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禪意世界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93/博士/研究生:陳振盛   指導教授:皮述民

王維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素有「詩佛」之稱。王維精通禪理,他的詩歌以及畫作,都滲透著盎然禪意,明代王士禎就曾讚嘆「王、裴輞川絕句,字字入禪……通其解者,可語上乘」。如何理解王維創造的禪意世界,目前仍存在許多學術爭論。本文認爲,理解王維創造的禪意世界,必須從佛教的中國化過程和禪宗的特徵來尋根求源,否則就會陷入表像化,甚至使王維的思想空洞化的錯誤,不能真正把握王維的思想本質。


佛教起源於西元前六至前五世紀的古印度,西漢時期開始在中國流傳,到南北朝進入興盛發展階段,隋唐時期則是佛教在中國鼎盛之時。王維所生長的時代,正是禪宗五祖過渡到六祖的時期,也是禪宗南北分宗的時期,王維分別受到南北兩宗的思想影響,其思想不只具有北宗漸修的修持,同時也表現了南宗頓悟的本領,他的詩畫作品也是深受兩宗交互影響,呈現出漸修為體、頓悟為用的高度成就。這和王維的繪畫地位,到了明代被大畫家董其昌硬以南北兩宗劃分,而成為南宗的始祖一樣,事實上,王維的繪畫也是分別受到所謂南北兩宗,北宗青綠山水,南宗水墨山水的交互影響。可見王維詩畫禪意世界,是揉和當時各家思想的菁華而自成為一大家的,既不偏執,也不偏廢,確為盛唐一代能詩能畫,且能分別以詩畫兩種不同藝術,表現無窮禪意世界的第一人。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也就是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和宗教相互衝突與融合的過程,其中,禪宗正是佛教中國化的産物,其「身心相離」、「出世而不離入世」的形式特徵,揉和了中國傳統知識份子面臨的矛盾困境,所以雖然王維身體力行的是禪宗的思想和要求,但是並不能這樣簡單地看待王維創造的禪意世界。從另一個角度說,王維曾經求官,得官,辭官,復官,任偽官,再復官,半官復半隱,但是當他居廟堂之上仍具林泉之趣味,當他身處江湖之遠仍懷廊廟之經綸。長期以來,一直有學者認爲王維的「身心相離」表現爲「身」在入世,而「心」在出世,即佛門。但是本文認爲,從王維一生的整體來看,他的「身心相離」恰恰並非如此。王維經常在退隱或困頓潦倒之時,表現了他忠愛國家,志在為蒼黎百姓服務的氣節。例如,安祿山亂起,長安洛陽西東兩京淪陷之時,王維的〈凝碧詩〉,表達了「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時再朝天」的志節;再如,王維晚年隱居輞川,其與裴迪輞川賦二十景詩,在〈文杏館〉詩中「不知棟裡雲,去做人間雨」,更表達了他還想有朝一日雲回人間,化作甘霖為蒼黎百姓服務。


所以,王維經常用他的禪意詩,表達了「入世中的出世」,又表達了「出世中的入世」,這種能入能出,能出能入,出入由心,出入自如,來去有影復無踪,正如王維的繪畫,「意在筆先」的禪意世界,詩畫彼此輝映。又如,王維曾畫「雪裡芭蕉」圖,這種時令不宜,芭蕉不可能長在雪裡的禪意畫,所表達的正是「意到便成」的出神入化境界。這種「意在筆先」及「意到便成」的靈活畫風,自然非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大小李將軍)的青綠山水所可比擬,也難怪董其昌硬要把王維從當時盛唐青綠山水繪畫主流中抽離,另立南宗門派,而把李思訓封為北宗始祖,王維成為南宗始祖,這豈是王維的本意,也是他始料所未及的。從形式上來看,王維仿佛「身心相離」,特別是他的詩歌和畫作反映了他的禪境意趣,但實質上其創造的禪意世界正是一種「身心具在」和「身心具滅」,「身心相離」和「身心相融」的世界。這是探討王維的禪意世界,不可不特別注意的地方。


王維生活於中國文人詩和文人畫交熾匯萃的開創時期,那是一個思想極爲開放、極爲活躍的時期,三教合流成爲一種必然和時髦,幾乎所有的知識份子,都程度不同地在其作品中體現著三教的影響,表現出三教彼此互通互生的親和與交融的風格。就王維這個具體人來說,絕對不是一味的佛禪,也不應該將其思想簡單化地切割成「儒﹘道﹘禪」階段,因爲這不僅很矛盾,也很不合乎實際。對於王維來說,他十五能賦詩,而且詩風詩情絢爛,是典型的早慧詩人,儒學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深刻,而且貫穿于他人生的始終,貫穿于其思想的全過程,其作《與魏居士書》(當時已五十五歲左右)雖然比《輞川集》(四十五歲左右)晚了大約十年,但是仍然明顯地從兩個方面,表露出以經世濟民爲第一要義和根本目的儒家哲學思想:一是「布仁施義,活國濟人」,一是「不廢大倫」。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也成爲王維人生觀和價值論的最集中反映。從王維的個人經歷來看,他一直有強烈的積極仕進的報國之心,另一方面,他的詩中常常對前人和同時人的政績,表現出由衷的欽佩和熱情的讚美,因此,有著善政政績的開元賢相張九齡,便讓王維極其敬重了。在《獻始興公》等詩王維對張九齡任用賢能,「所不賣公器」的政治品德給予高度評價。


王維一生能詩能畫,能文能樂,他的音樂來自家學淵源,其祖父曾為協律郎,王維彈得一手好琵琶,早年優遊王親貴族之間,即以〈鬱輪袍〉一曲震驚京畿,其後又有所謂霓裳雨衣曲奏樂圖的故事傳說,姑不論其故事真實為何,王維對於音樂的造詣,從其首任官職即為太常寺太樂署的太樂丞,足以證明家學淵源之外,王維確有在音樂方面的特長與成就,近人常有研究王維詩的音樂性,把音樂影響王維詩的韻腳部分分門別類找出來。足見這位一代儒生,能詩、能畫又能樂的王維,其多才多藝的天賦與技能,如何把他腦袋裡的禪意世界,用多樣面的聲、影、音、文媒介進行表達與創造,而他腦袋裡的禪意世界,又是如何來自釋、儒、道三家思想體系影響,這就是本文探討的重點所在。


縱觀王維一生,很難用「出世」或「入世」、「仕進」與「隱居」以及「儒釋道」對他的思想進行階段性的劃分,實際上,他的仕進思想和「動爲蒼生謀」的觀念至老不變,即使是他自己飽受挫折之後,在政治上已無所求而遁入「禪境」之時,還始終以獻身社會而建功立業的儒家信條激勵其他的人,並始終爲別人在政治上的積極進取而高興。而與此同時,受家庭、社會以及個人生活經歷的影響,禪宗和道家思想對王維的影響,也是終其一生如影隨形。


所以,王維的禪意世界並非簡單的宗教意趣,其「身心相離」也並非簡單的「心在空門」,從形式上來看,這種禪意世界是以禪理化儒道的心靈本體,從本質上來看,則是外禪內儒,以儒爲體、莊禪爲用。王維佛理詩歌、山水詩歌以及其畫作所體現出的禪意世界,一方面反映了王維的禪宗思想和自然主義的傾向,但從王維的一生經歷和思想深處來看,這種禪宗意趣和自然主義傾向,更是其心靈煎熬的産物。詩人以禪宗的教義和思維爲武器,打通了出世與入世、理想與現實、懺悔與解脫、責任與超然,甚至痛苦與歡樂之間的矛盾性,在終極關懷和社會關懷、宗教意趣和審美意趣的轉換之中,顯現了獨特的人格和風範。


本論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等。第二章追溯了王維所處時代的思想和文化背景,重點分析了佛教的中國化過程、禪的主要思想特徵、儒釋道三教融合的內容以及中國傳統知識份子與禪宗內在溝通的可行性,這是理解王維禪意世界的歷史基礎。第三章分析王維與儒釋道三教的關係,總結王維受儒釋道三教影響後的總體思想特徵,這是理解王維禪意世界的理論基礎。第四章從以詩入禪的觀點,切入王維的佛理詩篇,探討王維如何用詩的形式來表達禪境佛理。第五章則是從以禪入詩的觀點,切入王維的禪意詩篇,探討王維如何用禪意來進入詩篇,表達禪意無窮的禪意詩。第六章則是引用歷代畫史、畫錄和畫論,來重建王維的繪畫風格。第七章則是從中外各大美術館及出版畫冊,共找出十一幅傳為王維所畫的真蹟畫作,用歷代畫史、畫錄和畫論來進行考證分析。第八章結論。總之,本篇論文以王維的詩、畫作品,來論述王維的禪意世界,印證王維的美學思想及禪宗意境。


延伸閱讀:【數位佛學院】【利美知識

上一篇(日本天台宗之中國法源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六度集經》故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