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0/01/06 17:46:01 NPO  編輯部 報導

醫療專家為何不能說服民眾?

  • 2010-01-06 中國時報 【洪人傑】

 

     近日民眾因此對疫苗安全性產生疑慮而出現緩打潮,無論是來自醫療專家與政府官員或是國光公司的保證,都無法免除民眾的疑慮,掌握公共衛生專業知識的醫療權威,與接受疫苗的多數民眾兩者之間在新流感疫苗問題上形成「聾與啞的對話」。為什麼無數的證據和數字都不能讓民眾安心?這是專家與官員最頭痛的問題,問題的癥結不在於那些證據,而在於醫療體系的知識壟斷所造成的不確定性,激起民眾對自己的身體自主性的道德企圖。

     醫療專家與衛生署官員的保證主張疫苗安全是基於理性的證據、事實,這種論點經常意味著民眾的緩打潮是一種不理性的情緒反映,一種人云亦云的表現。然而民眾決定不接受疫苗接種真的如此不理性嗎?那些不接種疫苗的民眾都是從眾的結果嗎?

     這些壟斷醫療知識及生技產業技術的權威,自然對於統計數字沒有疑慮,但是他們若能換個角度,站在民眾的立場思考,或許可以發現不接種疫苗的邏輯:不接種疫苗有兩個結果,一是未得新流感,那就沒事,算我好運;二是感染新流感,然後送到醫院治療,而此又會有兩個結果:第一是大多數的人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會平安康復出院,第二是因為病患本身具有過敏體質或慢性病,造成其他併發症死亡。由此,民眾可以預期,只要我一發燒就趕快篩檢早期治療,或者我沒有過敏體質或慢性疾病,就算得了新流感,也不會死掉。

     問題來了,那麼我能不能知道接種疫苗會不會死掉?很抱歉,從衛生署官員、所有的醫療專家到國光公司,沒有人敢保證。因為到目前為止,這些保證只告訴我們新流感疫苗接種後癱瘓或死亡都和疫苗無關,卻沒有告訴我們,到底跟什麼有關?是過敏體質?還是接種者本身的慢性疾病?還是基因?如果連這些醫療權威都不知道,試問民眾對疫苗的信心應該從何而來?

     今天民眾緩打疫苗的思考邏輯正如此,是基於理性計算的過程,為了保障自己身體安全的結果。民眾選擇接種疫苗,同樣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選擇不接種疫苗的動機和理由完全相同,絕非不理性的情緒性反映。而醫療專家與民眾之間「聾與啞的對話」,來自於醫療專家因為壟斷知識而產生的政策盲目;盲目地相信只有統計數字和實驗才是理性的證據,忽略了民眾的思考與決策同樣是基於自身利益的理性思考。

     作為行政官員或者對公眾利益有切身影響的專家,任何公共政策的決定都必須考慮集體的道德風險,才不會讓一個可能俾利民生的政策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作者為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校區社會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