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支坐法
|
| | |
第一支是金剛跏趺坐:即是雙盤而坐。依每個人的身體情況可有不同,能雙盤的就雙盤,或者單盤、散盤也可以。這裡的要點是「坐」,雖然站起身來精神會好些,但容易散亂,或者躺臥下來比較容易靜下來,但是卻容易昏沉。因此坐下來,是為了平衡「明晰」與「平靜」兩個部分。
第二支是手持定印:手在日常生活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同念頭的生起導致不同的手勢,相對的來說,不同的手勢也能影響我們的心念。因此,這裡採取定印的手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平衡交放於小腿上,如同阿彌陀佛的手勢。藏文的定稱為「釀夏」,意思是平等(平衡)而安住,因此定印也可以是將兩手平等的安放在兩膝蓋之上,而不是一高一低,這樣的手勢被稱為觸地印。
第三支是身直:也就是脊椎要直。為什麼身體要直呢?因為身體當中有脈,脈中有氣,氣的流動影響我們的心。因此身直脈就直,脈直了氣就通順,氣通順了,心就自然容易安住。
第四支是兩肩平衡與放開:兩肩不要內縮。
第五支是微收下顎與自然呼吸:雖然脊椎要直,但是頸部自然有些向前彎,因此下顎自然會微收。自然呼吸意思是不緊不鬆,不疾不徐,自然呼吸就好。
第六支是舌頂上顎:這樣做可幫助減少口水產生。總是吞口水有可能會產生妄念而影響心的平靜。
第七支是眼睛直視前方:「外道梵天向上看」,意思是有些宗教相信創造萬物的天神在天上,因此眼睛向上看而讓天神歡喜。「二乘行者向下看」,意思是聲聞與緣覺的修行者為了自利自修,為了不讓眼睛看到外在的誘惑而影響修持,因此眼觀下方。
然而我們是大乘金剛乘的行者,因此需要「金剛之眼向前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金剛乘的禪法是直觀萬法空性的禪法,所以眼睛不向上也不向下看,也不是瞇著眼睛,而是自然張開眼睛而直視前方。有人可能會問說:這樣不是會看到很多東西嗎?的確是會看到的很多人事物,但是這裡的要點是,無論觀看到好壞、美醜的任何事物,不要去分別起念,直接安住在看到的當下,也就是空性當中。
以上就是七支坐法的要點。有些禪修教本提到,如果一個行者持續保持這七個要點,自然會讓心情平靜與安住。但是有時候我們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為了保持這樣的姿勢而讓身體太緊繃,所以要記得:全身要放輕鬆。施身法的祖師瑪基拉尊曾說:「調身的要點,就是全身放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