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的“前弘期”與“後弘期”
  

佛教傳入西藏之前,雪域高原的古代藏族人民信奉一種名叫“苯教”的原始宗教。其創始人興饒生於今西藏阿裏的紮達縣境內。苯教盛行時,分白苯、黑苯和花苯三個分支。苯教的基本理論是“萬物有靈”,崇拜天地、山林、水澤的鬼神精靈和自然物;重祭祀、跳神、占卜、禳解等。大約在西元5世紀,佛教開始從中國中原和印度、尼泊爾這兩條途徑傳入西藏,並與苯教展開了長期的鬥爭,但同時又和苯教融合起來,最後形成了西藏佛教或藏傳佛教,-般稱為喇嘛教。
 

 到了西元7世紀,松贊干布執政時期,與松贊干布聯姻的尼泊爾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都分別從家鄉帶來一尊佛像。赤尊公主帶的是“不動佛像”(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文成公主帶到拉薩的是“覺臥佛像”(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以及360卷經典。兩位公主都主持各自的譯經場來翻譯佛教經典。她們的佛事活動對於佛教在西藏的流傳起了推動作用。後來,王室發現佛教所主張的偶像崇拜和神權至上有利於新生的吐蕃政權的鞏固,於是極力宣導興佛。西藏佛教包括顯宗和密宗,而習慣上視密宗為聖教精髓,提倡顯、密共修,先顯後密。密宗自稱受“法身佛”大日如來深奧秘密的教旨傳授,為真實言教,故稱密宗。而稱佛教其他派別的教義系“應身佛”釋迦牟尼公開宣說(“顯”)故稱顯宗。藏語稱密宗為“桑俄”,意為“秘密真言”。密宗雖淵源於印度,但在傳承、經典、修習次第和制度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點。因此,傳統上把西藏佛教密宗稱為“藏密”或“西密”。
  

據傳說,松贊干布曾從印度等地請來弧薩惹、婆羅門香迦惹和斯羅曼殊三位密宗大師,翻譯密宗經典《寶雲經》、《寶篋經》等、並修建了昌珠寺、大昭寺、小昭寺等寺廟,寺廟的佛殿上已出現度母、佛母、妙音天女、甘露明王等密宗神像。
  

松贊干布去世後的兩代藏王芒松芒贊(西元650—676)和都松芒布結(西元676—704)因忙於平息內亂和對外征戰,無力顧及佛事。到8世紀初,藏王赤德祖贊(西元704—755)即位。他雖有興佛活動,但祟信苯教的權臣貴族借一次蔓延天花之機,宣揚這是“鬼神對外來僧人的憤怒”,遂驅逐僧人,封閉寺廟,使佛教遭受到嚴重的破壞。這種崇佛與滅佛的鬥爭延續了一個多世紀。西元755年,吐蕃第五代藏王赤松德贊(西元742—797)即位。他掌握實權後,聯合祟佛的大臣打擊崇苯的外戚,清除其代表人物,規定臣民必須信佛,並派人前往尼泊爾迎請印度佛教顯宗知名人物靜命大師(即寂護)入藏。靜命入藏後在桑耶等地與藏王會晤,並為其講法。此舉又遭到苯教勢力的反對,並借出現雷擊、洪水和瘟疫等自然災害,掀起更加強烈的反佛活動。靜命大師只好退回尼泊爾。不久,印度的蓮花生大師應邀入藏。他用密宗的義理和法術同苯教進行較量。後來,赤松德贊再次請靜命大師入藏,與蓮花生共同推行佛教。並由蓮花生主持,靜命設計,於西元766年建成西藏第一座正規寺廟——桑耶寺。該寺有三座大殿,分別具有藏、漢、印度三種形式和風格,並由藏、漢、印度三地僧侶在這裏講習辯論。隨著佛教的發展,中原傳來的禪宗派教義和印度僧人傳來的教義相互矛盾,爭論不休,於是雙方高僧在桑耶寺舉行辯論,結果印僧得勝。從此,宣佈人們以後不得再修禪宗,而印度佛教的宗派便統治了西藏。
 

 桑耶寺建成後,靜命大師親自剃度了7名吐蕃青年為僧。他們是藏族的第一批僧人,史籍褒稱為7位先覺之士。並翻譯了顯密典籍,如《金剛界曼陀羅等密教要點》、《集密幻變修部八教經論》、《集密意經》等。同時,開始傳播密宗修習法。這時印度盛行的無上瑜伽密已傳入西藏,蓮花生又將印度的金剛乘密宗傳播於西藏各地。據說有5名婦女(印度國王的女兒曼達拉瓦、赤松德贊的王后意希錯結、尼泊爾婦女卡拉西蒂、釋伽底維和西藏婦女紮西曲珍)充當蓮花生的修習伴侶,進行雙身修法。密宗認為婦女與大師進行雙身修法以後則可由“俗女”變成受人尊崇的“天女”。這種修習儀式的出現和傳播,又一次引起苯教勢力的反對。但赤松德贊繼續興佛。到西元9世紀初(815年),吐蕃的另一位贊普赤熱巴巾,大興佛事,帶頭崇佛,大力扶持建烏鄉多寺,並法定每7戶人家要供養一個僧人。但崇苯的貴族權臣卻把赤熱巴巾身邊信仰佛教的官員一一除掉,並把赤熱巴巾灌醉縊死。西元838年,擁赤熱巴巾的弟弟朗達瑪(西元838-842)為藏王。他在位5年,大事滅佛,佛像被埋,經典被焚,傳佛大師外逃,僧人被迫還俗,寺廟遭破壞,使西藏境內的佛教幾乎全被滅絕殆盡。藏史學家把從松贊干布興佛到朗達瑪滅佛這二百年間稱為西藏佛教發展史上的“前弘期”。郎達瑪滅佛標誌著“‘前弘期”的結束,顯宗遭到沉重的打擊,密宗因秘密單傳,所以一直流傳下來。
  

朗達瑪滅佛後,西藏長期處於內亂分裂狀態。西元978年以後,西藏進入封建經濟發展時期,新興的封建主再度興佛。這個時期的興佛活動比較分散,因而形成許多教派: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希解派、覺宇派、覺囊派以及格魯派。西元1270年,薩迦法王八思巴·羅卓堅贊被元朝忽必烈尊之為“帝師”,統轄西藏政教,開始了西藏地方政教合一。八思巴在元朝的支持下,統一全藏,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這時,釋迦牟尼和觀世音菩薩所宣導的佛教東山再起,蓬勃發展,寺廟恢復,僧人猛增,香火興旺。藏史學家把這個時期稱作佛教的“後弘期”。
  

著名的阿底峽大師(西元982--l054,孟加拉人)應古格王國國王意希沃之邀,於1042年來到西藏西部阿裏地區紮達縣境內的古格傳教,他在那裏住了3年。於1045年至l054年在衛藏地區傳教達9年之久。他的入藏對佛教的復興起了重要作用。他到衛藏後,廣收門徒,講經傳法,致力於調整顯密修習次第和顯密兩宗的關係。阿底夏師徒所宣揚的教義,不僅影響當時佛教各派.而且成為後來宗喀巴大師(西元1357--1419)創立黃教(格魯派)的淵源。宗喀巴以阿底夏的《菩提道燈論》為宗,著成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成為格魯派的理論基礎。
  佛教在“後弘期”的發展過程中,既吸收了苯教的東西,也吸取了晚期印度佛教的不少內容。因此,西藏佛教便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與其他地區如日本、泰國所流傳的佛教有所不同,如活佛轉世制度以及跳神之類的宗教活動儀式等。  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

 

相關文章: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11546)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10188)
1168~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9453)
◎藏傳佛教寧瑪巴各佛學中心 編輯部 緣氣:(5621)
1978~藏傳佛教尊者~利美交流全球翦影 編輯部 緣氣:(4777)
967~藏傳佛法詞慧 編輯部 緣氣:(4552)
948~藏傳佛法詞彙 編輯部 緣氣:(4510)
879~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傳承在台灣中心 台灣中心  緣氣:(8032)
816~藏傳佛法詞彙 編輯部彙集 緣氣:(4656)
778~藏傳佛教現代國寶~全球唯一金銅雕美學藝術唐卡 塔爾寺 緣氣:(8060)
766~藏傳佛教格魯派佛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8875)
762~藏傳佛法名詞解釋﹝1﹞ 編輯部 緣氣:(4836)
法光佛研所的藏傳佛學終身學習課程 札西德勒 緣氣:(9471)
藏傳佛教 中陰文武百尊超度法會 阿不拉 緣氣:(5573)
635~藏傳佛法概要 達賴喇嘛西藏基金會 緣氣:(4709)
寧瑪巴噶陀傳承 藏傳佛教大圓滿精義研習班開課 sophia 緣氣:(7396)
藏傳佛教大圓滿精義研習班 sophia 緣氣:(7966)
582~藏傳佛教名詞 kathok 緣氣:(4608)
藏傳佛教與藏醫的關係 cmh 緣氣:(5776)
藏傳佛教八大護法 慧林 緣氣:(5800)
No318藏傳佛教藝術介紹 秘境寶藏 緣氣:(7187)
【No267】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美學 李源盛論作 緣氣:(6244)
【No258】藏傳佛教傳記的主體性與空性 劉婉俐論作 緣氣:(9277)
藏傳佛教簡介 ( 下) 藏傳佛教簡介 緣氣:(4981)
藏傳佛教簡介(上) 藏傳佛教簡介 緣氣:(5181)
藏傳佛教基本禮儀 tanya 緣氣:(5679)
藏傳佛教中密法的特色與意義─西藏協會 覺安慈仁 昭慧 緣氣:(5692)
藏傳佛教中的生死觀─西藏協會理事長覺安慈仁 昭慧 緣氣:(5157)
藏傳佛法四加行 卡塔任波切 緣氣:(9835)
藏傳佛教舞蹈寧瑪派金剛舞之探討 指導教授:曾永義 ; 蔡麗華 緣氣:(9058)
藏傳佛教舞蹈寧瑪派金剛舞之探討 指導教授:曾永義;蔡麗華 緣氣:(5457)
達賴喇嘛論藏傳佛教的價值 郭國汀編譯 緣氣:(4672)
藏傳佛教中流傳之準提法探討 普光 整理 緣氣:(10180)
藏傳佛教中的度母形象 緣氣:(9743)
藏傳佛教的重要本尊 綠度母 緣氣:(11589)
藏傳佛教及其造像 緣氣:(5526)
清淨的心靈世界藏傳佛教藝術造像賞析 陳俊吉 緣氣:(8264)
試論中國三峽博物館所藏藏傳佛教文物 陳俊吉 緣氣:(8406)
藏傳佛教密宗神像的宗教文化內涵 陳俊吉 緣氣:(11913)
藏傳佛教中的造像分類 緣氣:(9562)
靈相佛光 藏傳佛教金銅佛像藝術漫談 丹曲 緣氣:(7883)
清代宮廷與藏傳佛教文化 王家鵬 緣氣:(5287)
藏傳佛教的著名寺院 布達拉宮 緣氣:(11267)
論藏傳佛教中佛塔的歷史傳承 劉成有 緣氣:(4886)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緣氣:(16409)
觀修的智慧與歡喜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格桑尼瑪 緣氣:(9026)
什麼是藏傳佛教佛像? 緣氣:(5536)
散談藏傳佛教唐卡藝術 李念 緣氣:(4662)
天人合一的藏傳佛教密宗曼荼羅藝術 康格桑益希 緣氣:(10533)
藏傳佛教格魯派修行人一生的修行情況 雪歌仁波切 緣氣:(9019)
論藏傳佛教薩迦派的哲學思想 喬根鎖 緣氣:(5409)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下一) 措如·次朗等 緣氣:(6359)
談藏傳佛教對創建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 多識仁波切 緣氣:(10416)
青海宗喀巴文化研究為繼承挖掘藏傳佛教理論提供依託 王大千 緣氣:(7708)
甘丹寺創建六百周年 藏傳佛教史地位重要 緣氣:(8326)
淺談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寺院教育 緣氣:(9321)
藏傳佛教聖地 塔爾寺感受穿越歷史的虔誠 鈕東昊 緣氣:(11152)
宗喀巴改革藏傳佛教和黃教的興起 緣氣:(10255)
宗喀巴對以往藏傳佛教的改革和格魯派 緣氣:(10422)
藏傳佛教時輪法的傳承源流 緣氣:(9599)
傳奇 藏傳佛教的時空結點 劉岩 緣氣:(8042)
青海掠影探訪藏傳佛教之光 緣氣:(7643)
有關藏傳佛教的帽子 緣氣:(5678)
藏傳佛教派別 緣氣:(8608)
藏傳佛教祖師像所特有的造型風韻 緣氣:(5478)
太虛大師與藏傳佛教 劉雨濤 緣氣:(8941)
藏傳佛教高僧活佛的塔葬 寧世群 緣氣:(5498)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緣氣:(6242)
青海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主要寺院 緣氣:(5085)
藏傳佛教史上的公案“他空見”與“自空見” 緣氣:(7598)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緣氣:(5571)
藏傳佛教喇嘛:11世班禪已承擔起歷代班禪的重任 緣氣:(8418)
藏傳佛教的文化瑰寶 緣氣:(4495)
藏傳佛教造像題材分類及其藝術特徵(一) 緣氣:(7728)
藏傳佛教造像題材分類及其藝術特徵(二) 黃春和 緣氣:(10850)
弘宣佛法與記錄人生--略說藏傳佛教傳記文學作品 陳慶英 緣氣:(5077)
宗喀巴大師對藏傳佛教文化的貢獻 索代 緣氣:(10475)
探索藏傳佛教寺院管理的新模式 鄭堆 緣氣:(7614)
藏傳佛教及其殊勝 貝瑪旺晴 緣氣:(11354)
元代藏傳佛教在華北的傳播 李尚全 緣氣:(4234)
藏傳佛教供養儀軌 緣氣:(15791)
借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反思企業精神領袖與團隊管理 世界經理人網 緣氣:(9438)
談藏傳佛教培養人才的模式 緣氣:(5041)
藏傳佛教菩提道次皈依境 喜饒嘉措 緣氣:(8372)
宗派概論 藏傳佛教 佛光教科書 緣氣:(6415)
關於對藏傳佛教、密法的幾個錯誤認識 洛桑陀美仁波切 緣氣:(9560)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一) 班班多傑 周拉 緣氣:(7936)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 (二) 班班多傑 周拉 緣氣:(8531)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三) 周拉 班班多傑 緣氣:(7999)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四) 班班多傑 周 拉 緣氣:(8136)
藏傳佛法智慧手機版入口 陳俊吉 緣氣:(5778)
藏傳佛教 什麼是根本上師?! 緣氣:(5869)

上一篇(一位難得的善知識 能海法) 回目錄 下一篇(基本的慈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