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托仁波切陽明山火供開示
大家很面熟嘛,先跟各位說「劄西德勒」。今天剛好有這個因緣,我們在這裏,在這個佛堂面前,大家來做這個煙(火)供。這個煙(火)供,前陣子,幾個月沒有舉辦,因為我個人在國外,所以沒有能夠辦得成功。今天開始我們重新在這個地方要辦這個煙(火)供,而且我們辦這個煙(火)供,是要幫助我們每個月有一個一份的發心。在臺灣目前每個人生活非常的忙、事情非常的多,我相信各位非常有興趣想要很認真的學佛、很精進的修行,但是很多的因緣,像生活上的忙碌,可能沒有辦法很認真的投入去修行,所以我們在這邊舉辦一個煙供,是要提供給大家每個月有兩個小時的時間,能夠對眾生做一份的感恩、一份的佈施。
我剛從喜馬拉雅山下來,覺得不怎麼冷,待會兒就不知道了。我們這個煙(火)供大家要「發心」,很重要。實際上,我們都很認真在念經、持咒、聽聞、實修,還是沒有想像中的進步,為什麼?有的時候,我們很認真、很精進的修行,沒有進步的原因,是我們離開「菩提心」。我們一離開「菩提心」,我們所做的行善都不會進步;所以我們在這邊要做這個煙(火)供,我們必須要能夠生起「菩提心」,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生起「菩提心」,那做這個煙(火)供,只是形式而已。我們在前面點火,後面燒東西,沒有很大的意義。這個過程只是一個「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這個過程是一個「相對」的,修行的一個「相對」的,「究竟」的一個「相對」的。這樣的一個「相對」,如果沒有達成「究竟」,那麼我們這個「相對」,可以這麼說,浪費很多東西、浪費很多時間,可能空氣也污染了,我們從另外一面來看,是有這樣一個懷疑。但是,如果我們做這樣的一個「相對」,能夠達成我們的「究竟」,這樣的一個行善,對我們的修行、對我們的究竟、對利益眾生,都有很大的意義存在。但是什麼是「相對」?什麼是「究竟」?大致上,我們講「相對」,好象指的是「眾生」;「究竟」好象指的是「成佛」,當然「眾生」跟「成佛」是一種「相對」跟「究竟」,沒有錯啦。但是我們今天這樣的一個煙(火)供,能成佛嗎?有可能啦,但是百分之九十九是不可能的,不能說不可能,但是很難。所以我們究竟當然是「成佛」沒有錯,但是要「成佛」是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成佛」?我們需要的第一個就是要「發心」,要發什麼樣的心?要發「菩提心」,發什麼樣的「菩提心」?
首先我們要發「世俗菩提心」、「相對菩提心」,首先我們要有一個「願力」,我們「願」-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直到成就佛果,這是我們第一個「相對菩提心」的「願菩提心」。第二個我們要有「行菩提心」,那麼「行菩提心」指的是什麼?「行菩提心」指的是今天在這個地方,我們要做一個煙(火)供,這才是「行菩提心」。但是要有「願」才會有「行」,如果沒有「願」不會有「行」,所以我們首先要「發願」,很重要。「發願」以後,我們「行菩提心」,或是我們行善的時候,很重要的是,我們做這個煙(火)供,這樣的一個佈施,這樣的一個供養十方諸佛,佈施一切有情眾生,為什麼?我們今天不做這樣的煙(火)供,眾生是不是就沒有東西吃?或沒有東西聞?或是眾生會少一部份嗎?也不會啊,眾生其實不會少也不多,眾生本來就是無量的,但是我們要透過這樣的一個「相對」,來達成我們的「究竟」;我們現在為什麼要這樣做?第一個我們自己的心還沒有達到無量的慈悲,第二個我們的能力還沒有無量的能力,我們沒有辦法可以能夠利益眾生,所以我們首先要行菩薩道,行菩薩道並不代表我馬上要把一切佈施出去,當然是需要這樣,誰要我們的眼,我們要把我們的眼佈施出去,當然這是真正行菩薩道的時候,自然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今天、現在我們沒有辦法,沒有辦法並不表示永遠不會有,我們可以先達到這種發心。首先我們可以從「財施」這種「相對的」慢慢來學習,平常我們做什麼樣的佈施、做什麼樣的供養等等,必須要心理有個瞭解,我今天做這個佈施,不是要求「相對的」;我們今天做這個煙(火)供,你們不要想,我做這個煙(火)供,我身體會好,我的疾病會好,我的家庭會好,我的事業會順利,我的考試會考上,反正就是有一個期望在那邊,這樣的方式,我們來做這個煙(火)供,變得沒有意義。我們做這個煙(火)供 ,最大的意義在那邊?最大意義就是我們能夠慢慢達到「捨得心」!透過這樣的煙(火)供,透過這樣的一個佈施,透過這樣的一個供養,能夠慢慢達到我們自己有「捨得心」;因為我們沒有「捨得心」,所以才需要做這個供養,我們有「捨得心」,就不用做「佈施」了。「佈施」的行事本來就是為了能夠有「究竟上」的「捨得心」,「捨得」什麼?「捨得」我的「現在」,「捨得」我的「未來」,都是我們要「捨得」。所以我們行「菩薩道」,今天所做行事的功德,本來就是為眾生;這樣的佈施供養的功德,也是為眾生;我成佛的功德,也是為眾生,有這樣的發心,慢慢我們能有這個所謂「捨得心」。
所以說,我們現在眾生受苦,也是沒有「捨得心」的關係;我們眾生受苦,也是我們怕很多失去的心。所以我們做這個煙(火)供的時候,一個「佈施」的 「究竟」本來就是為了「捨得」,但是「佈施」不是今天做這個「佈施」,明天會有更多物質方面的發展,「佈施」絕對不是這樣子的。「相對」為「究竟」才是「佈施」;「相對」為「相對」,那不是「佈施」,那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們口袋有一千塊,花一百塊出去、兩百塊出去,不可能會變一千一、一千二,可能會變八百、七百,會變少,不會變多。實際上是我們這樣一個行事「佈施」,是為了「究竟上」有一個我們透過這樣的一個煙(火),慢慢有「捨得心」,才會慢慢證悟空性;因為我們「我執」的關係,才會有「捨不得」的心,如果慢慢有「捨得心」,慢慢我們對「我執」、對自己的執著、對法的個人執著這些現象會慢慢少,「究竟」才是一個證悟啊。所以我們透過這樣的一個煙(火)供,並不能完全要求我們應該要怎麼樣,應該會怎樣,當然功德上會寫很多,為什麼要寫這麼多的功德,因為眾生的習氣,以及眾生的業力的關係,我們比較能夠聽得懂,或比較喜歡聽,我們做這個煙(火)供,也不能說沒有啦,如果已經有「捨得心」,那什麼都有啦,沒有「捨得心」的人,什麼都沒有,永遠都是心理的恐懼,永遠都是心理的不滿足,那就是表示沒有。有「捨得心」就沒有心理的恐懼,沒有所謂的「不滿足的心」。我們做這個煙(火)供,當成我們每一個月的共修,大家來這個地方,我們花一點時間,一方面我們有念誦的儀軌,就是首先要有「發心」,發「願菩提心」、「行菩提心」、慈悲喜舍的「四無量心」。「佈施」的時候,要佈施給無量的眾生;如果佈施給一個人,就一個功德,如果佈施給無量的眾生,就無量的功德。一定要透過這樣的一個方法、這樣的一個「相對」,才有辦法佈施給無量的眾生;我們要累積福德資糧,「相對的」要有無量的眾生;有無量的眾生,我們的「佈施」變成無量的佈施,無量的佈施有無量的功德。我們要成佛、成就,需要有福德資糧、快速的福德資糧。一個人做工作有限,一百個人做工作就比較快,一千個人更快;所以「佈施」的時候,「佈施」的相對是一個眾生,就一個,兩個就比較多,無量的時候,功德也是無量。所以在我們煙(火)供時,要有這樣的一個發願、願力,「佈施」給無量的眾生離苦、解脫;供養十方諸佛菩薩、上師、本尊、護法、地水火風諸神等等,這樣的「佈施」、「供養」,都有他的功德,煙(火)供的最大意義在這裏。雖然我們燒的東西不多,這不是燒多少的問題,是我們對無量的眾生有發心呢?或只是對我個人、我家人、或我親戚朋友?如果對我個人更執著,對家人也是執著,親戚朋友比較好一點,對無量眾生就沒有執著,因為「無量」就沒有所謂的「執著」。
所以說我們做什麼樣的行事,不能離開「菩提心」,一離開「菩提心」,就沒有所謂佛法的味道、沒有修行的味道,變成一種形式、表演而已。我們在這個地方,沒有「發心」、沒有生起「菩提心」,就像烤肉一樣,燒很多東西、點一大堆火,沒有什麼意思。要有「發心」,很重要;再來是在念誦過程,雖然是念藏文,下面有中文的意思,我們一開始念的時候,要很專心,要發「菩提心」、「願菩提心」,很重要。心理想,我今天來這個地方,我要做這個煙(火)供,本來就很殊勝、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因緣,我要供養一切諸佛菩薩,我要佈施一切有情眾生,這樣的佈施、供養的功德,要回向給一切眾生,這才是「捨得心」。這樣「捨得心」慢慢累積,我們才會能夠證悟空性、獲得解脫,所以大家在念誦的時候,不能離開「菩提心」,這點很重要。
相關文章:
◎1159~菩提迦葉建立寺院〈尊貴明珠多傑仁波切〉 編輯部 緣氣:(4955) ○1158~尊貴貢噶旺秋仁波切〈轉惡緣為道願文〉 編輯部 緣氣:(4777) ○1158~尊貴貢噶旺秋仁波切〈轉惡緣為道願文〉 編輯部 緣氣:(4519) ◎1157~尊貴羅桑才培堪仁波切全球翦影 編輯部 緣氣:(4687) ◎1156~根本和傳承上師祈請儀軌 編輯部 緣氣:(8138) ○1155~第十五世大寶法王對“六字大明咒”的開示 編輯部 緣氣:(7889) ○1154~對本覺的教誨 編輯部 緣氣:(4899) ○1153~火供〈尊貴突托仁波切〉 編輯部 緣氣:(5405) 1152~八關齋戒【功德利益】 編輯部 緣氣:(3565) ○1151~龍欽七寶藏〈詞義寶藏論〉 編輯部 緣氣:(6908) ◎1150~蓮師心咒:唵阿吽班雜咕嚕叭嘛悉地吽 編輯部 緣氣:(8574) ○1115~入菩薩行論 編輯部 緣氣:(7592)
上一篇(○1153~火供〈尊貴突) 回目錄 下一篇(●妙法阿毗達摩集論明釋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