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別,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兩個為南傳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傳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爾後傳入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處,故漢傳佛教又稱北傳佛教[1]。傳入中國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為南傳佛教,並不包括在漢傳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傳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後世的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儘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當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的佛教也包括了流傳遠不如大乘佛教廣泛的小乘佛教。
顏色註解:
紅:藏傳佛教出現前的北傳佛教(即後世的漢傳佛教)傳播路線圖
藍:南傳佛教傳播路線圖
本文屬於佛教系列的一部份
基本教義
四聖諦 八正道 十二因緣
五蘊 涅槃 緣起 三無漏學
三寶 波羅密 三法印 佛性
修行位階
佛 菩薩 辟支佛 阿羅漢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人物
釋迦牟尼 十大弟子 龍樹 無著
聖天 世親 鳩摩羅什 菩提達摩
慧遠 智顗 蓮花生 玄奘 惠能
宗派
部派 大乘 小乘 顯教 密教
南傳 藏傳 漢傳
佛教典籍
法華經 華嚴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般若經 心經 金剛經 維摩經
阿含經 法句經 大日經 楞嚴經
圓覺經 藥師經 地藏經 淨土經
大智度論 俱舍論 瑜伽論 壇經
聖地
八聖地 四道場 漢地
相關內容
藝術 制度 歷史 音樂
維基主題:佛教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別,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兩個為
南傳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傳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 ...
延伸閱讀者
日本方面之近代研究起點
釋惠敏
中華佛學研究所 副所長
漢傳佛教流傳區可包括中、日、韓、越南等國家。對於漢傳佛教的近代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從教史、教理兩方面來說明。首先,關於漢傳佛教史的研究,在日本方面,應該是以1937年「支那佛教史學會」之成立為起點。該學會以全面性了解中國佛教教理、教團、美術、文學、經濟,乃至法制等狀況,至1944年間,每年發行四次,陸續刊行至第七卷第三號的《支那佛教史學》研究成果為止。
釋惠敏
中華佛學研究所 副所長
一般認為20世紀後半的工業社會已進入所謂「後現代紀元」 (the post-modern era),或「電子技術紀元」(the technetronic era),又稱為「後工業社會」(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或「知識社會」(the knowledge society),「服務階級社會」(the service class society)等社會狀態。此將意味著:未來社會變遷速率日益加快,資訊與通訊工業廣泛使用於公眾事務與個人生活,生物與奈米科技的進展影響社會與生活,為了平衡科技發展的偏失,人本思想與人文價值將更受重視,民間社會(civil society)興起,宗教的社會參與增加,教育質量更高,休閒時間與服務產業增長,社會趨向全球化、多元化、高齡化,家庭變動性加大,政治更分權化。1992年,美國勞工部提出「學校如何為21世紀工作人才做準備」的報告書,認為新世紀的工作是以科技、服務為基礎,工作範圍為全球市場,而工作特質是:彈性多變、追求前瞻創新、要求快速準確。
漢傳佛教的智慧生活
|
主持人 |
陳俊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