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是龍樹門下高足,繼龍樹之後繼續於南印度傳播大乘佛教。據說,他曾像龍樹一樣,也感化過一位南印度國王,使之皈依敬重佛法。
  
  有一次,這位國王為了佛教的事業,於都城中建立了一座法壇,請提婆端坐其上,宣講佛法。這便引起南印度其他教派之人的憤恨和不滿,他們從四面八方趕赴都城,要與提婆菩薩以論辯決勝,想藉以擊垮佛教。
  
  提婆知道對方謀定而動,有所為而來,不但毫不畏懼,反而主動出擊,令人傳出話說:「我現在要建立三個論題,其一是一切聖賢中佛陀第一,其二是一切知識中佛法第一,其三是一切救世人物中僧為第一。我建立這三個論題,歡迎各家各派的論師前來辯論。如果有人能駁倒此論,我提婆甘願斬首相謝。何以必要斬首呢?因為我所立之論如被人駁倒,足見我見理不明,愚昧無知。那種愚昧無知的腦袋我寧可砍掉,也不願保留,省得它讓我亂作議論,丟人現眼。」
  
  提婆的這番宣言,無疑於將其他各派論師視若無物,他們越發被激怒了,相約而說:「這個提婆也太自高自大了,根本不將我們放在眼裏。即便他真的有三寸不爛之舌,難道還能勝過我們百萬之眾嗎?」於是,他們約定聯手對敵,同提婆展開一場車輪大辯論,且看他如何能夠應付。
  
  這天,約定好了的各派論師突然一起雲集到提婆的道場。車輪大戰開始了,他們一個個接連出場,但都沒能在提婆的利舌下得到一絲半點的便宜。那些智慧較低、學識不富、論術不精的人,僅需提婆一言便告屈服。智慧深厚、學識廣博、精於辯論的人,雖能與提婆往來爭鋒,但最多不過兩天時間,便也理屈辭窮,告敗認輸。許多有自知之明的人乾脆就不敢出場了。這樣一直辯論下去,直達三個月之久,前來辯論的八方論士才算全部認輸,再沒人敢出頭露面了。當日辯論開始之前,各家論士也曾依樣畫葫蘆,像提婆一樣發誓論敗便斬首相謝,提婆未能同意,只是讓他們論敗便應改投提婆為師。因此,等到三個月的辯論結束時,八方論師百萬餘人都成了提婆的弟子。
  
  提婆的事業由此達到了高峰,卻也因此埋下了禍根。據說當時有一位「邪教」弟子,雖然也改投了提婆,但卻抱著不軌之心。原來,他看到自己的老師敗於提婆,便認為是奇恥大辱,心中非常痛恨提婆。他曾咬著利劍發誓說:「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你以口才勝了我們,我必要以刀劍勝你;你以無形的空刀殺我們,我必要以真刀實劍殺你。」發誓以後,便一直身懷利劍,追隨在提婆左右,伺機行刺。
  
  有一天,提婆正在叢林靜處禪定思維,其弟子們也都散到各處各自用功去了。那位「邪BB霜排名祛痘左旋肉?哪?好祛斑用什么去痘印最有效口碑保??水眼霜哪?牌子的好晒后什么BB霜好用教」弟子見到有機可乘,立即挺身而起,一劍刺出,正中提婆的腹部。這事若發生在別人身上,只怕會大聲喊人救命了。可提婆卻出人意料地非常安靜,他捂住傷口,對兇手說:「我這裏有三件東西,袈裟、佛缽和盂盆,你趕快拿著逃命去吧,注意要走山間小路,不要走大道平川,否則肯定會被我的弟子們捉住。你還沒有學到佛法,不知身名是人之所累,所以肯定會愛惜自己的身體壽命。我卻不然,我深蒙佛陀遺法所化,對身形壽命早就看淡了。念你仍為狂心所惑,我在命終之前還是想向你說明白,人與萬物實際上都是無實的,求之實不可得,不明白這一道理的人被狂亂之心所惑,從而認為有人有我,有苦有樂。豈不知苦樂只是兩種情感,來自人們對外界的接觸。人如果不與外物相接,苦樂之心便失去存在的依據,也就自然消失了。」
  
  那位「邪教」弟子見提婆如此慈悲,不僅不怨恨自己,反而在臨終前為自己說法,心中非常悔恨。但猶豫再三,還是逃命去了。
  
  這時,提婆遇刺的事已為弟子們知道了,他們失聲痛哭,匯集到提婆身旁,更有一些學法不精的人四處搜尋,截堵道路,想要捉拿兇手。提婆把他們召集回來,進行最後的說法教誨。他說:「若從事物的真實本性進行思考,你們就會知道,世間根本沒有害人者,也沒有被害者。因為一切皆空,人的本性也是虛的。所以,你們失聲哭喊、四處追捕兇手又何必呢?這不過會使你們多種些不善之業而已。至於那位兇手,他所害的不過是些業報,卻不是我提婆。所以你們應該謹慎思考,千萬不要以狂追狂,以哀悲哀啊。」說罷,放身蟬蛻而去了。一代佛學大師就這樣遇害身亡,離開了人間。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印度當時文化交鋒的激烈程度,交鋒的一方是新近崛起的大乘佛教,另一方是原有的各派文化。當時大乘佛教尚處於起步階段,舊有的文化成了妨礙其傳播與發展的嚴重障礙。為了自身的發展,大乘佛教對舊的學派及其思想便採取了批判性的進攻,無論是龍樹,還是提婆,都對其他各家文化甚至佛教的小乘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其結果固然使大乘佛教迅速傳播開來,卻也使它成了舊文化嫉恨的對象,被看作眼釘肉刺,必欲拔之而後快。所以,在龍樹、提婆的時代,印度學術辯論的頻繁和激烈達到空前的程度,提婆遇刺身亡便是一個例證。
  
  提婆是位偉大的佛學家,是佛教慈悲精神的身體力行者。當他遇刺的時候,仍念念不忘傳法佈道,不但放走兇手,阻止弟子們對兇手的追捕,而且以感人的情懷為兇手和弟子們解說佛法,循循教誨,內心確是超越了生與死、苦與樂、榮與辱、愛與恨之間的差別,體現出佛教巨大的慈悲寬容精神。因此,提婆後來成為佛教慈悲精神的化身,為千百萬佛教徒所敬佩讚賞,視為楷模。

 

相關文章:
709~中觀破迷執論 ---聖提婆菩薩造 任傑 緣氣:(8119)

上一篇(格魯巴 宗喀巴大師) 回目錄 下一篇(大乘佛教 瑜珈行派理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