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為他利,欲正等菩提。發心就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欲求無上正等菩提。
 以十種勝義菩提心貫通菩薩十地,闡明十種波羅蜜多的義理。幾乎每幾乎每 一部「菩提道次第」的著作,都把發心當作大乘道最基本、最重要的修習項目,甚至於用發心來貫通整個大乘道。
 《菩提道次第廣論》論說發心的內容其中共有三篇﹕第一篇,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第二篇,顯示如何發生此心道理﹔第三篇,顯示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西藏佛教一般「修道次第」的論著,皆偏重於說明實踐的方法,即﹕發心的重要,如何引生菩提心、如何修習、如何受持菩薩戒、守護菩薩戒,以及犯戒後如何悔除項目,極少在學理上對發心作進一步的探究。
                                    
                                    
                                    
                                    
                                    
                                    
                                    
                                    
                                    
                                    
                                       | 
主持人 | 
 中華佛學研究所教授陳玉蛟 
 | 
 
  |  
   | 
網路資訊 相關資料 | 
 
   | 
備註其它 | 
 中華佛學學報第三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