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0-11 01:30
  • 中國時報
  • 【陳文和/綜合報導】

 

     二○一二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十日揭曉,由同為美國藉的萊夫科維茨(Robert J. Lefkowitz)與柯比爾卡(Brian K. Kobilka)共獲殊榮,均分八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千五百廿萬元)獎金。兩人的開創性發現揭開了重要的「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內在運作機制,而GPCRs是研發更具療效標靶藥物的關鍵。

 

     六十九歲的萊夫科維茨獲知喜訊後表示:「我最初料想興奮感將會大爆發,結果卻沒有,我只有舒適的麻木感。」五十七歲的柯比爾卡則說,他將把所得獎金當做退休的基金,或將這筆錢遺留給子女。

     瑞典皇家科學院專設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指出,曾有一段極長時期,人類無法了解細胞如何感應環境,以及進行每時每刻的跨越細胞膜兩側的訊息傳遞。科學家過去雖曾推測應與細胞表面某種靈巧受體有關,但對於這些受體具體是由什麼構成,以及相關運作機制的謎團則不得其解。

     萊夫科維茨於一九六八年著手運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成功借助碘同位素的輻射追蹤,揭示了多種細胞受體。其中包括從細胞壁中找出β腎上腺素受體,並對其運作方式取得初步了解。

     其研究團隊接著在一九八○年代獲致下一步重大突破。新加入的柯比爾卡以開創性的方法,從人類基因體(基因組)中找出了β腎上腺素受體的基因密碼。研究人員從而發現β腎上腺素受體本質上與眼球細胞感光受體相似,因而瞭解到存在一整個受體家族,其外形相似且以相同方式發揮功能。這一整個受體家族現在被統稱為G蛋白偶聯受體。當今將近一半的藥物,以及大部分的維生素和毒物,都是以配體形式,與G蛋白偶聯受體結合,以發揮其藥效和作用。

     柯比爾卡並進一步在去年達成了另一重要突破:他的研究團隊在β腎上腺素受體被荷爾蒙激活並向細胞內傳遞訊息的瞬間,捕捉到了彌足珍貴的影像。這不僅是分子生物學歷史上的一項傑作,也是持續數十年的研究工作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