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0/01/02  編輯部 報導

「史念原史佛法」——希爾伯列克 著

二十二、無著與世親

公元310年前後,無著、世親和比鄰持跋婆三兄弟生於北印度富婁沙
富羅國(今之白夏瓦)的婆羅門家。三兄弟都在有部出家。

無著曾得到來自毗提訶的阿羅漢賓頭羅之教化,但他後來皈向瑜伽師
彌勒(公元270年至350年),並傳述其作品如:瑜伽師地論、大乘莊
嚴經論頌、辯中邊論頌、現觀莊嚴論頌、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
頌等,並遙溯兜率天的彌勒菩薩。無著本身亦著有:顯揚聖教論、攝
大乘論、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等,用以闡述瑜伽派之意趣。另有「順中
論」則是中論的概說。唯識學發源於彌勒的瑜伽師地論,到了無著晚
年的「攝大乘論」而集其大成。攝大乘論是無著思想的代表作,以10
種殊勝相敘述大乘法是真佛說的意趣。

世親曾到罽賓國學有部論,12年中聽毗婆沙論數遍,後還本土,造成
阿毗達磨俱舍論30卷,旨在說明有部的教義。另有「七十真實論」用
來攻破數論外道的「僧佉論」,因此得到阿瑜闍國王的三洛沙金之賞
。其後又得婆羅秩底也王皈依,並令太子依世親受戒,而王妃出家亦
為世親弟子。世親留住在阿瑜闍國宏傳有部教義,名聲遠播。無著晚
年,認為世親學小破大,心中不安,便以病重為由請回世親,說之以
大乘之理,動之以兄弟之情,並威脅世親「汝不信大乘,恆生毀謗,
以此惡業,必永淪惡道。」世親自無著處得閱「十地經」及「阿差末
經」之後乃皈向大乘,開始研究十萬頌般若,廣造大乘論書,例如華
嚴、涅槃、法華、般若、維摩、勝鬘…等諸大乘經的釋論。另有唯識
論、妙法蓮華經優婆提舍、無量壽經優婆提舍、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
、涅槃論、五蘊論、百法明門論、如實論、思惟梵天所問經論、金剛
般若論、佛性論…等等。著作極多,傳說有有部論500部,大乘論500
部,故有千部論師之稱,比諸龍樹作千部論猶有過之。公元400年左
右,世親80歲,逝於阿瑜闍國。

繼無著而來的世親思想,可以唯識二十論為代表,稱之為「瑜伽大乘
」;而世親的「唯識三十頌」、「十地經論」及「佛性論」則自行闡
釋了「如來藏」、「本有佛性」,可稱之為「如來藏大乘」。後來中
國的「成唯識論」則是玄奘應窺基的請求,綜合論釋而成,很難說是
直接世親的思想,但可大略歸屬瑜伽大乘。而菩提流支、般若流支與
真諦的立場則可歸屬如來藏大乘。

綜觀龍樹以後到無著、世親的時代,約從公元250年到公元400年間,
所集出的大乘經典,例如: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大法鼓經、勝鬘
經、無上依經、大乘涅槃經、解深密經、入楞伽經…等,皆可歸屬「
真常唯心」系列,通稱為中期大乘經典。這些經典集出的因緣本來在
於繼續開展龍樹的論說,但集出的內容卻與初期大乘的般若思想及空
觀思想有相背之處,它們強調「妙有」取代了「真空」,「如來藏」
取代了「法身」,「佛性」取代了「空性」,因而成為公元8世紀以
後,回歸印度文化的秘密大乘經典的理論依據。

公元320年以後,由於笈多王朝諸王的庇護,婆羅門教得到充分的發
展,而印度各宗教文化的相互融攝混合,乃至佛梵同行的現象,已經
日益明顯。在世親的論述裡,已經出現了「常、樂、我、淨」的旨趣
,逐漸淹沒了原始佛法中「無常、苦、無我」的教示。回顧公元紀元
前後,大乘運動初興於南印度,而與南方案達羅的德拉烏達式傳統及
婆羅門的維達文明即有過交互作用的歷史,自不難瞭解大乘思想與婆
羅門思想一直持續互動消長,彼此觀摩、調整並吸收波斯(安息)及
東地中海的外來思想,重新組織傳揚,對各自的教義賦予新力量和新
方向,來適合新時代的需求。即使後來的密教思想亦可溯及這些淵遠
流長的互動因緣。原始的法義就在有情大眾的宏傳因緣中,印證了「
諸行無常」的定律,而在有情世間逐漸隱沒不現了。

【引用及參考資料】

1.雜阿含經

2.世界佛教通史(釋聖嚴,東初出版社,1985年三版)

3.印度之佛教(印順,四川合江縣,法王寺,1942)

4.圖說世界的歷史(光復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

無著與世親


延伸閱讀:【數位佛學院】【利美知識

上一篇(觀音信仰研究現狀評析) 回目錄 下一篇(最勝善巧阿闍黎世親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