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12/18 NPO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指導教授:李志夫
智覬「摩訶止觀」之研究
「摩訶止觀」是天台圓頓止觀之代表性作品,也是智覬晚年的重要講述。當時判教的
說法已立,「圓頓」在判教上自有其特殊地位與意義,因此圓頓止觀涉教亦涉觀。但
本文對「摩訶止觀」的探討並不正面處理判教方面的問題,而直就止觀實踐的層面探
討圓頓止觀的內容,由此進路來了解「圓頓」之義,以避免一切由判教所帶來文字上
觀念上的誤導,以及法門高下優劣之見。
止觀是自原始佛教以來即有的修行方法,圓頓止觀則繼承了釋迦以來止觀定慧不二的
精神,對止觀方法給予一更具基礎性的反省之說明,此即一心三觀、一念三千、開權
顯實的實相觀。相對於漸次止觀修證之次第性中容易愛著停滯於中途,圓頓止觀則以
存在性的一念三千的所彰顯實相法界之無限性,而謂無一法可得,則止觀之 證為一
心含具萬法之豁顯。但此豁顯之工夫仍不能沒有辛苦耕耘的過程,且「圓頓」之證悟
亦須落實於存在性生活中的延續,此亦本文探討圓頓止觀之著力處。本此,全文之撰
述依序鋪展為六章,略述於下:
第一章「緒論」,以「智覬實踐體系之二分說是否正確」以及「圓頓止觀是否普遍可
行」二問題為研究之起點,嘗試藉批判與反省,認清世人對「摩訶止觀」的誤解;
第二章「對實踐體系二分說之駁斥」,探討智覬所說漸次止觀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 、不定止觀 (六妙法門) 、圓頓止觀 (摩訶止觀) 等三種止觀法門之立意,並以法
門之方便義對實踐體系之二分說予以駁斥,作為對第一個問題的進一步澄清;
第三章「圓頓止觀實踐方法之平實意涵」,藉著對圓頓止觀實踐方法的存在性 (生活
性) 平實意涵之闡明,對第二個問題作根源性的澄清;
第四章「再從三個觀念探討圓頓止觀的實踐基礎」,是繼前二問題之澄清後,對圓頓
止觀的三個重要觀念--開權顯實、諸法實相、一念三千--作一更具基礎性的探討
;
第五章「從山家山外之論爭再現『摩訶止觀』的重要意義」,以宋朝天台宗山家山外
相持四十餘年的論爭所呈顯的觀心問題,重新審視「摩訶止觀」於諸佛法無諍、於諸
法門無礙之重要意義;
第六章「結論」,一則對本文各章之論述導回研究之動機,二則評述本文之研究得失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78/碩士/研究生:古天英 指導教授:李志夫
[DOC]《摩訶止觀》的次第思想
李志夫所長
李志夫教授於2006年12月26日正式於中華佛學研究所榮退,旋即受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敦聘為榮譽所長,三十年來對佛學研究所的教育與奉獻仍持續不懈。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
主持人 |
指導教授:李志夫所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