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

馬英九總統今天就職屆滿兩年,他昨天以「大步向前,開創黃金十年」為題,向全民報告施政成果,並前瞻施政願景,強調將朝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等六大方向努力,打造黃金十年,讓中華民國堅定地走向和平與繁榮,進而開創輝煌精采的新時代。適巧,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周一公布2010年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由去年的第23名進步到第八名,尤以政府效能躍升到全球第六,歷來最佳,不啻是對馬政府的最大肯定,也增強馬總統施政的信心。

雖然,仍有許多人不若馬總統樂觀,認為前政府留下的難題尚未處理完,又遇上全球經濟大衰退、歐洲債務危機,全球經濟前途未卜。在國內,八八風災衝擊,加上政黨惡鬥,讓去年出現60年來實質經濟的最大衰退,對未來十年經濟怎能樂觀起來。

不過,事在人為,中國有句成語「多難興邦」,更是寓意深遠。大家應記得,蔣經國執政時期所遭遇的國內外問題嚴重性不亞於現在,但在他卓越沉穩的領導下,其團隊採取明確有效的對策,全國上下齊心齊力迎接挑戰,不僅克服困難,並創造輝煌政績,被譽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黃金年代」。蔣經國及其團隊成就「黃金年代」的四點作法,正可提供馬團隊參考,以打造「黃金十年」的軟建設。

一、前瞻領導、尊重專業、完全授權:行政院長蔣經國於1973年底推出「十大建設」後,不久發生石油危機,蔣院長察覺到「十大建設」中的大鋼廠及石化工業都是能源密集產業,而台灣能源99%靠進口,非長久發展之計。於是要求所屬,研究如何做重大突破。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決定接受專家意見,從積體電路著手,而在發展過程中,蔣院長完全不過問,一旦決定即全力支持,台灣電子工業亦從此擺脫裝配型態,邁向技術密集發展。

二、完善規劃、全面配套措施: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成就有目共睹,其能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政府當年的發展策略功不可沒。當時,行政院先成立「應用科技研究發展小組」,請李國鼎擔任召集人,確立發展方向與政策,並聘請世界一流專家擔任顧問指導;同時推動修訂獎勵投資條例、訂頒高科技人才培育及延攬方案,並擴大工研院編制,設立新竹科學園區及資策會,還將交通銀行改為開發銀行,以因應產業發展的融資需要。

此外,政府更將工研院研發成果,連同技術人員與設備整套移出,成立聯華電子,並由政府策劃支持成立台積電等。由此可知,在1987年底蔣經國執政後期,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底定,各項配套措施就緒,支援機構及關鍵企業也先後就位,奠定了高科技產業全面發展的基礎,並已收割成果20多年。

三、以智慧與耐心溝通,化解阻力:1984年行政院長俞國華就任,宣布「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而全面自由化的基本政策,一度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對。為此,政府設置經革會邀請產學官代表參加,經六個月的溝通、協商達成共識後,研擬完成50多項方案並逐步實施,終讓政策落實。

四、解決短期問題,並為中長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台灣過去40年能克服種種困難、發展經濟,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在因應短期波動外,亦兼顧長期發展的需要;例如在產業面推動逆向整體發展、十大建設及經濟全面自由化等,都是效果長短兼具的政策。

馬總統欲以六國之論打造黃金十年,但其過程難免蜩螗沸羹,馬團隊唯賴堅守上述四大方向,方有摒除萬難、達成目標之機。

【2010/05/20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