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王業立/台大政治學系教授】
第十三任總統大選結果已經揭曉,馬英九總統以過半數百分之五十一點六的得票率順利連任。馬英九在勝選感言中表示,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勝利,更是台灣人民的勝利,也是追求清廉、繁榮與和平的「台灣路線」的勝利。
得到過半數民意的再度託付,使得馬英九過去四年堅持的「台灣路線」,在未來四年更加確立;他在勝選感言中也明確表示,他要繼續朝這條路線走下去。所謂的「台灣路線」,即是包括著清廉的政治、繁榮的經濟與和平的兩岸三方面,這也就是意謂著在未來的四年中,馬英九將會持續推動政治改革並提升政府效能,繼續採行經濟成長的發展策略,並繼續維持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關係。
事實上所謂的「台灣路線」,也就是馬英九最後能得到過半數選票支持而獲得勝選最重要的因素。雖然過去四年的執政,因為競選承諾跳票、危機處理不佳、治國能力受質疑、政績表現令民眾「無感」、貧富差距擴大等因素,令許多民眾失望,但是他與周美青清廉、樸實的個人形象,推動改革的決心(例如國民黨立委不分區名單),仍受到多數民眾肯定。而ECFA簽訂與維繫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更是選戰最後關頭,得到許多著名企業家願意出面相挺最關鍵的因素。
儘管蔡英人個人魅力極佳,民進黨的競選策略也非常成功(例如「階級」議題的提出、三隻小豬的動員效果等),但是在「安定」與「改變」的對比下,多數民眾仍然選擇了「安定下的改革」,而不是「不確定的改變」。換言之,雖然蔡英文的Taiwan Next提出了許多令人動容的願景,但對於許多「改變」的內容、方向與後果(例如不承認「九二共識」後的兩岸關係、籌組具有大聯合政府「精神」的政府),她並沒有提出更清楚說明,而令許多民眾感覺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
未來四年的執政期間,在沒有連任的壓力下,馬英九更應拿出魄力,做出更大幅度的政治改革(尤其是在與一般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政治上);在追求經濟成長的發展策略時,更應積極面對此次選舉中,有另外近半數選民所在意的「公平正義」、「貧富差距」、「資源分配」等議題的重要性;在兩岸關係「先經後政」的發展脈絡下,在未來四年如何處理終需面對政治議題的雙層賽局(國內政治與中國壓力),這些議題都是馬英九在確立所謂的「台灣路線」後,未來四年必須認真思考並強化之處。
此次總統大選,馬英九雖然獲得了過半數的選票而連任成功,但與四年前相比,他仍然流失了七十多萬張選票,得票率也減少了七個百分點,這代表著他過去四年的執政成績仍然有許多值得改進之處。
未來四年如何不辜負民眾的期待,真正帶領台灣「脫胎換骨」,不僅關係著全體民眾的福祉,也將會決定馬英九總統在未來中華民國歷史上的定位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