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瑜伽密續》節錄   《無上瑜伽密續》四 

 

丹尼高索著

丹增善慧法日譯

(附表四):無上瑜伽密續的共規

次第 次第之道階 中脈 與經乘道之關係

佛位 無學雙運(佛果) 心間不壞明點 無學道

圓滿次第 有學雙運 (一切風息) 修道

勝義光明 見道

不淨幻身

心遠離 心間不壞明點 加行道

(部分風息)

語遠離 心間

身遠離 下門

生起次第 細分生起次第 勝解假想消融 資糧道

粗分生起次第

第三章 無上瑜伽續的圓滿次第

“圓滿次第六支

“圓滿次第的定義是:(注110

此瑜伽是借修習力令風息入、住、融於中脈而生起於有學者之相續中。

圓滿次第位,行者是把生起次第唯依勝解假想之本尊身,轉化成為真實本尊。行者在明顯自成本尊及住處為清淨刹土的觀想中,修習專注穿透身中要竅之法,令現時於身中流動的風息趣入並消融於中脈,複融入心輪不壞明點中。運用由風息完全融入不壞明點而生起的最細殊勝光明心證悟空性。由借現起本尊相好的幻身(由風息所成之身)及以光明心觀修空性,行者即能速疾積聚智慧方便二資糧,斷除煩心障所知障,成就究竟佛位。判分圓滿次第的不同階位主要有兩種方法:

1)依果而分

2)依法門而分

換言之,各品階位均是按照運用特殊法陰所引生的真實色身轉變而安立,否則便是依照所運用的法陰來加以判分。而阿旺巴丹的分判方法便是依果而立,至於依法陰的分判方法僅是順帶論及,所以本書的第三章便是依果位元元的劃分方式來鋪設。

若就圓滿次第之果位來判分圓滿次第階位之法而言,圓滿次第可分為六支

1)身遠離

2)語遠離

3)心遠離

4)幻身

5)勝義光明

6)有學雙運

並非所有密集派的開示,皆依這種方法來鋪設其道階,另一些則將前二道階或前三道階總攝為一(注111)(但于安立道階的方法或界限的決定,卻未有作出任何改變)。還有,圓滿次第的第一道階身遠離是被同時判為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瑜伽(注112)從阿旺巴丹所許的身遠離定義看來,明顯是指圓滿次第身遠離,但亦暗指有一種生起次第身遠離,其為風息融入中脈之加行。若依法門來分判圓滿次第的道階,也可分為六品(注113):

1)別攝支

2)靜慮支

3)命力支

4)認持支

5)隨念支

6)三摩地支

(一)身遠離:

“身遠離次第的定義為:

彼圓滿次第之界限是從成辦此派細分生起次第之瑜伽士,借于下門修(圓滿中圍於)微細(明點),由風息入、住、融於中脈而引生之空智起,乃至上、下門風息融入心間中脈之空智未生起間。

於微細明點中觀修曼陀羅中圍,是無上續部細分生起次第的根本修法。在生起次第之中,行者要把明點明顯觀想於中脈的上端或下端;但於此圓滿次第卻僅將明點觀於下端(即密處頂端)。雖然這明點是極為細小,但是都要觀想其中包含圓滿的中圍、本尊、宮殿及護法守者等。由於廣大的靜慮是必需要修習生起此極微細的觀想所緣,於此得成就時,相隨的靜慮心便能將根門的風息內攝,並收於中脈下門所觀想的微細曼陀羅中。

當此細點瑜伽令部份風息真實入、住、融於中脈下端時(名為的各層微細心即依次顯現,後解釋),在修持的技巧上,此際已達成了圓滿次第身遠離瑜伽的定義。在此階位的禪修過程中,風息雖會趣入中脈,部份脈結亦會開解,讓風息能在中脈內流動;然而,身遠離並未足以令心輪的脈結解開,或因風息不易收入心間,所以要解開心輪的脈結是遠較其他的脈結為難。身遠離位的最高界限是在心簡脈結開始松解時為止。

“身遠離的名義

在續部的修行中,庸常顯庸常執必需要遠離;換言之,為了保護心識,便要降伏此二者。這並非僅是要令心退遠庸常顯境,在各品圓滿次第的道階中,當住於等引位時,諸根亦當退離於外境,令瑜伽士與庸常顯境分離。但隨著前時退離顯境之位被取代時,行者便要作意觀想庸常顯境為樂空所現或觀為本尊天眾,所以僅令心退離於外境並不是本尊瑜伽。

“身遠離是指此道階的一種觀修之法。于此法中,行者要把含攝一切諸法的二十種粗法(由五蘊、四界、六處及五境所粗成)觀想為本尊及淨土。行者以此修法而遠離于庸常的色法世間顯相。

“遠離皆非身遠離道階所特有,所有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道階均是遠離,因為它們都報都是要降伏庸常顯執。此外,修一切法為本尊淨土的所渭身遠離觀想,亦是生、圓二次第一切道階所要事修之法。但無論如何,此處的名相是用於簡別圓滿次第的首一道階。

“身遠離的支分數量

“身遠離的兩種主要支分是:(1)別攝支及(2)靜慮支。靜慮支又可分為五門:

1)尋求

2)伺察

3)意喜

4)安樂

5)心一境性

但這些支分並非依上列的次序修習,事實首先要修習的是意喜安樂心一境性,因為它們皆是等引位的不同面向。反之,別攝支尋求伺察卻是後得位所作的行持。此外,這等支分明顯是不甚詳盡,蓋因身遠離位修法的性質是顯出一切六支修法及其附屬支分僅與四位修法次第(注117)中的第二、第三及第四位有關。以下即依此四位修法次第作出探討。

“身遠離位的四位不同修法是:(1)細點修法、(2)以大樂心修空、(3)觀一切法為樂空之顯現、(4)回入空性等引。

“細點修法

如前所釋,身遠離位中的細點修法,實質上乃是細分生起次第細點修法的延續。圓滿的本尊中圍、宮殿及一切表微物事,皆要在中脈下端(密處頂端)的微細明點中完整觀想(注118)。由於猛厲專注於此位之力,即令風息攝集於中脈下門,並於此處開始進入中脈,此即令住於下腹的下行風上行,促使忿怒母拙火燃起(注119)。此拙火暖熟逐漸溶化部份白明點,引生四喜四空。在繼續解釋身遠離位的其他修法前,先要對忿怒母白、紅明點四空四喜作進一步的解釋。

“忿怒母”——“忿怒母是藏文吞嫫”gtu mo一詞的直譯。忿怒母是瑜伽士借猛厲專注靜慮在腹部生起之暖熟的名稱。生起拙火暖熟的瑜伽是續部修持不可或缺的法門,因為這可令遍覆於脈內的白明點及紅明點溶化,並流注於各個不同的重要竅穴中,引發出猛厲的樂受。由此所生的大樂心便是用作證悟空性的殊勝智慧。

燃起忿怒母是一切密續之共道修法,在密集派之中,忿怒母是借風瑜伽生起,但是這種瑜伽並非稱為忿怒母拙火瑜伽,在其他法軌中亦有類似的情形。

“白明點與紅明點”——白、紅明點與風、脈皆是構成密續生理學的重要部份。它們被解釋為男女身中水大的淨分,其乃於入胎時由常人色身結生基礎的父分白大明點及母分紅大明點所構成。因此在所有男女身中的任何地方皆能發現白、紅二明點像凝霜一般覆蓋於脈道之內;但是由於白明點主要是住於頂門,而紅明點是主要住於太陽神經叢處,故明點並非平均分佈於全身。

明點的根源是來自心間的不壞明點,此上紅下白的細小明點,其量猶如極大的芥子或細小的豌豆。由於其中的最細風息相續是永不壞滅,故被稱為不壞明點,但不壞明點實有兩種:

1)恒常不壞明點,此即最細風、心。

2)盡形壽不壞明點,此為最微細的色法,於一期生命終結時便即壞滅。

“恒常不壞明點會一直延續至成佛,其住於盡形壽不壞明點之中。風息會融入盡形壽不壞明點中,然後再融入恒常不壞明點之內。住於不壞明點內的紅、白明點是細明點,而處於脈中的明點卻是粗明點。

當風息入、住、融於中脈時,即燃起忿怒母令白明點溶化,引生四空、與由上身下降及由下身上提的四喜

“四空”——由於風息入、住、融於中脈便會引生空智。此處的空智並不是如其名相所指的一般,是一種現證法無自性之心慧;反之,此空智是名為四空的四種細心之一雖然,這四種微細心被用於證悟空性,但它們本身並非四種空性,亦不是空性的證境。

“四空與風息入、住、融於中脈有關;亦是伴隨風息消融而顯現的後四種徵兆(見附表五)。由於此等徵兆的顯現是與風息入、住、融於中脈有關,故並非唯在密續的修持中才會出現,在平常的死歿次第、入睡、貪樂燃盛及昏昧等風入中脈的時位中,這些徵兆亦同樣會出現。在這些時位中,於第五圈表列出的各種徵兆便會一一顯現於心中。

“四空的名稱分別為:善空大空一切空;此四者亦可稱為:白顯現心紅增上心黑近得心光明心初空白顯現心是由於一切風息從右、左二脈趣入心藏上方的中脈,令住於頭上的白明點溶化下滴於心的頂部(各種明點將于後文解釋),當明點流抵心的頂部時,心識便會充滿像月光般的白色澄明光輝,因此而得白顯現之名。

這種遍滿白色澄明光輝的心又名為,因其已遠離八十性妄及其所乘之粗風。八十性妄是八十種分別心一庸常的心念如憂傷或喜悅等皆是間接經由一共同的影像認取外境,這些純為庸常覺受的善、不善分別慧,由嗔心到悲心皆入於其範圍中。

“白顯現紅增上黑近得光明四種微細心雖亦完全遠離一切粗顯分別,但是前三者仍被說為分別心,蓋因此三者既未遠離能所二取,亦未脫離自性有境

“第二空紅增上心是由於心臟下方右、左二脈內的風息,已從下門趣入中脈,令位於臍下的紅明點向上升至心間,當紅明點觸及心間脈結的下分時,心境便會充滿如日光般的淡紅色光華。此境不但遠離一切粗風,而且更遠離白顯現心及其所禦之風,故名為善空

“第三空黑近得是風息被攝集於心間時顯現,其時心間的脈結已得開解,讓處於心上方的白明點及下方的紅明點得以准入心輪不壞明點中。當白明點及紅明點會合時,心境即遍滿漆黑暗冥,猶如秋夜(注131)的澄淨虛空一般,最後行者便進入昏昧無心之位。由於此心已臨近于光明心,故被稱為近得;又其不但遠離一切粗風,更遠離紅增上心及其所駕禦的風息,故又名為大空

“第四空光明心是最極微細的心識,此心是在一切風息融入最細持命風,及紅、白明點融入不壞明點的紅、白二分時顯現。此時最細根本風光明心即告現起,心識全無二取分別,唯覺受遠離白、紅、黑三相之空寂境相。光明心又名為一切空,因其已完全遠離一切粗、細的風心。

在風息未入、住、融於中脈前,四空是不能顯現的,所以在生起次第位四空僅為勝解假想,而在達至圓滿次第心遠離的最後位前,四空亦未能圓滿到量。

“四空不可與人、法無自性的空性混淆。四空乃是用於證悟空性的微細心;是在命終、入睡、昏昧及貪欲熾盛等時位,因風息趣入中脈而現起。四空並非那些具大善巧的瑜伽士借圓滿次第的法門引生才能加以運用,即使在其自然顯現的時位亦可應用,不過要在這些時間運用四空卻是極甚困難。例如:平常死歿次第的光明心雖然可用於證悟空性,但是臨終者多為身壞命終的怖畏所引,所以一般是無法把這些心識用於任何有意義的目標上。(注133

(附表五):消融次第的徵兆

消融 顯現於心的相征

1)風入中脈 二鼻孔出入息平等均勻

2)風住中脈 二鼻出入息停滅

3)地大融入水大陽焰相

4)水大融入火大煙霧相

5)火大融入風大螢火相

6)風大融入心識先閃爍後穩定之燈燭相

7)八十性妄分別融入白顯現秋季澄空月光相

8)白顯現融入紅增上秋季澄空日光相

9)紅增上融入黑近得秋季澄空厚重黑暗相

10)黑近得融入光明秋季黎明澄空法爾色相

“四喜”——“四喜是由於明點溶化時,在中脈內流動所生起的大樂心。其名依次由最低至最高而稱為:勝喜離喜俱生喜。判分四喜的方法有多種不同,例如以身遠離而言,可分為從頂門向下順降明點所生之四喜及由脊骨底部的密處向上逆提明點所生之四喜。逆提明點所生的四喜遠比順降明點所生的四喜強盛;又一切由逆提明點所生的四喜皆被判為類形最極猛厲熾盛的俱生喜

因此,雖有順降四喜逆提四喜之說,但由於逆提的四喜全屬俱生喜,所以順降逆提之喜卻不一定是:勝喜離喜俱生喜四者。然順、逆四喜並非依樂受的猛厲安立,而是根據明點在中脈內的移動安立,當白明點由頂門流降至喉間,由喉間流至心間,心間流至臍間,最後由臍間降至脊骨底部時,便分別出生順降四喜。當紅明點從脊骨底部上升至臍間,臍間升至心間,心間升抵喉間,再由喉間上達頂門時,便會別別引生逆提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