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無明
桑吉銀登仁波切

 

佛教中每一個法門都講到自私是最大的無明。越自私的人越痛苦,越自私的人越煩惱,自私的人永遠也逃不出這種困惑的圈套。學佛不是要斷除自私的念頭,而是要把這個壞的念頭改成好的念頭,把它轉換成慈悲、寬容,這才是學佛的真正目的所在。自私中帶有貪、嗔、癡,而無明最主要的也就是這貪、嗔、癡聚集在一起。貪、嗔、癡沒有佛法的薰陶也可能轉換成好的方面,但是不能究竟,永遠不可能究竟,而且絕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帶來煩惱。

我們現在要學會把貪、嗔、癡三毒轉換成另外三種對我們人生有意義的東西。貪、嗔、癡是為了,因為我執,故造成自私自利。如果我們放開一些、想開一些,我們的心胸就會更加寬容一些。但是學會了寬容和放開還不夠,還要學會觀察、分析、動腦筋,這就是智慧。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事情都是眾生的無明造成的,單是寬容會造成很多不好的後果,傷害到更多的眾生,這些就不能寬容。學佛的人要慈悲、忍辱,但是要在般若智慧的陪伴下修慈悲、修忍辱,沒有般若智慧,慈悲有可能是無明的慈悲,忍辱有可能是無明的忍辱。這樣的慈悲和忍辱可能帶來更多的煩惱。當然,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發生,對我們自己或者對他人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也就不必計較。如果有些人根本不講道理,這樣做對他自己也不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也忍辱和寬容,就會讓他養成更不好的習氣和習慣,將來這種習氣和習慣還會在他的生活中製造更多的煩惱和障礙。這時候,如果你是有能力的人,有智慧的人,就要反駁他,同時要教導他。我雖然經常對別人說,佛教是慈悲的,忍辱的,……可是萬一有個瘋子,拿把刀來砍我,我怎麼辦?我就忍辱讓他砍嗎?不可能的。我讓他來砍,就完全是無明的慈悲,因為我給他提供了一個造業的機會。這個造業的機會完全是由我提供的。他如果把我砍死了,他就殺死了一條生命,這個罪過不得了,而這條生命正是我提供給他的。所以,這時候我雖然不能還手但我可以跑,可以躲,可以想種種辦法來減少、回避這個危險。佛教談的慈悲、忍辱,是要觀察前因後果的,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來問我,我的回答可能是不同的,你和他想什麼,我應該怎樣回答你、回答他最為圓滿,我要去觀察思考後才能作出決定,這就叫法無定法。

佛法中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對治貪嗔癡的。人的三毒最容易反映成自己的身口意,這時你要會觀察自己,從身口意三方面來了知自己業障的淺和深。有些人有很深的習氣,容易喜歡打架、偷盜、放火、殺人,這就是我們說的業力很重,要學會減少和回避身的惡業。再觀察口的業力怎麼樣?嘴上是不是經常亂說,不該說的話也說,得罪別人,挑撥他人關係,如果有這些情況,表明自己口的業力很重,如果不制止,就會不斷造口的業力。減少不好的口業的習氣,就要少說,不說不好的話,不說別人的壞話,也不要去挑撥別人相互之間的關係。再觀察意的業力,每天晚上或者一天當中,有時間靜下心來,觀察一下今天都想了些什麼,是不是想了很多如何對自己有利,為了自己的利益對付別人、傷害別人,想了多少這樣的事,這樣來觀察自己的過失,觀察之後要改正。如果身口意的惡業一點也不改變,那不論你修什麼法門,修什麼大法,一天到晚都在念咒都是沒有用的。家裏擺一尊金碧輝煌的釋迦牟尼佛,每天去拜,你也認為他就是佛,就算這樣對你也沒有多少意義,因為你身口意的業力、習氣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改變。

特別是作為居士要一點一點地把身口意的業力改正、淨化。業障不是看得見摸得著、有形狀的,或像條蟒蛇、像個蠍子這樣恐怖的動物,也不是鬼,這些身口意無明的習氣和習慣,是我們無始以來、前世的前世養成的,直接影響到今生。例如有些很幼小的孩子剛剛懂事會說話,就特別喜歡撒謊,似乎覺得騙人的感覺很舒服很痛快。他才學會講話,並沒有人教過他這些東西,這絕對說明是他前世帶來的習氣在今生表現了出來。如果要改變無始以來累積下來的壞習慣當然也不容易,因為除了前世的前世留下來的還有今生造就的,幸好今生我們認識到了佛法,知道要去改變也知道怎樣去改變。在修行中要做很多供養,要念很多部經文,這些都是需要的。但最主要的是在念經做供養的基礎上,真正改變自己才能究竟地消除業力,斷除業力,否則沒有辦法,而且還在不斷地造業。

再回到慈悲上。一般的凡夫認為自己為人很好啊,對朋友、對親戚都很好啊,這應該算是慈悲了吧。只是親情、友情和愛情三方面發的慈悲不是大慈大悲,只能算是很小的、自私的慈悲,這三方面的慈悲給你帶來的結果並不一定是幸福的,有可能是很多煩惱,我們要把它放大,放大到不只是一個民族,也不只是一個國家。佛教談的慈悲,是對一切眾生,是六道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眾生。有人會問,一切的眾生都需要我們發慈悲嗎?我們可以先觀察自己需不需要慈悲。打個比方,我今天心情不好,或者我今天很冷,或者我今天病了,這時候如果有一個人無私地關心你,給你發出慈悲,你的心裏會有多麼溫暖,心情有多麼好啊。既然我需要,那肯定每個人都需要。不管男女老少,沒有人不想追求快樂和幸福,沒有人願意自己痛苦和煩惱。既然人類是這樣,其他的動物、畜牲也是一樣的,小到螞蟻,大到大象,也都在為追求它們的幸福和快樂而奮鬥著。然而在奮鬥的過程中會造下很多業力,並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佛法教我們要以大慈大愛大包容來追求究竟的快樂。大家想一想,一個稍微有能力的人,為個人奮鬥而得到了一些結果,和為眾生奮鬥而得到一些結果相比,內心的感受絕對是不一樣的。獲得後一種結果時自己的心靈可以感受得到一些解脫,這才是真正的修行。沒有哪樣物質可以解決煩惱問題,雖然我們創造了很多東西,就像是互聯網和手機,也並沒有解決什麼煩惱,反而增加更多的煩惱。

做為一個凡夫沒有能力做一個偉大的聖人,要學會滿足,珍惜每一天。從生到死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幸福,也不會獲得解脫。現在有些人,有很多美好的願望,要為實現這些願望去奮鬥,這是可以的,不過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欲望是無限的,你永遠達不到欲望的盡頭,要做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在追求的過程中,試著做一個有慈悲有智慧的人,有利於自己的同時不傷害到別人,學會珍惜生活的點點滴滴,但不要珍惜造業的生活方式。沒有修養的人、沒有信仰的人覺得喝酒很好,吃山珍海味也不怕造下很多殺業,甚至有人吸白粉,他們認為這是快樂。我們要親近善知識,分析應該珍惜什麼,回避什麼。我們沒有那麼堅定,也沒有修得很好,我們更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時時刻刻去聞思,時時刻刻去懺悔。即使你修得比原來更好,也還是要時時刻刻提醒、時時刻刻懺悔,防止犯很多罪業。在我們的身邊和自己的體內,都有貪嗔癡三毒,身邊的環境對我們影響很大,一不小心就陷在裏面了。所以每時每刻都要提醒自己,每時每刻都要反省,每時每刻都要觀察自性。

曾經有些人問過某某人是不是很了不起,前世是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活佛,而他今生為什麼會做出一些令人不解的事。我想,他前世是一個很不錯的修行人,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轉世靈童,但今生,他所投生轉世的這個環境還在六道裏,只不過是上三道中的人道,既然在人道中,作為一個有肉體的人,免不了會有一些自私和貪念,這是自身帶來的。再加上外界的干擾和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誘惑,如果在原本很好的東西裏不往上增加,不去修行,或者修行不深入、不專心,慢慢慢慢就會發生變化。正如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很深很淵博,但是現在也在一年比一年惡化,外來的文化,包括一些詞語、一些語言都在侵略我們,外界的干擾太強了。所以我們每天去反省、去修行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個修行者,不論是居士、出家人、大活佛,都必須要這樣,一天不修就會惡化一天,居士、出家人、高僧大德都不能例外。

即使我們擁有再高的文化和再多的時間去修行,跟隨一個善知識仍然非常重要。我們一天的生活中有那麼多煩惱的事情,有時很無知,不是看幾本書修起來就可以解脫開悟的,對於絕大部分末法時代的眾生都很難很難。這樣就需要一個善知識來帶領我們。善知識就是不偏離正法的人,本師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法門就是正法。而且以現在末法時代來說,這位善知識相對來說他比較慈悲,而且有一種無我利他的精神,有菩提心。有他們來帶領,給我們講佛法的真理,即使他只是在我們身邊監督我們的修行,相對來說也要好很多,我們也確實需要一個善知識來指點,隨時隨地來提醒自己。這樣的善知識我們很需要。

另外我們也需要建立一些清淨的修行的場所,修行的佛堂,有時候這也很必要。如果修行達到一定境地,佛堂存在不存在無所謂,但目前,我們既需要善知識來帶領、提醒、監督,也需要有一個清淨的環境。簡單來說,假如有一個漂亮的佛堂,早晚能看見佛像讓我們生起信心,我們供上水,點上燈,供上花,坐在那裏可以念經誦咒,這也是現在末法時代很需要的一種修行方法。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除了這種佛堂和寺院,幾乎已經找不到佛法的聲音和影子了,一旦見不到,我們慢慢、慢慢地也就想不起這些了。如果家裏有這樣一個環境,至少我們早晚還可以見到,對自己有個提醒。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地,佛陀的力量、佛法不可思議的加持,就會使我們對佛法產生信心,相信因果業力。以前我在這方面沒有太多地去強調,現在看來還是很必要的。

將來我們遇有機會去寺院聽善知識的開示就更好,如果沒有時間,可以經常流覽一些佛教網站,多看一些善書,聞思是非常重要的。在看書的過程中,不要認為書上是這麼說的,就一定要這麼做,不要這樣盲目。書上所說我們要加以分析,本師釋迦牟尼佛這麼說,我們也可以去分析有沒有道理,佛本身也這樣強調,他希望將來他的弟子也是這樣去做。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一個很大的不同。因此對於任何一個法師,即使是龍樹菩薩和釋迦牟尼佛,誰講的我們都可以去思考分析。所謂聞思,就是要先聽聞,然後去思考。有一定的思考和認識,我們的信心才堅定,然後再去修行。要注意現在寫書的人很多,我們要觀察寫書的是什麼人,特別是這幾年大家就像一陣風一樣,都比較崇拜比較留心藏傳佛教、密宗,社會上出了很多的書。寫書的人不一定都是修行人,對藏傳密宗也沒什麼瞭解的時候就寫很多書賣錢,類似這方面的書我們要儘量回避,儘量不去看,而要看一些公認的高僧大德所寫的書,上網也一樣。我們沒有一定見地的時候,很難分析誰對誰錯。

現在還有一種現象,宣傳說在什麼地方開個什麼法會,今年要念多少萬遍心咒,就可獲得多少功德。這樣是可以,但我覺得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大家先發了願一定要念多少遍心咒,但是到了真正開始念的時候才知道實際情況不一樣:有人要上班,有人家裏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還有的人有朋友出來干擾。如果處理不好這些關係,家人、朋友就會對佛教生起一種邪見,把它完全當成一種邪教。最可怕的是聽說發願後念不完會影響整個團體,這時發過願的人心理壓力就更大了。這種事情已經發生過很多,許多人給我打電話,問我念不完怎麼辦?以這種方法來學佛給自己帶來了太大的壓力,產生不好的影響。我們講度化眾生,卻首先度化不了家裏的人,度化不了朋友,我們還怎麼去度化與自己無關的人呢?學佛之人應該成為生活中的榜樣,無論在家裏還是在朋友之間,我們都是榜樣。我也希望我的弟子都修得很好,大家都來修加行,而且能夠在一年裏面完成,但這是不可能的。弟子中有人要上班,有人年紀大了,有人年紀還小,有各種各樣的情況,我希望大家能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時間和身體狀況的法門,真正體會佛陀的智慧和慈悲,體會法喜充滿,不要忙於趕數量。幾個月趕完又怎麼樣?你有什麼改變呢?就象前面說的,身口意三方面有所改變嗎?你在念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過要改變自己什麼,只想著如何去完成數量罷了,這也是現在藏傳佛教傳到漢地出現的一些問題。像這樣就不是好的方法,也不是適宜的法門。再比如,我們給自己訂的計畫是今年上半年要修蓮師,下半年要修金剛薩垛,年終要修百字明,一年到頭忙得暈頭轉向的,到底要修什麼,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法門也不清楚。做一個人要有一個目標嘛。我們天天祈禱根本上師、祈禱本尊,如果不專一在一個法門上是不行的,能專一一個法門是最好的。修法的時候,有上師來帶領,有順序和次第認真念一個儀軌,這樣才是最好的。經常到處跑、到處求灌頂、求加持,在我看來完全是浪費時間。這些人知道的法門越多就越傲慢,就越看不起一些不懂的人,更看不起不學佛的人,法的意義早就已經失去了,沒有得到法的加持,也沒有感受到法的慈悲。而且我們作為一個在家居士,也沒有必要求那麼多法門。關鍵是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因為你有再多的法門也派不上用場,首先你不是出家人,其次你不需要承擔藏傳佛教法脈的傳承。而出家人不一樣,不管修不修,法脈一定要傳下去,他需要求很多很多法,一個一個傳下去。而在家人沒有必要去求很多法。因為我們求法的時候,不管是求什麼樣的法,觀音、大威德、時輪金剛……你要對上師——這個傳法者要瞭解,要對他生起無比的信心,相信他就是本尊,這時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本尊的加持。如果你對他一點都不瞭解,無從入手,這時你去求法,只能說是結個善緣而已,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主持人
桑吉銀登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