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室像電影院

2013/01/14本網報導:
人氣:2,676

洪蘭:如果教室像電影院

 

【聯合報╱洪蘭】

 

2013.01.11

 

四天元旦假期卻碰上寒流,細雨連綿,不適合出門,於是幾個好友便把原來每月一次的聚餐濃縮到這四天來,一家燒,三家休。這是無暇作飯又不願吃便當的一個好方法,飯後清茶一杯,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既舒懷又不傷財。

 

某次飯後閒聊時,有人說從這學期開始,她幾乎每周都被老師約談,老師覺得她的孩子「疑似」過動,上課坐不住,不停東張西望,下課直衝籃球場,甚至鐘聲還未響,他已擺好衝鋒姿勢了。老師要她帶孩子去給醫生看。

 

她說看了兩個醫生,都說不是ADHD(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老師便叫她自己來班上親自觀察。她忿忿不平的說:「這種呆板的上課方式,我也坐不住,何況十三、四歲好動的男孩?」她詳述了一下上課的情形,大家立刻七嘴八舌熱烈討論,我在旁邊,深覺教育部長不好當,每個人都覺他比部長懂得多。

 

她說,老師上課照本宣科,老師還在念第一段,她兒子已看完這一章,剩下時間因為無聊,便惹是生非。老師為何照本宣科呢?因為科班出身的自然科老師不足,聽說才百分之十五是科班,老師心虛,不敢亂講,只好照念(曾有學校公告三次都找不到理化老師,最後只好用沒有教師資格的代課老師)。另外,少子化後,班級減少,老師得上非本科的課來湊時數,那就更不專業了。

 

她又說,考試領導教學,因為基測錯一題可以掉三個學校,所以考試不是在考程度,在考細心。一個坐不住的孩子,3都可以看成5,當然考不好,每天上課都是挫折,所以孩子不愛上學。

 

有人接著說,她的孩子更慘,考相反詞,「記得」寫成「不記得」就錯,要寫「忘記」才有分。這時氣氛更熱烈了,大家都在談他家小孩上學的情形,只有我最年長,孩子已過痛苦期,只聽不說。但是細聽之下,問題出在我們的行政缺乏成效追蹤:各縣市每學期都有辦教師培訓,三峽的教育研究院更是花大錢作跨領域的師資培育,只是沒有人去看一下成效如何,請來教老師的老師是否真能帶給老師新觀念、新知識?為什麼會出現替代役或工友來湊人數的現象?

 

教材編得死板,老師又上得無趣,當然激不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只要老師有兩把刷子,他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例如我們的歷史課一向用背的,沒有解釋為什麼。沒有意義的東西,今天背,明天忘,背起來非常痛苦。但是若能從朝代的興亡來看王安石變法,就馬上了解人民吃不飽時,社會就會動亂,朝代就會滅亡,從陳勝、吳廣到黃巢、李自成都是老百姓沒有飯吃,起來造反。

 

其實,不管什麼學科,知道了前因後果就容易了解。政府一直在提倡軟實力,師資的培育便是軟實力,典範老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軟體比硬體重要,大師比大樓重要,若能好好落實教師的培訓,老師能教學生想要知道的,使教室像電影院,學生怎會坐不住呢?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3/01/1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