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熾燃空行母》& 《懷攝九尊》 灌頂 阿貲達顯密佛學會 放生.煙供法會 2024大白傘蓋佛母祈福/消災/迴遮法會
 
 
 
 
 
 
 
弘揚佛法 行銷規劃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心靈.心理.管理搜尋
地區:
分類
精選顯密資訊
  PLIBC
雪謙寺 
SMTB
寧瑪巴噶陀大圓滿虹光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台灣蒙藏文化中心
喇嘛網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六祖壇經》的思想與修行方法研究   
轉寄 列印 迴響 閱讀尺
加入會員
更新日期:2009/12/24 08:59:41

 

喇嘛網 日期:2009/12/24 06:54:22   編輯部 報導

 

《六祖壇經》的思想與修行方法研究  指導教授:陳一峯

主要在藉由研究《六祖壇經》了解生命的方向,找出安心立命的修行方法和擁有六祖惠能的智慧。


希望藉由六祖惠能「明心見性」的核心思想,無念、無住、無相的三無法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住坐臥,常行直心,知曉佛法在世間,找出自己該如何在滾滾紅塵中自處,進而影響其他人之生活觀,提升人們的智慧,安撫眾人的靈魂,喚起眾人本自具有的佛性,希冀能為這混亂的社會提出一點安身立命的意見,為自己及社會提供一個可行的方針,讓眾人依循,不再迷惘,讓社會減少紛爭,使世界能更加祥和。

 


希望透過自己的研究能讓個人和社會有小小的改變、些許的不同,為這社會盡一小小的力量。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95/碩士/  研究生:黃勤聯   指導教授:陳一峯

 

陳一峯副教授

陳一峰副教授

職  稱

副教授

聯絡電話

 06-2133111  06-2133111 分機904

電子信箱

xifeng61@mail.nutn.edu.tw

最高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授課課表 98學年度第1學期授課課表
研究專長

文化哲學、知識論、形上學

教授課程

理則學、人類學、社會人類學、哲學概論、科技與人文、人生哲學、知識與方法

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師資

◎本文延伸閱讀與佛法研究資料庫- ◎本文延伸閱讀與佛法研究資料庫-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政治大學圖書館NCCU網站 

國立成功大學數位論文全文 系統     台灣師範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NTU LIBRARY

佛教高階經營師與講師培訓班-

國際學士院主辦〈一年培訓 後可銜接 國際學士院營管理碩士﹝一年取得﹞-資格大專畢* 三年以上工作經驗*不限科系*只酌收成本及材料費*利用星期六或日半天上課*2009年3月開課*電話報名27196696〉

◎經營研究高階人才培養 搖籃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2
第二章 六祖惠能與《壇經》................................................3
第一節 六祖惠能之生平事蹟...............................................3
一、生平背景.........................................................3
二、思想淵源.........................................................4
第二節 《壇經》版本.....................................................7
一、壇經原本.........................................................7
二、敦煌本...........................................................7
三、惠昕本...........................................................8
四、契嵩本...........................................................8
五、德異本...........................................................8
六、宗寶本...........................................................9
第三節《壇經》內容與所見之偈與頌.......................................12
一、《壇經》內容概要................................................12
二、《壇經》所見之偈與頌............................................16
第三章 壇經之思想 .......................................................30
第一節 明心見性——壇經的中心命題......................................30
一、明心見性之涵義..................................................30
二、明心見性於各篇經文中的呈現......................................30
第二節 心性之實義——三無法門..........................................40
一、無念為宗........................................................40
二、無相為體........................................................44
三、無住為本........................................................46
第三節 明心見性的修行..................................................50
一、般若自性........................................................50
二、不二之法........................................................52
三、自性五分法身香..................................................53
四、無相懺悔........................................................54
五、無相三歸依戒....................................................55
六、一體三身自性佛..................................................56
七、四智............................................................58
第四節 修行中的困惑與解答..............................................60
一、福德、功德......................................................60
二、淨土遠近........................................................62
三、坐禪與禪定......................................................65
四、戒定慧..........................................................67
第五節 說法要領與本宗傳續..............................................70
一、三科法門........................................................70
二、三十六對法......................................................71
三、如何問答........................................................73
四、成就佛智........................................................74
五、佛法源流........................................................75
第四章 壇經的傳佈........................................................80
第一節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80
一、自心自性........................................................81
二、頓悟成佛........................................................81
第二節 五家七宗........................................................83
一、臨濟宗..........................................................83
二、溈仰宗..........................................................84
三、曹洞宗..........................................................85
四、雲門宗..........................................................86
五、法眼宗..........................................................87
六、楊歧派..........................................................88
七、黃龍派..........................................................88

第五章 結語.......................................................... ...91

參考書目.................................................................表1 《壇經》諸本的差別………………………………………………………………… 30
表2 《壇經》所見之偈與頌……………………………………………………………… 31
表3 《壇經》中的明心見性……………………………………………………………… 32
表4 《壇經》中的三無法門……………………………………………………………… 33
表5 戒定慧的比較………………………………………………………………………… 34
表6禪宗源流……………………………………………………………………………… 35
表7 五家七宗……………………………………………………………………………… 36


延伸閱讀:【數位佛學院】【利美知識



一、藏經部(依大正藏冊次排列)
1、 唐、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藏》 第五冊,編號220。
2、後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一,《大正藏》第九冊。
3、宋、慧嚴等,《大般涅槃經》卷八,《大正藏》第十二冊,編號375。
4、元魏、菩提流支譯,《入楞伽經》卷七,《大正藏》第十六冊,編號671。
5、龍樹菩薩造,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第二十五冊,編號1509。
6、法藏《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大正藏》第四十五冊。
7、唐、法海集,《南宗頓教最上乘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六祖慧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編號2007。
8、隋、僧燦,《信心銘》,《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編號2010。
9、唐、永嘉玄覺,《禪宗永嘉集》,《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編號2013。
10、元、宗寶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
11、唐、徳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大正藏》第四十八冊。
12、宋、智昭集,《人天眼目》,《大正藏》 第四十八冊。
13、梁、慧皎,《高僧傳》,《大正藏》第五十冊,編號2059。
14、唐、道宣,《續高僧傳》,《大正藏》第五十冊,編號2060。
15、宋、契嵩,《鐔津文集》卷11,《大正藏》第五十二冊,編號2115。
16、唐、法眼禪師,《宗門十規論》,《卍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三冊。
17、唐、慧海,《頓悟入道要門論》,《卍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三冊。
18、宋、守遂註,《溈山警策註》後跋,《卍續藏經》第一百一十一冊。
19、《六祖壇經流行本敦煌本合刊》,臺北:慧炬出版社,民90年11月初版12 刷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丁福保,《六祖壇經箋註》,觀世音佛經印送會。
2、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臺北:天華,1987。
3、巴壺天,〈禪的思想〉,《禪學論文集》,臺北: 大乘文化,民65 年10 月初版。
4、印順,〈神會與壇經——評胡適禪宗史的一個重要問題〉,《六祖壇經研究論集》。臺北: 大乘文化,民65 年10 月初版。
5、印順,《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臺北:正聞,民57年。
6、印順,《中國禪宗史》,臺北:正聞,民72 年3版。
7、印順,《佛在人間》,臺北:正聞,民7 6年。
8、印順,《佛法是救世之光》,臺北:正聞,民76 年。
9、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臺北:正聞,民78年。
10、印順,《如來藏之研究》,臺北:正聞,民79 年。
11、印順,《空之探究》,臺北:正聞,民81 年6 版。
12、印順,《成佛之道》,臺北:正聞,民82 年修訂版。
13、牟宗三,《佛性與般若》,臺北:學生書局,1997 年修定版六刷。
14、冉雲華,《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臺北:東大,民84 年初版。
15、朱志學,《壇經思想之圓教旨趣》,臺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民86 年。
16、朱鋒,《法眼之祖-文益大師傳》,臺北:佛光,民94年4月出版。
17、刑東風釋譯,《神會語錄》,臺北:佛光,民85年初版。
18、何國銓,《中國禪學思想之研究》,臺北:文津,民76 年版。
19、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臺北:中華書局,1979 年。
20、李申釋譯,《六祖壇經》,臺灣:佛光,民86 年初版。
21、李安綱,《雲門大師傳》,臺北:佛光,民86年11月出版。
22、吳言生,《臨濟宗初祖:臨濟大師傳》,臺北:佛光,民87年6月出版。
23、吳汝鈞,《佛學研究方法論》,臺北:學生書局,民85 年增定版。
24、吳汝鈞,《佛教的概念與方法》,臺北:商務,民81 年初版二刷。
25、吳汝鈞,《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民87 年初版二刷。
26、吳汝鈞,《游戲三昧: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臺北:學生書局,民82 年初版。
27、吳汝鈞,《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民84 年初版二刷。
28、屈大成,《中國佛教思想中之頓漸觀念》,臺北:文津,民89 年初版。
29、東方佛教學院編註,《六祖壇經註釋》,臺北:佛光,民59年初版。
30、洪修平,《中國禪學思想史》,臺北:文津,民87 年初版二刷。
31、胡適,〈壇經考之一 ——跋曹溪大師別傳〉,《六祖壇經研究論集》,臺北: 大乘文化,民65 年10 月初版。
32、胡適,〈壇經考之二 ——記北宋本的六祖壇經〉,《六祖壇經研究論集》,臺北: 大乘文化,民65 年10 月初版。
33、胡適,〈中國禪學之發展〉,《禪宗思想與歷史》。
34、陳寅恪,〈禪宗六祖傳法偈之分析〉,《六祖壇經研究論集》。
35、陳榮波著,《禪海之筏》,臺灣:志文,1993 年再版。
36、郭朋,《壇經校釋》,臺北:文津,民84 年初版。
37、張曼濤主編《禪學論文集》臺北:大乘文化,1976 年10 月
38、張曼濤主編《六祖壇經研究論集》,臺北:大乘文化,1976 年10 月
39、張曼濤主編《禪宗思想與歷史》,臺北:大乘文化,1978 年9 月
40、梁歸智,《仰山小釋迦:仰山慧寂大師傳》,臺北:佛光,民89年4月出版。
41、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卷二,香港:崇基書局,1980年11月三版。
42、馮學成,《曹洞宗開宗祖師:洞山良价大師傳》,臺北:佛光,民89年7月出版。
43、傅偉勳,《佛教思想的現代探索》,臺北:東大,民84 年初版。
44、鈴木大拙,〈禪:答胡適博士〉,《禪學論文集》。
45、鈴木大拙,《禪者的思索》,中國青年,民81年。
46、楊惠南,《惠能》,臺北:東大,民82 年初版。
47、楊惠南,《佛教思想新論》,臺北:東大,民79年3 版。
48、楊惠南,《禪史與禪思》,臺北:東大,民84 年初版。
49、楊惠南,《佛教思想發展史論》,臺北:東大,民86 年2 版。
50、楊曾文,《唐五代禪宗史》,北京:中國社科院,民84年5月出版。
51、褚柏思,《中國禪宗史話》,臺灣:佛光,民79 年四版。
52、聖嚴法師,《禪與悟》,臺灣:法鼓文化,民88年出版。
53、演培法師,《六祖壇經講記》,臺灣:佛陀教育基金會,民95年
54、趙泗滄,《楊岐方會大師傳》,臺北:佛光,民90年3月初版。
55、趙嗣崇,《黃龍慧南大師傳》,臺北:佛光,民89年9月初版。
56、錢穆,〈六祖壇經大義〉,《六祖壇經研究論集》。
57、錢穆,〈讀六祖壇經〉,《六祖壇經研究論集》。
58、釋恆清,《佛性思想》,臺北:東大,民86 年初版。
59、闞緒良,《溈仰宗開宗祖師:溈山靈祐大師傳》,臺北:佛光,民89年10月初版。
60、顧偉康,《禪宗六變》,臺北:東大,民83 年初版。
61、顧偉康,《禪淨合一流略》,臺北:東大,民86年初版。
三、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名排序)
(一)期刊
1、 方立天,〈性淨自悟-慧能談經的心性論〉,《哲學研究》,1994年第5期。
2、 江淑君,〈論六祖壇經的「明心見性」與「解行雙修」〉,《中國文化月刊》,1997年第203學期。
3、 李昌頤,〈壇經思想的源流〉,《華岡佛學學報》,1983年第六期。壇經思想的源流
4、 陳平坤,〈惠能《壇經》頓教禪法論義〉,《中華佛學研究》,2002年第六期。慧能《壇經》頓教禪法論義
5、 馮煥珍,〈說無念惟宗〉,《中華佛學研究》,2002年第6期。
6、 楊曾文,〈《六祖壇經》諸本的演變和慧能的禪法思想〉,《中國文化》,第6期。
7、 慧廣,〈明心見性-一唯識明心,依般若見性〉,《中國佛教》,三十二卷11期。
8、 釋慧敏,〈戒律與禪定〉,《中國佛學學報》,1993年第6期。戒律與禪定
9、 釋聖嚴,〈中國佛教的特色-禪與禪宗〉,《華岡佛學學報》,1980年第四期。中國佛教的特色----禪與禪宗
10、釋聖嚴,〈六祖壇經的思想〉,《中國佛學學報》,1990年第3期。六祖壇經的思想
 
(二)學位論文
1、 邱君亮,《頓悟與超越-六祖壇經的身心哲學詮釋》,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九十年。
2、高慈穗,《惠能的教育思想》,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二年。
3、曾月娟,《六祖壇經的禪學思想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PDF]

《六祖壇經‧參請機緣第六》摘錄

佛理探究般若淨土兩門大義 

六祖壇經》的般若思想 

心經260: 唐玄奘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yam天空部落


上一篇(換個「健康」的好工作) 回目錄 下一篇(彭淮南慶生許願:國泰民安)

全球慈智部落格
薩迦‧哦巴 Sakya Ngorpa
道果教學--遍德仁波切
四加行--寧瑪巴蓮師傳承
轉識成智與密乘之即身成佛
聖道三要

贊助網站
慧炬機構
本機構創辦人周宣德老居士為宣揚中國佛教文化。

藏傳佛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台灣會議中心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