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
陳俊吉

喇嘛網 日期:2016/11/06  編輯部 報導

人人都要準備好“臨終”

嘎瑪仁波切

導語:“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旅程,任何階段都需要關懷。但面臨死亡的恐懼,是任何時刻的恐懼都無法相提並論的。如果希望從容面對死亡,必須現在就要懂得帶著慈悲心,去關懷和利益他眾,跟隨具德上師系統聞思修佛法,只有實修能讓內心清淨,做好準備,坦然迎接此生的終點。

  人類對“生”充滿著喜悅與讚歎,每個人都歡喜新生命的到來,卻往往忽略了死亡也時刻在周邊示現,因而平時很少人研究“臨終關懷”這個主題。所以,多數人不太理解臨終關懷的意義,也不知道如何適當地去做臨終關懷。

  一、什麼是臨終?

  “臨終”,意思是“到邊”或”到終點”;生命的臨終,就是一般所謂的接近“死亡”,也是佛經中所說“人生無常”的一部分。“無常”是指“無恒常性”,所以“人生無常”是指“人生無恒常性,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

  這種變化大致分為兩種情形,一是短暫性的不同,例如暫時離別自己所熟悉的人事物或環境;一種是長時間的改變或消失,例如一個生命的死亡。

  佛教認為,就總體而言,整個廣大的輪回沒有臨終,因為生命一直在延續,眾生一直在造業,只要在輪回中,便是無始無終;沒有邊,也就沒有“臨終”的存在。可從分別上來看,個別生命的輪回都有臨終;一個人的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為止是個小輪回,因此有“臨終”存在。

  二、人人都要準備好“臨終”

  對“臨終關懷”這件事,一定要從準備好面對自己的死亡開始,你要知道自己應該做好什麼樣的準備,在將死的那天如何面對親戚朋友。其次,當有人臨終需要我們照顧時,可以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尤其是臨終前的關懷,這種關懷必須建立在無始以來“人性本善”的基礎之上,將內心深處所有善的潛力散發出來,以便對自己或需要關懷的人,產生真實的幫助。因此,人人都要做好“臨終”的準備。

  人生無常,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既然如此,就要為將來一定會發生的臨終做好準備。

  三、人類最無助的四種境況

  以佛陀的教言,在人生的歷程中,最感無助的情形有四種:

  1.從母胎降臨到世間的“生”時;

  2.從“生”趨向“死亡”的過程中,身體“四大”逐漸衰退的“老”時;

  3.遭遇病痛的“病”時;

  4.面臨死亡的“死”時。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階段,而在任何階段,人們都需要關懷。

  就一個生命的成長來說,從我們在母體中成為胎兒開始,便得到母親小心翼翼地呵護;一出生,醫護人員即耐心照料我們,而在成長過程中,更須仰賴父母及他人無數的付出與關愛,才能長大成人。

  在此過程中,若別人給予我們的是真摯之愛,我們的成長會比較健康;若我們所得到的關愛,並非他人真心的付出,只是虛偽的敷衍,又或是在富裕的環境中,享有極大的自主權主導自己的生命,而無人在一旁提供正確的指引協助時,我們的成長也會不太健全,甚至對性格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四、平日修行最重要

  能正確的理解臨終及臨終的程式,對我們往生時有很大幫助,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佛菩薩的淨土,必須要累積資糧、懺悔清淨罪障,這必須要通過修行。沒有修行,就無法獲得真正清淨的心。

  活著的時候,若沒有這方面的訓練,缺乏善良的心,對輪回也沒有很深的理解,當真實的死亡境界來臨時,就算現在嘴上說不怕,到那時一定會恐懼;而且其它時刻的恐懼,都無法與那時的恐懼相提並論。

  要避免這種恐懼,從容面對死亡,必須在活著的時候有真實的慈悲之心,懂得去關懷他眾,利益他眾,對死亡也要有充分的準備。

  能夠跟隨具德上師系統聞思修佛法,好好實修,無論什麼時候臨終,心中都不會有恐懼和遺憾。功夫要花在平時,而不要臨時抱佛腳。

  臨終關懷可簡要分成三種。首先是對自己的臨終關懷,其次是對周邊親朋好友的關懷,第三種是對與我們毫無相關的其它生命之關懷。

  無論哪一種臨終關懷,都是從心靈層面開始,因此向一切眾生發出真實無偽的菩提心,知道每個生命在臨終時都會有很多痛苦,因而力所能及去給與他眾幫助,也是佛弟子們要具備的願行。

 

相關文章:
人人都向錢看,這怎麼得了 淨空法師 緣氣:(3978)
夢參老和尚:人人都能做,最方便的法布施! 夢參老和尚 緣氣:(7312)

上一篇(佈施一分錢的功德有多大) 回目錄 下一篇(附體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