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經營/數字 始終來自人性
【經濟日報╱張寶誠】
組織為了達成目標,必須設定有效的發展策略,並且將整體策略目標延伸變成部門目標、每個部門的目標再仔細地延伸下去變成個人目標,然後,進一步藉由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PI),以數量化的方式清楚地衡量企業的經營績效,以達到提升營運優勢。
因此,對「數字」保持高敏感度是各階領導者必備的能力。舉凡單位的營業額、利潤、成本、銷售數量、顧客數、市場占有率等構面的數字都應如數家珍,一遇到詢問,隨時都能明確說明。
不僅如此,一位高績效的領導者更會持續擴大能力的養成範圍,進一步掌握包括競爭對手、所屬產業、國際情勢等數字,並深入剖析數字代表的意義。
領導者養成對數字的敏感度,可據以作為決策的判斷。舉例來說,當組織展開年度目標後,必須周延並有效地連結績效關鍵指標,策略與目標方能深化。透過數字的填報、彙整、統合,亦能協助領導者對於策略目標釐清脈絡、強化邏輯、掌握關鍵,順利展開執行步驟。同時,領導者更能藉由對各項KPI數字的執行、改善、追蹤來進行因果分析,掌握績效驅動因素(如技術、人員、組織、獎酬)作為改進實現目標的工作流程,以確保每位成員都能朝向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然而,在經營實務上,筆者發覺並非每一位領導者都具備對數字敏感的能力。某些領導者將看財務報表視為畏途,多仰賴財會人員協助處理,甚至抱持著「盡信數字不如無數字」的想法與態度。
領導者抱持這種想法「是對,也不對」。的確,當多數人看到各種結果以數字方式呈現時,經常就會深信不疑,進而忽略了需要審視其中的內容,衡量現實環境,須以客觀的角度進行思考,否則容易遭受到數字的矇騙。因此,領導者除了對數字精明之外,更別忘了數字始終來自人性,更需從中讀取「人心」,推敲隱含在數字背後的故事。
舉例來說,某業務團隊於業績達到目標,領導者除了給予激勵、鼓舞外,也需進一步了解該團隊於人員的教育訓練、顧客服務等數字的表現,並與其他單位的數字作多方衡量評估,明白該團隊所呈現的數字真實意義,究竟代表是優還是劣?是低於一般平均值,還是優於最高標準,然後藉此觀察,找出盲點,給予團隊應興應革建議,以促進團隊朝向正向的發展。
素有日本流通之父美譽的日本7-ELEVEN執行長鈴木敏文(Suzuki Toshifumi)曾說:「從數字深處讀取人心,數字才是活的,才不會只是一堆數字罷了。」
領導者養成對數字的敏銳度是處事的原則,更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絕不能等閒視之。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2012/02/20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