161】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7797) 大乘五蘊論 【No.160】 電子大藏經 緣氣:(4964)
上一篇(【No242】菩薩﹝一﹞) 回目錄 下一篇(【No240】正修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