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簡建忠/中正大學勞工關係系副教授(嘉縣民雄)】
像隻被驅離、卻又浮現蹤跡的惡獸,無薪假悄然回到台灣,而原屬於經濟和勞動議題的無薪假,在接近總統大選之際,註定成為執政黨和在野黨的攻防訴求。
撇開政治色彩不談,即使有選擇權,勞工無論是要忍受無薪假,或接受裁員資遣都是殘酷的選擇。接受無薪假的勞工,要承擔最低月薪一七八八○元、未來仍可能被資遣的風險,而被裁員資遣的勞工,雖領到資遣費,但須承擔未來一段期間沒收入、工作又難找的風險;更何況,勞工連這兩個痛苦的選項都沒選擇權,企業直接幫勞工做了決定。但企業也需承受廠商猜疑、社會公論和政府部門關切的壓力。
無薪假的本質,是「勞工所提供的勞務超出企業的需求」,因此,基於企業的策略、財力和誠意,要求勞工以不支薪休假的方式,保留企業不需要的勞務,企業固然節約部分薪資成本,但勞工卻無法以其所保留「過剩、零碎的」勞務,找到交換的對價。換言之,過去由企業單獨承擔「訂單波動」的風險,現在要由勞工共同承擔,但企業有較深的口袋、較多樣的的武器(如無薪假、資遣)因應風險,一般勞工卻少有對抗風險的能力。
景氣興旺時,勞工獲得薪資、加班費和少數紅利,但高階主管和大股東則獲得更驚人的薪酬和資本利得;雙方尚能合作愉快。
景氣衰退時,勞工付出減薪、喪失工作代價,高階主管則還能憑其累積的資產,過著優渥的生活;這才讓勞方難以忍受。
因此,社會大眾不能諒解「傑出校友葉寅夫」一手捐錢,「億光董事長葉寅夫」卻又一手準備實施無薪假的「高度反差」。但我們要有心理準備,企業實施無薪假、大量資遣員工的事件,在持續惡化的所得分配和日形M化的社會中,將不斷的重演。
台灣的經濟發展,很難逃離小型內需市場、高度依附地區和世界景氣的宿命,我們固然能得利於世界經濟的成長,但全球經濟衰退時,台灣絕對摔得更慘重。
照顧被迫休無薪假、被資遣的勞工,當然是勞委會的權責,但單靠勞委會卻無法撐住無動力飛翔、又找不到熱帶氣旋的台灣經濟。經建會和經濟部應該更努力,不論是與多國加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或協助廠商開拓國外市場,重新點燃台灣的經濟引擎,否則我們年輕的一代將看不到、享受不到「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