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法中的降伏法也是慈悲的一種表現

洛桑成列·確吉堅贊仁波切

菩提心猶如福慧資糧的點金術,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有什麼言行,只要發起了菩提心,這一切都會被轉化為成佛的資糧。乃至於打罵咒殺等世俗惡行,都可以轉化為成佛的資糧。因為有菩提心攝持的緣故,一切打罵咒殺等粗言惡行,就不會再像世俗常人那樣是受煩惱驅使,嗔恨對方,而是出於恨鐵不成鋼的慈母之心,為了消除對方業障,斷除對方造惡的行為,其中沒有摻雜任何私欲,完全奉行慈悲利他的原則。

  密法裏就有一些威猛的降伏法,比如能致人於死地的誅法。有人可能會懷疑:“佛法不是以慈悲為懷嗎?為什麼會像外道一樣傷害眾生?”是的,慈悲是修行人必須要貫徹于修行始終的生命線,但對於大乘來說,缺少智慧指導的“好好先生”似的慈悲並不足取,唯有慈悲和智慧相結合,悲智雙運才能真正發揮利益眾生的作用。因此在聖者眼中,慈悲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比如以利樂眾生為出發點,憤怒威猛的降伏法也是慈悲的一種表現。對於那些罪惡深重者,如果能斷除他造惡的思想言行,那麼不僅對眾生有利,對他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救度的方便。

  修大威德金剛的成就大師熱羅·多吉紮,他一生中就誅殺了許多法師,甚至包括瑪爾巴大師的兒子達瑪多德。但他在誅殺後,緊接著和大悲結合在一起,把對方的心識直接送往文殊佛國。有的人不理解,認為修持正法不應該殺生,對眾生應當慈悲度化。他解釋說:“對於那些剛強難調的眾生,善法良言是聽不進去的,我本來是教導解脫的甚深捷徑,卻被他們視為邪法惡言誹謗。他們造下謗法重罪後,只有墮入惡趣受苦的悲慘結局,對此,我心中生起難忍的悲心。像他們這樣長期造惡業,難以用善法度化的惡劣眾生,除了強行送到佛國淨土外,實在沒有其他辦法。所以這是我度化眾生的方便!”

  從這裏你能體會到菩提心的重要。做同樣一件事,所帶來的是功德還是惡業,關鍵就在於你的發心,而不是由外在形式來決定。如果沒有菩提心,施展這些威猛的大法只能給自己帶來惡業。反之,如果是出於菩提心的攝持,就能為自己積攢成佛的資糧。就像密勒日巴尊者,出於仇恨的心理而咒殺了三十三人,他為此而付出的代價,是用了九年的苦行來淨罪。密勒日巴咒殺的僅僅是凡夫,都那麼惡業深重。而熱羅·多吉紮誅殺的物件中卻有許多成就者,包括十三位大師級的人物,那他的處境豈不是更危險嗎?如果是為了一己的私利,確實會積下惡業,但他是在大悲心的攝持下,為了眾生的利益而行誅法,因此並沒有感召惡業的果報。

  修行能不能成為大乘道的資糧,過程、形式並不是主要的,完全是取決於我們有沒有菩提心。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有一次受生為船長,運送一批商人出海。在旅途中,他發現其中一人是由海盜裝扮而成,準備搶劫這批商人,商人們對即將發生的危險卻全然不覺。他想,如果告訴商人,商人會殺死海盜,不告訴吧,海盜會殺死商人,無論如何都會讓眾生造業。於是他毅然決定:“這個業不如讓我來承擔,由我來殺死海盜,他們就不會有人造業了。”這樣他解救了雙方,既挽救了商人的性命,又阻止了雙方造作惡業。在這種慈悲利他的菩提心攝持下,他不但沒有因殺人而墮地獄,反而圓滿了無量功德。

  因此雍隴巴說;“此菩提心一旦生起,就能藉之積集資糧,能藉之淨治罪障,也能藉之消除障難。”菩提心能轉化一切。一切善行有了菩提心,功德就會無限增值並轉為成佛的資糧;一切惡行有了菩提心,罪障就會獲得淨治,並且能轉化為成佛資糧,產生無量功德。

 





主持人
確吉堅贊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