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正信、福慧雙修、顯密圓融
惟賢法師 在洛陽白馬寺戒期
(1996年)
諸佛正法賢聖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諸善根
為利有情願成佛
此皈敬頌是西藏宗喀巴大師所造。藏傳佛教的規矩,在講經之前都要念皈敬頌。三皈是學佛的基礎,五戒是五乘共同遵守的戒法。故三皈是很重要的。
“諸佛正法賢聖僧”,佛是佛寶,正法是法寶,賢聖僧是僧寶。十地前菩薩稱賢,十地以上稱聖。僧寶包括比丘僧、菩薩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皈依從初發心開始,世世生生都要皈依三寶,皈依之後要發長遠心,信仰三寶,禮敬三寶,根據三寶教法,如法如律的行持,要有長遠心。現在有些學佛人,開始學佛還勇猛,久而久之就懶惰起來。“出家三天,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天邊”,這是不良的現象,所以我們學佛要發長遠心。直至菩提都要皈依三寶,三寶是恢復我們法身慧命的唯一依止處。由此,我們才能得到究竟解脫,才能由此岸到彼岸。
“我以所修諸善根”,皈依之後要廣聚善根,積累福德資糧。
“為利有情願成佛”,皈依之後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廣大心,廣大心是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心。心胸要廣闊,目標要遠大。《華嚴經》講:“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個就是廣大心,菩薩的本願心。
今天,我的講題是《建立正信、福慧雙修、顯密圓融》。
我們作為佛教徒,尤其作為出家僧眾,有決心、信心,志願來出家學佛,首先對佛教應該建立正信。對自己來說要自覺、自尊、自重、自愛,不能自暴自棄。
作為佛教徒,應該瞭解佛教的歷史。從東漢明帝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求法,遇迦葉摩騰、竺法蘭二尊者,以白馬馱經到洛陽後建立白馬寺,至今已一千九百二十八年。佛教在中國的歷史已超過了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在悠久的歷史中,保持了佛教優良傳統,使佛教文化能夠在世界傳播。佛教從印度傳播出來是西元前二世紀左右,由印度阿育王把佛教傳向世界。一支是北傳佛教,一支是南傳佛教。
南傳至泰國、緬甸、斯里蘭卡,包括東南亞地區,這派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一般統稱小乘佛教,是屬於印度巴厘語系佛教(因為《阿含經》是原始佛教的聖典,是用巴厘語記載的)。佛教傳到我們中國後,由中國傳播到日本、朝鮮、越南、柬埔寨周圍地區,同時印度佛教又傳到西藏。印度佛教在十三世紀以後消亡了一段時間,消亡原因一個是婆羅門教復興,一個是回教的侵入。到了十九世紀,佛教恢復。現在印度的佛教聖地基本上都恢復了。
近代以來,佛教由中國傳到歐洲、美洲,由地球的東半部傳到地球的西半部,使整個地球都有了佛教。在美國不僅有很多寺廟,而且有許多美國人出家,還有許多基督教徒轉信佛。在世界五十億人口中,宗教徒有三十億左右,其中佛教六億。
從文化來講,佛教文化有巴厘語系、有藏語系及漢語系。傳入東南亞一帶的是巴厘語系。傳入中國西藏、蒙古、青海的是藏語系佛教。傳入中國漢族地區、日本、朝鮮、越南以及歐洲、美洲的是漢語系佛教。
佛教文化對於世界歷史及世界文化起了很大影響。就中國來講,中國歷史文化,其中主要包括了佛教文化。中國的文化中先秦諸子百家,是一段時間;漢代的經學是一段時間;東漢以後佛教傳到中國,這一段時間很長。中國的歷史、文化史不能與佛教分開,佛教文化對於中國的哲學、醫學、儒學、文學、工藝各方面都有很大影響。所以,要寫一部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史,沒有佛教知識是寫不出來的。在歷史上,佛教文化對於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秩序起了很大作用。佛教文化陶冶人心、深入人心。儘管歷史上經過“三武一宗”教難,但佛教並沒有毀滅,因為佛教是真理,真理在人心,佛教紮根於群眾。由此說信仰佛教應該認識佛教、尊敬佛教,不應自卑,自暴自棄。
諸沙彌、沙彌尼,你們走出家這條路是走對了,這是條光明的大道。儘管佛教信眾很多,在世界總人數中必竟是少數。我們出家人是少數中的少數。出家人數不要求多,但求品質高,因為出家僧尼要住持正法、作人天師表。僧寶是稀有難得的,故要自尊、自重、自愛。因此,就想起講這個題目《建立正信、福慧雙修、顯密圓融》。
一、建立正信
正信是一種正確的信仰,理智的信仰。這種信仰不是一般人所謂的迷信、邪信、空信。我們學佛,依佛為楷模,在修行過程中不迷戀五濁境界,相信自己可以創造美好的未來,自己的命運由自己來把握。佛教講的有教有理,有因有果。
(一)要信三寶功德
佛寶有大悲願大智慧,大雄大力。佛陀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是苦海中的舟航。信仰法寶,法寶是佛的經典,是指路的明燈,沒有指路明燈,我們就要走邪路,走黑路,就要跌入深坑,那是很危險的。經、律、論三藏都是法寶,都是指路明燈,指示我們怎樣修行,皈依法寶啟發我們的正知見,提高覺悟。僧是代表佛宣法,肩負住持正法、弘揚正法、紹隆佛種的責任。僧寶是以戒為師,以德行為重。皈依僧寶就是學習其德行,要嚴持戒律。我們的僧團只有在持戒的基礎上才能成為和合的僧團。皈依三寶,信仰三寶的意義是很重要的。皈依佛寶由迷轉覺,皈依法寶由邪轉正,皈依僧寶由惡轉善。只有三寶才能使我們恢復法身慧命。
(二)要信因果
就佛法來講,世出世間都是有因果的。就佛法的整個教理來講包括三個字,即因、緣、果。因是主因,緣是條件,果是結果。佛法講種善因得善報,種惡因得惡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子下了以後,一定要收果。只是由於緣的不同,結果有遲早的不同,所以佛經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學佛人不要再造惡業,皈依要懺悔,受戒要懺悔,要作羯磨。在身口意三方面不要再造惡因,要種善因。
因果道理很複雜,但是很有規律。相信因果就要相信業力的存在。科學上講能力不滅,我們佛法講業力不滅。造了這個因,就有這個業,有了這個業就不會消失,除非受了果報。這個業力也可以叫能力。不過科學只相信物質能力,對於佛教的精神能力有些人因沒有看到而持否定態度。我們的心念就是一種功能,起什麼念就有什麼作用。近代科學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心力可以起電波,推進物質運動,這一點可以證明業力不滅是真實不虛的,所以我們要相信因果定律的存在。
學佛後不信三寶的功德,不恭敬三寶,就不是佛教徒。你不信因果的教理,在行為上,在持戒上,就要越軌。若明白因果,相信因果,從而建立道德,奉行戒條,履行正道。戒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家居士能夠守五戒,僧眾應能夠守持出家的律儀,起碼不犯四根本戒。因果事實,根據歷史記載及我的經歷,我是堅信的。因此我希望大家對於因果要深信不疑。以因果道理來警醒自己,鞭策自己,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嚴守戒律,約束自己,提高德行,培養道風。近代佛教最大缺點是戒律鬆懈,信仰淡漠,道風日下,對三寶、因果沒有信仰。一部歷史,不管是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都是一部因果史,所以佛教講修行慎勿造惡因,要種善因,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
(三)信仰修持的功德
信仰我們有修行的積累,必定有修行的碩果。佛教修持方法很多,有淨土宗、密宗、禪宗,我們受的戒是屬於律宗,不管是哪個宗派都要受戒。持五戒,修人天乘的就可以得人天乘果,三惡道就沒有你的份。守具足戒,修解脫行,得阿羅漢果,生死輪轉就沒你的份。持三聚淨戒,修六度萬行,行菩薩道,佛果就有你的份。這一點一定要相信,在言語、行動上要慎重,注重行持。每天在寺院中要堅持早晚課誦。有念佛堂要念佛,有禪堂要參禪,參禪念佛是必修課,不能荒廢。要知道,有解無行猶如畫餅充饑、貧人數寶,決定不得受用。有解有行,智慧德行才能建立,這個不是空談的。
過去辦佛學院,總的來說是好的,為佛教培養了不少人才。但中間也有失敗的地方,其原因就是忽略了修,以後的佛學教育就要求學修一體化,學僧生活叢林化。學修一體化,不但要修而且要學,學修並重。學僧生活叢林化,要求學僧不但要努力刻苦學習佛教教理,而且上殿、過堂亦要認真嚴肅,不得馬虎。只有這樣,才能造就人才,才能堅定信念,保持道心,才能住持正法,才能弘法利生,這就是我們佛教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否則,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不可靠的,是起不了作用的。經過佛教教育改革,這種情況有所轉變,但是解放後長期以來存在這個現象。
十年動亂,佛教已是奄奄一息,老年人存在不多,高僧大德更是寥如晨星。青年人是1980年以後招收的,若宗教政策不落實,沒有這個因緣,那麼佛教人才已經到了斷層的階段。故社會歷史原因及我們自身的原因都要找出來。出家人不能忘記自己的職責,一天都不要忘三寶,每天要保持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因果、念戒律、念眾生。哪怕是在寺院裡禮拜燒香都是有功德的,這些絕對不能丟掉。否則就不能鞏固正信、道念,寺廟就不會有道風存在。寺廟的特點就是要有正信、有道風,假若沒有這個,就成了世俗化,只知接待香客,做生意賺錢,這與世俗有什麼區別呢?丟掉了優良傳統,佛教存在有什麼價值?所以要講信仰,建立正信,必須在正見的基礎上,有正見,必須學習經論,多熏習佛法。
二、福慧雙修
這是指導我們行動的準則。佛的十號中有個兩足尊。何以稱為兩足尊?兩足即福德、智慧兩種都圓滿。佛在因位中修福德、修智慧,到佛果位時究竟圓滿,故佛稱兩足尊。
我們學佛要修福修慧,其具體方法是修福要報四恩,修慧以戒定慧三學為主,這是基本的原則。
要有福報,必須修福,修福要報四恩,恭敬三寶,供養三寶,報三寶恩是我們最大的福田。不忘父母恩、國家恩是我們最大的恩田。不忘眾生恩,拔眾生苦,是我們最大的悲田。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為了報恩。我們唱的偈子有“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這就是菩提心。四恩不能忘。忘了四恩就是忘了根本。應該知恩報恩,知恩報恩就要發菩提心,在行動上要多做有利於國家的事業,以多培福、多修善來報答四恩,這種福就是最大的福田。
就修慧來講,有聞思修三慧、戒定慧三學。福慧要雙修,單修福沒有慧不行,單修慧不修福也不行,都是片面的。修慧重要的就是聞思修、戒定慧。
聞,就是多聞熏習。聽聞善知識的開示,研究教典,閱讀教典。熏習無漏種子,善法種子。因此我們現在的佛學院百分之七十是佛學,百分之三十是世俗課,以佛學為主。作為一個出家人,不以佛學為主,只去學習書法、外語、音樂、歷史,把根本忘了,那就變成了俗人。我們並不排除研究那些,但必須有個比例,要以佛學為主。所以菩薩要學五明。五明即:內明、醫方明、聲明、工巧明、因明。此五明包括很多學問。菩薩要做到“二諦融通”,世出世間都要融通。但其中以佛學為主,以勝義諦為主,多聞也必須以此為中心。只有多聞才能熏成智慧種子,才能把有漏種子變成無漏種子,才能把染汙種子變成清淨種子,這在唯識學裡的轉識成智中講得很深奧。
由聞而思,思就是正思維。思維教義,思維因果道埋,思維緣起性空的道理。要經過思維來印心。由思而修,修就是實踐行持。佛法總的來講,就是戒定慧三學。整個經、律、論三藏也就是戒定慧三學。我們的行持也不出三學,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
佛最初說法講四諦、八正道。四諦中的道諦就是講的八正道。由八正道、七菩提分到三十七道品,皆是以戒定慧為基準發揮出來的。比丘、比丘尼戒及菩薩戒學也是如此。菩薩的三聚淨戒,攝善法戒、攝律儀戒、饒益有情戒,都不出戒學的範圍。所以戒學很重要,戒是基礎、是資糧。沒戒就不能修定。我們佛家的定是出世間的定,不是世間定。現在道家講的氣功及印度瑜伽功都屬世間定,不是究竟的東西。我們修的是出世間的無漏定,這就要以戒學為基礎,修定的資糧主要是戒學,所以說以戒修定,由定發慧,到了禪定的最高境界,就是開悟,以後才能發慧。這就是禪宗講的悟,是見道位。
由三慧到三學,才能真正做到修智慧,走上菩提之路。所以你們現在要受戒、學戒、持戒,是很重要的。沒有這個基礎,你們就不能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沒有戒的約束,你學的就是外道定,那就要走火入魔,很危險。所以在修慧中要由聞思修到戒定慧,才能有所成就,由此岸到彼岸,福慧雙修,這才是真正學佛。
現在我們住持佛法,管理寺廟,不能像過去一樣,關著山門來講佛教,與世間隔絕。講修行不能只是在山洞、岩邊去修行。另外佛教中有人難免說神說鬼,這就免不了封建迷信的譏嫌。所以趙樸老提倡人間佛教。度眾生以人間為對象,首先要對社會人群做出有利的事。我們生長在這個國家,就要熱愛這個國家,對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不能與國家社會隔絕。山門內與山門外息息相關,要互相溝通,才能住持正法,紹隆佛種,才能以佛法的真理來淨化人心,對社會人群做出貢獻。所以寺廟能自立更生,從事經濟方面的積累,做到自給自養,有餘的可多做社會福利事業,為社會人群多做些貢獻。這樣就體現了佛教的精神,使人生信,改正錯誤觀點。
我在重慶有這麼一個經驗。重慶市佛教協會在1993年發起“佛教界希望工程”,救濟貧困地區失學兒童。我曾經在1993年夏天,到各縣、區考察宗教工作。到了邊遠的山區,那裡老百姓很苦,經濟與城市生活相比猶如兩個世界。終年吃不到大米,一家三代住一間破房。兒童穿破衣,冬天沒有鞋子穿,更上不起學。故此重慶市佛教協會就發起“希望工程”,目的就是救濟失學兒童。從此組織募捐,對貧困地區進行調查、瞭解,進行落實。把收到的錢,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親自送去,對口捐助,款落實到人頭上,兒童60元,中學80至100元以上,貧困教師有救濟金,落實到人。對捐款者給發票回信。
佛教徒是講因果的,一分一厘都不會有錯,不會落到私人腰包。教內教外共同捐款。這不僅在重慶,在成都、上海、廈門各地方都在響應。佛教這一行動引起了黨、政、軍、教內教外共同支持。白馬寺方丈在發起時也積極回應,為希望工程捐款。趙樸老也很讚揚,至今已進行六期捐助,募到140多萬元,救濟失學兒童16000多名,修建了九所小學,包括四川的五個貧困地區。
最初發起時,有些人也誤解,認為佛教徒在做生意,還有些人認為佛教在同社會爭奪青年。最終我們的正確行動,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支持。從地方、市委到省委、中央都支持我們的行動。這樣一來,社會對我們就改觀了,認為佛教徒的行動,超過了社會上一些單位,做出了好事,有利於國家人民,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電視、報紙都進行了報導。這就改變了社會對佛教的看法,這就說明我們今後佛教徒住持正法弘揚佛法,不只是在山門以內,我們要擴大到山門以外。要真正實踐我們大乘菩薩的精神,濟世救人,愛國愛教。這樣社會就會對我們改變看法。我們就可以發揚佛教的力量,淨化人心,對於傳播佛教的真理,維護國家的安定,世界的和平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一點希望大家認真對待,心胸要寬闊,目光要遠大。
三、顯密圓融
顯教、密教從歷史到現在都有矛盾。有矛盾就形成派別,有派別就有鬥爭,因有鬥爭就不團結,不團結就破壞了和合僧團,這就喪失了佛教的精神,所以要講顯密圓融。
佛教有各種宗派,在印度小乘由上座部、大眾部發展為二十個派別。在中國來說,隋唐以後,唐代正式建立大乘八宗、小乘二宗。佛教雖然有宗派,但是,宗派並不是說在佛教裡有黨派,有鬥爭。至於宗派的建立,是各位祖師學習佛的經典,發揮自己獨特的見地,把某一經、某一論發揮出來成為一個派,但都是源於佛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條條大路通長安”,“各種江河同歸大海”,目的是一樣。因此太虛大師提出“八宗平等,無有高下”。
我們學習教理,要顯密圓融,修持也要顯密圓融。顯宗者,就是顯教,有教理可講,可以使人瞭解的叫顯教。密宗就是密教,持咒,修三密相應,此不是一種語言文字可以顯示的,故叫密教。無論顯教、密教,最後都要達到真見道位,都要修空觀。密教大圓滿的境界是修空觀才能完成的。禪宗的開悟,也是修空觀完成的。無論天臺、華嚴、賢首都是由修空觀完成的。你們研究教理的都知道。不修空觀,不能見到緣起性空及中道的道理,就不能開悟,也不能證得般若智慧。
由此可知,八宗儘管修持方法不同,而目標是一致的。在西藏來講,宗喀巴大師提倡以戒律為根本,但首先要學顯教,然後才能學密教。顯教學通了,才能灌頂修密法。西藏考格西要通五部大論,不但能寫出來,還要對答如流,才能考上格西。考上格西以後,才有灌頂的資格,才能學密。由此看來,顯密是圓融的,先顯而後密,顯密不能分開。現在有些學密的譏毀顯教,顯教貶低密教,這都不應該。顯密是一家,都是佛說的。你們中間無論是學顯還是學密,都要注意這一點,不要造成矛盾、隔閡、鬥爭,破壞和合僧團,這是最大的罪過。故應不分彼此,修持也要顯密圓融。
佛法浩如煙海,要講的東西很多,機緣也很好,但由於時間關係,今晚就講到這裡為止,祝大家福慧雙修,一切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