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門

文珠法師講述

一、求生極樂的理由

二、往生極樂的條件

三、求生極樂的利益

今天,我要為各位介紹念佛法門。念是心念、想念、憶念,稱念,佛是佛的名號。佛的名號很多,十方三世都有佛,我們最熟悉的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還有,晚課所誦念的八十八佛,究竟應該念那一尊佛的聖號呢?在道理上說:念那尊佛的聖號都可以,都有功德,但,如果我們發願求生淨土,希望臨命終時,佛來接引往生極樂世界的話,就要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殊勝,不但特別為我們的苦惱眾生,創造一個美妙極樂的世界,還發願親自來接引念佛的人,往生淨土。所以,不止大慈菩薩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大勢至菩薩亦說:念佛三昧,最為第一。

佛在大寶積經,大般若經,大集經,大彌陀經以及其他大乘經典中,都稱揚讚歎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同時告訴我們,十方諸佛,亦皆稱讚阿彌陀佛,願力殊勝,功德難思,勸導我們應當發願,往生彼國。

據說:中國唐朝法照大師,是一位戒行精嚴的高僧,朝五臺山時,親見文殊菩薩,即頂禮啟問:末代凡夫,去聖遙遠,知識淺劣,不知修行何種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文殊菩薩說:諸修行門,無如念佛。我過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密多,甚深禪定,乃至諸佛正遍知海,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念諸法之王。照師問:當雲何念?文殊菩薩言:此世界西方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憶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文殊菩薩不但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也發願,往生極樂,其回向偈是: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刹。

在大乘莊嚴寶王經中說:觀世音菩薩變現種種身,救度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有情,令得往生極樂世界,見無量壽如來,得聞法要,皆令當得,成菩提道。

唐朝慧日禪師,至北印度健馱羅國時,特別往城東大山,在觀音菩薩聖像前,斷食七日,至誠祈禱,請菩薩開示修行法門,觀音菩薩於空中出現,坐寶蓮華,身高丈餘,垂右手摩其頂言:汝欲傳法,自利利他,應當念佛,誦經回向,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見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

既然諸佛菩薩,皆稱讚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皆勸導我們念佛發願,求生彼國;我們當然應該信受佛語,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了。但我們為甚麼要求生極樂世界?又要具備甚麼條件始可以往生?求生極樂世界有甚麼好處?現在,先讓我們逐一研究,找出正確的答案,然後,實行修持念佛法門。

一、求生極樂的理由

十方諸佛,勸導我們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的理由很多,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緣份特殊

雖然,佛佛道同,證理平等,無有高下,但諸佛因中發願,彼此互異。阿彌陀佛因中發四十八願,成就淨土,攝受眾生,來生其國,而且發願,親來接引念佛眾生,故大慈菩薩說: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隨願往生經說:十方佛土,皆悉嚴淨,隨願並得往生,但悉不如無量壽佛國,何意如此?因阿彌陀佛,與觀音大勢至,初發心時,從此界去,於此眾生,偏是有緣。難怪此土眾生,對西方三聖是那麼熟悉、親切,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凡有急難,無不懇求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凡是特別開心,或遭受委屈時,就不自覺地叫一聲,阿彌陀佛;原來娑婆世界,是西方三聖的故鄉。故鄉的子孫們,是何等的苦惱?又是何等急於需要救濟?西方三聖是知道最清楚的,所以開始發心修行時,就決意攝取二十一億清淨佛國中,所有的莊嚴與福利,來建設一個特別莊嚴,非常美妙的極樂世界,來安頓故鄉苦惱的親人,以及其他十方世界,所有苦惱的眾生。古人說:彌陀骨肉親,也許就是根據西方三聖,與娑婆世界眾生,偏是有緣而說!如果我們不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其國,豈不是辜負我們的鄉親父老——阿彌陀佛的恩德?

(二)遠離諸苦

極樂世界,眾生生者,皆蓮華化生,故無生苦;寒暑不遷,故無老苦;身離分段,故無病苦;壽命無量,故無死苦;無父母妻子眷屬,故無愛別離苦;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故無怨憎會苦;所欲自在,故無求不得苦;觀照空寂,故無五陰熾盛苦。此外,極樂世界,更無地震,風災、水災、火災種種自然界的災禍,也無人事界的困擾與侵犯,更無戰爭的恐怖,無政治的逼害,無惡友的牽連,無煩惱的困擾,無生死輪回的束縛有的,只是佛菩薩的教導與加被,善知識的接引與提攜,所以一生極樂國土,立即可以遠離人間諸苦。

慈雲懺主,更引用修行難陽十事比對,說明娑婆與極樂兩個世界的苦樂懸殊,而勸導我們,當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一、此土常不見佛;彼土花開見佛常得親近。

二、此土不聞佛法;彼土水鳥樹林皆宣妙法。

三、此土惡友牽纏;彼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四、此土群魔惱亂;彼土諸佛護念遠離魔事。

五、此土輪回不息;彼土橫截生死永脫輪回。

六、此土難免三途;彼土永離惡道且不聞名。

七、此土塵緣障道;彼土受用自然不俟經營。

八、此土壽命短促;彼士壽與佛同無有限量。

九、此土修行退失,彼土入正定聚永不退轉。

十、此土塵劫難成;彼土一生行滿所作成辦。

(三)依正莊嚴

極樂世界,眾生生者,皆入蓮胎,蓮華化生,清淨香潔,無父母血肉的汙穢,無住胎十月的痛苦;無論上中下品,皆具足三十二種大人之相,身光無量,壽與佛齊。不僅生處清淨,壽命殊勝,正報莊嚴;而且依報國土,亦非常清淨美妙,無三惡道眾生,無空氣污染,無高低不平。物資豐富,宮殿樓閣,欄杆街道,皆七寶所成,光潔嚴淨,無需要清潔打掃;衣食自然而至,無需要買菜造飯;日用品豐盛具足,無需要選擇購買;遍地黃金,七寶載道,無需要唯利是求,辛苦勞碌。

無量壽佛經說: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花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如是諸缽,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複現。

又說: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纓絡,繒蓋幢旛,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環境如斯,實有助於修行辦道。

(四)方便殊勝

在釋尊所說無量法門中,念佛法門,最為方便。例如:

一、見佛方便:娑婆世界,釋尊早已入滅,彌勒菩薩,當來下生,現在我們生在無佛之世,沒有機會見佛聞法,非常苦惱;但阿彌陀佛,於今正在極樂世界說法,但得往生彼國,立即可以見佛聞法。

二、受持方便:其他法門,必須時處許可,面對佛前,始可禮拜誦念;或在清淨寂靜的環境中,安頓身心,然後可以修習禪定。但念佛法門,行住坐臥,忙碌安閒,迎賓送客,辦公做事,甚至舟車勞動,皆可以心念佛號,非常方便。

何況念佛法門,具諸功德,但念一句彌陀,就得總攝六度萬行。例如:一心念佛,萬緣俱舍,就是佈施;一心念佛,不作惡業,就是持戒;一心念佛,心自柔和,不嗔不暴,就是忍辱;一心念佛,淨念相繼,永不退墮,就是精進;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就是禪定;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就是般若。修一行,即具足眾行,在受持方面,是非常的方便。

三、解脫方便:修持其他法門,必須斷盡見思煩惱,業障消除,才可以解脫生死,超出輪回;念佛法門,但能專心精進念佛,即蒙阿彌陀佛慈悲攝受,帶業往生;一生彼國,即橫出三界,超越輪回,解脫生死。

四、成道方便:佛道遙遠,非一生一世可能成就,特別是在娑婆世界修行,進難退易,必須經歷三大阿僧祗劫,勤苦修持,方證菩提;念佛法門,仰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往生彼國,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得不退轉,一生補佛之處,疾成菩提。

綜上可知極樂世界,是何等的美妙,助道因緣,又是何等的殊勝!我們無論是為了投靠鄉祖父老的蔭庇,或是為了遠離眾苦,享受依正莊嚴的快樂,抑或是為了見佛聞法,在助道因緣特別殊勝的環境中,修行辦道,速證無生,疾成佛道,都應該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二、往生極樂的條件

求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必需要具備正行與助行。

(一)念佛正行

念佛法門的正行,可分為往生的資糧,念佛的類別,以及念佛的方法,三點來說明。

1)往生的資糧

往生的資糧,是信、願、行。求生極樂世界,必須具備深信,切願,實行三種資糧,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1.信:信是信受,佛法大海,非信莫入。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特別是念佛法門,更要深信。

深信十方諸佛,所稱讚的極樂國土,真實存在,並非假設,應當發願,求生彼國。

深信一心念佛,決定可以往生;雖然極樂國土,遠在十萬億佛土以外,但憑佛力慈悲攝受,一稱佛號,發願求生,佛必來迎,接引往生。

深信往生極樂國土,即得不退轉,因為極樂國土,環境特別,助緣殊勝,不止常得見佛聞法,而且水鳥行樹,皆宣法音,晝夜六時,耳濡目染,無非佛法;恒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互相策勵,唯進無退,加以壽命又長,一生即可以成辦佛事,蒙佛授記,補佛之處。

2.願:願是志願、發願、願力,信心既深,還要立志發願,無願不生。釋尊在阿彌陀經中,再三勸導我們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願貴在志誠懇切,更要堅固。悟徹大師說:修習淨業,信貴深,願貴切,以信深願切,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因此,念佛求生極樂國土的人,一定要發願深切。願離娑婆世界,願生極樂國土;願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願佛慈悲攝受,親來接引;願生淨土,即得見佛聞法,悟無生忍;願再來娑婆,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靈峰大師說: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如以信為前導,願為後鞭;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得往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生。可見深信切願,對於求生淨土,是非常的重要!

3.行:行是實行,既深信佛語,決意發願,求生淨土,就要繼之以實行,一心念佛。念佛可以分為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以及實相念佛等四種。

持名念佛:一定要三業清淨,口念佛號,心止散亂,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日夜無間。如是心口相應,淨念相繼,必得一心不亂。

觀像念佛:是用恭敬志誠的身心,面對佛像,口稱佛號,眼觀佛像,意想佛的相好莊嚴,功德殊勝;如是三業專精,稱念不已,日久功深,亦得一心不亂。

觀想念佛:是依照觀無量壽佛經中所說,修十六種觀,觀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以及九品往生,種種勝境,令心專注堅住觀中,想念不移,開眼閉目,勝境不失,即得一心不亂,決定往生。

實相念佛:是心口相應,念念無間,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如是即心即佛,心佛一如,心佛無二。由於稱性起念,深知能念之心,自性本空,所念的佛,亦不可得,而不執著有;但能念之心,靈明覺照,所念的佛,歷歷分明,亦不落於空;空有都不著,能所兩相亡。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可以由事相一心不亂,進入理性一心不亂,是名實相念佛,此即是大勢至菩薩所修的念佛三昧。

至於念佛的方法很多,綜合而言,大概有以下十種:

一高聲念:持名念佛,可以高聲唱念佛號。業報差別經說:高聲念佛,有十種功德:一能除睡障,二天魔驚怖,三聲遍十方,四三塗息苦,五外聲不入,六心不散亂,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十往生淨土。但高聲唱念,會導致喉痛喑啞,不宜久持。

二低聲念:當精力疲倦,或人地有障礙時,可以改用低聲念,但必須口念清楚,耳聽明白,心意至誠懇切,念念無間,持之以恆,亦可以達到一心不亂。

三默念:如果環境上高聲低聲都不適宜,或在不淨之處,唯有心中默念。默念佛時,以舌根敲擊前齒,心念口移,聲不出口,但音聲曆然,耳根內聞,句句分明,日久功深,自然證得念佛三昧。

四定時念:念佛最好是日夜無間,終身稱念。但在家佛弟子,每為事業家務困身,未能萬念放下,一心念佛,唯有自己安排在早晚定時念佛,作為日常必修的功課。慈雲懺主,曾為國王大臣,立十念法門。至於佛教道場,為接引大眾,或自己求生淨土的大德們,每定時舉行佛七念佛,于七日中,或於七七四十九日,行般舟三昧,希望在一定的時間裏,能夠做到一心不亂。

五閉關念:為了克期取證,可以謝絕應酬,萬緣放下,閉關念佛;但時間長短,要視各人發心及其因緣環境而定。在關中應該不舍早晚課誦,尤其是楞嚴咒與十小咒,其餘時間,行住坐臥,皆以佛號是念,心不外馳,念念與佛相應,決定證得念佛三昧。

六攝心念:心念佛號,字字分明,即攝意根;口稱佛號,句句清楚,即攝舌根;耳聞佛號,明明白白,即攝耳根;眼不東張西望,即攝眼根;鼻不扳緣香塵,即攝鼻根;身不懈怠放逸,即攝身根;如是六根都攝,不舍晝夜,精進念佛,必得一心不亂。

七隨時念:隨時隨地,不擇時間,不拘埸地,不問淨穢,行住坐臥,悉皆念佛;迎賓送客,開會集眾,運動跑步,開車坐船,乘搭飛機,出入作息,甚至穿衣吃飯,大小二便,無不念佛。如是二六時中,念念彌陀,聲聲佛號,朝朝暮暮,無時或忘,必與自性彌陀相應,即心即佛。

八記數念:為了提起正念,不忘佛號,可以手執念珠,口稱聖號,念一句佛,手過一粒珠,念得分明,記得清楚,借珠束心,提防妄念侵入。現在,不僅香港流行手帶佛珠,連美國各大公司,都有各式各樣的手珠出售,而外國人,亦喜歡手帶一串或兩串手珠,作為裝飾品。其實佩帶念珠,是有功德的,更可以辟邪,但只限於菩提珠。

在校量數珠功德經中說:若用菩提子為數珠,用作誦經念佛記數,或但手持,其福無量,。原來過去有佛,在菩提樹下成道。當時有一外道,兒子被鬼神害死,自己心想,我因邪見不敵鬼神,不知佛有何神力?佛既然在此樹下成道,若聖樹有靈,當救我兒。於是抱其兒子的屍體,放在菩提樹下,一心念佛。七日後,其兒子生還,外道歡喜,贊佛威德神力不可思議,自此舍邪歸正,學佛修行,而此菩提樹,亦被名延命樹,此樹所結的菩提子,及其樹根,用來製造念珠,能卻邪降魔,功德最勝。

九調息念:將一句佛號,系於呼吸間,吸氣時念南無阿,呼氣時念彌陀佛,一呼一吸,念佛無間,心不外緣塵境,六識不起,自然三業清淨,日久功深,必得念佛三昧。當知人不可能沒有呼吸,平時隨著呼吸念佛,習慣了,即使將來病危命終,有呼吸時仍然念佛,直至最後一口氣,也在念佛,實在太好,太美妙了!

十臨終念:求生淨土的人,能否如願往生,關鍵在乎臨命終時,能否萬緣放下,提起正念,一心念佛。若是平日深信、切願、實行念佛,出入作息,行住坐臥,都不離佛號,則臨命終時,一定自知時至,不忘念佛。不然,人之將死,種種業境現前,即使平常精進念佛的人,亦難免被業力所牽,迷失正念。何況平常疏懶念佛,或不懂念佛的人?往往為病苦所逼,為業障所纏,以至隨業受報,墮落輪回。所以在臨命終時,能夠提起正念,是人生最後的重要大事。身為眷屬,誠應該設法提起親人臨終正念,或請高僧助念,令親屬最後一口氣都在念佛,一定感佛來應,隨佛往生;所以發心為臨命終人助念,功德最大。

(二)淨業助行

欲想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或希望上品上生,除了具足信願行外,還要兼修眾善,回向發願,作為助行。釋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中,教導韋提希夫人,欲想往生極樂國土,當修十種淨業。

一孝養父母:忍辱經說:善至極莫大於孝;惡至極莫大於不孝。所以止惡行善,首先應該孝養父母。世間孝子,不外是敬親、愛親、養親,進一步善體親心,父母之所愛,愛之;父母之所惡,惡之。或繼承父母的遺志,發揚光大父母的事業,使自己善名遠播,光宗耀祖,垂芳百世,已經是不可多得的孝子賢孫了。

但學佛人孝敬父毋,除了物質供養,還要提供精神補品,勸導父母修學佛法,作出世因;不止令父母現生享樂如意,還要令父母來生得生善處,甚至出三界,了生死,究竟離苦得。不但令今世父母,法喜充滿;還要令過去生中,所有父母,皆得離苦得樂。

二奉事師長:父母生我色身,師長生我慧命,色身止於今生,慧命則永劫不滅;所以既要孝敬父母,更加要孝敬師長。師長有普通的老師,也有佛教的老師。普老師教人知識,培訓人的謀生技能;佛教的老師,則教人止惡行善,勤求佛道,建立自利利他的事業。身為弟子,除了應該親近事奉師長,執役服勞,四事(衣服、臥具、飲食、醫藥。)供養外,還要力行眾善,弘揚佛法,續佛慧命,以報師恩。能報師恩,亦是淨業之一。

三慈心不殺:有命盡貪生,不分人與畜。我們人類愛護自己的生命,豈可隨便殺害其他動物的生命?梵網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既然六道眾生,曾經互為父母,彼此有恩,而今殺生食肉,何止損害慈悲,而且違背孝道。何況殺生,屬於惡業?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慈悲不殺生,免被業債牽連,不能往生。

四修十善業:十善業是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心不貪,不嗔,不癡。三業清淨,既是人天正因,亦是往生佛國的淨業。

五受持三皈:三皈即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佛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能領導眾生,出離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法是宇宙真理,人天眼目,能指示眾生,舍惡從善,斷除煩惱,入佛知見;僧是世間福田,濁世的善知識,能住持佛法,化導群迷,福利人天。所以念佛求生淨土,先當皈依三寶,恭敬三寶,供養三寶。在皈依三寶的虔誠意識中,奉行佛的正法,持戒,修福,念佛求生淨土,以此淨業,決定可以往生佛國。

六具足眾戒:戒是佛道的階梯,一切善法的根本。因為戒能令人防非止惡,增長善根,助長定力,出生智慧。所以梵網經說:戒如明日月,亦如纓絡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涅槃經說: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凡是皈依三寶的佛弟子,都應該受持佛戒。佛的制戒有多種,最普通的是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以及菩薩戒。今言:具足眾戒,顯然是不止但求受五戒,還要進一步求受八戒,十戒,具足戒,甚至受持菩薩的三聚淨戒,自利兼他,作為往生佛國的正因。

七發菩提心:在大寶積經中,佛告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願生極樂世界,欲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心。發無上菩提心,即是發起追求佛果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願成佛道,願度眾生。念佛人固然是為了自己離苦得樂,求生佛國,也要同時觀眾生苦,發菩提心,願將自己念佛、持戒的功德,回向法界眾生,同登佛國,得不退轉。是以發菩提心,亦是淨業之一。

八深信因果:世間事必由因,有因必有果,因果相類,因果相隨,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古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然不報,時辰未到。又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都是勸人明白因果,止惡行善的至理名言。而事實上,中外古今,歷史記載因果報應的事實,不勝枚舉。

據說:民國初年,廣州市有一啞子,事母至孝。因為母親雙足有病,不能行走,所以一年四季,除了食飯與睡覺,其餘所有時間,都將母親背在身上,生活起居,皆由啞子待奉;乞食所得,先供養母親,人皆知他是孝子,都樂意施給。直至母親死後,啞子日間乞食,夜間還到墳墓去倍伴母親;一年夏天,啞子忽然被雷殛死。當時有一個在蘇聯留學回來的博士,見孝子觸電而死,便在屍體的手掌寫上天爺無眼四個大字,以譏笑天道不公平,也表示他本人不相信因果之說。

事隔十多年,博士被派往蘇聯出任大使;有一次在莫斯科國宴中,看見俄國太子,右手不能伸直,掌心中隱約有中文字跡,由於好奇心驅使,用力一拉,太子的手指被拉開,現出天爺無眼四個字,正是自己的筆跡!原來啞子由於宿生惡業,應該一生受啞報,一生受雷殛,今因事母至孝,故一生受盡苦報,即生帝王之家享福,至此,博士始肯相信因果報應,善惡分明。

又福慧寺的高僧,在十字路口,坐地化緣,修建佛寺,但一直都沒有人肯施捨一分錢。正想離去,剛巧有個賣點心的年青人經過,看見老和尚空缽離去,頓生同情憐憫之心,毫不考慮,就將當天做小販所得的錢,都投入老和尚的缽中,老和尚道:青年人呀!你的善心一定是有善報的,將來如果你有需要幫助,來福慧寺找我好了。

原來這是個窮苦無依的青年人,每天全靠代人賣點心,換取食宿;當天因為將錢佈施給老和尚了,回到食物店,不能將賣點心的錢交出來,竟被老闆開除,自此無家可歸,淪為乞丐。由於缺乏飲食營養,又流離失所,環境污染,最後眼睛肓了,才想到要去福慧寺找老和尚。

當天早上,老和尚己經吩咐知客師說:今天有一位大施主會來找我,請即帶他入來相見。可是自早至晚,都不見知客師出現,老和尚唯有親自往客堂一次。知客師說:今天沒有大施主求見老和尚,只是傍晚時分,有個盲眼的小乞兒來求見,因為您正在做晚課,所以沒有帶他入內相見。老和尚急問:現在呢?答:他已經走了,不過在臨走前,曾經問廁所在那裏?老和尚說:快去看看!回人報告:盲眼的小乞兒,已經倒在糞池中溺斃了。

老和尚告訴眾人,因果實在不可思議,這窮苦的青年人,由於前生惡業所追,今生要淪落為乞丐,來生要受盲眼之報,再生還要在糞池淹死,今生只因一念之善,借用老闆的錢佈施,一生同時受報,現在惡業己經受盡,生天享福去了。

可知因果報應,通於三世,有人即生現報,有人來生或多生受報,所以佛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念佛的人,更加要深信因果,自作自受,除了念佛為正行外,還要力行眾善為助行。

九讀誦大乘:大乘經典,詮實相理,開佛知見;時常讀誦,一定善根增長,智慧明瞭。特別是念佛人,讀誦大乘經典,可以激發菩提心,修二利行,助長淨業,蓮開上品。

十勸進行者:自己念佛,求生淨土,同時也要勸導他人,精進念佛,共修淨業,同生佛國。大品般若經說: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唐朝有一老翁,姓房名翕,一日突然暴死,到陰府見閻羅王,王說;根據簿記,你曾勸一老人念佛,已生淨土,你承此福,亦得往生,故召來相見。翕曰:我曾許願,誦金剛經一萬卷,及朝禮五臺山,未想往生。王言:誦經朝山,固然是好事,不如早生淨土,但願亦不可違,仍然放他回人間。所以念佛的人,也應該勸導他人念佛,以念佛法門,自利兼他,以助長自己的功德。

修以上十種淨業,亦即是修三福。觀無量壽經說:欲生彼國,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但我們欲想上品上生,還要發三心。三心是:一至誠心,二深心,三回向發願心。直心正念真如,名至誠心;即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亦即專心念佛。積聚無量功德,是名深心;即廣修六度萬行,下化眾生,亦即以念佛法門,勸進行者。宏願無盡,名回向發願心;即以上求下化的功德,回向發願,願與眾生,同登極樂。故觀無量壽佛經言: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

綜上可知,念佛法門,說難不難,上智下愚,忙碌清閒,僧俗皆可,老少鹹宜;說易不易,必須具足信願行三種資糧的正行外,還要持戒修善,發三心,修三福,作為助行。具足正助二行之外,更要發願回向,然後可以決定往生。

所以,我們無論是打佛七,或是平常念佛,最後一定要回向。甚麼是回向呢?回是回轉,向是趣向。回轉自己所修的功德,趣向自己的志願與目的,就是回向。回向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回事向理,二是回因向果,三是回自向他。

無論是持名念佛,或是觀像、或是觀想念佛,都是有能念的我,以及所念的佛,在事相上有所表現。至於實相念佛,則能所雙亡,內外空寂,心佛一如。念佛的人,若能由事相念佛,至一心不亂,進而證入理性一心不亂,就是回事向理。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由一心稱念佛號之因,往生極樂世界,見佛聞法,證不退轉,得一生補佛之處,終證佛果菩。念佛人將因中持戒念佛,正助二行的功德,回向佛果菩提,是回因向果。

將自己持戒,念佛,修福的功德,普施法界有情,共生極樂。如往生論說:回己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是回自向他。

我們能夠將正助二行所有功德,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自向他,發願與法界眾生,同生極樂,同證佛道。臨命終時,決定得生淨土。

三、求生極樂的利益

(一)滅罪生福卻病延年

人生多病或短命,都是由個人宿世惡業所招致;現在既然能止惡行善,改往修來,又發心念佛,三業清淨,與佛相應,自然可以滅罪生福。悟徹大師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如善導和尚,每念一句佛號,即有一道光明自口中飛出。又如少康大師,每唱念一聲佛號,就有一尊佛像從口中出,念佛十聲,就有十尊佛從口中出。念佛至此,何止心口相應,簡直是心佛不二,佛在心中,則自己八識田中,所有無明障蔽,以及惡業種子,皆被佛光銷融,例如:千年暗室,一燈能照。同樣道理,我們無邊罪業,佛光能銷。

觀世音菩薩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我本師阿彌陀佛,常須供養,尊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得福就是增福壽,滅罪就是消災障;增福壽,消災障,當然可以滅罪生福,卻病延年。

民國初年,中國杭州有一姓邵的青年人,不幸患了絕症,在上海寶隆醫院診治,但醫藥罔效,唯有躺在病床等死。一晚,他忽見一隊牛頭馬面的鬼卒,向他奔來,他心想,既然有鬼,一定有佛,立刻大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正在向他奔來的小鬼隊,突然被他念佛的聲音,嚇退了幾步,停在那裏,不敢走近。他覺得念佛能夠驅鬼,很有功效,所以繼續大聲念佛,小鬼始終不敢前來捉他,後來閻羅王也出現了,身穿綠袍,頭戴平頂冠,長相十分威嚴,也被佛號檔駕,不能近他。

青年人見佛力不可思議,更大聲念佛,醫生認為他的聲浪太大,妨礙別的病人休息,勸他不要再念;但他正在生死關頭,怎肯停止?院方唯有將他遷往另一間空房,由他繼續大聲念佛。如是持續七天,他突然看見一團金光,由遠而近,由上而下,由小至大,頃刻間光明遍照病房,一尊金佛,在光中出現,身放毫光,足踏彩雲,左手持念珠,右手當胸,慈祥和藹的對他微笑。這時,他才想起是阿彌陀佛,再看看四周,小鬼隊不見了,閻羅王老爺也不見了,再回過頭來,佛也不見了,而自己的病卻好了,第二天就出院,醫生與護士們,都感覺莫明其妙,但這就是念佛,能夠卻病延年的事實。

(二)橫出三界離苦得樂

我們的世界,往往是苦多於樂,但在佛眼看來,娑婆世界的眾生,簡直是純苦無樂。因為人除了本身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冤憎會,五陰熾盛等八苦交煎外,還要承受人事界的打擊,以及自然界寒暑風雪的逼害,所謂:天災人禍苦上加苦。又世事無常,好景不永,所謂:好花不常開,好月不常明。當財物散失,或樂極生悲時,就是壞苦。此外人有生老病死,物有生住異滅,世界有成住壞空,當時過境遷,不堪回首話當年時,就是行苦。

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但學佛的人,卻有離苦得樂的方法,那就是: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以戒定慧的力量,消滅貪嗔癡等煩惱的苦因,令生老病死等苦果不生,而證得純真無妄,純樂無苦的真理生命。是以佛教的人生觀,是由知苦而滅苦,由消極走向積極,是充滿進取的信心,絕對不是悲觀或厭世。

不過末法時代,眾生福簿障重,往往未能戒行清淨,又怎能生定發慧,斷煩惱,了生死?

所以釋尊特別教導我們,念佛法門,稱念佛號,就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橫出三界,帶業往生極樂。一生佛國,即無十月胎獄苦,但受蓮花化生樂;無形骸衰老苦,但受相好圓滿樂;無內外諸科病苦,但受身命堅固樂;無四大分離死苦,但受壽命無量樂;無恩愛別離苦,但受海會相聚樂;無怨憎會遇苦,但受與善人俱會樂;無所求不得苦,但受自然如意樂;無五陰煩惱熾盛苦,但受觀照空寂樂。還有,一生極樂,即一生永生,不再退墮三惡道,即得永離輪回苦,橫超三界樂。所以釋尊告訴我們:眾生生者,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見佛說阿彌陀經)

(三)決定往生蓮開九品

持名念佛,但得十念專精,一心不亂,便可以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品蓮華化生,經二十小劫(下下品),或經六小劫(下中品),或經七七日(下上品),蓮華開敷,聞法歡喜,即發菩提心。

如屠夫張和,以殺生為業,臨終見牛群來索命,作人語:你殺我。張和恐怖,對妻子說:快請大僧來救我。僧至,為說念佛法門,張見地獄相現,左手持火,右手拈香,面向西方,懇切專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未及十念,即見佛來。自言:佛來迎我,即含笑而逝。

持名、觀像、或觀想念佛,若得一心不亂,兼持戒修福,即可往生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中品蓮華化生,七日華開,聞法歡喜,得無生忍,即證阿羅漢道。

若然念佛,至一心不亂,又能兼發菩提心,廣修六度四攝等大乘法門,以此功德,回向發願,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上品蓮華化生,見佛聞法,斷塵沙煩惱,伏無明惑,證不退轉。

若能實相念佛,進入理性一心不亂,即可往生極樂世界,常寂光土,上上品蓮華化生,見佛聞法,斷無明,證法身,蒙佛授記,一生補佛之處。

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有無;品位高下,端賴持名淺深。持名深,即理性一心不亂,得上上品蓮華化生;持名淺,即事相一心不亂,或但能十念專精,得下下品蓮華化生。古往今來,念佛往生的聖賢,能自知時至,坐化立亡的,皆是平日念佛功深所至。

中國清朝,有一姓王的孩子,個性愚鈍,父母雙亡,無以為生,陳道人收他為徒,日間要他做苦工,晚上打坐時,教他坐在對面念佛。但他總是發音不正,又喜歡打瞌睡,陳道人身邊放一枝長竹,當他打瞌睡時,罵他:你愚昧至此,還不知精進念佛,並用長竹打他。如是經過三年。有一個晚上,他忽然哈哈大笑,道人又舉竹要打他,他說:今日你不能打我了。道人問:為甚麼?他說:你枯坐十八年,不知修行,若能如我老實念佛,早生西方了。道人以為他在說傻話,豈料他是自知時至。次日早上,登高山面向西方,合掌立化,火葬時,得舍利不少。

又有人名瑩可。平常飲酒食肉,殺生無數,後因讀往生論,即戒殺放生,精進念佛,發願求生淨土。如是七日,即感佛現身對他說:你陽壽未盡,尚有十年,十年後我來接你。他對佛說:娑婆惡濁,易失正念,願早日得生淨生,親近佛菩薩。佛說:汝願如此,我三日後來接你。瑩可更加精進念佛,希望得上品上生;果然三日後,見佛來迎,即隨佛往生。可知願力對於念佛,非常重要。

(四)見佛聞法候補佛處

阿彌陀佛今正在極樂世界,說法利生,我們一生極樂國土,即得親見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及海會聖眾,聞法修行;同時仰仗佛因中願力加被,可以隨各人的志願,往見十方諸佛,廣修供養,聞法得益。大寶積經說:彼國眾生,皆於晨朝,供養他方,無量百千諸佛,隨所希求,種種華鬘,塗香,末香,幢幡繒蓋,及諸音樂,以佛神力,皆現手中,供養諸佛,

阿彌陀經亦說:其土眾生,常於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

見佛聞法,如法修行,是修慧;廣修供養,植諸善根,是修福。如是福慧雙修,精進辦道,加以壽命無量,即得速證無生法忍,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蒙佛授記,一生補處。

大寶積經說:極樂世界所有菩薩,於無上菩提,皆悉安住,一生補處。佛說阿彌陀經亦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如是眾多一生補處菩薩,於十方世界,候補作佛。

楞伽經說;十方諸佛刹,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身,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可知極樂世界,不但是一生補處菩薩的盛產國,亦是出生十方諸佛的發源地;我們一生其國,即得見佛聞法,福慧雙修,速證無生,補候作佛的利益。

當我們明白求生極樂世界,有這麼多的理由和利益之後,就知道念佛法門,是何等的殊勝?雖然,釋尊為我們所開示的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可以入道,門門皆可以解脫生死,圓成佛道。但一定要靠自己個人的力量,如法修持,精進不懈,還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始登佛位;若然魔障出現,就會退墮,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實在艱險。

念佛法門,固然也要自己努力,但憑藉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扶持與接引,保證即生可以橫出三界,超越六道生死輪回,到達最安全、最清淨、也最快樂的地方,安頓自己的身心,然後在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美妙環境中,跟隨著諸上善人,進修佛道,不但事半功倍,簡直是離苦的捷徑,成佛的妙莊嚴路。

所以,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並不是迷信,而是理智的選擇;不是消極,而是積極的進取;不是逃避現實,而是理想的實現;不是逃避業債,而是仰仗佛的慈悲願力,銷除宿業,同時超度冤親債主,共登極樂,冥陽兩利。

有人認為念佛,是愚夫愚婦之事,或是老年人的專業。這種想法,簡直是最愚蠢的錯誤。當知念佛法門,三根普被,上智下愚,利鈍兼收,而且是老少鹹宜。上上智者,如佛在世時,文殊普賢,佛滅度後,馬鳴龍樹,諸大菩薩,無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下下智者,如屠夫小婢,一念專精,皆可往生。此皆是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攝受,豈獨限於愚夫愚婦?

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馬鳴菩薩說:念佛是最方便的法門。

龍樹菩薩說:念佛法門,是陽行疾至之道。

雲棲大師說: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

蓮池大師說:念佛求生西方,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事。所以蓮宗諸祖,歷代高僧,無不以念佛法門,自行化他。本人亦發願跟隨著蓮宗諸祖的足跡,以念佛法門,自行化他;希望在座各位,由現在開始,就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既可以在有生之年,滅罪生福,卻病延年;將來臨命終時,又蒙佛接引,往生佛國,見佛聞法,得不退轉,終成佛道。

相關文章:
淨土宗念佛法門對居士求生極樂淨土的理論依據 佛光大學/宗教學系/97/碩士 緣氣:(3298)
耳根圓通 文殊菩薩 念佛法門 十方諸佛選的 淨空法師 緣氣:(7465)
當今念佛法門時弊 妙心 緣氣:(3875)
兩種方法五種助行成就念佛法門 惟賢長老 緣氣:(3245)
兩種方法五種助行成就念佛法門 惟賢長老 緣氣:(3236)
三種簡易有效念佛法 南懷瑾 緣氣:(6957)

上一篇(歧路指歸 (戰德克居士)) 回目錄 下一篇(念佛入門白話解 (律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