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議題引發討論,如台大學生作show girl是否可惜?業界大嘆,畢業學生這麼多卻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每個人都有其角度與觀點,講來也都有其道理。台灣是個多元價值的社會,本來意見就很難定於一尊,但若從統計數字的比較與對照來看,或許會有不同的思考與啟發。
不管是台大或其他大學的校長,大部分可能覺得既然想要追求更高學問,學生也享受了大學豐富的資源,因此大學生應思考從事更多有利於國家社會、且未來發展性較高的工作,而非獨鍾show girl。不過從以下幾個統計數字看來,現在的大學生,與過去大家所認知的大學生,可能有很大的差異。
回溯到1980年,當年可以考大學的學生絕大部分在1962年出生。根據內政部統計,1962年出生嬰兒約42.6萬人。這42.6萬人在1980年時,約有10萬人報考大學,當年度公私立大學約錄取了3萬多人。
值得注意的是碩士的人數。1980年,當時畢業的碩士生不到2,000人;2008年畢業的碩士卻高達約5.8萬人,增加將近30倍。假設這些碩士年齡相仿,若與當年出生人數相較,比率約15%。亦即2008年畢業的碩士生,較之於1980年代的大學生的菁英導向,還是大眾導向一些。當時其聘用的大學生,基本上是百中選七的菁英,當然用來得心應手;現在的大學生是百中選70,碩士生是百中選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