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09/12/25  編輯部 報導

本文以《阿含經》為主,探討釋尊所教導的止觀法門·文        中指出,在修止方面,釋尊以觀察「入出息」作為主要的教導 ;在修觀方面,以觀察 (1) 蘊 (2) 處 (3) 緣起 (4) 食 (5)        諦 (6) 界 (7) 受作為主要的教導,這些對象都與個人的身心        現象相關聯,此中,又以觀察感受最為重要。最後,文中引據 經文指出,這種止觀的實踐是任何菩薩行者走在菩提道上所不 可或缺的。

在釋尊時期,修習止觀而證果者成千上萬,例如,依《根        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 18 所載︰尊者舍利子入滅時,        其弟子有八萬阿羅漢同時入滅;尊者目連入滅時,有弟子七萬        七千阿羅漢亦同時入滅。(56)在佛滅五百年內,依據釋尊的止        觀法門而證果者仍甚多;其後就少了︰一方面只重視哲理的思        辯,落入高談闊論的玄學領域,一方面不再單純地觀察自己身        心的實相,而加入種種想像、觀想,並且強烈祈求外力的加持
 ,因而偏離釋尊止觀法門的原味,證果者也就愈來愈少了。幸        好釋尊所發現的「古仙人道」是一普遍的法則,是不因時間而        變易的,因此,今日只要依據釋尊當年所教導的止觀法門去實        踐,也必然會得到相同的結果;任何人只要好好地觀察「入出        息」來修止,觀察「蘊」、「處」、「緣起」、「食」、「諦
 」、「界」、「受」等來修觀,就可以不斷地「自淨其意」,        進而利益人天。
世尊時期止觀法門的實踐More

世尊時期止觀法門的實踐

 

林崇安
中華佛學學報第十期
86年7月出版
中華佛學研究所發行
頁125~146


延伸閱讀:【數位佛學院】【利美知識

上一篇(從數息觀論中國佛教早期禪) 回目錄 下一篇( 當代藥師法門之實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