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神秘能源:吃白飯

妙音

在中國古代,想做聖賢,其中有一項指標必須達標:口味淡。所謂淡泊明志,可以說是口味淡,欲求不高,心中的理想才會無障礙地成長,才會培養外聖內王的氣質。

  口味淡還不等於能吃苦,有些吃苦的人,是為了將來能吃香的喝辣的,這個不算聖賢,最多算勵志者。聖賢和勵志者不是一個層次,聖賢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吃淡,無論窮達。口味淡具體有什麼表現,且讓老劉說說鄭板橋和曾國藩的吃白飯

  現象:

  聖賢和能人為何鍾情吃白飯

  記不起是在哪本雜誌上看過的一則小故事,說有一個級別不低的幹部,家中還有一八十歲的老娘,出身農村。這位幹部工作很忙,應酬也多,但是,他老娘給他定下一條規矩,一條雷打不動的規矩:每天晚上必須到母親身邊,吃兩碗大白米飯,什麼菜都不能加,就這麼無條件無調料地吃下去,然後,做兒子的該幹嘛就幹嘛去。

  家書中提倡吃白飯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可靠與否,筆者不能做判斷,但這位老大娘的做法倒還是有依據的,第一個依據來自于曾國藩,且看曾國藩于同治十年(1871)十月二十三日寫給弟弟的家書:

  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養生六事勖兒輩:一曰飯後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一曰習射有常時(射足以習威儀強筋骨,子弟宜學習),一曰黎明吃白飯不沾點菜。

 


上一篇(先有業力還是先有六道輪回) 回目錄 下一篇(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