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與弟子
珍珠之鬘•岡波巴大師全集
智學法師
對於一位具法眼、有證悟、身心之中已經真正地生起了佛法體驗的上師,如果弟子能夠以信賴與恭敬之情,對他如法地承事依止,那麼,證悟一定是指日可待的。
《功德薈萃》第八則
敬禮大寶上師!
至尊大寶達波仁波切又曾這樣教誨說:
對於根器為上、中、下三種類型的大乘道修行人,他們到底需要些怎樣的教法呢?
在此中,共有研究“性相學”的“波羅蜜多”教法所承許的觀點,以及大乘“秘密真言”教法所承許的觀點,兩種類型。
接著,岡波巴大師又教誨說:
其中,“波羅蜜多”教法所承許的觀點,自然是“三士道”的道次第。
三士中的“上士”或稱“勝士”,應該重點先以慈心與悲心來淨治其心,以此為緣,再來證悟究竟的中觀正見。
至於說三士中的“中士”,則先應修習“中士道”的根本教法——“輪回過患”,通過這樣的修習,倘若在心中生起了相應的體驗和強烈的認同,那麼,就能拋棄分心於今生暫時利樂的散亂,而成為一位真實、純然的修行人了。這個時候,一位清淨上師所賦予的引導,又是極其重要的。
在這一階段,又要在慈心、悲心和菩提心方面淨治其心,當這種修養在心中真正生起的時候,那麼,“無論做些什麼,一切都是為了利樂如母有情”這種高尚的情操,也就會真正地體現出來了。
假設缺乏了在菩提心方面的修學,那麼,兩種色身是不會現起的;倘若未能現起兩種色身,那麼,法身也不會真正地顯現,這是因為,色身與法身兩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相互觀待的關係。
假如尚未證悟“法身無生”的道理,那麼,我們就不會逃離輪回[此句義理似欠商榷]。打個比方來說,這就像我們由於墮入了無邊的虛空,而對虛空所產生的恐懼一樣,在虛空裡,要知道,無論我們飄向何方,也都不會超出虛空的範圍;同樣道理,如果尚未證悟“法身無生”的道理,那麼,要知道,無論我們生在何方,也就都非輪回莫屬了。
相反,倘若證悟了“法身無生”的道理,那麼,我們就可以逃離輪回(的牢獄)了。
◎散論菩提心與法身無生
另外,在教法中也有這樣的開示:
除了依靠自己的信心來證悟外,憑藉其他什麼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至尊慈氏彌勒菩薩有偈亦云:
本然之勝義,
當以信心證。
對於那些本來如此的勝義諦,
應當用信心來證悟它。
由此可見,對於一位具法眼、有證悟、身心之中已經真正地生起了佛法體驗的上師,如果弟子能夠以信賴與恭敬之情,對他如法地承事依止,那麼,證悟一定是指日可待的。
反之,如果那所謂的“上師”,(是在“掛羊頭賣狗肉”,)並沒有什麼真正的證悟,那麼,就算弟子從內心深處表現出了信賴與恭敬之情,那麼,恐怕也還是不起什麼作用的。打個比方說,假設印模裡沒有刻出畫面的版線,那麼,即便泥團再好,也是不會印製出精美的“擦擦”佛像來的呀!
接著,岡波巴大師又教誨說:
倘若弟子不具備必要的信賴與恭敬,那麼,縱然師長擁有深妙難言的教導,恐怕也不會產生什麼利益,打個比方說,這就像是乳牛媽媽雖然具有豐富的乳汁可食,而小牛卻不肯張開嘴巴一樣(那又有什麼辦法)。
一位自己的身心之中,已然生起聖法的上師,他是有能力引導一個具有信心和恭敬的弟子的,因而,在修行之初,我們首先是需要上師教導的。基於這種緣故,阿底峽尊者經常教誡所有的弟子們說:
對於具格上師的深信不疑,這可是極端重要的呀!
對於師長,如果不具備應有的信心,那麼,就不會對弟子產生加持;對於一位具備信心的弟子來說,他並不需要太多的教法,只要依靠師長們一個個直擊要害的教導,來腳踏實地地進行有力的實修(也就可以迅速地成就了)。
◎敬信師長
——岡波巴大師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輯·功德薈萃》第八則竟
|
主持人 |
岡波巴大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