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峽尊者

阿底峽尊者對弟子傳法利他的教誡

《前行廣釋•第一百零七節課》 索達吉堪布

 

  有一次,阿底峽尊者的弟子,也向尊者請教:“何時方可攝受眷屬?何時方可行利他之事?何時才可超度亡靈?”   ● 第一個問題:何時方可攝受眷屬?

  尊者回答:“證悟了空性並具足神通時,方可攝受眷屬。”

  無垢光尊者在《禪定休息》 中也說:猶如羽翼未豐的鳥兒,不能自由翱翔於空中,同樣,不具足神通的菩薩,想利益眾生也非常困難。

  有些道友經常說:“我想下去建個寺院,您看我什麼時候可以攝受弟子?”在這裡,阿底峽尊者已經回答了:一是要證悟空性,二是要有天眼通、他心通等神通。當然這種要求很高,我們作為凡夫人,恐怕這輩子是沒辦法了。

  ● 第二個問題:何時方可行利他之事?

  尊者答:“自私自利之心斷盡時,方可行饒益他眾之事。”

  這是利他的最高標準,我們現在還做不到,但要想利益眾生,可以事先觀察自己:“今天我要做的事、要說的話,是為了自己?還是一心利他?”假如前前後後詳細觀察,都不是出於自私自利的發心,那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去做利他之事。

  ● 第三個問題:何時才可超度亡靈?

  尊者答:“獲得見道之後,方可超度亡靈。”

  超度亡靈並非易事,必須要有得地的功德。不過大家也不必懷疑助念,道友們為亡者助念,即使不能完全超度,也可以幫助他脫離惡趣、得到人身,這方面有極大的利益。

  ……

 

  承接剛才所講的內容,阿底峽尊者對弟子又講了幾句教言:   尊者說:“如今五濁之惡世,非為裝模作樣時,乃為策勵精進時。”

  末法時代,重視形式過於內在。但修行人不應裝腔作勢,只圖人前好看,而應該時時策勵、勸勉自己,日日夜夜精進修行。

  “非為尋求高位時,乃為置於卑位時。”

  有些人通過傳法謀求名聲、地位,自認為如何了不起,這都是顛倒的。此時應該身處卑位,穿著一般的衣服,過節儉的生活,默默無聞地修持。

  “非為攝受眷僕時,乃為依止靜處時。”

  如果自相續絲毫未獲得佛法利益,千萬不可前往城市攝受眷屬。否則,結果往往有悖於初衷,不但於他人無益,自己反倒被“攝受”了。

  曾有一位國外的上師,流著眼淚說:“有個修行人,他一直希求格西學位。獲得了學位以後,他馬上進入城市攝受眷屬,但幾天之後便還俗,被紅塵給吞沒了。”這的確是最悲哀的事情。因此,修行人應該依止寂靜地方,這樣才能圓滿自相續的功德。

  “非為調化弟子時,乃為調伏自心時。”

  自相續尚未得到調伏之前,要調化弟子是很困難的。因此,現在是調伏自己的時候,不是調伏別人的時候。

  “非為隨持詞句時,乃為思維意義時。”

  現在不是耽著詞句的時候,語言是否動聽並不重要,用心思維和修行法義才最關鍵。毫無修行的人,口頭上說得再好、形式上做得再如法,但相續若與法背道而馳,死時便無有指望之處了。

  因此,我們如今應反反復複思維“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每一個道理,若能如此,才會生起穩固的定解和境界。

 

  “非為到處遊逛時,乃為安住一處時。”   個別修行人天天到處跑,今天朝印度,明天朝拉薩;去這個寺院,那個寺院;採訪這位上師,探望那位上師;在這兒受個灌頂,到那兒問點問題……這樣跑來跑去,跑習慣了以後,就不能靜下心來修行了。一旦哪天要離開世間、面對死亡,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把握呢?

  以前很多高僧大德,終生只依止一兩位上師,踏踏實實地修行,這是我們的典範。如果對自己的上師沒有信心、沒有清淨觀,那依止再多其他上師,也不一定有利。而且作為修行人,最好不要去城市,那裡蠱惑人心的外境太

相關文章:
《噶舉金鬘傳承》中關於阿底峽記述 緣氣:(8230)
阿底峽尊者至心的忠告 格桑嘉措格西 緣氣:(7498)
試析阿底峽與宗喀巴對神通的不同態度 高澤禎 緣氣:(8421)
為什麼昔日阿底峽尊者說西藏是餓鬼世界? 索達吉堪布 緣氣:(5739)
阿底峽尊者的殊勝教誡 索達吉堪布 緣氣:(6154)

上一篇(廣結善緣怎麼講?) 回目錄 下一篇(因上努力,果上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