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和平觀

2015/09/26本網報導:
人氣:3,092

佛教的和平觀

學誠法師

一、從釋迦世尊正覺緣起談世界和平

  世間一切事物的存在、發展到消亡,都是因緣條件組合、安住與分離的過程。從時間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後相續的必然性;從空間上看,即表現為彼此 相即不離、對立統一的因待性;從存在于時空的運動來看,即是刹那不住、無常變異的空寂性。這是佛陀觀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結論。“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說明了世間相待而存在的法則。若遵循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則來理解人類的相依共存,就可以發現世界和平與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個體、家庭、民族、社會、國家有著密切的關係。只有尊重生命的平等性、神聖性與不可侵犯性,以慈悲、智慧、寬容的胸襟,化干戈、怨恨、戾氣為玉帛、慈愛、祥和,才能維護人類社 會的和平環境,在發展中努力建設無諍無瞋、自他相依、和諧共處、互惠互利的地球共同體。

  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釋迦世尊,捨棄了王者的權位、勘破家庭私有制的染著而出家。從解脫自我的束縛中,自覺覺他,自憫憫人,將自己的痛苦 與眾生的痛苦打成一片,終於在深徹的慧照中,正覺緣起法性而成佛。《增一阿含經·力品》中釋尊曾說:“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為身忘世間。這“為身忘世”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忘卻我所有的世間,勘破自我,不從自我的立場看世間,才能真正的理解世間,促進世間的和樂善生。

  釋尊為國際非戰主義者,是宣導世界和平的使者。據《長阿含經·遊行經》記載:摩竭陀國阿闍世王準備討伐鄰國跋祇族,派遣雨勢大臣拜訪佛陀,佛陀借此機緣說服並阻止了這場戰爭。一次,釋迦族同鄰族克薩喇人因使用灌田的溝渠引起爭執,相持不下,幾乎釀成災禍。佛陀得知此事後,即刻前往勸 阻,解決了爭端,使兩族和睦相處。當琉璃王發動戰爭攻打迦毗羅衛國的時候,釋尊曾安祥地坐在一株沒有枝葉覆蔽的舍夷樹下,以他大慈無畏的精神感動了琉璃王,從而化解了一場殘酷的殺戮。“戰勝增怨敵,戰敗臥不安,勝敗兩俱舍,臥覺寂靜樂。”這是佛陀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聖訓。

 

  二、當今世界的全球一體與恐怖主義

 

  人類闖入二十一世紀的網路時代,世界忽然變得小了起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人類克隆自己成為可能。不滿足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開始奢想著 把家安到外太空去。就連南極的企鵝,也可從基因的轉化而改變它們的生存環境。由此,科學家們深信自己的發明創造能為人類帶來幸福安樂,大多數人也常常錯誤地認為依靠自然科學的進步能夠解決世間的一切問題。

  事實上,恐怖主義、霸權主義正在利用現代科技,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汽車炸彈爆炸、自殺性爆炸、紐約世貿中心大樓被炸,以及生物化學武器、核武器等尖端技術的氾濫,必將給人類留下深重的災難。

  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使得國際社會息息相關,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WTO的遊戲規則之中,競爭日趨激烈。瞬息萬變的經濟指數,在紅與綠的升降中風起雲湧,痛苦與惘然交織在一起,彙集成現代人類的新版《長恨歌》。貪欲的熾盛,瞋恚的惡毒,愚癡的陷阱,是根源於人類自身的痼疾。經濟的懸 殊,思想的差異,文化的勝劣,構築起一道道富足與貧窮、開放與保守、先進與落後的社會鴻溝。發達國家和地區,憑藉著自己的優勢,把觸角伸向世界各地,攫取與掠奪資源,同時把環境污染、森林破壞、能源枯竭等災害,轉嫁給貧困國家,使那裡的人民生活雪上加霜。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是整個世界動亂 不安的根本因素。

  世界是一個不能分割的整體,部分的過度發達,必將導致重心的偏移。人類內心的嫉妒、怨恨、憍慢等煩惱,從未有止息過的一天。所以在這 緣起相待的世界裡,只有各方面均衡地發展,使人類在同存共榮、相互依賴、慈悲平等的生活環境中,從內心的淨化開始,真正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 開創人類美好的未來。

 

  三、佛教和平觀在今日世界的作用與價值

 

  今日世界是一個文化多元、結構多變、形式多樣的緣生體。在和平的環境中謀求人類共同發展,是二十一世紀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主題。佛教能否一如既 往地為世界和平而努力,為人類的和樂善生而奉獻,關鍵在於把握時代發展的方向與脈搏,從緣起論的核心思想“諸法無我”中,契應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地 開展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宣導慈悲仁愛、戒殺止暴、淨心行善的人類德行,才能化解人類的思想矛盾、鬥爭衝突、恐怖暴力等行徑,實現人類永久的和平與人間淨土的圓成。

  從佛教緣起論的思想立場來觀察世界:和平與戰爭、恩情與怨仇、善良與暴惡皆源于人心。《說無垢稱經·聲聞品》雲:“心雜染故,有情雜 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由此可知,淨化人心,提升人的品質,實為世界和平的活水源頭。人類無始以來,內心即為貪欲、瞋恚、愚癡、憍慢、狐疑、惡見等蒙蔽,對財物、美色、名聞、權勢、地位等產生強烈的自我歸屬感與無盡的佔有欲。《中阿含經》說:“以欲為本故,母共子諍,子共母諍,父子、兄弟、親族輾轉共諍。……以欲為本故,王王共諍……民民共諍,國國共諍。彼因鬥諍共相憎故,以種種器仗轉相加害,或以拳叉石擲,或以杖打刀斫。”這種家族、社會、國際間的 爭鬥,自古以來就在人類世界重複上演,釀造了多少慘禍、屠戮、戰爭。今日世界的矛盾、對抗、衝突以欲為本故,已轉化成航空母艦、洲際導彈等足以毀滅整個地球的高科技武器。總之,古今事本同,只要人類的欲望得不到遏制,內心得不到淨化,世界就沒有真正的和平。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是佛陀對弟子們的教導。戒是人類道德倫理的規範,定是調劑身心平衡的方法,慧是明辨是非邪正的能力。只有提倡道德、淨化人心、增進智慧,才能轉化瞋恚、忿怒、敵視、仇恨、怨結、殘酷等迷妄的心行為正覺的德行。戒定慧三無漏學是佛法的總綱,是轉迷成悟的根 本。戒能防非止惡,定能降伏散亂,慧能照破癡暗。因此佛教是今日人類世界根除三毒所必須的一劑良藥,是維護和平、緩和衝突、化解暴力、制止戰爭的積極因素。

 

  四、如何落實佛教的和平觀於今日世界

 

  人人渴望和平,世界需要和平,但和平並不是從空洞的願望中得來,也不是從消極的等待中得來,更不是從賠款割地中換來,缺乏理智的和平,反而會招 致更為野蠻的戰爭。真正的和平應以慈悲、智慧、平等、無我為核心和出發點,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不倚強淩弱、以大欺小;面對時時發生的紛爭與衝突,不應因情緒高漲而以武力對抗製造禍端,而應通過對話代替對抗、交流代替衝突的方式,維護世界的和平。

  和平是由善良、道德、真誠、仁愛等無數個健康的、積極的、向上的條件和因素構成的。所以,締造和平不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民族、 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種宗教信仰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共同事業。但是,我們絕不能把和平的責任推卸給他人,而去等待將來或寄希望于和平女神的安排。一切都要靠我們人類自己,從身邊的善事做起,用善行感化他人,哪怕是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分微薄的施捨、一次意外的救助、一件謙讓的小事、一點愛心的支 持……都會凝聚成一條通向和平的陽光大道。

  世界和平是以人類的心地和平為基礎,是一個止惡、行善、淨心的漫長過程。一個佛教徒奉行五戒、十善業道,即是促進人類和平的根本。尊 重生命個體的神聖性、平等性,不殺生是第一大戒。珍愛每一個有情生命,包括人類自己以及其他飛禽、走獸、遊魚等動物,在生態平衡的鏈條中,人與動物是一個不斷輪回的過程。從因果法則的整體來看,殺心不除是世界無法和平的要素。有一首戒殺詩說:“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就是說殺生是戰爭的因行,只有堅持不殺生,世界才能得到和平。但不殺生決非消極的“不”。譬如有一惡人將要進行恐怖主義活動,使無數有情因此遭 受苦迫,如不懲罰這個惡人,無量有情會遭受更大慘禍,那麼這個惡人勢必咎由自取,他的惡行即應得到制止。偷盜、邪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等不正行,使世間混亂不安、諍訟不斷;飲酒則能迷心亂性,引發煩惱,造成殺、盜、淫、妄的惡行。所以,五戒是人類和平的基礎。

 

  五、內外因緣的淨化鑄就人類永久和平

 

  古往今來,人類社會一直在聚散離合、憂悲苦惱的流轉中徘徊。財富的積聚與消散、名利的角逐與失落、民族的興旺與衰敗、社會的文明與愚昧、國家的 和平與戰爭,這一切都在緣起相對的世界中發生、發展以致消亡。檢索人類歷史,就會發現世界是苦聚的集合,而這種“苦”是依著人類本身而存在的。在生理方 面,人生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在社會方面,有政治糾紛、社會動亂和戰爭破壞造成的愛別離與怨憎會的痛苦;在自然方面,有風雨失時、旱澇頻仍、穀物不豐等導致的求不得苦。佛陀把世間的一切大苦歸結為五蘊熾盛苦。

  色、受、想、行、識構成有情生命的自體。在這精神與物質的統一體中,人類直覺認為有個真實的自我。於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我所有 為半徑,勾勒出一幅似乎真實不虛的我相。我見、我愛、我慢、我癡此四大根本煩惱,是世界動亂的根源。由於人類固有的成見、偏見、倒見、邪見等自我意識作祟,自是非他,聚訟紛紜,論諍不休。物質的欲愛、男女的貪愛等使人類自身陷入欲望的深淵,不能自拔。仗著自己的權勢、財富、知識、智慧等超過別人,而恃己 淩他、藐視一切、傲慢無禮、狂妄自大。這見、愛、慢煩惱的深隱處,是人類自我意欲的蒙昧、顛倒、錯亂,是人人都直覺有我的癡病。世界正是因為有我,人類才不得安寧。因此我們說: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人類雖有著自身的缺陷和根本煩惱的迷亂,但並非無藥可救,佛陀給世界和平開出了良方。並且呼籲在政治體制上建立一個和平、民主、文明 的良好社會秩序;在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等領域,保持財利的均衡、發展的同步、素質的提高;在法制教育等思想領域裡一律平等。政治、經濟、法制三大體系的平等性、無礙性、統一性,是人類和平的基本條件。若更進一步地尋求最極究竟的和平,那一定得從淨化自心、淨化眾生、淨化世界中完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告 訴我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涅槃是止、息、寂滅、安穩的意思, 究竟涅槃是心地最極清淨、最極和平的境界,一切的煩惱、瞋慢、貪欲、執見等皆消歸於平等的法性之中,從而實現世界的永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