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台灣、香港雙方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第二屆台港文化合作論壇」日前於學學文創志業舉辦,各方文創菁英共聚一堂!大家一致認為,台港的原創精神及原創設計都走在大陸前頭,應該建立合作交流平台,認識彼此,結合兩地的專業文化優勢,進行文化合作才能形成龐大的力量,共同拓展大陸市場。
此次論壇根據9類文創產業進行討論,包括數碼娛樂、電影、出版、數位廣告、視覺傳達設計、時尚生活品牌、工業設計、建築與空間設計以及設計教育等。多數結論都同意,台港兩地生活型態相近,原創內容大部分皆優於大陸,雙方的軟實力有目共睹,可是絕不能單打獨鬥;兩地的合作將成為大陸,甚至是世界的接口,以作為未來的定位。
如何讓台港兩地美學品牌合作發展大陸市場?結論中提到,期望台灣政府可以提供好地段的閒置空間,像佔地4.5公頃的華山文創園區中有4,000坪的室內空間,可提供品牌進駐;每年12月1日湧入3,000人次以上的簡單生活節,更可讓香港設計師一同參與盛會。
從代理到自創品牌
專家也建議,台灣可先代理國際品牌吸取經驗,最後聘請設計師自創品牌,或是邀請知名設計師跨界設計系列商品或櫥窗,造成話題可為品牌宣傳。此外,他們期望擁有銷售平台的企業,可以用買斷商品等方式支持設計師;成熟企業品牌可先從小處開始,提供免費場地,撥出角落讓年輕創作者展示作品。
嘉裕大中華區副總經理、凱納爾國際貿易董事長溫筱鴻也表示,台灣台元紡織旗下的台享公司將成立品牌「因為設計(In Design)」,與30至40位國內設計師合作,產品量產要有通路並不容易,所以將會有100坪的店面,位於敦化南路與忠孝東路口,在今年10月5日開幕,希望創造平台協助設計師們展現自己。
視覺傳達設計產業組提到,應整合台港特有的文化創意,以進軍中國市場,提升大陸市場的品質。元平設計設計總監蕭文平說,他到大陸看到當地的施工及設計品質都不夠國際化,因此台港文創產業的國際觀和獨有的專業觀點,也會成為到中國發展的優勢。
農產品生活品牌「掌生穀粒」向農業致敬,傳遞台灣人生活態度,採用花布包裝農作物,以文字和包裝感動人心,勇於做不同嘗試,希望若有機會到中國大陸,以台灣品牌和文化的力量,影響當地民眾對待土地的態度和方式。
販售一種生活態度
唐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佑宗提到,大陸產業目前一般著重在「量」,台港則是不斷地在「質」方面做準備。比如台灣在中國經營茶品牌,往往都會提到產品來自台灣,「我們不只賣茶,還賣一種生活態度」。他說,華人可與西方競爭的部分就是生活價值,陳述自己獨特的文化,才能凸顯差異。
電影產業組也贊成類似論點。香港本土製作的電影這幾年產量銳減,亟需健全在地電影的元素和特色;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認為,不應該過度依賴大陸或國際市場而放棄本土特色,因為本地觀眾支持才會被國際接受,「沒本土化就沒有國際化;沒本土文化,電影也不會有價值」。
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文化委員會召集人、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徐莉玲表示,兩地在文創產業長期建構的國際人脈,與培養出的在地專業人士,時間都比中國大陸早,加上兩地的產學實力,藉著交流平台,互換資訊,更能促進彼此認識,進一步合作。
她表示,國際時尚品牌擁有亞洲市場的龐大客戶族群,全球知名時尚品牌紛紛到中國市場展店,顯見華人經濟圈消費力成長可期,但反觀華人設計師常因沒有自己的舞台,所以必須到 紐約、巴黎、米蘭等地的國際舞台參展。
徐莉玲說,兩岸三地應嘗試舉辦大型國際展覽,邀請國際設計師一同參與,從中發掘優秀的華人設計師,結合大企業的生產能力與之合作,才能創造出華人的時尚品牌。
以往國際企業及品牌,為了進攻中國大陸市場,不管在人才錄用或代理業務方面都與台港華人接觸,藉此瞭解中國市場;香港具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對於智慧財產權保護、代理合約條款等都相對熟悉,台灣應該結合香港的力量,將自己的設計與製造實力轉換成「自創品牌」,兩地產業經營者將找到共識,成為深度合作的夥伴。【2012/09/23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