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校園鴉片戰爭須易守為攻

【聯合報╱社論】

短短一周內,台中破獲販毒集團吸收未成年少年當藥頭進入校園販毒,北市破獲賣淫集團以毒品控制少女,苗栗則破獲暴力討債集團吸收學生販毒、討債。這三起案件絕非巧合或偶然:毒品不僅已成為非法集團脅迫青少年的工具,也正從四面八方向校園滲透。

根據警政署統計,去年警方查獲的校園販毒事件,較前年增加了百分之一百十三,數量倍增。根據教育部統計,九十九學年因有吸毒紀錄而須強制驗尿的各級學生,則多達一萬兩千人。若以警政署的資料推估,目前需要強制驗尿的吸毒學生至少在兩萬人以上,這還不包括未被查獲或校方刻意隱匿的數目在內。

相對於教育部把全副精力放在學制及課程的變革,校園悄悄遭染黑、染毒的變化,其實是更真實、也更迫切的問題。更進一步說,比起外界吵得沸沸揚揚卻只是「假設性」議題的美牛瘦肉精,青少年吸毒不僅已是兵臨城下的「國民健康」問題,更關係著台灣下一代的精神面貌,但社會給予的關注卻幾乎是零。兩相對照,輿論對美牛的義憤豈不顯得矯情?

分析各地警方破獲的毒品案件,有幾個趨勢值得注意:第一,包括賣淫、販毒及討債等犯罪集團,都不約而同利用毒品來吸收及控制蹺學少年少女,可見「毒」的魔力驚人,且與「黑」結合形同雙生。第二,毒品的樣態易於偽裝,摻在香菸中,不易察覺。尤其K他命每公克三、五百元,一般學生有能力購買,許多青少年在同學慫恿下好奇品嘗,不知不覺上癮,父母和師長未必知情。第三,學生充當藥頭,可輕鬆賺取外快,是一大經濟誘因。他們滲透力既深且廣,校方難以察覺;就算被抓到,也常因學生身分而被輕縱。

亦即,毒品的危險和暴利本質、黑幫利用學生販毒的規避手法、青少年藥頭的無知與貪婪、校方處理毒品事件的曖昧心態等,種種因素助長了毒品在校園的擴散。不可輕忽的,是吸毒人口年輕化的趨勢:早先,大學夜間部及高職進修部是毒品的不設防地帶,而近年校園藥頭年齡已急降至國中,吸毒者年齡也隨之降至國中小。衛生署說,初次吸食海洛因的人口年齡四年來下降三歲,K他命在國中校園幾乎是「唾手可得」。情勢的惡化,不正是整個社會忽視毒品問題的結果嗎?

也因此,這次閣揆陳冲鄭重宣示各部門展開「威力掃毒」,顯示政府已認知到毒與黑連袂危害校園和社會的形勢嚴峻。教育部也隨即宣布六月為「反毒宣導月」,要在校園展開反毒教育。必須提醒的是,以毒品在台灣的氾濫,其危害已不遜當年的鴉片禍國;要打這場現代的「鴉片戰爭」,在校園圍牆外的部署及攻防,絕對要比圍牆內的宣導重要千百倍。尤其,法務部及內政部的檢、調、警和海巡如何加強合作,從源頭緝毒掃黑,將比在校園內大動干戈捕捉學生藥頭與毒蟲,來得事半功倍。

事實上,近幾年販毒集團大力發展「校園路線」,就是看出台灣校園的毫無設防,以及政府部門劃地自限的矛盾。過去幾年,檢警總是抱怨無法進入學校查緝,而校方則卡在維護校譽及動輒得咎之間,不知如何作為。換句話說,校園的一牆之隔,既保護不了學生免於毒害,卻又使檢調卻步無法深入偵辦;結果,只讓黑幫步步進逼得逞。因此,這次陳內閣展開掃毒,一定要易守為攻,擒賊擒王,避免因門戶之限而徒勞無功,更不能以儀式性的反毒宣導為己足。

其實,何止校園,最近台中破獲的販毒集團,赫然有多名現役軍人在列。試想,若黑幫透過他們將毒品賣入軍中,除腐蝕部隊意志,更將使士兵成為聽命毒販差遣的爪牙。其後果,令人不堪想像。

一位檳榔攤商看到國中生在校園吸毒的情狀,感到憂國憂民,而寫信告知馬總統;馬政府面對這場新世紀的「鴉片戰爭」,能輕率以對嗎?

 

【2012/05/30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