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修德
一、在紀曉嵐的【灤陽消夏錄五】中記載一則事蹟,頗足為修行人參考,故譯此以自我參正:
有一位算命先生名虞春潭,為人推算,多有奇中。有一次到襄陽、漢中遊歷,與一位讀書人同船,討論談話十分融洽。後來發現這位讀書人不眠不食,就懷疑他不是仙就是鬼。有一天夜晚,在交談中趁機詰問他。這位讀書人看了看他後說:
「實在說,我不是仙也不是鬼,我是專管世間文昌考試與功名祿位的神明。因為有事到南岳衡山晉見文衡帝君,由於宿世與你有緣,所以才現身與你酬對,聊聚數日。」
虞先生就請教他說:
「我對於命理自認為研究頗為深入,但是曾經推算某某人應該於何時大貴,後來竟不應驗。你既然主司祿位功名,應當知道其中的因由。」
此讀書人說:
「依這人的命運,的確本應大貴;但是因為太過熱中功名,以致十分功名消減七分。」
虞先生說:
「仕宦中人熱中功名,也是常情,為何在陰司貶謫如此之重呢?」
此讀書人說:
「功名原本命中有時即當有,然而仕宦中人只要一熱中功名,個性強的人當官,必定倚仗權勢,狠心剛愎地欺侮孤弱之人。個性孱弱的人當官,必定一味地固守他的地位。而為了固守他的地位名利,必定使出深沉而陰險的手段來害人。
而且不論是仗權欺人,或是固守地位,必定急躁而好與人競爭,並且往往違反天理人情地傾軋、排擠對自己的地位有威脅的才德之人。為了排擠別人,必定不論所排擠的人賢能或不賢能;忠實或不忠實;只問他與自己同黨與否。也不考慮自己這樣排擠賢德之人,對於成就利國利民的大事有利或有害,只考慮對自己的功名有利或有害。因此,所衍生出來的弊害就不可勝數了。因此,這種熱中功名之人,在貪心與苛刻上所造的罪業,連壽命都會消減,何只是祿位而已?」
虞先生暗中記下他的話,過了兩年,這位原本命中要大貴的人,果然去世了。
二、在修行中,道家言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家則言無善無惡,無住無相。皆謂修行以真心為要,只要執著於善法之相,就不能契入無上法門。一切善法無不根基於無住無著的空性與清淨、自然之上。
例如:行諸善德的人,要自自然然地去做,才能做到力盡其心,無窮無盡,法喜隨身,功德圓滿。假如有一絲著善住相之心,則為了爭求善功,擴大道業,不免排擠同修,結黨攻伐,則道場如同官場與菜市場,與世人實無有異。如此,不但不能生福生慧;甚至會損福損慧損壽。
若是無求無貪,無住善念,則能唯一以善心為準繩,念念只求不失道德良心,自然謙和寬柔,內外慈悲,如此才是真正修行的人。修行雖然以精進為第一,此精進乃精進於良心道德,而不是精進於計較道場之大小,緣眾之多少。只要一熱衷於計較道場之大小,緣眾之多少,就難免因著相而生出排擠、造謠、嫉妒等惡事,而失去精進的真義。
但願所有大德,精進於發揚良心,力行道德,自然清淨地精進行持,才不會因精進而在道場中生出比較、競逐的熱腦與攻訐、誣蔑的惡事,而修出真正的功與德。
所謂:「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深慮論)此積至誠,用大德,就是不著善法,不著色相的清淨慈悲心,故能生出清淨功德而成就佛道。
相關文章:
念誦三寶經 修行不可思議! 緣氣:(4257)

上一篇(780~ 憂鬱症評量表) 回目錄 下一篇(799~寂靜忿怒密意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