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染覺性 直觀解脫之道

尊聖的 蓮花生大士 作
劉巧玲 譯



這是一本極為珍貴的藏傳佛法「伏藏密法」,是蓮花生大世
特別為我們後世的人,隱藏在秘密之處的,是開示我們本來
的覺性最直接的法要。
>
>
>
>
>
> 本文敘述『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這是開示本來覺
> 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
>
>
>
> 敬禮法報化三身,敬禮一切圓證空明覺性之諸佛。
>
>
> 我將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 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
> 它為你真實解脫自己的本來覺性。
> 有幸佛子,諦聽覺照!
> 三昧耶 嘎嘎嘎
>
> 何其奧妙!
> 娑婆與涅槃同時圓具於一心之內,
> 它的本性亙古即然,你卻無緣得識。
> 它空明無染,永世不滅,你卻無緣一睹它的丰采。
> 它處處顯現無礙,你卻視而不睹。
> 因此著文,為你解說自己的心性。
> 若不了解內在自性,
> 三世諸佛所開示之八萬四千法門,
> 無人得識其中奧義。
> 此言不虛,大雄諸佛之密意盡在於此矣!
> 佛法經典縱然遍滿虛空,
> 究竟教誨終歸於導入自性的三要訣。
> 今開顯諸佛自性,
> 下文解說修持要訣,此法既無前行,也無續修。
>
> 諦聽!
> 有幸佛子,諦聽!
> 常人雖也重視心性的問題,且廣加研究,
> 對它仍然茫然無知,或落妄見,或入邊見。
> 乃因彼等未能正視心性之本身,
> 只知發展為各種哲學觀念及學說,
> 深奧難解,
> 使一般人錯失了認識自性的機緣,
> 以致輪迴流轉於六道三界,受盡諸苦。
> 由此可知,不覺自己的心性是十分可悲的謬誤。
> 縱然聲聞緣覺試由無我的道理深入,
> 卻無法了解自性之本來面目。
> 其他行者亦各執一論,
> 自作纏縛,無緣得見淨光。
> 聲聞緣覺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別見所障。
> 中觀派則蔽於真俗二諦的執著。
> 事乘與瑜珈『方便父續』及隨瑜珈『般若母續』則因分
> 別空性與覺性為二而生惑,
> 從不二的究竟義觀之,
> 他們因分別空覺為二而步入歧途,
> 唯先識破空性與覺性不二,方能證入佛性無礙。
> 由自性觀之,不論凡俗,娑婆與涅槃本來不二,
> 只因你不斷造作貪瞋諸毒,
> 故至今仍然流轉於娑婆世界。
> 因此,暫且放下你現行或未行的佛學法事,
> 藉今日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的因緣,
> 你終將明白,
> 所有佛法都在這無上自性解脫中得以圓滿。
> 不論你修持何法,均將融入大圓滿的究竟境界。
> 三昧耶 嘎嘎嘎
>
> 那光明燦爛的覺性,也就是所謂的心性,
> 有人視它為具體存有,實際上它並非實存。
> 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槃極樂及娑婆苦海的根源。
> 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學派所推崇。
> 從名相來講,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稱;
> 有人稱它為心,或心性;
> 有人稱它為梵,或大我;
> 有人視它為無我的教義;
> 有人直稱它為心而已;
> 有人稱它為般若,或圓滿智慧;
> 有人稱它為如來藏,或佛種;
> 有人稱為大手印;
> 有人稱為唯一本體;
> 有人稱為法界;
> 有人稱為阿賴耶,或一切種;
> 有人只稱它為平常心『覺性』。
>
> 現在為你開示本覺。要點有三:
> 清除過去之念,不留纖毫痕跡;
> 向未來之念開放,不受他境所染;
> 安住當下心境,不修整造作。
> 如此的覺照實在平凡無奇,
> 無思無念地觀照自我,
> 若僅僅純粹的觀察,唯見明空之境,並無任何觀者存在。
> 當下只是純粹的覺照而已。
> 此覺空明無染,非由他生。
> 它真實無雜,明空不二。
> 它既非永恆,亦非受造。
> 然而它絕非虛無,因它光明遍在。
> 它也不是單一的實體,因它明顯地遍存萬物。
> 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質和合而成,
> 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味。
> 總之,我們本具的自實,絕非源自任何外物。
> 如此方是真正觀察實相之道。
>
> 在這本覺內,法報化三身圓滿如一。
> 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
> 因空性圓具光明朗淨,故是報身;
> 因它能夠自在顯現,故是化身;
> 這圓滿一體的法報化三身,便是覺性的本質。
>
> 諦聽這殊勝的開示,
> 你頓見自己當下的本覺原是如此,
> 本來空明,纖毫未染,
> 你怎能說,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
> 你的修持本無所執,亦無所求,
> 你怎能說,你修持不佳?
> 既然你的本覺就是這個,
> 你怎能說,你尋不著自己的心性?
> 心性原本就是那一念,
> 你百般尋找,為何仍說你找不到那個起心動念的人?
> 由是可見,起心動念的主體根本不存在,
> 然而此念確有,你怎能說此念未生?
> 你只須隨任此念生滅,不修不整,
> 你為何還說自己無法進入空境?
> 既然你只須順其自然,無為無作,
> 你為何還說,你對它們一籌莫展?
> 何況明、空、覺性,本是圓滿不可分的一體,
> 你怎能說,自己的修持一無所成?
> 既然本覺是自然出生、自然圓滿,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
> 你怎能說,一切功夫只是徒然?
> 既然所有念頭都是當下生起,當下寂滅解脫,
> 你為何還說,你不知對治之道?
> 既然當下的覺性本來如此,
> 你為何還不識自己的本性?
>
> 自性本空,它真的無實無根,
> 你的自性也如虛空,
> 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 你真的不用先入為主地秉持著空觀,
> 那自然生起的本覺,從無始以來一直空明朗淨,
> 好似太陽一般,由核心自然發出光熱,
> 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 這本覺本智,真的是不滅的,
> 好似江河流水一般永無止盡,
> 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 心念變化無常,真的不是我們的憶念所能盡解,
> 它們就像微風一般難以捉摸,
> 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 不論任何外境生起,真的就是本體顯現,
> 就像明鏡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
> 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 世上紛紛萬象,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內解脫,
> 就像空中的雲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滅,
> 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
>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 在修持之外,豈另有修持之人?
>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 在事行之外,豈另有行者之存在?
>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 除了三昧耶戒之外,豈另有守戒之人?
>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 除了證果之外,豈另有悟者之存在?
> 你應該仔細觀照自己的心性,審思再三。
>
> 當你外觀身外虛空,
> 若無雜念,亦不受外界所染;
> 你再內觀自性,
> 亦無念者以念向外造境,
> 那麼,那微妙的心性,便空明朗淨,無垢無染。
> 你的本覺淨光,即是法界本身,
> 好似無雲晴空中的太陽,
> 陽光雖無形無象,卻光明遍照,
> 不論你了解與否,此乃最勝法義。
>
> 這本來圓滿的淨光,自始便非源自他物,
> 乃由覺性自生,本身卻無父無母,真是不可思議!
> 自生之無上覺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議!
> 它既無生,故也無由而滅,真是不可思議!
> 它雖無所不在,卻無人得見真相,真是不可思議!
> 縱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卻無損其身,真是不可思議!
> 縱使得證佛性,對它亦無所增益,真是不可思議!
> 它存在每個人內,卻無人認出它來,真是不可思議!
> 然而你還冀望成就其他外在的證果,真是不可思議!
> 明知它在自身之內,你卻四出尋覓,真是不可思議!
>
> 何其奧妙!
> 這當下的本覺空明朗淨,無實可執,
> 僅此,即是無上的知見。
> 它涵括一切,卻不受任何觀念事物所羈,
> 僅此,即是無上的修持。
> 它不修不整,又是言語道斷,
> 僅此,即是無上的道行。
> 毋須四處追求,它本來圓滿具足。
> 僅此,即是無上的證果。
>
> 殊勝之正道有四:
> 殊勝的正見:
> 正因當下覺性光明朗淨,
>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 殊勝的正修:
> 正因當下覺性本具此光明,
>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 殊勝的正行:
> 正因當下覺性本具此光明,
>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 殊勝的正果:
> 正因當下覺性就是這光明朗淨,
>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
> 今開示三世不易的四定法:
> 不易之正見,是為一法,
>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 不易之正修,是為一法,
>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 不易之正行,是為一法,
>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 不易之正果,是為一法,
>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
> 既然你已聆受三世如一的秘密教誨,
> 便應盡拋過去的知見及一切。
> 斷除未來的冀望及籌畫。
> 眼前這一刻,縱有念頭生起,不執不取,心如虛空。
> 既然,由究竟觀之,根本無法可修,故毋須修持。
> 既然,那兒本不散亂,你只須心不散亂地安住此境。
> 不修不整也不散亂,只是覺照一切,
> 你的覺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燦爛。
> 當它生起時,稱為菩提心,亦即悟性,
> 因無所修整,故超越一切外在知識,
> 因無所散亂,它是本體的光明淨性,
> 外境外相,既無自性,故自然解脫。
> 明空不二,是為法界。
> 一旦悟及佛性無道可及,無法可悟,不證自明,
> 便得如實而見金剛薩埵。
>
> 下面的開示,將為你窮究六種邊見,並推翻其說。
> 不論當前的知見學說,立論何等分歧,
> 所謂的心性,便是你的本覺,
> 它是自然生起的無上覺性。
> 應知,觀者及觀照本來不二,
> 當你觀照,不妨尋找觀者為誰,
> 若遍尋不得,
> 此一妄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 這妄見一了,即是你重生的一刻。
> 知見及持此知見之人並無分別,
> 若能不落入空見或空境,
> 當下的覺性頓顯空明,
> 這便是大圓滿見。
> 於是,不論識與不識,亦無分別。
>~~ 見 即 解 脫 ~~
>
>
>願 此 解 脫 道
>
>利 益 一 切 諸 有 情
>
>皆 得 解 脫 出 輪 迴
>
>同 證 圓 滿 佛 陀 果
>
>吉 祥 如 意 祈 願 臻 圓 滿
>
>
> 嗡 阿 吽 班札 古魯 貝瑪 悉地 吽 !!!

相關文章:
832~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 美佛慧訊第八十一期 緣氣:(3701)
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 雪山獅子吼: kenny 緣氣:(3939)

上一篇(彌勒淨土略說) 回目錄 下一篇(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