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許多人還活著,戶口卻被登出。很多老年人的戶口在1998年就被村裡神秘登出,當時每個村民都要交提留和集資款,村裡為了截留這部分費用,就把老人們的戶口按死亡上報。很多農民因登記為死亡,戶籍已登出,無法享受到惠農政策。
提及戶口,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為了領取退休金);有的人還活著,可是他已經死了(為了不交提留款)。說到底,戶口登出與否,皆因利益指標惹的禍。當初村裡為了截留提留和集資款,把老人的戶口按「死亡」上報,相信不少人是默許的。活人「被死亡」,與其說是村幹部的自作主張,毋寧說是農民為自身利益的一次選擇。
活人「被死亡」,還跟行政指標有關。村委會為完成死亡指標登出活人戶口,農村很少有人會主動登出死亡戶口,於是派出所按照各個行政村每年年底上報的統計資料來登出,死亡指標不夠就拿活人來湊,於是乎,活人「被死亡」就這樣上演。這裡的活人「被死亡」帶著強制色彩,不像是老人為了不交提留和集資款而「自願死亡」,但其所彰顯出來的皆是利益指標惹的禍──一個為了完成死亡指標,一個為了截留款項。
活人「被死亡」,是時代的產物。1998年那時農民交錢納糧太多,不得不出此下策。畢竟,這些老人沒能夠預知戶口未來10年的變化。戶口上的利益更迭,真可謂十年一大變。
活人「被死亡」恐怕不獨獨鄲城有,在同一國情下,相信其他地方也同樣有類似現象。還有多少黑戶潛伏於坊間,得寄希望於媒體的介入和地方政府的調查,準確地糾正這些活人「被死亡」的資料,讓農民朋友不再是國家政策的犧牲品,而是惠農政策的真正主人翁。
活人「被死亡」,是10年前的無奈故事,是利益指標惹的禍。如今,惠農政策賦予的待遇,使得那些曾經「被死亡」的農民猶如久旱逢甘露,迫切想得到這筆錢。當務之急是,如何盡快恢復老人的戶籍身分,使之分享國家的惠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