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信仰與地藏圖像研究論著目錄
 

 地藏,梵文Ksitigarbhah,義為萬物藏育于大地,喻此菩薩功能巨大。北涼失譯者名《十輪經》卷1稱:“忍辱堅固亦如大地。”玄奘譯《十輪經》卷1雲:“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則暗“地”、“藏”二字。地藏信仰的文獻資料可分三組:顯教經典;密教經典;疑偽經與民間傳說。
  地藏菩薩信仰開始于北涼,除譯出《十輪經》外,北涼失譯者名《金剛三昧經》(或雲此經形成在初唐)中的《總持品》通過佛與地藏的各種問答,體現了地藏菩薩的種種智慧。但地藏信仰在北涼之後的較長時間不見記載。隋代興起的三階教重視《十輪經》,因為《十輪經》有較大篇幅闡述末法思想和地藏信仰。三階教重視念地藏菩薩,窺基(632—682)《西方要決》中提到:“第十一會,釋三階行者五種小疑……第五疑曰:方今之菩薩,功德多少,如念阿彌陀佛?答曰: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
  地藏圖像略晚,大約開始於7世紀中期,現存有紀年的最早的地藏造像見於7世紀60年代初,如河北隆饒縣宣務山造像中有龍朔(661-663)某年比丘尼造地藏菩薩,龍門藥方洞麟德元年(664)造地藏題記等,龍門石窟此頃起造像數量驟增,有“地藏”、“地藏菩薩”題記的地藏像多達44尊。敦煌的地藏圖像始見初唐,有3身,盛唐驟增,約11身,唐後繼續流行,宋、西夏仍見,五代出現地藏與十王像的組合像等。現存於壁畫和紙絹畫中的地藏圖像約百幅,其中單尊像占三分之二、其餘占三分之一。四川石窟也數量可觀,其中廣元、大足石刻中最多,廣元石窟中的地藏造像有51龕,52身造像。大足石刻中的地藏像數量約有70身。上述4處石窟最多,其他石窟也多有分佈,朝鮮、日本也有流行。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主題是宣傳觀音救苦救難、為方便說法而有三十三變化身,《十輪經》中也宣揚地藏的救苦救難、為方便說法而有四十四變化身,甚至篇幅也大致相等,可謂“地藏菩薩普門品”。這就揭示了為何在佛教造像中地藏常與觀音並列的原因:因為地藏的作用與觀音幾乎完全一樣:救苦救難、變化諸身,而地藏這一性格正來自《十輪經》,甚至篇幅也大致相等。《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觀音也具備地獄救度性格:“十方諸國土,無刹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但在觀音信仰中,這一性格並不突出,而是以拯救現實苦難為主。由於觀音信仰的強盛,此後的地藏信仰中與觀音信仰一致的救苦救難、變化身等神格讓位於觀音,地藏信仰則走向另一條個性化發展道路,側重於地獄救度,出現大量六道、十王等圖像,以至晚出的《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提出地藏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而“處處彌陀佛,家家觀世音”則成禪門話題(北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卷13,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等)。即觀音救度現世苦難(陽界)、地藏救度地獄輪回(陰界)。這樣的分工並不見於佛經,而是佛教在中國發展的產物。
  目前,佛教美術的研究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幾乎所有的題材都有論文論著發表,甚至於一種題材的論文論著多達幾十部(篇)者,如何進一步深入研究,成為學者思考的問題。地藏圖像研究因佛教文獻與圖像資料多,且容易找到,所以論文、論著、簡介等可檢索到100多部(篇),但多為描述與介紹,取得突破性研究成就者稀,至於信仰與圖像的起源、執錫杖與披帽像的源流、影響中古社會的原因與程度等,至今仍茫然不清,地藏信仰與圖像的研究還涉及冥報思想(六道、十王)等。因內容涉及廣泛和存在許多迷惑,地藏信仰與地藏圖像研究將繼續吸引學者、學生的關注。法國學者王微(F. Wang-Toutain)、美國學者智如(Zhizu)的關於地藏菩薩研究的博士論文代表了目前較高水準,參考資料也頗豐富,值得注意。茲列出筆者所知、所見的相關論文論著目錄,不太全(沒有檢索俄文、韓文等語種文獻,日文資料因太多而擇其要者,一些論文論著可能因沒有見到而有出入),供同行參考。
  一、專著類
  杜鬥城:敦煌本“佛說十王經”校錄研究,甘肅教育出版社,1989年
  陳瑤蒨:近代十王信仰之研究──以《玉曆寶鈔》為探討中心,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1991年碩士論文
  莊明興: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臺灣大學1998年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9年
  王鍾承:地藏十王圖像之研究,臺北藝術大學1999年碩士論文
  潘亮文:中國地藏菩薩像初探,台南藝術學院,1999年
  蔡東益:《地藏經》及其孝道思想之研究,華梵大學2000年碩士論文
  劉素蘭:中國地藏信仰之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2001年碩士論文
  張總:地藏信仰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林廷叡:唐代的幽冥世界觀:地獄十王信仰結構與流變的探討,東海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
  尹富:中國地藏信仰研究,四川大學2005年博士論文
  真鍋廣濟:地藏尊の研究,富山房書店,1941年
  真鍋廣濟:地藏尊の世界,青山書院,1959年
  真鍋廣濟:地藏菩薩の研究,三密堂書店,1960年
  速水鬱:地藏信仰,塙書房,1975年
  櫻井德太郎:地藏信仰,雄山閣,1983年
  松島健:地藏菩薩像(《日本の美術》229號),至文堂,1986年
  望月信成:地藏菩薩——その源と信仰を探る,學生社,1989年
  石川純一郎:地藏の世界,時事通信社,1995年
  De Visser, M.W. The Bodhisattva Ti-Tsang in China and Japan. Berlin, Oesterheld & Co.1914.
  Pak Young-sook(朴英淑), The Cult of Ksitigarbha: an aspect of Korean Buddhist Painting, Ph.D.Diss. of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1981.
  Watanabe, Masako(渡邊雅子). An Iconographic Study of “Ten Kings’ Paintings.” M.A. thesi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84.
  Stephen F. Teiser, 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University of Hawii Press, 1994.
  F. Wang-Toutain, Le Bodhisattva Ksitigarbha en Chine du Ve au ⅩⅢe Siecle. Ph.D.Diss. of EFEO,1992(published by EFEO,1998).
  Zhizu 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zang Cult in Medieval China, Ph.D.Diss. of University of Arizona, 2002.
  二、論文類
  1、敦煌石窟
  塚本善隆:引路菩薩について,(京都)《東方學報》第1期,1931年。後以《引路菩薩信仰と地藏十王信仰》名收入《塚本善隆著作集》第7卷,大東出版社,1975年
  松本榮一:地藏十王圖と引路菩薩,《國華》第515號,1933年
  松本榮一:披帽地藏菩薩の分佈,(東京)《東方學報》第3號,1932年
  松本榮一《敦煌畫の研究》第三章第七節、第八節“披帽地藏菩薩圖”、“十王經圖卷”,東京文化學院,1937年
  王國維:于闐公主供養地藏菩薩畫像跋,《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年
  河原由雄:敦煌畫地藏圖資料,《佛教藝術》第97號,1974年
  諸戶文男:敦煌畫拾遺——三たび、いわゆる玄奘圖と再び披帽地藏菩薩圖について,《東西交涉》第12期,1984年
  杜鬥城:關於敦煌本《佛說十王經》的幾個問題,《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2期
  蕭登福:敦煌寫卷“佛說十王經”之探討、敦煌所見19種“閻羅王授記經”(佛說十王經)之校勘,載蕭登福《敦煌俗文學論叢》,(臺北)商務印書館,1988年
  羅華慶:敦煌地藏圖像和“地藏十王廳”研究,《敦煌研究》1993年第2期
  汪娟《敦煌禮懺文研究》第7章“贊禮地藏菩薩懺悔發願法”,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張總:地藏菩薩十齋日,《藏外佛教文獻》第7輯,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張總:關於《地藏菩薩十齋日》,《藏外佛教文獻》第7輯,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鄧鷗英:敦煌寫本《佛說地藏菩薩經》俗字考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川崎ミチコ:敦煌本“佛說地藏菩薩經”管見,《東洋學研究》第40號,2003年
  王惠民:敦煌321窟、74窟十輪經變考察,《藝術史研究》第6輯,2004年
  王惠民:唐前期敦煌地藏圖像考察,《敦煌研究》2005年第3期
  王惠民:中唐以後敦煌地藏圖像考察,《敦煌研究》2007年 第1期
  2、河南、四川石窟
  常青:龍門石窟地藏菩薩及其有關問題,《中原文物》1993年第4期
  久野美樹:唐代龍門石窟の地藏菩薩像,《女子美術大學研究紀要》第33號,2003年
  苟延一:巴中南龕25號地藏龕淺議,《四川文物》1999年第5期
  姚崇新:廣元的地藏造像及其組合,《藝術史研究》第4輯,2002年
  諸戶文男:披帽地藏菩薩像の成立について——頭巾寶冠說,《東西交涉》第7號,1983年
  諸戶文男:敦煌畫拾遺——三たび、いわゆる玄奘圖と再び披帽地藏菩薩圖について,《東西交涉》第12號,1984年
  諸戶文男:中國四川省大足石刻の披帽地藏菩薩像,《東西交涉》第19號,1986年
  胡良學、蔣德才:大足石刻的地藏造像初識,《四川文物》1997年第2期
  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等:大足寶頂山大佛灣地藏與十佛、十王、地獄變龕勘查報告,《大足石刻研究文集》(3),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2年
  陳明光:重慶大足寶頂山大佛灣第20號龕遺存經變造像的調查與研究——兼探《十王經變》與《地獄變》的異同,《藝術史研究》第4輯,2002年
  宋朗秋、張興玉:大足石刻中的地藏信仰與“末法”思潮的影響,《大足石刻研究文集》(5),重慶出版社,2005年
  3、其他
  釋清潭:地藏菩薩形像考,《國華》154號,1902年
  石守謙:有關地獄十王圖與其東傳日本的幾個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第56本第3分冊,1985年
  汪玉祥:中國地獄“十殿”信仰的起源,《古代西南絲綢之路研究》第2輯,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年
  聶士全:地藏信仰與金地藏研究述評,《法音》1996年第7期
  羅世平:地藏十王圖像的遺存及其信仰,《唐研究》第4卷,1998年
  羅世平:龜茲地區地藏菩薩的遺存與地藏信仰的西傳,1998年9月“唐代西域與西域文明——安西大都護府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
  汪娟:歷代地藏懺儀析論,《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4卷,1999年
  張總:初唐閻羅圖像與刻經——以齊士員獻陵造像拓本為中心,《唐研究》第6卷,2000年
  張總:“閻羅王授記經”綴補研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5卷,2001年
  杜鬥城:《地府十王拔度儀》及其有關問題,《敦煌學與中國史研究論集》,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杜鬥城:流傳于日本的《十王生七經》與《地藏十王經》,鄭炳林主編《敦煌佛教藝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
  李小強:簡述唐宋時期地藏與淨土之關係,《大足石刻研究文集》(3),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
  黨豔妮:晚唐五代敦煌的十王信仰,《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化論文集》下冊,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
  黨豔妮:《俄藏敦煌文獻》中《閻羅王授記經》綴合研究,《敦煌研究》2007年第2期
  雷德侯(Ledderose, Lothar)著、張總等譯《萬物》,第7章《地獄的官府面貌》(The Bureaucracy of Hell),三聯書店,2005年。參同氏:A King of Hell(十王圖), 載《鈴木敬先生還曆紀念中國繪畫史論集》(吉川弘文館,1981年);Kings of Hell(冥府的王者),載《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藝術史組”( 中央研究院,1981年)。按:前者是指柏林博物館藏的一幅十王圖,後者是指多種十王圖。
  陳登武:論唐代地獄審判的法制意義——以《佛說十王經》為中心,《法制史研究》總3期,2002年
  陳登武:十殿閻王地獄審判的原型——以《佛說十王經》為中心,《臺灣宗教研究通訊》總6期,2004年
  荒見泰史:關於地藏十王成立和演變的若干問題,敦煌研究院《2004年石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尹富:地藏菩薩及其信仰傳入中國時代考,《四川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2期
  尹富:十齋日補說,《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1期
  尹富:地藏菩薩誕日的產生時代及其相關宗教民俗活動論述,《中華文史論叢》2007年第1輯
  尹富:中國早期地藏信仰狀況論考,《文史哲》2007年第4期
  尹富:《地藏菩薩本願經》綜考,《四川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松本文三郎:地藏三經について,《無盡燈》,1917年。參1924年出版的《佛典の研究》。
  中村又衛:日蓮聖人の十王讚歎鈔を讀みて,《法華》11號,1929年
  松本榮一:地藏十王圖と引路菩薩,《國華》第515號,1933年
  松本榮一《敦煌畫の研究》第三章第七節、第八節“披帽地藏菩薩圖”、“十王經圖卷”,東京文化學院,1937年
  松本榮一:敦煌本十王經圖卷雜考,《國華》621號,1942年
  酒井忠夫:十王信仰に關する諸問題及び閻羅王受記經,《齋藤先生古稀祝賀紀念論文集》,刀江書院,1937年
  穀真道:我國に於ける地藏菩薩像について,《密教研究》67號,1938年
  仁井田陞:敦煌發見十王經圖卷に見ぇたる刑法史料,(京都)《東方學報》第25卷3號,1938年
  禿氏佑祥:十王經と十王圖,《龍谷大學佛教史學論叢》,1939年
  泉芳璟:十王經の研究,《大穀學報》第22卷4號,1941年
  岡本三郎:敦煌發見十王經圖卷に見ぇる獄門の犬について,《東洋學研究》第1卷,1943年
  和歌森太郎:地藏信仰について,《宗教研究》第124號,1951年2月
  真鍋廣濟:地藏典籍に關する諸問題,《龍谷大學論集》第357號,1957年
  星野俊英:地藏菩薩儀軌考,《豐山學報》第7卷,1961年
  Soymie, Michel:地藏の獅子について,《東方宗教》第19號,1962年
  禿氏佑祥、小川貫弌:十王生七經贊圖卷の構造,《西域文化研究》第5卷,法藏館,1962年
  太田古樸:地藏菩薩の諸種の像容(1—6),《史跡と美術》33卷6、7、8、10號,34卷9、10號,1963年7、8、10月,1964年1、11、12月
  田中一松:陸信忠十王圖,《國華》第878號,1965年3月
  西義雄:地藏菩薩の源流思想の研究,金倉圓照博士古稀紀念《印度學佛教學論集》,平樂寺書店,1966年
  岩佐貫三:敦煌本十王經圖卷と動物神判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4卷1號,1965年12月
  岩佐貫三:十王思想の成立過程における二三の問題——主として西域的資料を中心として,《宗教研究》190號,1967年3月(《東洋學研究》2號,1967年8月)
  三上次男:唐咸亨元年銘の碑像と地藏像,《古美術》第18號,1967年
  永井信一:地藏菩薩の信仰——その雕像を中心に,《古美術》第23號,1968年
  永井信一:地藏菩薩半跏像について,《女子美術大學紀要》第2號,1969年
  速水鬱:日本古代貴族社會にぉける地藏信仰の展開,《北海道大學文學部紀要》17卷1號,1969年
  高田修:地獄と地獄變,《佛教美術史論考》,中央公論美術出版社,1969年
  小西瑛子:“地藏菩薩靈驗記”について,《元興寺佛教民俗資料研究所年報》第5號,1971年
  鄭學權:十王經の一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1卷1號,1972年12月
  久野健:地藏菩薩像の變遷,Museum(東京國立博物館美術志)247號,1971年。又載《平安初期雕刻史の研究》,吉川弘文館,1974年
  渡邊隆生:地藏研究とその經典,《三藏》第49號,1973年
  梶穀亮治:日本における十王圖の成立と展開,《佛教藝術》第97號,1974年
  中野照男:朝鮮の地藏十王圖について——日本傳來品を中心として,《佛教藝術》第97號,1974年
  佐和隆研:地藏菩薩の展開,《佛教藝術》第97號,1974年
  毛利久:地藏菩薩の形相,《佛教藝術》第97號,1974年
  日野西真定:日本にぉける地藏信仰,《佛教藝術》第97號,1974年
  川勝政太郎:石造地藏,《佛教藝術》第97號,1974年
  金岡秀友:地藏、閻魔の一體說——思想史的系譜,《江上波夫教授古稀紀念論集》“民族、文化篇”,山河出版社,1977年
  淺井和春:平安前期地藏菩薩像の研究,《東京國立博物館紀要》第22(1)號,1986年
  吉岡義豐:中國民間の地獄十王信仰について,《川崎大師教學研究所紀要》第1卷“佛教文化論集”,1975年。又載《吉岡義豐著作集》第1卷,五月書房,1989年
  清水邦彥:《地藏菩薩應驗記》の基礎的研究,《日本文化研究》3號,1992年3月
  清水邦彥:《地藏十王經》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1卷1號,2002年12月
  鷹巢純:目連救母說話圖像と六道十王圖,《佛教藝術》203號,1992年7月
  鷹巢純:茨木市水尾本六道十王圖について——圖像とその構成を中心に,《佛教藝術》236號,1998年1月
  小南一郎:十王經をめぐる信仰と儀禮,載吉川忠夫主編《唐代の宗教》,朋友書店,2000年
  小南一郎:“十王經”の形成と隋唐の民眾信仰,《東方學報》第74冊,2002年
  金永晃:大乘佛教の菩薩信仰——地藏菩薩を中心に,《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年報》第26號,2004年
  4、西文
  Soymie, Michel, Notes d’iconographie chinoise: les acolytes de Ti-tsang (1、2), Arts Asiatiques 14、16,1966、1967
  Soymie, Michel, Les dix jours de jeune de Ksitigarbha, Contributions aux Etudes de Touen-Houng vol.1, 1979(中譯本《敦煌寫本中的地藏十齋日》,載《法國學者敦煌學論文選萃》,中華書局,1993年)
  Gabian, Annearie von. Ksitigarbha-cult in Zentralasien, Buchillustrationen aus den Turfan-Funded, Indologen-Tatung. 1973(葛瑪麗《吐魯番發現的回鶻文地藏十王經卷插圖殘片》)
  Pak Young-sook,Ksitigarbha as supreme Lord of the Underworld, Oriental Art 23-1, 1977
  Stephen F. Teiser, Having Once Died and Returned to Life Representations of Hell in Medieval China, Ha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48, 1988.
  Stephen F.Teiser, Picturing Purgatory:Illustrated Versions of 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Images de Dunhuang(Memoires Archeologiques 24),EFEO, 2000
  Zieme, Peter. Eit alttürkisches Fragment des Ksitigarbha-Sutras aus B?z?klik, Altorientalische Forschungen 17-2, 1990
  Cheeyun Lilian Kwon, A Repositioning of a Medieval Painting Monument: the Ten Kings at the Seikado Library(靜嘉堂), Oriental Art 46-5,2000
  Zhiru, The Ksitigarbha Connection: A Missing Piece in the Chinese History of Pure Land Buddhism, SCEAR (Studies of Central and East Asian Religions )12/13, 2001-2002
  Zhiru, The Maitreya Connection in the Tang Development of Dizang Worship,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65-1, June 2005
  Shi Zhiru,No Text,only Images:the Veneration of Dizang and Guanyi at Sichuang Beishan, Bodhisattva Avalokitesvara and Modern Society,Dhama Drum Publishing Corp. 2007
  附錄:地藏相關佛教文獻資料
  地藏信仰資料可分三組:顯教經典;密教經典;疑偽經與民間傳說。
  1、顯教經典
  北涼失譯名《大方廣十輪經》8卷,T13No.410;
  玄奘《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10卷,T13No.411;
  實叉難陀《地藏菩薩本願經》2卷,T13No.412;
  那連提耶舍《大方等大集經》卷57“須彌藏分”,T13No.397;
  菩提流支《佛名經》12卷,T14No.440;
  菩提燈《占察善惡業報經》2卷,T17No.839;
  2、密教經典
  失譯名《地藏菩薩陀羅尼經》1卷,T20No.1159;
  善無畏(輸婆迦羅)《地藏菩薩儀軌》1卷,T20No.1158;
  菩提流支《不空絹索神變真言經》30卷,T20No.1092;
  阿地瞿多《陀羅尼集經》12卷,T18No.901;
  善無畏、一行《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7卷,T18No.848;
  不空《八大菩薩曼荼羅經》1卷,T20No.1167;
  不空《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贊》1卷,T13No.413;
  失譯名《地藏大道心驅策法》1卷,T20No.1159。
  3、疑偽經與民間傳說
  日本假託不空撰述《延命地藏經》
  常謹《地藏菩薩靈驗記》1卷,《續藏經》第149冊。
  敦煌遺書中與地藏相關的寫本有多種,除《閻羅王受記經》外,均不見經藏。
  失譯名《地藏菩薩經》,敦煌文獻中有20餘件,經藏未收。法藏2289、2873、3748、3932號;英藏431、2247、4489、5458、5531、5618、5672、5677、6257、6983、7598+北圖新1537/唐69+S.2815號,其中英藏4489有寫經題記,無經文;俄藏孟1293、1293A、2720、2721號;日本久保總美術館1件;北圖5966、8347、8276、8277號;上博1件(41379號)、上圖1件(812481號)、安思遠藏1件等。
  藏川述《閻羅王受記經》(十王經),敦煌文獻中有30余件,敦煌以外的佛教文獻中也有保存,分3類。
  (1)、《十王經圖贊》,6件:P.2003、P.4523+W80(有圖無文)、P.2870、W78+W212+S.3961、日本久保總美術館1件(前部《地藏菩薩經》,後部為本圖贊),日本天理圖書館1件(插圖本回鶻文《十王經》)。
  (2)、《十王經贊述》,有贊文無圖:P.2249(雜寫經名)、P.3761、北圖8259號等。
  (3)、《十王經》,無贊圖,占了多數:P.5580、S.3147、S.2489、S.7598+北圖新1537號(唐69號)+S.2815、S.4530、S.4805、S.4890、S.5450、S.5531、S.5544、S.5585、S.6230、S.7598號,北圖8254—8258號,上博41379號,書道博物館1件等。俄藏舊931(孟1302)、舊803(孟1303)、舊6099+舊143(孟6099+孟1304)、舊3862、舊3906、舊4560+舊5267+舊5277、舊6611+6612、舊11034號等。
  一般經首題全稱《佛說閻羅王受記四眾逆修生七齋功德經》,經尾略稱《閻羅王受記經》,配有插圖的經文則稱《十王經》,現在學者多將二者統稱《十王經》,該經未入正藏,但流行於世,這是不對的,《續藏經》第150冊收錄《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2種,無插圖,第2種注雲“依朝鮮刻本”,與敦煌本相同。《大正藏》圖像部第7冊收有插圖本《十王經》,文字、首題同《續藏經》中的第2種。還有回鶻文、西夏文等少數民族文字本。《十王經》雜糅多種佛教、道教思想與教義而成,宣傳生前、死後修十齋,具體描繪了陰間十王,成書約在晚唐,有《十王經》和《十王經圖贊》二種形式,多數寫本記“成都大聖慈寺藏川述”,P.2249題“成都府大慈沙門藏川述贊”,稱述贊不稱著作,大約是藏川對已有的《十王經》加了圖贊,用於講經。《十王經》約在唐末從四川傳入各地,敦煌文獻中有插圖本《十王經》4件,另有一件有圖無文,還有一件回鶻文插圖本。敦煌文獻中沒有圖像的《十王經》有20多份,研究者甚多。最早有年代可考的約是908年一位85歲老人的若干寫經(S.4530、北圖8258等),S.6230號《十王經》有同光四年(926)紀年。S.3147號首尾完整,無插圖,首題“佛說閻羅王受記四眾逆修生七齋往生淨土經”,卷末題“界比丘道真受持”,即三界寺道真使用的經文,而道真生活在10世紀中葉。北圖8254號《十王經》尾題“比丘道真受持”。據上,推測該經在敦煌流行的時間在五代宋時期。
  《地藏菩薩十齋日》,17件,經藏未收。一類:北大D.074號;二類:S.4175、S.2565+P.3024、P.3809號;三類:S.2143、S.5541、S.6897、上博48號;四類:S.2568、S.4443、S.5892、P.3011、北圖6878號,英藏藏文Ch.9II、法藏藏文Pt.941號;五類:P.3795、S.2567號等。
  敦煌寫本《贊禮地藏菩薩懺悔發願法》。北圖8422號。
  敦煌寫本《地藏菩薩印》。北圖8737號。
  敦煌寫本《地藏略儀》。P.4814(5)號。
  敦煌寫本十王經變榜題底稿。P.3304號。正面為《本際經》,背面為若干壁畫榜題底稿,第一篇是十王經變榜題(但結尾卻有“大目乾連於此鐵床地獄勸化獄卒救母時”一句,雖然榆林窟19窟目連變相與十王經變有類似之處,但《目連變文》中並沒有《十王經》文字,而敦煌文獻中插圖本《十王經》中最後一圖都有沒有頭光的比丘形像,從此榜題底稿看,此比丘不是地藏,而是目連)。(文/王惠民)

 

相關文章:
地藏信仰與金地藏研究述評 聶士全 緣氣:(6111)
淺議九華山地藏信仰 緣氣:(6206)
中國地藏信仰之研究 劉素蘭 緣氣:(7764)
地藏信仰與現代文明 黃複彩 緣氣:(6295)

上一篇(地藏信仰與金地藏研究述評) 回目錄 下一篇(地藏王菩薩因何名為地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