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九):各種佛身的關係
佛身 身性 俗位 一日中 道位 眠位 死位
法身 勝義光明 死有光明 深睡 勝義光明 光明心 光明心
報身 清淨幻身 中有位 生夢 不淨幻身 夢身 代替中有身之幻身
化身 化現色身 入胎 醒時 回返粗身 回返粗身 成辦修道之化身
(五)“光明”:
“光明次第”的定義如下:(注190)
此位圓滿次第之由顯現光明之方便近因起,直至成辦雙運之前為其界限。
“勝義光明”是現證空性的大樂心,在其顯現的同時,一切“煩惱障”——微細自性有執及其業種子一皆完全破除。“光明心”是從地獄道至佛位間一切有情的根本心,一切有情眾生皆由此心而生,亦死歸於此心中(注191),意指有情於死時及再次入胎受生時定會覺受此心。於大部份眾生而言,僅是在死時、入睡時等無法駕禦及認持其“光明心”的時位覺受此心。在另一方面,諸佛唯從此“光明心”起用,由於諸佛常住于“光明心”中,故能于全無分別現證空性的同時,分別通達一切諸法,以種種示現遍滿世間利益有情。
在一切風息完全融入心間“不壞明點”時,“光明心”即現起,風息完全收攝與配合大樂,即能其成為證悟空性實相的殊勝方便。其餘趣向“光明”的“白顯現”、“紅增上”及“黑近得”等“三空”皆是此心的“近因”或“等無間緣”。除了“光明心”之外,一切心識中最微細的便是“三空”,也就是先於“勝義光明”之前所覺受的最後三種心識。儘管各品光明的定義皆包含于“光明次第”之中,但是它們本身並非就是“光明”;相反,某種特別的“光明心”便不入于“光明”的品位。例如:死時所覺受的“光明心”便不是“勝義光明”,因為其並非道位的心識;同樣,在“圓滿次第”較前階位所證的“譬喻光明”,由於有微細二取染汙的分別心,所以亦非“勝義光明位”。另外,“有學雙運位”或“無學雙運位”的“光明心”雖為“光明”,但卻不是“光明次第”。
“依經乘道軌成辦光明”:
雖然其作“三空”皆是“勝義光明”的“等無間緣”或“近因”,但是證取“勝義光明”的主要因素乃是成就“不淨幻身”或圓滿積集三大阿僧祇劫的“福德資糧”一般而言,續部的菩薩行者是借成辦“不淨幻身”來作為證取“勝義光明”的因素,而經部的菩薩行者則以三大阿僧祇劫的福德資糧來達證“勝義光明”。
依經乘道顯現“勝義光明”之法有兩種略有差別的解釋:
第一種是阿旺巴丹之師雍增嘉威洛著的說法:當行者達至“波羅密多乘十地”的最後一地時(此地行者已斷除“煩惱障”及一分“所知障”),行者即于奧明淨土中進入根本三摩地,直至為十方諸佛彈指喚醒,勸請出定,並於中夜授予行者續部四灌的第三灌頂,令行者能現起“四空”。
最後于黎明時分,再進而授予行者“第四名詞灌頂”,傳以“光明”及“雙運”的教授,令其成辦“清淨幻身”與“勝義光明”的“有學雙運”;稍後行者即于黎明的第三時位,達證“有學雙運佛果”,俱時盡斷一切“所知障”,成辦“淨幻身”輿“義光明”之雙運。
另一在經乘道最後位成佛的解釋是宗喀巴大士的弟子克主傑所說:行者于接受第三灌頂時,亦同時建立進一步的教授(應指第四灌頂),憑藉第三灌頂,行者即能以大樂(勝義光明心)現證空性,隨後再以先前所建立的教授之力生起“雙運身”。
圓滿經乘道軌歷程的行者當于奧明淨土成辦佛果。然而,續部行者卻會先於圓滿經乘道者在廣“欲界”成就菩提,而那些于死時修持“金剛誦”及“隨滅靜慮”的行者則能于“中有位”成辦正覺。(注194)
“光明的種類”:
“光明”一詞能同指“能觀”或“所觀”(或譯為“有境光明”及“境光明”——譯按)。“所觀光明”即是為“光明”所證知的“空性”;“能觀光明”即是能證知空性的心,其又可細分為:依比量通達空性的”能觀光明”及以現量證得空性的“能觀光明”。依比量通達空性的“能觀光明”名為“譬喻光明”;以現量證得空性的“能觀光明”則名為“勝義光明”。由於第四次第的“勝義光明”最初定于黎明時顯現(如釋迦牟尼佛于黎明成就正覺),故被稱為“外現證菩提”;又因其餘一切心識皆消融於“一切空光明”之中,所以其又同時被名為“內現證菩提”。
此外還有以“共義”、“密義”、“了義”等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稱呼“圓滿次第”的“勝義光明”(見附表十)。“光明”的“共義”有兩種:第一義是意指通達空性的粗意識。故此就“共義光明”而言,這是一種為“波羅密多乘”及“下三密續”皆能共證的“光明心”,蓋因各乘亦具有能證空性之心慧。第二種“共義光明”是指行者由明點溶、滴於脈內而生起證空的溶樂心識,此類心識亦非無上續部的“圓滿次第”所獨有,即使於“生起次第“亦能證得。
“密義光明”是指“譬喻光明”,在風息未融入中脈之前,隱密的微細心識通常不能顯現。在“身遠離”、“語遠離”、“心遠離”及“不淨幻身”各次第所現起的“譬喻光明”皆為這種“光明”。
以“俱生大樂心”現證“空性”的究竟方法——“勝義光明”——才是“了義光明”,其“了義”是在於其“究竟功德”或為“最上品之心識”(注195)。
(附表十):光明的含義
品類 含義 法軌或次第
共義 (1)證空之粗意識波羅密多乘及一切四續部
(2)證空之溶樂心識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
密義 譬喻光明 身遠離、語遠離
(風入中脈所生證空大樂心識) 心遠離、不淨幻身、有學雙運之斷雙運
了義 勝義光明 光明、有學雙運、無學雙運
(借俱生大樂現證真如的究竟方法)
(六)“有學雙運”:(注196)
“有學雙運次第”的定義如下:
此圓滿次第由生起清澤幻身至有學位終結之勝義光明為止。此清淨幻身乃依第四支勝義光明所乘之風息為主因,並以光明心為其助緣,于第四支勝義光明之風息略起粗動之際俱時出生。
在行者證得“勝義光明”後,風息再起微動之際,行者當下便現起“幻身”。由於有礙解脫生死輪回的“煩惱障”已經斷除,故此位“幻身”被稱為“清淨幻身”。“清淨幻身”的主因是“最細根本風”,而“光明心”則為“清淨幻身”的助緣。然而,在行者證得“清淨幻身”時,“光明心”並不顯現(注197),取而代之的是行者逆行至“黑近得心”並回返其餘的粗心。所以當行者證得“清淨幻身”但卻未同時具有“勝義光明心”時,便已成就“斷雙運”;反之,當行者後再覺受“勝義光明心”時,便即成辦“證雙運”,意即行者生起“清淨幻身”後,再度進入“勝義光明”時,便成辦“勝義光明”與“清淨幻身”的“證雙運”。(注198 )
憑藉“有學雙運”的成就,行者即同時達至菩薩二地,亦即“五道”的第四道一“修道”。行者于任持‘清淨幻身”的同時,繼續觀修“空性”及修習其他的“勝行”,便會再次證入“勝義光明”。於生起“清淨幻身”與“勝義光明”的“證雙運”中,行者要不斷修習直至“所知障”完全斷除,如是即能趣入色、法二身的無學雙運佛果;也就是“清淨幻身”與“勝義光明”雙運,盡離諸障的佛果。
行者能隨自所願從“幻身”化現眾多身相(包括運用自已的舊蘊粗身)成辦利他事業,借此速疾積集廣大福德資糧(注199)。於福、慧二資糧圓滿時,最後的“所知障”即全斷除,此時“勝義光明”與“清淨幻身”便會轉為佛心及佛身。此“究竟無學雙運”具足七種殊妙德相:(注200)
(1)行者的圓滿受用報身具足佛身的“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種隨形好”。
(2)其圓滿受用報身抱持智慧手印。
(3)其心長住於大樂之境中。
(4)此大樂恒常與空義契合。
(5)緣一切有情之大悲心永不動搖。
(6)其身相續永不終斷。
(7)化身遍一切處,成辦無盡利他事業。
此即聖者佛陀的無比殊勝功德。(此七種功德名為“七支和合”——譯按)
“持死有為道”:
憑藉續道而得的佛果成就亦以模仿死有、中有及生有的續部次第為終結。無上瑜伽密續的不共心要是“持俗位的死、中、生三有為道”,換言之,就是把俗位三有模擬轉化為佛的法、報、化三身(注201)(參見附表十一)於“生起次第”中,“持死有為道”是憑藉觀想大種的消融次第而成辦,即是如死時所顯現的消融次第。於“圓滿次第”之中,“持死有為道”卻是憑藉於“心遠離”的最後位,隨順俗位的死歿次第,令一切風息真實融入心間“不壞明點”而成辦。這種在風息融入心間“不壞明點”時顯現的“最細光明心”,是“譬喻光明”而不是尋常的“死有光明”,其往後再轉成的“勝義光明”,便是佛陀的“遍智法身”。
“生起次第”的“持中有為道”是憑藉觀想自身現為真言種子字或金剛杵、蓮花等手幟而成辦,而“圓滿次第”的“持中有為道”卻是憑藉生起“幻身”而成就。在俗位元中,這種情況僅會在有情趣入“死有”及“生有”間的“中有位”時才會現起。一般安住於“不壞明點”,唯於死時顯現的“最細風”並不是中有眾生其身體的主因,而是“不淨幻身”及“清淨幻身”的主因,此“清淨幻身”達至“無學雙運”時,便成為佛陀的圓滿報身。“死有”,亦即是諸蘊的消融已因其驅策的業力耗盡而被破除。
“持生有篇道”放“生起次第”中是行者想借生起本尊身相而成辦;然而,在“圓滿次第”之中,“持生有為道”是憑藉成就正覺後攝持“舊蘊身”而成辦,這正如平常俗位入胎時受取身體一般。
(附表十一):轉俗位為道之法
俗位 生次持為 圓滿持為 為道用之
道用之法 道用之法 佛身
死有 隨順臨死 風息融入
八相觀空 不壞明點 法身
中有 生起種字 生起幻身
手幟之相 報身
生有 現起本尊身 攝持舊蘊身為化身 化身
第四章 時輪派及密集派圓滿次第的比較
(一)無上瑜伽續的派別:
在格魯派的“下密院”中,傳持八大傳承的圓滿次第教授:
(1)龍樹聖派密集傳承
(2)智足派密集傳承
(3)魯依巴派勝樂傳承
(4)鈴派勝樂傳承
(5)時輪傳承
(6)大威德三派傳承(即紅、黑、怖畏三種大威德金剛傳承——譯按)
(7)金剛手大輪傳承
(8)那洛六法傳承(注202 )
除了“時輪”之外,各派皆開示相類的成就正覺次第(注203),各派皆許行者首先當于“生起次第”的修習獲得堅固(如於密集之細分生起次第中,能於一微細明點中明顯觀想圓滿本尊中圍)。
然後,行者再憑藉種種不同方便(如風瑜伽或拙火瑜伽)於風息、明點得堪能(注204),如是即令風息趣入中脈引生“白顯現”、“紅增上”、“黑近得”及“光明”等“四空”。成辦“風息收攝次第”,行者便能現起“幻身”,後由證得“勝義光明心”故,最終即達證“光明”與“幻身”俱時雙運。在這些派別中,“勝義光明”是佛法身的主因,而“幻身”則為佛色身的主因。
《時輪續》Kalachakra Tantra開示出一種建立佛心及佛身之相似因的不共方便卻有別於這些法軌。其他密續僅教導令最細身和最細心與粗身、粗心及細身、細心分離之法;然而,“時輪”的修持卻能令大種及其所生物組成的“粗身”及由明點、風息所成的“細身”完全轉化為無質礙之身(注205)。以下將依據“時輪”所說的微細色身理趣作出解釋,並概述“時輪派”與“密集派”彼此於密續道軌及所修果的差別(注206)。
(二)脈、風、明點:
“時輪派”與“密集派”皆具有脈與風的根本結構,然各有少異(注207):
(1)依“密集派”所言,右、左二脈由上至下皆與中脈平排並行,但在“時輪派”中,右、左二脈皆於臍間越過中脈。(注208 )
(2)依“密集派”所說,右、左二脈在尋常的醒位生活中是蘊含風息,反之中脈都完全空洞。而“時輪派”都說三脈皆含有多種不同的物質:在上身的右脈內含血液,左脈內含精液,中脈內含風息;下身的右脈內含大香(由於右、左二脈已各自於臍間越過中脈,故右脈現在實處於左方),左脈(現位於右方)內含小香,中脈亦內含精液。
(3)各脈輪皆具有數目不同的脈瓣或輪輻:於“密集派”內,頂輪有三十二瓣,前額的脈輪無脈瓣,喉輪有十六瓣;然於“時輪派”中,頂輪有四支脈瓣,前額脈輪有十六瓣,喉輪有三十二瓣。
(4)於“時輪派”說有十種風息以替代“密集派”所說的五種風息(注209)。
與其他著名的密續派系相比起來,“時輪”的結構自有其極為不共的特色,譬如“時輪”說風息在起修續法前及死前已一向在中髒內流動,而“時輪”遺有另一不共特色是說中脈的下部蘊含精液。
(但“密集派”則說中脈由上至下皆是空無一物。)
於明點的種類而言,“時輪派”與“密集派”亦大有不同(見附表十二)。依“密集派”的說法,唯有紅大及白大兩種色身明點,而“時輪派”別說四種平常安住於身中七處不同部位的明點(其亦為紅、白明點所成)。此四明點是:
(1)身明點,位於頂門及臍間,執持清醒時的業習氣。
(2)語明點,位於喉間及密處,執持生夢時的習氣。
(3)意明點,位於心間及密杵中央,執持深睡中的習氣。
(4)智慧明點,位於臍間及密杵端,執持等入時的習氣。
四種明點皆由紅白明點合成,量如芥子一般大小,最細風、心皆住於其中(而非住於“不壞明點”中,此一明點從未提及);是爾,這些明點便是習氣薰染的所依(注210)。在這種情況下,四種明點所含藏的障垢皆需去除令其清淨。
當風息聚集於這些明點的所在位置時,便會令薰於明點中的習氣現行。在清醒時,大量風息攝集於頂門及臍間;在造夢時,大量風息集合於喉間及密處;于深睡中,大量風息會聚集於心間及密杵中央;由因位於彼處的習氣現行,便會引生種種不同的淨境及不淨境:當行者處於醒位便會生起各種清淨顯相(如本尊天身)或不淨顯相;於夢位便會引生清淨真言(如真言密咒)或不淨錯亂語;在無夢深睡位便會引生清淨無分別(現證空性)或不淨無明;修道的目標便是要把明點清淨,唯保留種種淨境(清淨顯相、清淨真言、清淨無分別及清淨喜樂),而把種種不淨之境(不淨顯相、不淨錯亂語、不淨無明及不淨漏點之樂)遣除。在修道的過程中,“身明點”所具有的力用會被淨治轉化為“空色”(無質礙的本尊身),其將轉成“佛身”;“語明點”的力用會被淨治轉化為真言咒音,其將轉成“佛語”;“意明點”及“智慧明點”的力用會各別被淨化為“無分別現證空性”及“現證空性之大樂”,其將轉成“佛意”。依佛位三身而言:“身明點”的力用會轉為“應化身”;“語明點”的力用會轉為“圓滿受用報身”;“意明點”及“智慧明點”的力用則共同轉為“法身”。(注211)
相比之下,“密集派”業未安立“身明點”、“語明點”、“意明點”及“智慧明點”,亦沒有說到為習氣薰染所依的明點,因而亦沒有對向明點而設的淨治修法。
(附表十二):時輪派的明點
明點 本位 習氣 俗果 淨果 佛身
身明點 頂門及臍間 醒位 不淨顯相 清淨顯相(空色) 化身
語明點 喉間及密處 夢位 錯亂語 真言(咒音) 報身
意明點 心間及密杵中央 深睡位 無明 無分別(現證空性) 法身
智慧明點 臍間及密杵端 和合 明點 喜樂 法身
(三)時輪派的圓滿次第:
如“密集派”一般,“時輪派”(注212)亦力求生起“樂空不二雙運”的心識,借此建立佛果之因。於“時輪”之中,“樂空不二雙運”指“殊勝不變大樂”與“空色身”,亦即是有形而無實的父母本尊天身。還有,由於“時輪”所說的“空色身”顯相與“密集”所說自成本尊相,彼此皆是由證空智慧所現之相,又“密集”所說的“俱生大樂”亦不下於“時輪”的“不變大樂”(注213),所以兩派於大樂與空慧雙運的開示,在本質上並無分別。“時輪圓滿次第六支”的名稱與“密集派”的六種依法門立名的修持相同,彼此皆名為:
(1)別攝支
(2)靜慮支
(3)命力支
(4)認持支
(5)隨念支
(6)三摩地支
然而,兩派於同一名稱的次第中所修的正行僅有少許相似之處。
(附表十三):時輪各支瑜伽
次第 瑜伽修法 果德
三摩地支 任持空色大印 轉舊蘊身為無質礙
隨念支 任持空色大印 溶降明點
認持支 修金剛誦及 忿怒母生起
寶瓶氣攝持風息
命力支 金剛誦及寶瓶氣 右、左二脈之風
趣入中脈
靜慮支 於中脈上端之明點 晝夜十一相得堅固
修靜慮
別攝支 於中脈上端之明點 風息由處內攝
修靜慮 晝夜十一相顯現
(由下向上閱讀)
“別攝支”:
“別攝支”是“時輪圓滿次第”的第一支,憑藉專注於一明點身而令風息從諸根門向內攝集。此修法需于完全黑暗的環境下進行(由於明亮的環境下,是難以遮止風息於眼根外流。)(注214),所以準備修法前,要建造一所不透光的關房。修法要於夜間開始,行者在上座正修前先要用禪帶系縛手足,雙目上翻(眼皮半閉),專注觀察中脈上端(位於兩眉之間)虛空,然後即開始看見虛空中有一含藏引生醒位習氣的微細青色明點(注215)。
行者于此修法得堪能後,便會於心中生起一系列名為“夜相”及“晝相”(注216)的境象。“夜相”有四種:
(1)煙霧相
(2)數數閃動的陽焰相
(3)如螢火飛舞而成的光點相
(4)將近油盡的閃爍燈燭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