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智慧

寂天菩薩
 


法開示 (31) 利美園地 (22) 利美知識 (17) 心靈花園 (1) 新聞報導 (0) 部落格 (1) 相關網站 (12) 心靈管理 (1) 綠色環保心靈 (1) 其他資訊
迴響 總覽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喇嘛網 日期:2012/04/03  

 

 寂天菩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寂天(梵文 Śāntideva 或 Shantideva)論師,音譯為善地嘚瓦,八世紀初,古印度那爛陀寺著名佛教學者,屬中觀應成派,為中觀派晚期極具開創性的思想家。著有《入菩薩行論》、 《學處要集》流傳於世。他同時精通密法,是一位密宗的大成就者。為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

出生  寂鎧甲(Śântivarman)印度 逝世 西元八世紀 宗派 中觀應成派
頭銜   八十四大成就者 駐錫於 那爛陀寺 師承  勝天〈Jayadeva〉
著作 入菩薩行論 學處要集
     

 

生平

寂天出身西印度古吉拉特國的皇族,其父親被稱為鎧甲王(Kusalavarman),母親被認為是金剛瑜伽母的化身,出生時,被稱為寂鎧甲(Śântivarman)。後至那爛陀寺依勝天(Jayadeva)大師出家,改名為寂天(Śântideva)。據說他整日吃飯睡覺冥想,無所事事,為同修所不恥,認為他敗壞了那爛陀寺的學風,他們故意邀請他參加辯經大會,希望藉此讓他丟臉而自動離開那爛陀寺。但在寂天論師升座之後,開始誦念出他的著作,卻震驚了那爛陀寺,大家都認為他是菩薩的化身。這部著作就是他著名的《入菩薩行論》 (Bodhisattvacaryāvatāra),相傳他誦唸到:「若實無實法 悉不住心前 彼時無餘相 無緣最寂滅」時,身體慢慢升到半空中,最後沒入虛空,大眾只聽到他不斷的誦唸聲。後來他離開了那爛陀寺,至南印度修行傳法,有許多神奇事蹟傳世。

[編輯] 思想及影響

寂天繼承了月稱中觀應成派的傳統,但是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採納了清辨論師的觀點,融合了中觀自續派應成派兩者,使他成為後期中觀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思想的最大特點,就是以簡攝繁,以及見行相應二點。

在西藏,寂天的思想經由阿底峽大師介紹深刻地影響了藏傳佛教,他本人也因此被尊稱為寂天菩薩。不僅阿底峽將《入菩薩行論》編入噶當六論當中,在地也被藏傳佛教四大派大量的講解、著疏和引用,包括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巴楚仁波切的《普賢上師言教》。

華人世界中,寂天的思想傳播一開始並沒有得到漢傳佛教廣大的迴響。宋朝雍熙二年(西元985年)天息災譯師曾經將他的著作《入菩薩行論》翻譯為四卷《菩提行經》,譯者將作者訛誤為龍樹。而法護將《諸經要集》、《學處要集》翻譯為《大乘寶要義論》、《大乘集菩薩學論》,前者作者佚失,後者譯者將作者訛誤為法稱

直到民國時代,台灣的如石法師(陳玉蛟)將《入菩薩行論》從藏本譯漢,並介紹寂天相關的著作,此譯本被四川喇榮佛學院索達吉堪布講授為《入菩薩行論廣釋》,寂天的思想才被華人所知。另外隆蓮法師、堪布貢噶旺秋都各自有從藏譯漢的《入菩薩行論》的譯本。

[編輯] 著作

他的著作有《入菩薩行論》、《學處集要》、《經處集要》。

 


寂天菩薩法開示
利美園地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