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陳芳明】
沒有一個城市主動拒絕成長與發展,沒有一個市民願意接受醜陋與荒廢。台北市今天的容貌變得如此衰老不堪,完全是由歷任市長的權力手腕所造成。都市更新條例的訂立,是否能夠挽回醜陋城市的命運,仍在未定之天。
如果權力在握者沒有人文修養,沒有歷史記憶,沒有文化眼光,則更新以後的都市容貌,還是不能遁逃衰敗的宿命。把舊房屋拆掉,建立矗立的豪宅,根本不能叫做都市更新。只要訪問國外的古城,不管是巴黎或倫敦,不管是紐約或舊金山,那些大都會在更新之前,都優先保存城市的歷史記憶。
今天台北市完全沒有文化特色,是長期墮落思維累積下來的結果。今天奢談都市更新,完全是由建商在主導,只是算計土地利益與改建利潤。在文化傳統之前,有幾個建商是抱持謙卑之心?幾乎可以想像,十年後的台北將是高樓遮天,豪宅連雲,它的醜陋只會變得更醜陋。只要看看北門的古城記憶是如何被糟蹋,就知道台北的都市發展是多麼粗暴。這座古香古色的歷史建築,是晚清遺留下來的台北城地標。當它遭到野蠻高架橋的盤旋包圍,住在這城市的居民簡直無法對歷史產生尊敬。走在高樓的陰影下,人的尊嚴是什麼?
文林苑都更案,赤裸裸暴露了政商之間的共謀。對於所謂都更,民選市長並沒有帶來全新的思維。台北市長看到的是開發,建商強調的是改建。對於人民的財產權與居住權毫不尊重,更別提對歷史記憶與人文精神的絲毫謙遜。士林王家絕對不是第一個受害者,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犧牲者。如果台北還算是一個民主城市的話,這種事件根本不可能發生。
民主本來就是緩慢的過程,長期累積下來的醜陋都可以忍受,對於王家的百年家族記憶卻急於在三年內摧毀。不知道這是怎樣的野蠻心態?郝龍斌與樂揚建設,完成拆除王家的合法建築之後,從此開始採取逃避手段,對於舉世滔滔的輿論完全置若罔聞。不要說對歷史有任何尊敬,即使對民主精神也沒有任何格調。
文林苑是民主與集權拉扯下的祭品,是文化記憶與政治思維拉鋸下的犧牲。它代表著這城市的民主之死,台北市長不僅沒有提升市民的權益,還製造市民與市民的對抗。當他說出這是百分之九十五對百分之五的權益之爭,已經完全遮蔽了事實真相,使住戶與住戶之間產生對立。城市開發不能以捨棄民主原則為代價,更不能以放逐合法居民為自己辯護。郝龍斌是民選市長,更不應該凌駕在市民的權利之上。
這次都更事件造成的廢墟,反而喚醒了大多數市民的參與。當市長保持高度沉默,建商躲在暗處,議員避不見面,就是公民大量介入的時候。從來沒有看見有那麼多的學生積極聲援,從其他城市遠道而來,這是規模龐大的覺醒。自從苗栗大埔事件發生之後,學生運動逐漸成形。經過國光石化事件的衝擊,年輕學子的心靈,在一夜之間宣告成熟。解嚴以後的學生,面對一個威權體制的崩潰時代,本來已經失去可供追求的政治議題。
當他們見證城市民主頹敗之際,都不約而同聚集到王家的住屋之前。合法房屋被解體,市民權益被摧毀,他們受到的教育是那麼殘忍而直接。站在廢墟上,新世代的民主精神已經孕育出來,未來的公民社會就要到來。粗暴的市長與建商,成為他們最難忘懷的歷史記憶。真正的民主城市,應該會在他們手上建立起來。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