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2011/12/21
中國的遼闊市場讓很多台灣網路創業團隊動心,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童士豪如何看待兩岸創業發展?台灣團隊需要哪些準備?
【採訪.撰文/陳怡如】
網路電視PPS、中國最大的旅遊網站携程網、今年5月甫於那斯達克上市的交友網站世紀佳緣……,這些公司的共通點,就是都是啟明創投的投資標的。
成立於2006年的啟明創投,和美國基金Ignition Partners合作,管理10億美元的創投資金,其中90%來自美國,10%來自中國,是一支在中國進行投資的美元資金。目前啟明創投在中國已投資了68家公司,其中一半瞄準網路和消費領域,負責人正是啟明創投的董事總經理童士豪。
攤開童士豪的投資歷程,目前他已完成13個投資項目,總金額將近1億美元,其中包括火紅的社群網站開心網、服飾網購龍頭凡客誠品,以及近來受到媒體高度關注的小米科技。其中最有「台灣味」的公司,莫過於出身自台灣第一大購物網站興奇科技的原班人馬,在中國另起爐灶的B2C購物網站耀點100。
儘管現在童士豪多活躍於中國,但卻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人。他在13歲那年去了美國,往後的事業足跡遍及矽谷、紐約、香港、北京、上海和新加坡等地,擁有多年創投資歷,甚至還有兩次網路創業經驗。像他這樣擁有許多國際投資經驗的人,究竟怎麼看台灣的新創團隊?
掌握競爭節奏
「中國團隊是先開槍再瞄準,台灣團隊則是瞄準好了以後再去做,」說話語調節奏明快的童士豪,一語指出兩岸團隊的相異之處,根本原因在於市場競爭程度完全不同。
他比較,即使自己待過美國的創投環境,但都沒有中國來的激烈。他形容自己一天24小時中,有15小時都拿來工作,常常一個想法出來後,就有很多人跟進。以團購為例,全盛時期中國約有4000家團購公司,「拿到資金的人就開始砸錢,搶用戶、搶廣告、搶店家,甚至毛利是負的,照樣賣產品,就為了先搶市場。」
對比中國先做再調整,台灣則喜歡自己埋頭規劃,想好了才出手,環境相對安逸許多,因此中國競爭激烈的程度,不是台灣團隊可以想像的。「先瞄準再打,準確率更大,但在瞄準過程中,可能就先被人家射死了。所以在中國必須『小步快跑』,這是台灣沒有經驗的一種打法。」
即使如此,中國的遼闊市場還是讓很多台灣團隊動心。但童士豪指出,「台灣還是對中國有一種優越感,這是非常致命的想法。」就像一些全球知名的國際公司,在中國還沒有一家真正成功,不可否認,這是因為中國網路市場有其自外於其他地方的獨特性,「但你就必須適應它,即使在台灣做到第一名,還是要放下包袱重新去學習一個新市場。」
改變心態只是第一步,他強烈建議有心想去對岸發展的團隊,一定要直接在當地扎根駐點,即使是派一、兩個核心幹部過去也可以,親身體驗當地市場的特性。除了駐點還不夠,若能直接尋找當地合作對象,大膽放權給中國夥伴,快速摸清當地用戶的喜好,才能對症下藥。
對於外界另一種看法,認為台灣網路市場並非小,而是因為沒有團隊真的做出2300萬人都使用的服務。但童士豪認為這不光是使用人數的問題,還有未來成長潛力的問題。
他以凡客誠品為例,從2007年底成立開始,每年營收都有兩、三倍的成長,今年估計能達到5億美元的水準。
這為台灣團隊帶來警惕:一個企業在短時間內有巨大成長,更驚人的是,整體市場很大,這間公司的市占率還很小,未來成長仍可預期。「台灣有哪一家公司可以做到?因為市場太小,馬上就到飽和點了,」童士豪接著說:「在台灣跟中國同樣擁有1500萬名用戶,意義卻完全不一樣,這個觀點很少人提出。」
他解釋,即使台灣做到如此規模,也不代表能適應不同市場,但在中國卻證明這個商業模式足以被驗證,有機會快速做大。他認為台灣團隊一定要走出海外,只是機會不只存在於中國,日本或許更適合,原因在於日本用戶荷包有錢、比較守法,網路發展比台灣還慢上一些。
研究趨勢,修改差異
童士豪也透露,投資團隊時會看三個面向:第一是行業市場是否到了爆發成長階段,第二是團隊的學習能力和實力,最後則是觀察團隊的切入點,是否一刀見血,直接找到用戶痛處,提出好的解決方案。
他觀察,台灣因為中小企業多,許多團隊選擇以to B的服務出發,這會帶來一個隱憂,「做to B很難在地化,走不出台灣,做to C才能產生規模。」但他也提醒,網路事業不像賣硬體,將產品規格化後,只要外包給經銷商,照樣可以賣到全世界,網路是要面對不同國家的消費者,因此多想想為什麼用戶喜歡,而不只是有多少人喜歡。
此外,童士豪也對台灣團隊對於國外的網路新趨勢缺乏敏銳度感到擔憂。他舉例,《開心農場》席捲台灣不該驚訝,因為這個遊戲先前在美國跟中國早已非常火紅。童士豪透露,公司每年會寫150至200頁的資料,研究美國網路市場每年的變化趨勢,分析表現亮眼的公司與最新的商業模式。「但是光copy(複製)沒有用,你要真的了解是什麼原因讓它做得好。」
【完整內容請見《數位時代》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