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弟子問我,人們生存的目標是什麼?人們生存的目標有兩種:一種是人們生存的暫時目標,另一種是人們生存的究竟目標。人們生存的暫時目標大都是希望能夠獲得幸福,而幸福並不僅只是豐衣足食、結婚生子,或是獲得名聞利養,享受榮華富貴。幸福的前提是擁有健康的身體與快樂的精神。健康的身體與快樂的精神不見得通過名聞利養或榮華富貴就能夠得到,即便是乞丐或窮人,他們也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與快樂的精神。反而,那些擁有令人羨慕的榮華富貴之人,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及快樂的精神,也談不上達到人們最理想的暫時生存目標。
人們生存的究竟目標則是借助人身來發揮出內在的無限潛能,並超越輪迴、獲得解脫、成就佛道、普渡眾生。當然,首先這需要從做人做起,在好的人品素質、道德修養的前提下,在品德高尚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出內在的無限潛能。所謂的無限潛能是指至高無上的境界證得圓滿佛果之種子,按佛經的說法,一切眾生本來平等的具備斷除之功德三十二種與證得之功德三十二種的佛性之功德,總共六十四種佛性之功德。這些所有功德可以納入於三大功德之中,所謂的三大功德就是指大智慧、大悲心及大能力的佛性。這些世出世間的一切功德是眾生的內心中本來圓滿具備的,如《心經》中所說的,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存在著。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說,眾生的潛能以九種比喻的方式隱藏存在著。
實際上心之本性並不受外在物質的影響,也不會被周圍環境所左右,真正的修行人不會為世間八法而動搖,也不會為世間的誘惑而迷惑。真正的快樂並不在於物質的享受,而是在於精神的自在,因此真正的幸福與快樂是在內,而不是在外,所以應當往內尋找真正的幸福與快樂。真正的修行是要從精神上、內心上、思想上改善。我們佛教徒從精神上尋找快樂與真理,因而精神的修持極其重要。每個眾生都具足智慧、慈悲、大願力的本能,然而眾生的佛性被無明煩惱遮住,就像太陽被烏雲遮住一般。只有通過實修實證才能夠將自己的本能發揮出來,將如同太陽一般的佛性展現出來。所以,用最直接、最快速、最圓滿的佛法來將心中的煩惱驅除掉,才會使心中原本具有的佛性,大樂,大悲心,大智慧,大願力逐漸展現,這個稱之為成佛。成佛並不是說我們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也不是得到一些沒有得到過的東西,而是我們心中原有的潛能全然的顯露,也是我們的心徹底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