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連任成功:「不論你投的是誰,你的聲音我都聽見了因為你們,今晚我們一起締造了美國歷史!」

 

漢字「危機」講的真好,有「危」有「機」,危機往往是轉機,就像時勢與英雄密不可分一樣,到底誰創造了誰,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代價能不能少一點?人類的文明要繼續向前邁進!

 

1976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特(James Earl Carter),在共和黨政府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總統的水門事件後,輕鬆當選了美國總統,1979年伊朗美國大使館人質危機發生後,民主黨的卡特總統又被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打得毫無招架之力;1992年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說:「笨蛋,問題在經濟」(It's the economy,stupid),讓老布希只當一任總統;2000年小布希在柯林頓的拉鍊門事件後進入白宮;2005年的卡崔娜颶風,則讓美國人見識到共和黨執政的無能,這使得小布希總統在回憶錄中再三檢討他在卡崔娜風災中所犯的錯誤:太尊重州政府、拖了太長的時間以及沒有讓人民充分感受到他對災區與災民的關切…。

 

2008年歐巴馬以一句「改變」,襲捲美國,2012年「改變」幾乎成了政壇笑柄。

 

因為如果說「改變」,歐巴馬顯然沒有兌現他的競選諾言,更且失業率超過8%的美國總統,一般而言很難再次連任。

 

何況在歐債危機爆發後,2011年8月標準普爾甚至首度調降美國長期債的信評,從AAA降為AA+,美國債務評價的展望是負向的。

 

即使不說債台高築的國家債務,就連一般美國家庭的債務總合,也達到創記錄的8.2兆美元,卻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美國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四口之家,年所得低於23,000美元)。

 

有百分之六十六的大學生舉債就學,每人的負債額度高達26,000美元,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美國人,覺得美國夢越來越遠…而全國總收入的四分之一,竟然掌握在百分之一富人手中。

 

2012年11月是美國政權重組的重要時刻,如果不是幾乎史無前例的珊蒂風災(Sandy Hurricane),鹿死誰手恐怕還尚未可知。

 

歐巴馬總統顯然從歷史中記取了教訓-他先是一一打電話,迅速而且主動,和所有災區的首長溝通他們的應變與需求,他能夠做什麼,更重要的是他應該做什麼。

 

他先後宣布七個州、華盛頓特區以及紐約市進入緊急狀態,讓聯邦政府可以依法介入,然後暫停所有的競選活動,親自指揮救災,不論首長的黨派為何,邀他們一起搭乘直升機視察所屬災區,他與人民同甘共苦的心情獲得大多數人的肯定,讓那些共和黨的州長,幾乎都被懷疑是陣前倒戈。

 

原先人民看不到改變,共和黨一直抓住這個議題,用負面廣告攻擊歐巴馬是個不適任的總統,但是珊蒂風災幫歐巴馬擋下了這些負面廣告的殺傷力,因為所有美國人在最痛苦的時刻,看到總統與他們同在,就像英文字的President這時候總統就像個President-他不但不是狀況外,也不是不知道民間疾苦的政客。

 

誠如比爾.柯林頓前總統所言,歐巴馬拿到最壞的牌,但是在這個最黑暗的時刻,他卻讓人民感受到他最好的一面-因為在最困苦的時候,人民感受到總統與他們同在。

 

歐巴馬勘災的每個鏡頭,都深刻的留駐美國人的心中-不管他們喜不喜歡他。

 

那些鏡頭也讓筆者在記憶裡恍如回到1976下半年的中國,那是中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生命的尾聲-當時華國鋒是總理,實際當權的是四人幫,而毛後的權力分配方案:江青擔任黨主席兼軍委主席,張春橋任總理,王洪文為委員長…原先的方案,當時總理華國鋒都很難有一席之地。

 

在四人幫被捕之前,如果沒有死亡超過24萬人的唐山大地震,華國鋒總理勘災的鏡頭,開始出現在人民日報的頭版頭,善良的人民對於領袖的關懷,回饋以最強烈的支持,那就是聲望,在權力的面相裡成了威望,虛的變成實的,那種認同的力量常常是無堅不摧、無遠弗屆又無與倫比。

 

那是一種公道,也是一種天道與人道-人民在最傷痛的時候,對關懷有最深刻的感受,當人民感受到領導人的關懷時,又會投射回饋給予最高度的支持-那種力量讓華國鋒後來敢聯合葉劍英、汪東興、陳錫聯…逮捕四人幫、鄧小平復出、中國崛起的因素之一。

 

回到2012年的11月,如同歐巴馬所講,未來的路並不好走,這個國家需要人民團結同心-特別是在2012年終,小布希時代的減稅措施到期,而2013年政府支出大幅削減計劃即將開始,財政瀕臨危崖,猶如山雨來風滿樓之際,貧富要如何同舟共濟風雨同行?

 

【2012-11-07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