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6/03/17 NPO  編輯部 報導

觀音文化百問

——釋隆文  任道容 

 

一、問:什麼叫佛?

 

答:佛,是梵語“佛陀耶”的簡稱,漢語譯為“覺者”。意為徹底覺悟了宇宙人生真實相而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聖人。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十方世界有無量無數諸佛。

 

二、問:什麼叫菩薩?

 

答:菩薩一詞,也是古印度語的簡稱,全稱為“菩提薩垛”,漢語譯為“覺有情”。意為自覺、覺他的有情眾生,不過覺他之行尚未圓滿。

 

三、問:這樣看來菩薩功德比佛還次,可是,我們總是看到觀世音菩薩比佛還更受人們愛戴崇敬這是為什麼?

 

答:菩薩三十二應,十四無畏,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時時處處有感必應,滿諸求願,乃至生老病死苦,亦可為眾生解脫,是一切眾生依怙,勝於父母,世尊曾對觀世音菩薩說:“汝與娑婆眾生有大因緣”。因緣如是,故有如是果。

 

四、問:觀世音菩薩這個名字是她父母給她起的嗎?

 

答:《悲華經大施品受記品》記載:往昔過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時不目旬 太子 (觀世音菩薩因地名)于佛前曾發廣大誓願,寶藏佛隨喜讚歎,即為受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楞嚴經》記載:“世尊!彼佛如來(觀世音佛),歡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五、問:“觀世音”這一詞是什麼函義?

 

答:觀世音,即是以甚深實智明瞭照察一切世界、一切世間眾生音聲的意思。《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釋迦牟尼佛回答無盡意菩薩時說:“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六、問: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是三位菩薩還是同一位菩薩的不同稱謂?

 

答:是同一位菩薩的不同稱謂。這是經典由梵文譯成漢語時出現的問題。對同一梵文不同漢譯家有不同譯法。

 

簡介如下:①觀音-----後漢·支曜譯《成具光明定意經》;②窺音-----東吳·支謙譯《維摩詰經》;③觀世音-----曹魏·康僧鎧譯《無量壽經》;④光世音-----西晉·竺法護譯《光世音大勢至經受決經》;

 

玄奘時代新譯:①觀自在-----唐·玄奘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實叉難陀譯《華嚴經》等;②觀世音、觀音-----唐·般刺密帝譯《首楞嚴經》;唐·伽梵達磨譯《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③觀世自在-----唐·善無畏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持經》。

 

諸翻譯中,以“觀世音”、“觀自在”譯法為主。

 

七、問:到了唐代,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觀世音便略稱觀音,這種說法對嗎?

 

答:此說理由不充分。如上可知:唐代以前譯經家早有略譯為觀音的先例。且非只一家,鳩摩羅什所譯《普門品》偈中就有十五處略譯為觀音,故非唐代為避諱才有略稱的。其次,唐代般剌蜜帝與善無畏等譯經中仍含有“世”字。再次,李世民自稱“皇帝菩薩戒弟子”,發誓“唯以丹誠皈依三寶”,怎能讓本不屬他唐朝子民的觀世音大士屈己而避其諱呢?其實,略稱觀音也或有屬於語言使用方面的問題。

 

八、問:觀自在是什麼意思?

 

答:因深入正觀而得身心自在,名觀自在。唐大顛寶通和尚注“觀自在”極妙:“若信於此,但去靜坐,坐令極靜,舉心動念,有一無位真人,常在赤肉團上,出出入入,這裡親見此菩薩,優遊自在,十方國土,無刹不現身,一刹那間,周遍沙界。十方遊歷遍,不見佛行蹤。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九、問:觀世音觀自在這兩個名號在表法上有何不同?

 

答:“觀世音”重在體現菩薩大悲的一面;“觀自在”主要凸顯菩薩大智的一面。“觀世音”:不住涅磐,入世利人;“觀自在”:雖然入世利人,然不染生死。這兩個名號共同體現了菩薩行者悲智雙運,自覺覺他,圓融圓滿的人生哲學。

 

十、問:印度人怎樣稱呼觀世菩薩呢?

 

答:觀世音梵文Avalokitesvara,印度讀音:“阿縛盧枳低濕伐邏”,漢語意為觀世音,觀自在。

 

十一、問:印度本土佛教已滅,不知今天印度人是否還信奉觀世音菩薩?

 

答:佛教在印度本土早滅亡,但印度人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可以說代代相傳,未曾有減。筆者2005年12月曾到印度朝聖,從北至南,都見神廟,猶其南方新舊大小神廟遍於民間,所敬主神為濕婆天,大自在天。而大自在即濕婆天神的別名。濕婆天即是中國信仰的青頸觀世音。

 

十二、問:濕婆天是印度外道信仰,這與中國頸觀世音有什麼聯繫?

 

答:據印度婆羅門《古事記》一書說,“當大猛惡毒忽然從巨蟒口裡噴出,濕婆天不忍眾生受大苦難,伸開神手,把大猛惡毒握在掌裡,並一口吞下,濕婆天妻子立即扼住濕婆天咽喉,從此濕婆天的脖子被大猛惡毒毒得青黑青黑的。於是,人們就給濕婆天一個別名—青頸者。大悲咒意譯能全面反映這一故事的全貌。大藏經有不空大師所譯 《青頸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經》一卷,可參閱。

 

十三、問:觀音靈感歌中有“三十二應身,十四種無畏”,什麼叫應身?

 

答:應,感應,對應的意思。身,身形。佛菩薩應一切有情眾生的根性或得度的機緣而化現的身形,叫應身,也叫應化身。

 

十四、問:請問觀世音菩薩有哪三十二種應化身?

 

答:《楞嚴經》載有觀世音菩薩自說三十二應身,《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載有三十三種應身——三聖身:佛身,獨覺身,聲聞身;六種天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身;七種人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童男身,童女身;四種佛弟子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姨身;八部護法身-----天人,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伽身;四類婦女身:長者婦,居士婦,宰官婦,婆羅門等婦女身;執金剛神身。

 

實際說來,菩薩無作妙力,應現無方,三十三應,也只總說所謂“百千萬億化閻浮,苦海作渡人舟”應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救度之。

 

十五、問:十四無畏是什麼意思?

 

答:即指菩薩救度眾生的十四類功德力用,大悲:拔眾生種種苦厄,大慈:與眾生種種利樂。

 

十六、問:有哪十四種無畏,願得詳聞?

 

答:《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記載詳明,今依《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作答:觀世音菩薩于:(1)火難、(2)水難、(3)墮崖難、(4)怨賊逼迫難、(5)冤案王難、(6)軍陣險難、(7)咒詛毒藥難、(8)惡鬼毒龍難、(9)惡獸難、(10)毒蛇毒蟲難、(11)雷電風雨難、(12)墮惡趣難、(13)生老病死難、(14)大小三災難等,悉能救拔,讓眾生臨難無畏,身心安穩。總之,凡有臨難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者,一切災難皆得消除,一切利樂皆可現得,一切求願悉皆果遂。

 

十七、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中有男身也有女身,她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

 

答:佛經中釋迦世尊常稱觀世音菩薩“善男子”!《華嚴經》中,佛稱觀世音菩薩為勇猛丈夫。應化身則六道男女皆可現其身形。

 

十八、問:觀音菩薩為何要化現女身形像?

 

答:在中國舊社會中,女人無論在社會地位上還是生理上所受苦難都遠比男人多,菩薩大悲,化身同類女人以接近女人,方便救度。同時,化現美婦倩女,也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的度生方便。

 

十九、問:為什麼在觀世音菩薩的歷代塑像畫像中也有男女兩種形象?

 

答:菩薩本為丈夫身,因一切藝術作品都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在反映生活的同時,總要寄寓表達作者的某種理念願望,因此藝術工作者自然而然便把人類最偉大的母愛融溶於作品的創作中去了。其意或為:菩薩就如同眾生的慈母一樣,時時處處護念著眾生,一切眾生臨當一切苦厄時,只要至心稱名,皆可即時得救,是眾生的大依怙,如子依母。

 

二十、問:觀世音菩薩的藝術作品中大約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女身形象?

 

答:從現有的有關資料看,在東晉前塑繪中幾乎都是男性形象,東晉以後塑繪作品開始出現女性形象。如麥積山石窟北魏觀音像彩塑,面容姣好,神情恬靜祥和。隋唐時代,男性、女性、非男非女形象都有。大約元代後,塑繪者幾乎都創作為美女美婦形象了。

 

廿一、問:中國最早的觀音造像大約始於何時?

 

答:東晉時期,處士戴逵和次子戴禺頁  在山陰(今浙江紹興)靈寶寺製作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善菩薩像,首開觀音造像之先例。

 

廿二、問:觀世音菩薩百千萬億劫來以種種身形游諸國土,無時無處不在尋聲救苦度眾生,難道功德還沒圓滿嗎,現在還是菩薩級別?

 

答: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現是菩薩身份,是菩薩大悲,倒駕慈航,一者為助諸佛教諸菩薩,二者為助諸佛化度眾生。

 

廿三、問:觀世音菩薩的真身常住哪裡呢?

 

答:觀世音菩薩的真實報身常住西方極樂世界,與大勢子菩薩現作阿彌陀佛左右脅侍。

 

廿四、問:觀世音菩薩以後還再成佛嗎?

 

答:《悲華經大施品受記品》中,寶藏如來為觀世音菩薩授記說:“汝為菩薩時已能大作佛事,無量壽佛般涅磐已,正法滅盡,彼土轉名,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所有種種莊嚴,無量無邊,安樂世界所不及也。汝於後夜,在菩提樹下坐金剛座,於一念間,成等正覺,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其佛壽命,九十六億那由他百千劫,般涅磐已,正法住世六十三億劫。”

 

 

廿五、問:釋迦牟尼佛曾為王太子,觀世音菩薩也作過王太子嗎,叫什麼名字?

 

 

 

答:觀世音菩薩于過去久遠劫時,成為轉輪聖王第一太子,名為“不目旬  ” ,見《悲華經》記載。

 

廿六、問:觀世音菩薩的父親是誰?

 

答:菩薩父親即“無諍念”轉輪聖王,阿彌陀佛因地名號。

 

廿七、問:此說有何依據?

 

答:《悲華經大施品受記品》記載“往昔過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有佛世界名刪提嵐,是時大劫,名曰善持,轉輪聖王名無諍念。王有十子,第一太子名曰“不目旬  ”,第二得大勢,第三文殊……”。無諍念轉輪王即今阿彌陀佛因地名號,不目旬   即今觀世音菩薩因地名號。應當說明的是:佛菩薩也有無量父母。上文所答,不過僅就觀世音菩薩無量生中一生而言。

 

廿八、問:觀世音菩薩媽媽是誰,有何依據?

 

答:菩薩母親名“寶應”,南宋祖王秀  所撰《編年通論》第十三卷記載:唐代道宣律祖問天人觀音大士緣起,天人答:“往昔過去劫有王曰莊嚴,夫人寶應。三女妙善,夫人初孕夢吞明月,妙善出生時大地震動,異香天花,遍滿宮室內外,舉國驚異,小公主梵相端莊,有五色雲彌覆其身……後於香山得道果,現千手眼寶像。”

 

廿九、問:電視劇《觀世音菩薩傳》中說,觀世音菩薩的父親是中國古代妙莊王,此說有何依據?

 

答:這一傳說,北宋前便廣泛流傳民間,文字記載見於河南寶豐縣香山寺北宋太師蔡京所書《大悲觀世音菩薩得證果史話》碑。河南《汝州志》也有類似的記載。

 

卅十、問:千手千眼觀音是中國古代楚莊王公主妙善得道而成,有何依據?

 

答:河南《汝州志》記載在春秋時代有一位楚莊王(前631年-前591年)有三個女兒,三女妙善,曾用自己的手和眼睛和藥治癒父親楚莊王的病,後在大香山得道,現千手千眼寶像。

 

卅一、問: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生出千手千眼的異像呢?

 

答:十方世界眾生無邊,十方眾生煩惱無邊,煩惱眾生苦難無邊,無邊苦惱眾生當苦難臨頭時,無不哀號求人救度。一隻手不行,一雙手不夠,十雙手也太少,觀世音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滿一切眾生求願,令一切眾生及時離苦,故生千手千眼,乃至八萬四千母陀羅臂,八萬四千清淨寶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以慈照眾生,八萬四千妙吉祥手以救護有情。千手千眼總顯菩薩利益安樂眾生大慈大悲的救世精神。試看今日中國,可謂舜日堯天,仁風習習,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正是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的現實意義的表現嗎?

 

卅二、問:清代周克復在其所撰《觀音經持驗記》中說:“《香山卷》中稱觀音是妙莊王之女,出家成道而號觀音,此訛也。觀音過去古佛,三十二應隨類度生。或現女身耳,不是才以女身始修成道也”。不知佛教界如何看待這一民間傳說?

 

答:釋迦牟尼佛塵點劫前早已成佛,來此世界已八千返,然而為此界眾生所示現者,作古印度一王太子,再出家,再苦修,再成道。觀世菩薩十方諸國土,無刹不現身。雖早已成佛,為導此方有情向善,再現為妙莊王女,再現為妙善公主,再現出家修苦行,再現證得道果,以宣如來妙法,開眾生佛知見,示眾生佛知見,欲令眾生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道,有何不可?這正是佛法王子代佛宣化的極好事證,何須非議?

 

卅三、問:請問: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的來歷經典上有何依據?

 

答:唐·天竺三藏伽梵達摩所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載:若我(觀音自稱)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菩薩千手千眼無非表法:全身心但為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卅四、問:為什麼觀世音菩薩頭上要頂一尊佛像呢?

 

答:觀世音菩薩頭上頂戴的佛是阿彌陀佛。據經典記載: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在無量阿僧祗劫以來,既曾是師生關係又曾是父子關係。觀世音菩薩頂戴阿彌陀佛既表尊師重道、永遠不忘師恩,又表敬孝父母,養育之恩永遠不忘。佛陀教育眾生要“孝養父母,侍奉師長”,觀世音菩薩給我們作了最好的示範。雖然自己早已成佛了,仍把父母、師長高高頂戴頭上。佛教教義是:人欲止於至善,希賢希聖,首先要做好人,人格完成,佛道方成。

 

卅五、問:觀世音菩薩慈悲不可思議,智慧神力不可思議,她是修什麼道法成正果的呢?

 

答:《大佛頂首楞嚴經觀世菩薩耳根圓通章》觀世音菩薩自述:他回憶自己過去無數億劫前,“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對境聲塵,不以耳聞,而以心聽,靜聞既久,忘聲與心,生滅心滅,十方圓明,即獲諸佛一切智智,即同諸佛清淨法身,於一切法得大自在。

 





主持人
釋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