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淨土法門概要目次
  一.宗主——彌勒菩薩
  二.彌勒淨土——兜率內院輿龍華三會之人間淨土
  三.龍華三會
  四.彌勒淨土法門之殊勝
  五.彌勒淨土法門的修持及成就之差別
  六.彌勒信仰之源流
  七.澄清對彌勒淨土法門有關之曲解
  八.彌勒淨土法門所依據經典
  九.感恩錄——
  1.無著菩薩上兜率問法
  2.彌勒木像齋日放光
  3.窺基大師感夢造上生經疏
  4.彌勒菩薩示現人間,親授戒法
  5.證明得戒
  6.仰山禪師兜率說法
  7.憨山大師夢升兜率
  8.虛雲老和尚兜率受教
  9.絕學淨一定入兜率
  十.往生錄——
  1.五百童子造塔,報生兜間法
  2.彌天釋道安
  3.玄奘大師
  4.釋靈幹
  5.釋智晞
  6.釋義忠
  7.釋道宣
  8.釋詮明
  9.釋涇秀尼
  10.太虛大師
  附錄——
  1.彌勒菩薩開示善財童子
  2.應化善意大士之事蹟
  3.布袋和尚的故事
  後記  
  編者序:
  偈 曰:
  世 人 名 利 無 二 塵,
  堂 中 穩 坐 慈 悲 人,
  五 十 三 參 擠 內 院,
  不 見 彌 勒 無 行 門。
  現在學佛修行人,大多數以《淨土行》作為其主最多。為何行者要以淨土作為歸果呢?因為往生淨土,可以舍此短濁之身,而取常淨之身為拜道;晝夜六時,見佛聞法,親近無量大善知識,得不退菩提。故此,淨土法門實為一生成就佛果之殊勝方便法門。
  現今北傳佛教普遍弘揚彌陀淨土。然而,唐朝以前皈心彌勒淨土者尤多。蓮宗始祖:慧遠大師及釋道安大師便是一例。
  為推介簡易寬容彌勒淨土法門,本概要從三方面加以編撰。
  首先以簡介的形式,闡述此法門的宗主、淨土修法及源流等,希望大眾能對此彌勒淨土法門有關之曲解,重新正確認識。本部份不但從各方面作出客觀的剖析;同時,引用佛所說之彌勒經典加以佐證,以助大家建立正確之見解。
  最後,從佛經、史傳、語錄中輯錄出感應錄、往生錄及附錄,以增修行之信心。
  佛慈悲,為九法界不同根性眾生化現十座化城 。兜率天內院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分別。
  現說彌勒淨土法門。我們會想到兜率天內院,為不究竟、不圓滿法門,這是誤區。地藏經言:“心若滅時,何罪之有,一念清淨,地獄即空,當下即西方極樂世界。”何況兜率天內院?
  本概要之撰寫目的,主要是啟蒙初學彌勒淨土法門者,希望令其明白此法門之重點在於持戒、修福、發願及繫念。人人皆乘願往生兜率天內院,離苦得樂,清淨自在。
  偈 曰:
  蓮 花 真 蓮 花,
  示 現 淤 泥 家,
  兜 率 陀 天 經,
  無 誦 飛 彩 霞。
  一.宗主——彌勒菩薩
  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有世界名勝花敷,時世有佛,名曰彌勒。該佛常以慈.悲.喜.舍四無量法教化眾生,宣說《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若有人得聞此經,即得超越百意萬劫生死之罪,于未來世當成佛。
  爾時,有大婆羅門,名一切智光明,聰明機智,欲問難於佛而反被佛所度化,皈順三寶,受持《海雲經》,並發願當來成佛亦號彌勒。後來到深山修習梵行,被稱為仙人。八千歲中少欲無事,乞食自活,誦持《海雲經》,一心除亂。
  一年,天雨不斷,洪水成災,貨物空乏,連續七天,仙人沒有進食。當時山中有五百白兔,以一母為王,王有一子。兔王母子見仙人多日無食,欲令無上大法久住,發願自燒身為食,供養仙人。山中樹神即集薪燃火,母子同投火中;時天地為之震動,天雨天花供食。肉熟,樹神以之獻供仙人,告之一切。仙人聞已,悲痛萬分,即說偈曰:“甯當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殺食眾生。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寧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啖肉食眾生。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沒生死不成佛。”並誓願曰:“願我世世不起殺想,常不食肉,入慈心三昧,直至成佛,永守不食肉戒。”發誓願已,仙人投身火中,與兔母子一同命終。爾時天地生起六種震動,樹木放光,無量天人得悉此事,皆發無上道心。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記載了彌勒菩薩這段本生譚。經中釋迦牟尼佛說:“兔王就是我的前身,兔兒即我子羅侯羅,一切智光明仙人,便是彌勒菩薩。”
  梵語彌勒,漢譯為慈,是菩薩之姓;阿逸多,是彌勒菩薩之名,漢譯無能勝。如本生譯中所述,彌勒菩薩法王子,從初發心不食肉以來,便修慈心
  觀,以善入慈心三昧而成勝果,位居一生補處菩薩。
  三千多年前,彌勒菩薩隨釋迦牟尼佛降生印度,生輔相家。出生時具足三十二相,身紫金光,顏容端嚴,後隨世尊出家修行。《彌勒上生經》中,佛授記彌勒菩薩于十二年後上生兜率陀天,教化天人。持天壽四千歲後盡,即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下生閻浮提,於龍華樹下成佛,佛號彌勒,廣度無量無邊眾生,是為賢劫第五尊佛。
  彌勒菩薩現時雖在兜率內院教化天人,亦有示現人間度化有緣。佛滅九百年間,北印度的無著菩薩,曾請彌勒菩薩降現人間,說五部論,其中最弘大者,便是《瑜伽師地論》;當時彌勒菩薩口述,無著以筆記之。相傅中國南北朝的傅大士,以及五代時期的布袋和尚,都是彌勒菩薩的化現。
  二.彌勒淨土——兜率內院輿龍華三會之人間淨土  
  彌勒菩薩的淨土有二:一為其成佛前,現在每天講經說法,度諸天下的兜率內院;另一為當來成佛,龍華三會,于此南閻浮提所示現的人間淨土。
  兜率內院為——兜率陀天位於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層天,分外院輿內院。
  外院為天人所居,天子皆修甚深佈施波羅蜜,天壽四千歲。外院依報莊嚴,宮殿皆七寶所成;到處流布妙音,其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大慈大悲,諸波羅蜜。
  內院是彌勒菩薩所居,所謂娑婆穢土中之淨土也,不受三災,但受諸樂。《上生經》雲:“有四十九重微妙寶宮,一一欄盾,萬意梵摩尼寶所共合成.諸欄盾間,自化生音出時,諸天女自然執眾樂器兢起歌舞.所詠歌音,演說十善,四弘誓願.諸天聞者,皆發無上道心”
  內院的依報莊嚴,皆是補處菩薩內證聖智所得,菩提勝緣所致。大盛彌勒慈尊,於內院中央的摩尼寶殿師子妙座上,結跏趺坐,為天眾說法。慈尊身量十六由旬,頂上肉髻放微妙紺琉璃光,三十二相中,一一帶有五百萬億種寶色;八十種好,各各放出八萬四千光明寶雲。見者無不欣慕讚歎。
  寶殿裹是化佛菩薩,緣覺聲聞,及諸天眾圍繞邊護持。殿外四周金光明耀奪目,自有梵音,還播天空,晝夜常鳴。其勝妙之處,即使佛於一小劫中亦廣說不盡。
  龍華三會之人間淨土——修習彌勒淨土法門之佛弟子,命終之後,因資量不足,或被宿世惡業所牽,不能往生兜率淨土。仗著輿釋迦牟尼佛法及彌勒菩薩所結下的法緣,他日在龍華三會中,必能親謁彌勒如來,問法得度。
  彌勒佛出世時,閻浮已成淨土。那時人壽八萬四千歲,沒有中夭;身長
  一十六丈,貪.嗔.癡煩惱微薄,強健而快樂。唯有三病:飲食.便利及衰老。女人五百歲才出嫁,人心淳厚,語言統一,廣修十善,皆依八正道之正命而活。
  由於人類善業感召,國土寬闊千萬由旬,大地平淨如琉璃鏡,名花異草,遍覆其上,金銀珍寶遍散於地。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盛,到處有甘美之果樹,樹長衣服,地生自然粳米,沒有一切臭穢不淨。
  三.龍華三會
  彌勒菩薩下生閻浮,出生於大婆羅門家。後觀世事須臾變幻,如有為法皆悉磨滅,修無常想,出家學道。出家後,來到離翅頭末城不遠之處的龍華樹下參究真理。由於宿世福慧具足,當晚即登無上正等正覺,成佛號稱彌勒。
  彌勒如來於龍華樹下三會說法,轉四諦十二因緣*。《菩薩出胎經》第二卷雲:出次法會中,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果,皆是釋迦牟尼佛法中受持五戒者。第二次法會,九十四億人得症阿羅漢,皆皈依三寶者。第三次法會,九十二億人成就阿羅漢,皆是一稱佛名者,三次法會中,諸天龍八部發菩提心,得須陀洹果(聲聞乘四勝位中之初位)者,不計其數。
  龍華三會,不過是彌勒如來說法法會之較大型者。其餘法會,多不勝數,所度人天,浩瀚難測。
  四.彌勒淨土法門之殊勝
  彌勒淨土法門,因其寬容,故攝機最廣;因其簡易,故持行最易成就,特別適合現今淨土行者之所修持,是易行道中之最易行者。古德雲:“一念齋戒能為上品(往生)之修因;一稱慈氏盛號,便成彌勒卷屬。”其易若此。
  依印順法師言,此法門之殊勝有三:
  1“近”:兜率淨土及將來的人間淨土,同一世界,同一欲界。論地點,是最近的,不像其他淨土,總是要過多少佛土;論時間,往生兜率內院,不須太長久,就可重回人間,不像往生其他淨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再來娑婆。
  2“易”:彌勒淨土,是欲界散地,所以只要皈依三寶,清靜持戒,廣修十善,再加發願往生,稱念彌勒盛號,就能往生彌勒淨土。
  3“普及”:往生彌勒淨土,不一定要發菩提心.出離心,就是發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隨願往生。換而言之,即求生者,不用厭惡娑婆,不必斷欲,即可往生。不像其他十方淨土,不但要斷除欲念,即使是二乘種姓也不能往生。所以彌勒淨土,才是名副其實的三根普被,廣度五姓(人天乘.聲
  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及佛乘)的法門。
  無論是何種根性的人,只要能得生兜率淨土,親揭彌勒菩薩,晝夜六時聞法修行,必定向上勝近,同歸佛道,無須顧慮會有退墮。所以,敬請真誠發願往生,常念“當來下生彌勒佛”!
  五.彌勒淨土法門的修持及成就之差別
  欲生彌勒淨土者,須具足“信.願.行”三種往生資糧。
  1“信”:《大寶積經》摩訶迦葉會上,釋迦世尊以手摩彌勒菩薩頂而囑咐其于末法時,當守譏佛法僧,莫使斷絕;更令一切眾生,皆得解脫。《上生經》中,釋尊語優波離尊者言:“汝今諦德!是彌勒菩薩于未來世當為眾生作大皈依處,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當只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故此我們當信如來金口親宣,將諸弟子付託彌勒慈尊,令悟道果;付囑殷勤,理無虛妄。《上生經》雲:“若有比丘,及一切大眾,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應持五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樂,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未曾有經》雲:“下品十善,謂一念頃。中品十善,謂一食頃。上品十善,謂旦至午。於此時中,心念十善,止於十惡,亦得往生兜率天上。”
  昔有野幹,心念十善,生兜率天,何況人為萬物之靈,宿生多植善因,今又得聞佛法,若修持者,決定往生,無須疑惑也。
  2.“願”:《法苑珠林》雲:“凡夫力弱,習惡固多,以住娑婆,其心怯弱;初學是法,恐畏退散。長髮大願,扶持此行,乃至終身,無有障惱。”《大智度論》曰:“有人修少福德,聞有福處,長願往生,及至命終,各生其中。”故當常發大願:“願為當來救度一切眾生,盡此報身後,而得生內院,親見彌勒慈尊,聽聞妙法,得證不退轉果。”
  3.“行”:即實際之修持。彌勒淨土法門是非常簡易、寬容的。只要行者持戒、修福、發願以及持名,便可往生。無論屬於何品往生,皆蒙菩薩放白毫相光,與諸天子來迎,須臾即得往生內院,值遇彌勒,頭面頂禮,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于未來世得遇恒河沙數諸佛。
  《上生經》文中,本無明確界定往生分九品,然據古德之經疏分判,因行者所作淨業的差別,往生著也有九品之不同:
  △上三品生者:行者受持淨戒,修習六事法,思惟彌勒形象,稱念菩薩聖號,發願往生便可。
  六事法者:
  (1)精進修福。于三寶(福田)、父母(恩田)、師長(敬田)、貧窮下賤者(悲田),勤修供養,佈施之福業。
  (2)守護淨戒(五戒、八齋、具足戒),具足威儀。
  (3)整修道場,清掃佛塔等。
  (4)香花等供佛,四事(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供僧,于貧苦者隨時給濟等。
  (5)修習凡夫行三昧,聞思定等。隨其根性,修習各種禪定;深住聞思佛法,亦名三昧。
  (6)讀誦經典。包括三藏十二部,大小乘諸經論。
  於六事法中,能修五、六者,上品上生。修三、四者,上品中生。只修 一、二者,上品下生。六事法中,不外乎修福及戒、定、慧三無漏學而已。
  △中三品生者:行者即不犯戒,也不作惡;罪輕微者,若聞彌勒菩薩名,心生歡喜(意業),發語讚歎(口業),身行禮拜(身業),便得往生。
  三種淨業全具者,得中品上生,具二業者,中品中生,只修一業者,得中品下生。
  △下三品生者:若有犯戒造惡者,因聞彌勒菩薩名,三業至誠慚悔,所造惡業速得清淨。再造立菩薩形象,香花、衣服、繒蓋、幢幡供養,禮拜以及心口繫念,亦可往生。
  慚悔、造像、供養、禮拜及繫念五事全者,得下品上生。修慚悔、造像、供養、禮拜而不恒繫念者,下品中生。只修慚悔、造像、供養、不恒禮拜及常繫念者,下品下生。
  再者,根據行者根器之利鈍及修持方法之不同,修習彌勒淨土法門的成就亦有三等:
  (1)上等成就者:即上根之人。或修觀佛三昧,或修慚悔行法,於現生中得見彌勒。隨心優劣,見佛之形象、大小、也有種種差別。如古印度的無著菩薩,便得此成就。
  (2)中等成就者:即中根之人。修諸淨業,舍報往生,得見彌勒,至不退轉。依所作淨業的差別,往生者有九品之不同,如前所述是也。
  (3)下等成就者:即下根之人。或因作諸淨業而不樂生 兜率淨土者,或欲往生而功德資糧不足者,於當來之龍華三會中,也可見佛得度。
  《法華經》雲:“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只要在釋迦佛教法中種下一絲善根者,將來彌勒成佛時,皆能受佛化度,得證道果。
  六、彌勒信仰之源流
  《雜阿含經》五九五篇,已有佛弟子須達多長者發願往生兜率內院,親近彌勒菩薩的記載。但由於釋尊滅後三百年間,印度一般人唯獨信仰釋尊,不信其他外佛;直至大乘佛教的出現,信奉十方佛的多元思想,才逐漸萌芽發展,彌勒信仰應運而生。
  據考究,印度的彌勒信仰,是由西元前二百年至西元後二百年間形成產生 的。根據近代出土發現的西元二世紀後期的彌勒像,可以推定印度的彌勒信仰,在西元二世紀至三世紀已相當盛行了。隨著人類文化的發展交流,彌勒的信仰,從印度西北逐漸擴展,傳到中亞細亞(古代的西域)。西元七世紀初葉,玄奘法師經由天山南路去印度,途經之敦煌寺,便有彌勒像。《法苑珠林》記述:“玄奘三藏雲:西域道俗,悉為彌勒之業。為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乘師皆許此法。”足見西域彌勒信仰之普遍。
  中國的彌勒信仰是從西域傳入的,首部在中國出現的彌勒經典,便是西元三0三年,西晉竺法護翻譯的《彌勒下生經》。五世紀初,鳩摩羅什也譯出《彌勒大成佛經》及《彌勒下生經》,而《彌勒下生經》則是五世紀時北涼沮渠京聲所譯。
  自西元四世紀初,彌勒信仰傳入後,至西元八世紀的四百年間,是中國彌勒信仰的全盛時期。其間較著名的彌勒信仰者有:“東方聖人”道安大師、《佛國記》作者法顯大師、玄奘三藏及其門下的“百部疏主”窺基大師。公無八世紀後,彌勒信仰雖然逐漸式微,但歷朝依然斷有人提倡及修習,近代的太虛大師及慈航菩薩,便是宏剔此法門之高僧。
  七、澄清對彌勒淨土法門的關之曲解
  彌勒淨土法門在中國唐朝及以前盛極一時,其後逐漸式微。直到現在許多佛教徒對彌勒淨土茫然無知;甚而知之,也是誤解重重。如此殊勝的法門,所以為所忽略及訓解,原因何在?現列舉三大主因加以說明。
  1.彌勒下生思想的曲解招《彌勒上生》及《下生》記載,彌勒菩薩現居兜率內院,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人壽八萬四千歲時,閻浮已成淨土,才下生人間成佛,龍華樹下三會說法。可是,歷代一此現實政治不滿的人及個道徒眾,扭曲經義,假借彌勒佛出世之名,惑亂無知眾生,製造不少政治暴動;甚而篡改佛經,毀佛謗法,以達成其政治或宗教上的野心。
  西元五一五年,北魏時期,民間有彌勒教的出現假借彌勒下生之說,集合民眾而謀政治之變亂,釀成死傷無數,悲慘至極。這種錯誤的彌勒思想,據史書記載,由唐至明清二代,尚有多起。直至現在,藉用彌勒下生之說,陰謀政治顛覆活動者,時有所聞。
  彌勒信仰,由純宗教的教說,牽連到政治問題,發生許多亂故,放入車形成一般人信仰的禁忌,這是導致彌勒信仰式微的主要原因之一。
  2.彌勒淨土信仰貶斥彌勒信仰:隋唐之際,彌陀冷媒土信仰興起,人和輩出,幾位蓮宗祖師基於弘剔已宗,主張極樂之勝,兜率之劣,強調末法時期、五濁惡世之眾生應為極樂世界所攝化,為了令信眾厭離娑婆,一心求生西方極樂,大事宣剔彌陀淨土。在善巧方便的弘法過程中,對彌勒淨土難免有所排斥及曲解。現舉述四點,並加以辯正。
  (1)蓮宗典藉中,記載了印度的無著,世親及師子覺三位菩薩修學彌勒法門,發願求生兜率內院。結果無著、世親得生,而師子覺欲生外院,享受天人五欲之樂的故事。菩薩尚且如此,何況凡夫?這令人產生很大的錯覺,認為求生彌勒淨土並不可靠;對後世的彌勒信仰,有著非常不良的影響。
  依印順法師言,綜覽凡弘彌勒法門的,如真諦、玄奘三藏的著作,及無著、世親的傳記,並沒有師子覺往生外院的故事。那麼,蓮宗所述的又何從引證呢?
  《上生經》雲:“未來世中諸眾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像,香華、衣服、繒蓋、幢幡、禮拜、繫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相光,興諸天子雨曼陀華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關頭頃便得記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經中所言,真實不虛。
  (2)有雲:兜率淨土在欲界天,未出三界;天壽一盡,還須下墮,甚至三塗受苦。
  孰知往生兜率內院,蓮華化生,謁遇彌勒菩薩。菩薩觀機而為說法,令其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兜率天天壽四千歲,在這漫長的日子裏,親近彌勒菩薩,時時聞法修行,何愁道果不成,生死不了?即使未能證果,天福享盡,再回閻浮時,正值彌勒如來龍華三會之際,即能于初會中聞法而證阿羅漢果。
  (3)或雲:現在往生彌勒淨土,若未能了生脫死,將來彌勒佛涅槃,恐怕再不能見佛聞法而退墮了。
  印順法師辨曰工,釋迦佛慈悲,將我們付託當來下生彌勒佛;佛佛道同,彌勒佛同樣會開示其弟子,親近當來師子如來(賢劫第六尊佛)。其實,欲成佛果,便要發大菩提心,盡未來劫修菩薩道。怒使在龍華三會得阿羅漢果,也只是了斷分段生死,尚有變易生死未了,故《上生經》雲:“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于未來世會師遇賢劫一切諸佛,於星宿劫亦得值遇諸佛世
  尊,于諸佛前受菩提記。”因此,修習彌勒淨土法門,不但不會退墮,而且非常穩當。
  (4)又有經雲:“他方淨土多是純男無女,故易成就離欲清淨之行。而彌勒淨土卻有天女,恐怕有男女之相。欲念難斷,障礙絆道。”
  《法華經》雲:“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彌勒慈尊為了攝受任何時候界中未能斷除男女欲念之眾生,於其方便淨土中,權現天女之相。《上生經》雲:“此摩尼珠,迴旋空中,化為四十九重微妙寶宮----諸斕循間,自然化生九億天子,五百億天女。”窺基大師《上生經疏》雲:“此等天女,或非實女,並佛菩薩所成,莊嚴道場;或是女人,宿持淨戒,精進無犯之所感現,不可心心之所測度。”是以兜率淨土縱有天女多是佛菩薩變化所作,為助法音宣流。如《上生經》雲:“諸女自然執眾樂器競起歌舞,所詠歌音演說十善、四弘誓願,諸天聞者皆發無上道心。”又雲:“時諸閣間,有百千天女色妙無比,手捃樂器,其樂音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足見此等天女,不但不障絆道,且是生者之助道增上緣。
  以要言之,彌陀淨土及彌勒淨土,同是釋尊為契合不同根機之眾生所宣說之甘露法門。法法平等,無有高下。“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若得生任何一個淨土皆可成就不退轉道果,所以,無論是彌勒淨土,還是彌陀淨土,只要契合淨土之意願根性,便是最易往生,最理想之淨土。
  3.往生彌勒淨土的思想,受到唯識學者,加以唯識化。很多人以為,上生彌勒淨土,必須學唯識,修唯識觀,習唯識定。由於唯識比較艱深,名相繁瑣,如果對唯識學理沒有深入的洞澈,便無法作唯識觀想,又如何修唯識定呢?故此,將本來很容易求生的彌勒淨土,複雜化成極難修持及往生,令多數人聞而卻步,焉敢求生?
  彌勒淨土信仰,興起於佛滅後三百年至五百年間,而唯識學成立為宗,則在佛滅後九百年間,可見在未有唯識宗以前,已有人修彌勒淨土法門。中國的唯識宗,成立于唐初,而在唐朝以前,中國的彌勒信仰已非常普遍。晉朝道安大師和他的弟子,求生兜率,他們臨終時,都有上生的瑞應,便是一例。
  《彌勒上生經》乃彌勒淨土信仰所依經典。該經雲:應當繫念念佛形象,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中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全經並沒有記載須修唯識觀定,方可得生。再者,玄奘大師及窺基大師,為唯識宗之始祖,在他們的著典中,也沒有記載上生兜率須修唯論述。
  綜合以上各點,我們很清楚地明白,不能將唯識學與彌勒淨土法門混為一
  談。不瞭解唯識學、不修唯識觀者,同樣可以修習彌勒淨土法門,上生兜率,蒙慈氏攝受。
  總結而言,由於彌勒淨土法門比較容易修證,因而相對的障礙亦多。既被亂民及外道刻意歪曲利用,作為其達到政治或宗教上的目的,又被彌陀宗徒加以貶斥,同時受到唯識學說所影響,這些均是導致彌勒信仰式微的原因。
  編者希望藉著對彌勒淨土法門的澄清,能合大眾對彌勒信仰有正確的認識及深入的瞭解。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雖然茹素修善,卻受外道邪見所誤導,只求生天,不求無上佛果,甚為可惜。更願淨業行人,于選擇淨土作為歸果時,不會忽略考慮此一殊勝之彌勒淨土。
  彌勒淨土法門為近代行者所遺忘,乃因多數人對此法門不甚認知。若有緣閱覽彌勒經典,當知此法門慈悲寬大,簡譜是最契時機之易行道,尤其適合悲願弘深、欲留娑婆行菩薩道的大心行者。
  八、彌勒淨土法門所依據經典
  有關彌勒淨土法門之曲藉頗多,現為略舉述之,以供參閱。
  1.《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以名《彌勒菩薩涅槃經》、《觀彌勒上生經》、《上生經》、《彌勒經》。經中詳述兜率淨土的依報莊嚴,及往生該淨土之方法,是建立彌勒淨土信仰最主要之經典。劉宋沮渠京聲譯。
  2.《佛說彌勒大成佛經》,姚秦鳩摩羅什之廣譯本,其內容包括當來儴佉轉輪聖王時,娑婆人間淨土之依報莊嚴;彌勒如來八相成佛,於龍華樹下三會說法廣度無量眾生;迦葉尊者自雞足山出滅盡定,將釋尊所遣的僧伽梨衣呈獻彌勒佛,並佐佛教化眾生等事蹟。是“下生經”諸譯本中最詳盡者。
  3.《彌勒菩薩本願經》,將彌勒因地修行等事盡述無餘。唐菩提流志所譯。
  若欲深入讓識彌勒淨土信仰之因緣及其行法,則非飽覽以上三經不可,此外下列五部亦為此法門所依據之重要經典。
  4.《觀彌勒菩薩下生經》,又名《彌勒當來下行經》,內容與《佛說彌勒大成佛經》相同。西晉竺法護譯。
  5.《彌勒下生經》,又名《彌勒當來成佛經》或《彌勒成佛經》,即《佛說彌勒大成佛經。之略譯本,同為鳩摩羅什所譯。
  6.《彌勒下生成佛經》,唐義淨譯,是《觀彌勒菩薩下生經》之異譯,惟缺大迦葉尊者獻衣的事蹟,作伽陀禮。
  7.《彌勒來時經》,簡述彌勒菩薩下生成佛的經過。譯者不詳,附東晉綠。
  8.《彌勒菩薩所問會經》,又名《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或《往昔本願因緣經》,為《彌勒菩薩本願經》之異譯本,西晉竺法護譯。
  古德將《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觀彌勒菩薩下生經》及《彌勒下生經》編集而成“彌勒三經”;或增匯《佛說彌勒大成佛經》、《彌勒下生成佛經》及《彌勒來時經》,而成“彌苗六經”。
  除上舉八部關於彌勒淨土信仰之主要經典外,複有載述彌勒菩薩因地行果諸經。說其行果或導歸兜率見彌勒者有:《一切智光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生經》、《賢愚因緣經》、《增一阿含經》(十九及四十四)、《彌勒問八法經。、《慈氏菩薩所說緣生稻芋喻經》、、《佛說慈氏菩薩誓願陀羅尼經》、《法華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大灌頂經》、《七佛所說神咒經》、《佛說陀羅尼集經》、《首楞嚴三昧經》、《佛本行經》、《十住斷結經》及《獅子月佛本生經》等。
  而述其因行者則有:《悲華經》、《賢劫經》、《大寶積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維摩詰經》、《轉輪聖王修行經》、《說本經》、《古來世時經》、《月燈三時經》、《華嚴經法界品》、《眺子經》、《殺身濟賈人經》、《彌勒為女身經》、《女人求願經》以及《佛說前世三轉經》等。
  上述為此法門之經典,而《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大智度論》及《大毗婆沙論》等則為律及論典。
  注疏方面,《上生經》有:唐窺基之《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疏》二卷,是最主要之注疏,隋吉藏的《彌勒經遊意》一卷,唐元曉《彌勒上生經宗要》一卷唐憬興《彌勒上生經疏》一卷,宋守千《彌勒上生經瑞應鈔科》一卷及《上生經瑞應鈔》二卷。
  《下生經》有:唐憬興的《彌勒成佛經疏》一卷。及《彌勒下生經疏》一卷。
  另有“慈宗三要”,為太虛大師輯集《觀彌勒上生經》、《瑜伽真實義品》及《瑜伽菩薩戒本》而成。
  九、感應錄
  彌勒菩薩是一切眾生當來大歸依處,故彌勒閻浮眾生因緣甚深。因此,古德菩薩修持彌勒淨土法門而得感應者亦多。
  1無著菩薩上兜率問法
  婆藪槃豆(無著),是菩薩根性人,於薩婆多部出家。後修定得離欲,思惟空義不有得入,欲自殺身,賓頭盧阿羅漢在東毗提訶觀見此事,從彼方來,為說小乘空觀,如教觀之,即便得入。
  中得小乘空觀,意猶未安,謂理不應止爾;因此,乘神通往兜率陀天咨問彌勒,菩薩為說大乘空觀,因此名阿僧伽,譯即無著。
  爾後數上兜率陀天,咨問彌勒大乘經義,彌勒廣為解說,隨有所得,還閻浮提,以已所聞為餘人說,然聞者多不生信。
  無著法師即自發願:“我今欲令眾生信解大乘,唯願大師下閻解說大乘,令眾生皆得信解。”彌勒即如其願,于夜時下閻浮提,放大光明,廣集有緣眾,於說法堂聽法,唯無著得近彌勒菩薩,余人但得遙聞,夜共聽彌勒說法,晝時無著更為餘人解釋彌勒所說,因此眾人候選人信大乘。
  彌勒菩薩教無著法師修日光三摩提,如說修學,即得此定;從得此定後,昔所未解,悉能通達,有所見聞,永憶不忘。佛往昔所說華嚴等諸大乘經悉解義。彌勒前於兜率陀天為無著法師說大乘經交,法師因乃通達,皆能憶持。後於閻浮提,造大乘經優波提舍,解釋佛所說一切大教。(《婆藪槃豆法師傳》)
  2彌勒木像齋日放光
  法顯在《佛國記》中記載,西元三九九年至四一五年,他西去印度求法,越過帕米爾高原,進入北印度的陀曆國。該國過去有一阿羅漢要做彌勒像,以神通力將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帶往兜率天上,親睹彌勒菩薩慈容,然後下來作像。這位雕塑家,曾經三度上兜率天,觀看彌勒,完成其像。該像高八丈,足趺八尺,齋日常見光明。法顯途經該國,特地前去禮拜。
  3窺基大師感夢造上生經疏
  (前略)後躬遊五臺山,登太行至西河古佛宇中宿,夢身在半山,岩下有無量人唱苦聲。冥昧之間,初不忍聞,徒步往彼,層峰皆琉璃色,盡見諸國土,仰望一城,城中有聲曰:“住!住!咄!基公未合到此。”斯須二天童自城出問曰:“汝見山下罪苦眾生否?”答曰:“我聞聲而不見形。”童子遂投與劍曰:“剖腹當見矣。”基自剖之,腹開有光兩道暉映山下,見無數人,受其極苦。時童子入城,持紙二軸及筆投之,基捧行而去。及旦驚異未已,過信夜寺,寺中有光久而不滅,尋視之,數軸發光者,探之得《彌勒上生經》。乃憶前夢,必慈氏令造疏,通暢其理耳。遂授毫錄有舍利二七粒而隕,如吳含桃許大,紅色可愛,次零然而下者,狀如黃梁栗粒。……
  基生常勇進造彌勒像,對其像前,日誦菩薩戒一遍,願生兜率,求其志也乃發通身光瑞,爛然可觀。(後略)(《宋高僧傳》)卷四
  4彌勒菩薩下降,親授戒法
  (前略)真表自思惟曰:“我若堂下辭親,室中割愛,難離欲海。莫揭愚籠為上。”由是逃入深山,以刀截發,苦行慚悔舉身撲地,志求戒法,誓願要期彌勒菩薩親授戒法也。夜倍日功繞旋叩禮,心心無間,念念翹勤。
  經於七宵,詰旦見地藏菩薩,手搖金錫為表策發,教發戒緣兒授前方便。感斯瑞應,歡喜遍身,勇猛過前。二七日滿,有大鬼現可怖相,推表墮於岩下,而身無所傷,乃匍匐就登石壇上,加複用功,然魔相未休,百端千緒。
  至第三七日天明,有吉祥鳥鳴曰:“菩薩來也。”乃見白雲欲浸,粉然更無高下;山川平滿,成銀色世界,兜率天主公正自在,儀衛陸離,圍繞石壇,香風華雨,都非凡世之景物。
  爾時慈氏徐步向行,至於壇所,垂手摩表頂曰:“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於再、至於三,須彌山可手攘而卻,爾心終不退。”乃為授法。表身心和悅,猶如三禪,意識與樂根相應也。四萬二千福河常流一切功德,尋發天眼。慈氏躬授三法衣瓦缽,複賜名曰真表。……慈氏囑累已,天仗既回,冊川雲晴。
  於是持天衣,執天缽,猶如五夏比丘。(《宋高僧傳》卷十四釋真表傳)
  5證明得戒
  嚴昔未出家時,當受五戒,有所虧犯,後出家受具足戒,常疑不得戒,每以為懼。又積年禪觀而不能自了,遂更凡海重到天竺,咨諸明達。值羅漢比丘,乃以是事部羅漢,羅漢不敢判決,乃為入定往兜率宮咨彌勒,彌勒答雲:“得戒。”告嚴,嚴大喜。於是步歸至罽賓,無疾而終(《宋高僧傳》卷三釋智嚴)
  6仰山禪師兜率說法
  唐仰山慧寂禪師,溈山老人之法嗣。
  師(仰山)臥次,夢入彌勒內院,眾堂中諸位皆足,惟第二位空,師遂就座。
  有一尊者白槌曰:“今當第二座說法。”
  師起白槌曰:“摩訶衍法,離四句,絕百非,諦聽!諦聽!”眾皆散去及覺舉似溈,溈曰:“子已入聖位。”
  師便禮拜。時人稱師為小釋迦。(《五燈會元》卷第九)
  7憨山大師夢升兜率
  明憨山大師德清,安徽人也。
  一夕,夢自身履空上勝,高高無極,落下,則見十方回無所有,唯平如鏡,琉璃瑩澈,遠望唯一廣大樓閣,閣量如空,閣中盡其世間所有人物事業,乃至最小市井鄙事,皆包其中,往來無外。于閣中設一高座,紫金焰色,予心知為金剛寶座,其閣莊嚴妙麗,不可思議。說予歡喜欲近,心中思惟。“如何清涼界中,有此雜穢耶?”才作此念,其閣即遠。尋複自思曰:“淨
  穢自我心生耳。”其閣即近。頃之,見座前侍列僧眾,身最高大,端嚴無比。忽有一比丘,從座後出,捧經一卷而下,授予曰:“和尚即說此經,特命授汝。”予接之展視,乃金書梵字,不識也,遂懷之,因問和尚為誰?曰:“彌勒。”予喜,隨比丘而上,至閣陛,瞑目斂念而立,忽聞磬聲,開目視之,見彌勒已登座矣。予即瞻禮,仰視其面,晃耀紫金色,世開可比者。禮畢,自念今者特為我說,則我為當機,遂長跪,取卷展之。離其說,曰:“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無諸佛。”至此,則身心忽空,但聞空中音聲歷歷;及覺,恍然言猶在耳也。自此,識智之分,了然心目矣,且知所至,乃兜率天,彌勒佛閣耳。(《憨山大師年譜疏》)
  8虛雲老和尚兜率受教
  辛卯年,師一百一十二歲。
  春戒期中,“雲門事變”。
  三月初三日,師病重時,即趺坐入定,閉目不視、不言、不食、不飲水、惟侍者法雲、寬純日夜侍之,端坐曆九日。十一日早,漸倒下,作吉祥臥,侍者以燈草試鼻官,氣已絕矣,診左右手脈,亦已停矣,惟顏色如常,體尚溫。十二日早,微聞呻吟,旋開目,侍者告以時間,師曰:“我覺才數分鐘耳。”語侍者法雲曰:“速執筆為我記之,勿輕與人說,啟疑謗也。”師從容曰:“餘頃夢到兜率內院,莊嚴玫麗,非世間有,見彌勒菩薩,在座上說法,聽者至眾,其中十餘人,系宿識者:即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天臺山融鏡法師,岐山恒志公,百歲宮寶悟和尚,寶華山聖心和尚,讀體律師,金山觀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餘合掌致敬,彼等指餘坐東邊頭序第三空位。阿難尊者當維那,與餘座靠近。聽彌勒菩薩講“唯心識定”未竟,彌勒指謂餘曰:“你回去。”餘曰:“弟子業障深重,不願回去了。”彌勒曰:“你業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並示偈曰:
  ‘識智何分 波小一個 莫昧瓶盆 金無厚薄
  性量三三 麻繩蝸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
  凡身夢宅 幻無所著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大覺圓明 鏡鑒森羅 空花凡聖 善惡安樂
  苦海慈航 勿生退卻 蓮開泥水 端坐佛陀’
  以下還有多句,記不清了,尚另有開示,今不說。(《虛雲老和尚年譜》)
  老和尚其後餘年重興江西省永修縣雲居山真如禪寺,現今為中國道風最好的禪宗道場之一。功成後安祥舍報,春秋一百二十。功德巍巍,四眾敬仰,萬世流芳。
  9.絕學淨一定入兜率
  絕學淨一,吉林省渾江人也。
  一日,定入空上,琉璃壯嚴,非世間有。遠望一大樓閣。樓閣前人山人海,放光無數。聞之,要去兜率天內院聽經聞法,蜂擁而擠非凡。吾近之,
  忽然將吾,自擠門中。門內只見大蓮花石座,不見彌勒。石座邊有四位孩童玩
  耍,吾問之,無有答之。吾退之,轉身無門也。
  偈言:
  天 王 殿 中 彌 勒 尊,兜 率 內 院 轉 法 輪,
  五 十 三 參 擠 內 院,不 見 彌 勒 無 行 門。
  十、往生錄
  修持彌勒淨土法門,不但感應道交者眾,命終舍報而往生兜率天宮者亦不可勝數。
  佛在世時的須達多長者,以及後期的無著、世親、師子覺皆是印度較著名的得生者。
  而中國則有西晉時的道安及其弟子,法顯等。南北朝的惠戒、佛陀跋陀羅、曇戒、智嚴、曇副、惠精及道法。劉宋有明帝、周顒、齊竟陵文宣王及南嶽慧思。隋唐時有智者大師、道宣律師。智晞、玄奘、窺基、文備、神泰、寒山及白居易。以及五代、宋朝時的恒超、守千等等。還有同時代朝鮮的憬興、元曉。而太虛大師及慈航菩薩則是近代的代表者。
  今隨舉數則往生事蹟,以增學人正信:
  1.五百童子造塔,報生兜率聞法
  聞如是,一時佛游波羅奈國,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及諸菩薩俱。
  爾時五百功童,行步遊戲,同心等意,相結為伴,日日共行,如一體無異,一日不見猶如百日,甚相敬重。彼時一日俱行遊戲,近於江水,乃興沙塔廟,各自說言:“吾塔甚好,汝效吾作!”其五百童,雖有善心,但宿命福薄。爾時於山中,天下大雨,積水下流,江水乃大漲,溢出於外,漂沒五百遊戲幼童,溺死水中。……
  時眾人往反,諸比丘乃以此事白佛,佛告眾人:“各豫知之,宿命有自。”呼諸父母,告之莫恐,“此兒五百世,宿命應然,生兜率天,皆同發心,為菩薩行。”佛放威神,顯其光明,令其父母見子所在。(後略)(《生經》卷四:佛說五百幼童經)
  2彌天釋道安
  安每懷弟子法遇等,於彌勒像前立誓,願生兜率。後至秦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忽有異僧,形甚庸陋,來寺寄宿,寺房既窄,處之講堂。時維那值殿,夜見此僧從窗隙出入,乃以白安。安驚起禮訊,問其來意,答雲:“相為而來。”安曰:“自審罪深,豈可度脫?”彼答雲:“甚可度耳,然須更浴,聖僧情願必果。”具示浴法。安請問來生所往之處,彼乃以手虛撥天之西北,即見雲開,備睹兜率妙勝之報。爾夕,大眾數十人悉皆同見。安後營浴具,見有非常小兒伴侶,數十人來入寺戲,須臾就浴,果是聖應也。至其年二月八日忽千眾曰:“吾當去矣。”是日齋畢,無疾而卒,葬城內五級寺中。是歲晉太元十年也。年七十二(《高僧傳》卷五)
  3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生常以來,願生彌勒內院。及游西域,又聞無著兄弟皆生彼天。又頻祈請,鹹有顯證,懷此專至,益增翹勵。後至玉華,但有隙次,無不發願,生睹史天見彌勒佛。自般若釋了,自知無常將至。遂絕翻譯,廣修福德,造十億彌勒像,抄經入生,行道禮慚。並向翻經僧及門人辭別,尋臥床示疾,開目閉目見到鮮白的大蓮華佈滿空中,並見彌勒慈尊萬德莊嚴,自知必生彌勒佛前。遂默念彌勒,複口說偈教旁人雲:“南無彌勒如來應正等覺,願與含識速奉慈顏南無彌勒如來所居內院,願捨命已必生其中。”
  至麟德元年二月四日夜半,看病僧明藏禪師見二人,各長一丈許,共捧一白蓮華至法師前,擎華人雲:“師從無始以來,所有損惱有情諸惡業,因今小疾,並得消除,應生欣慶。”
  至五日中夜,弟子問曰:“和尚決定得生彌勒內院不?”師報雲:“決定得生。”言訖少間神游,侍者不覺,天明方知。頂上生暖,顏色赤白,怡悅勝常,過七七日竟無改變,亦無異氣。
  時道宣侓師,德感神護。曾問神玄奘大師德位高下,神答曰“如奘師者,九生以來備修福慧兩業,生生之中多聞博洽,聰慧辯才,於瞻部神州支那國常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譯,文質相兼無違梵本。由善業力今生睹史多天慈氏內院,已聞法悟解得聖,更不來人間。”(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
  4釋靈幹
  幹至十七年遇疾悶絕,唯心未冷未敢藏殯,後醒述雲:“初見兩人手把文書戶前而立曰:‘有人欲見師。’俯仰之間乃與該往,狀如乘空,足無所涉,到一大園,開寶樹林端嚴如畫。二人送達便辭而退。幹獨入園東西極目,但見林地山池,無非珍寶,焜焜亂目不得正視。樹下花座或有人或無人坐,忽
  聞人喚雲 :‘靈幹汝來此耶?’尋聲望之,乃慧過法師也,禮訊問曰:‘此為何所?’答:‘是兜率陀天,吾與僧休同生於此,次吾南座上者,是休法師也。’遠與休放入車庫並非本身,頂戴天冠衣以朱紫,光偉絕世,但語聲似舊依然可識。又謂幹曰:‘當與我諸弟子後皆生此矣。’”因爾覺悟重增故業,端然觀行,絕交人物。(《續高僧傳》卷十四)
  5釋智晞
  未終數日,語弟了雲:“吾命無幾,可作香湯。”洗浴過竟,山中鳥獸,異色殊形,常所不見者,並皆來集房側,履地騰空,悲鳴喚呼,經日方散。十二月七日,說法竟向弟子亂別,諸弟子哭泣,便開眼誡曰:“人生有死,物始必終,世相如是,寧足可悲,今去勿再鬧亂於吾也。”又雲:“吾習禪已來,至於誰敢日四十九年,背不著床。吾不負信施、不負香火,汝等欲得將吾相見,可自勤策行道,法不負人。”弟子問曰:“和尚當生何所?”答雲:“如吾見夢,報在兜率,宮殿青色,居天西北。見智者大師,左右有諸天人皆坐寶座,唯一座獨空,吾問所次?答曰:‘灌頂卻後六年,當來升此說法。’”以貞觀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午時,結跏趺坐,端直儼然,氣息綿微,如入禪定,因而不返。時虛空中的弦管聲,合眾皆聞,良久乃息。師卒後六年,灌頂大師亦舍報往生,晞師言不謬矣。(《續高僧傳》卷二十三)
  6釋義忠
  (前略)忠至年七十二,忽起懷土之心,歸於昭義,示同祿夏誦戒行道。每一坐時,面向西北,仰視兜率于宮,冥心內院,願舍壽時得見天主,永離凡濁,終得轉依。一日,晨興澡洗訖,整肅容儀,望空禮拜,如有哀告之狀,少頃,結跏趺坐,囑咐流通教法。言畢,忽異香滿室,彩雲垂空,忠合掌仰視曰:“歲弱比丘,何煩大聖躬來引接。”言盡而化。鄉人道俗建塔供養,全身不壞。至今河東鄉里同高網存焉。(《宋高僧傳》卷四)
  7釋道宣
  師宏南山宗分律,戒行精嚴。
  唐貞觀中,會隱終南山,人睹天童給侍左右。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乃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子哪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
  宣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俄授地宣,宣保錄供養焉。覆次,有一天來禮謁,謂宣譾:“律師當生睹史天宮。”
  持物一包,雲日棘林香,爾後十旬安坐而化。(《宋高僧傳》卷十四)
  8釋詮明
  師發願造三寸刻檀慈氏像,祈折誓生兜率天,並著《上生經》抄四卷,以明幽玄。夜夢彌勒像漸長大,金色光明,赫灼對師微笑。不念尚不舍之,況有念願。”作是言已,還稪本像,師秘不語他人,沒後始得遺書中,知其感應,臨終之時,旁人夢見百千青衣人來迎,師指天而去矣。(《三寶感應要略錄》卷下)
  9釋淨秀尼
  (前略)秀至十九方得許出家,這青園寺首尼弟子。事師竭誠,猶戄弗及,三業勤修夙夜匪懈,僧使眾役居其首,跋涉勤劬觸事關涉,善神敬護,常在左右,時有馬先生,世呼為神人,見秀記言:“此尼命終當生兜率。”……年老弱不復能行,梁天監五年六月十七日,苦悶不復飲食。彭城寺慧令法師六月十九日夢見一桂殿,嚴麗非常,謂是兜率天宮,見淨秀在其中,令即囑之,得生好處勿忘接引。秀曰:“法師只是大丈夫,弘通經教自應居勝地。”至七月十三日小間,自夢見幡蓋樂哭在佛殿西,二十二日請相識僧會別,二十七日告諸弟子:“我升兜率天。”言絕而卒,年八十九。(《比丘尼傳》卷四)
  10太虛大師
  師對各種法門平等弘揚,但凡具緣之處,便拈出慈宗法門以利眾生。一九二二年,武昌佛學院初創時,師便規定晚課誦《彌勒上生經》及念彌勒菩薩,回向兜率。以後凡師所開創的道場,皆遵此而行。一九二四年春,師編寫“慈宗三要”,並為學僧講授。一九二九年,師寰游歐美期間,在法國巴黎為信徒誦《上生經》,遵唱三歸依,略示《上生經》大意,並以“慈宗三要”囑為譯傳流通。一九三二至三三年間,師住持閩南佛學院(即廈門南普陀寺)時,集眾修習慈宗法門,漸成慈宗學會,編輯“慈宗要藏”。師亦到處宣講《上生經》,《下生經》及《彌勒大成佛經》,並留有講錄流通。
  師將慈宗奉為自已的定課而勤行不絕,並於三五年底及三七年底修彌勒靜七過年。
  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師於上海玉佛寺入寂時,在側的緇素弟子為助念彌勒聖號,祝上生兜率,再來人間。四月八日荼毗,法尊法師拾取靈骨,得舍利三百餘顆,而以髒不壞,滿綴舍利。可見師力宏深,功行不虛。(《太虛大師全書,太虛自傳》)
  附錄
  1彌勒菩薩開示善財童子
  善財童子始于福城受文殊教,漸次南行,至妙意華城門,得生童子有德童女所。……時童子童女自解說已,而告之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國名海岸,有園名大莊嚴,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彌勒菩薩摩訶薩安處其中。為欲攝受本所生處父母眷屬,及諸人民令成熟故,以欲令彼同受生同修行眾生,於大乘中得堅固故……”爾時善財童子聞善知識教,潤澤其心,正念思維諸菩薩行,向海岸國,自憶往世不修禮敬,即時發意勤力而行……于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五體投地,暫時斂念觀察,以種種贊法而贊其信處。而說頌言:
  “此是大悲清淨智,利益世間慈氏尊,灌頂地中佛長子,入如來境之住處。”
  爾時善財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薩無量稱揚讚歎法,而贊毗盧遮那莊嚴大樓閣中諸摩訶薩已,曲躬合掌,恭敬頂禮一心願見彌勒菩薩,親近供養,乃見彌勒菩薩摩訶薩從別處來,無量天龍、夜叉、幹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王、釋梵護世及本生處無量眷屬婆羅門眾,及餘無數百千眾生,前後圍繞,而來向莊嚴大樓觀所。善財見已,歡喜踴躍,五體投地。
  時彌勒菩薩,觀察善財,指示大眾,歎其功德,而說頌曰:
  “汝等觀善財,智慧心情淨,為求菩提行,而來至我所……。”
  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在大眾會前,稱讚善財聞已,歡喜踴躍,身毛皆豎,悲泣哽噎,起立合掌,恭敬瞻仰繞無量匝。以文殊師利心念力故,眾華瓔珞種種妙寶,不覺自盈其手。善財歡喜,即以奉散彌勒菩薩摩訶薩。時彌勒菩薩摩善財頂,為說頌曰:
  “善哉善哉真佛子,普策諸根無懈倦,不久當具諸功德,猶如文殊及與我。”
  時善財童子,以頌答曰:
  “我念善知識,億劫難值遇,今得鹹親近,而來詣尊所。我以文殊故,見諸難見者,彼大功德尊,願速還瞻覲。”
  爾時善財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心,而我未知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如是等事,願皆為說。”時彌勒菩薩摩訶薩,觀察一切道場眾會,指示善財而作是言:“諸仁者,當等見此長者子,今於我所問菩薩行諸功德否?……引長者子,曩於福城受文殊教,輾轉南行求善知識,經由一百一十善知識已,然後而來至我
  所,未曾暫起一念疲懈。”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告善財言:“善哉善哉!汝為勤求一切佛法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汝所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盧遮那莊嚴大樓閣中,周遍觀察,則能了知學菩薩行;學已,成就無量功德。”時善財童子,恭敬右繞彌勒菩薩摩訶薩已,而白之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
  時往昔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善財心喜,入已還閉。具見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虛空。以彌勒菩薩威神之力,自見其身遍在一切諸樓閣中,具見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攝神力,入樓閣中彈指作聲,告善財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薩知識法智,因緣聚集所現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悉不成就。”
  爾時善財聞彈指聲,從三昧起。彌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薩不可思議在解脫?”善財白言:“唯然聖者,是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聖者,此解脫門,其名何等?”彌勒告言:“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
  善財問言:“此莊嚴事何處可去耶?”彌勒答言:“於來處去。”曰:“從何處來?”曰:“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往。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善財童子言:“大聖從何處來?”
  彌勒言:“善男子,諸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善男子,汝問於我:從何處來者?善男子!我從行處摩羅提國而來於此。善男子,彼有聚落名為房舍,有長者子保瞿波羅。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往於彼;又為生處一切人民,隨所應化而為說法;亦為父母及諸眷屬婆羅門等,演說大乘,令其趣入,故住於彼,而從彼來。“善男子,我為化度與我往昔同修諸行,今時退失菩提心者,亦為教化父母親屬,亦為教化諸婆羅門令其離於種族佼慢,得生如來種姓之中,而生於閻浮提界摩羅提國,拘吒聚落婆羅門家。於此命終,生兜率天。善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當及文殊俱得見我。善男子,當應往詣文殊之所,莫生疲厭,文殊師利當為汝說一切功德,何以故?當先所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滿足大願,皆文殊威神之力;文殊於一切處,鹹得究竟。”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摘自《華嚴經》入法界品
  後記
  藕益大師雲:“假使我身肉枯竭,唯皮筋骨連拄而存,若本所求勝法未獲,終不止息。”末法行人障重慧淺,雖然離法修行者不少,證道者卻萬中難得一、二;但仍要精進辦道,盡此報身,求取解脫,以報四恩,莫負已靈。
  淨土法門乃諸佛之善權方便,為欲攝受於現生中未能成就道業,又不願命終後再枉受輪回之苦之眾生。故吾等末法之人,若忖已力不逮,可求淨土作為歸果,來生於淨土中見佛聞法,得證不退轉果位。
  無論是娑婆淨土,或是他方淨土,皆為接引有緣眾生,其殊勝無異無別,無有高下。是故,行人必須隨其意願,衡量自己的根性,選擇最契合自己的淨土法門。
  編者等四眾弟子,深信此簡易寬容的彌勒淨土法門,于末法時化最為契機,是末法行人之理想歸果。故以至誠心,推介此法門之功課梵本,普願與大聖彌勒慈尊有緣諸眾,藉此梵本,認識此法門之概要,建立正確信解,進而修習此法門;命終蒙慈尊接引,往生內院,聞法證果,廣度眾生,滿菩提願,成無上道,是為至禱。

 

相關文章:
彌勒淨土略說 如吉 緣氣:(6716)
彌勒淨土 彌勒淨土法門 陳義孝 緣氣:(7446)
彌勒淨土彌勒兜率陀天的由來 印如居士 緣氣:(6399)
也談彌勒淨土 張伯仁 緣氣:(7305)
彌勒淨土法門初探 如吉法師 緣氣:(10012)
彌勒淨土法門介紹 法 傳 緣氣:(7271)
勸修彌勒淨土法門 緣氣:(6564)
請修彌勒淨土應知的幾句要緊的話 彌勒菩薩 緣氣:(6768)

上一篇( 也談彌勒淨土) 回目錄 下一篇(彌勒淨土法門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