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的憤怒

2012/05/13本網報導:
人氣:1,861
【聯合報╱陳芳明】

情緒沸騰中的台灣社會,似乎毫無止息下來的跡象。彷彿是火上加油的趨勢,一樁又一樁的公共政策,正好都與人民的利益完全站在對立面。馬總統的第二任還未就職,就已經造成人神共憤的局面。這位獲得684萬票的總統,恐怕不敢相信,自己的民調支持已經降到百分之15上下。比起前任的陳水扁,全然無分軒輊。這是中產階級的憤怒,充分表現了整個社會的信心危機。

中產階級的形成,大約始於1970年代之初,也就是蔣經國準備接班的關鍵階段。十大建設開始進行,本土化政策著手實施,而民主化的中央補選制度逐步建立。這是台灣歷史加速轉型的時期,資本主義化的台灣,漸漸捲入全球化的洪流。政治的改革開放,經濟的繁榮盛放,造就第一世代中產階級的誕生。這個世代,基本上經過戰爭的洗禮,也銜接了戰後嬰兒潮的關口。第一世代的他們,現在如果不是初入退休,便是正要告退,一生的夢想會不會成為泡沫?

他們是創造經濟奇蹟與民主奇蹟的一群,台灣能夠順利完成和平演變,正是拜賜於他們年少時期的全心投入。見證了海島躋入亞洲四小龍,見證了台灣文化的百花齊放,見證了性別、階級、族群的平等混融,他們期待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更重要的是,他們希望能夠安心把如此寧靜的時代傳給下一世代。如此謙卑而平凡的夢想,如今卻遭到殘酷的考驗。

中產階級的存在,是所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礎。他們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代表著全世界民主國家的普世價值。台灣的中產階級,並不是憑空掉下來,而是經歷過戰前殖民時代與戰後威權時代的輪番折磨。恰恰就是穿越過荒涼的政治階段,他們不願意再看到歷史的反覆。如果權力接班必須要經過流血、革命、鬥爭、政變、暴動,則這小小海島付出的代價,簡直無可算計。他們寧可以經濟奇蹟來換取民主政治,在公平正義的條件下,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生存的機會。

從1970年代到20世紀終結,中產階級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他們不僅把台灣帶出閉鎖的空間,也使被壓抑的文化能量蓬勃釋放出來。今天他們看見了政黨輪替,也看見了台灣成為華文文學的中心。完全是由於不同世代的中產階級相互合作,相互傳承。在80年代,他們慢慢感受到貧富差距益形嚴重,但至少還能忍受。跨入21世紀後,最平凡的夢想竟然開始遭到破壞。首先是綠色執政的阿扁,先是挑起族群戰爭,又繼之以貪腐事件,使公平正義原則幾近毀滅。

馬總統在2008年就職時,帶來全新的承諾與遠景。清廉執政確實刷新了國人的靈魂,但是,清廉只是當權者的最低道德標準。如何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追求人民生活的安頓與自在,恐怕才是最高權位者的義務。在過去四年中,馬總統酷嗜宣稱遠遠勝過陳水扁,日後的史家當然可以證明。

然而,全民的期待並不止於此。當台灣農民與工人哀嘆生活無以為繼的時刻,整個中產階級也發出巨大的憤怒之聲。沒有中產階級犧牲奉獻,就沒有經濟繁榮,就沒有和平演變,就沒有政黨輪替。當政治改革緩滯下來之際,民主夢想也近乎破滅。當馬政府受到高度期待而獲得連任,並沒有讓人民感受改革的誠意,卻只是看見油電的同時雙漲,完全違背政治革新的期待,中產階級不憤怒嗎?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2012/05/10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