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題
44、誓言堅定的人具備哪些特點?這樣會有什麼利益?明白此理之後,你以後有什麼打算?
45、有些人說話見風使舵,根據不同的場合變來變去,這將導致什麼過患?這種人的修行會成功嗎?為什麼?
46、劣者與智者在守護誓言方面有何差別?我們在承諾一件事情時,應當遵守什麼原則?
47、為什麼說不懂知恩圖報的人,名義上為人,但實則為鬼?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六、誓言堅定
何人事前所承諾,終無變更誓堅定,
若堅誓願獲自利,他眾亦信此人語。
真正有智慧的人,對自己在別人面前所承諾的事情,永遠也不會改變,立下的誓言非常堅定。
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講過,人的心態有三種,一是他所承諾的始終不會變,猶如石頭上刻的文字,縱經種種侵蝕亦不會磨滅。幾年前,我看過自己很小的時候刻在石頭上的觀音心咒,至今將近二十年了,字跡還是非常清晰。同樣,有些人從小就承諾一件事情,一輩子也不會變,這是上等人。
而中等人,如果沒有外緣影響,誓言是不會變的,但若遇到一些違緣,很容易改變當初的承諾。如同在土裏寫文字,不可能輕易就消失,但若被大風吹、雨水淋,字跡馬上就模糊不現了。這些人的心態也是如此,本來自己學佛、做事還是比較穩定,可一旦遇到惡友的影響,原來的誓言馬上就變了。
下等人像是水中的花紋,此起彼伏,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不需要任何外緣,誓言隨便就捨棄了。今天承諾這個,明天承諾那個,之後一眨眼就變了,這是非常下等的人。
誓言堅定的人,可以獲得一切快樂利益、財富名聲,由於說的話具有可信度,眾人也會信任他。《釋迦牟尼佛廣傳》中講過,佛陀多生累劫前發誓利益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之後在生生世世中,這個大願也沒有變過。我們在大的原則上也要這樣發誓,而且無論是外緣、內緣都不能摧毀這種誓言。誓言堅定的人,別人也會特別信任,平時在做事過程中,這些人非常可靠,眾人都很相信他的話;有些人誓言不堅定,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任何人也不敢相信他。所以在修行過程中,大家一定要誓言堅定。
以善觀察所承諾,壞劫之際亦不舍,
背棄誓願應生畏,違背國政尚不懼。
有智慧的人不會輕易答應一件事情,然而,一旦經過智慧詳詳細細觀察,自己承諾下來了,哪怕是三千大千世界統統毀壞,他的誓言也不會動搖。
藏地和漢地的一些高僧大德,在上師三寶前曾發誓要受戒或者出家,後來在文革期間,縱然遇到驚天動地的變化,自己的誓言也絕對沒有違背,很多人甚至為此獻出了最珍貴的生命。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在別人面前所承諾的一切,壞劫也不會改變。前段時間,我在建學校的過程中,有一個老闆說:“我本想幫助你一百萬左右,但我先答應別人了,要不我去跟他打個妄語,把這筆錢轉給你。”如果我當時巧言花語,很可能得到那筆錢,但是我說:“既然你對別人承諾在先,遇到再大的困難也千萬不要改變。”他說:“那個人不一定如法。”我告訴他:“如法也好,不如法也好,你好不容易承諾了,承諾完了以後再改變,可能會失去你的良知。算了,你還是做個好人吧,我這邊慢慢想辦法,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有智慧的人違背國家政策不一定害怕,因為這最多是判死刑或無期徒刑,但他們最怕的就是違背自己的誓言,若是如此,對今生來世都是一個不好的緣起。所以,寧可捨棄生命也不違越誓言,這就是智者的一種選擇。
在座的有些人,在學校裏根本學不到這些知識,因為不懂人生的關鍵道理,以致很多事情做得非常糟糕。現在懂了這些以後,儘管心態還不是很穩固,誓言也不一定很堅定,但是應該有一種決心——自己答應過的事情不要改變。很多人確實不懂如何做人,所以我一直很想講《二規教言論》,雖然這次講得不廣,但麥彭仁波切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我沒有必要再添枝加葉,有智慧的人一看內容,就會知道今後應當怎麼做。
現在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有些人不穩重,有些人沒有智慧,有些人沒有慚愧和不放逸,有些人不正直,有些是誓言不堅定……所以我經常想:“這些人沒學《二規教言論》好可惜啊!本來人還可以,但誓言一點都不穩固,應該學一學這部論。”可是講完後能不能起到作用,我也不太清楚。大多數人應該可以,我們這裏有些常住道友,剛來時特別差勁,後來通過學這些教言,真正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人,而且有了這些功德,佛法功德也會逐漸增上的。
不顧發誓或自語,彼者猶如篩子般,
洩露善妙之精華,僅依此理亦可知。
愚者根本不顧自己所發的誓言,今天以三寶為證發誓,明天就全部變完了。按照藏地的傳統,若以《大藏經》、拉薩的覺沃作證,或者以整部論著、神山、某位高僧大德、上師作證,發了誓以後絕對不能改變,也不能用假裝的手段或其他語言來應付。倘若違越了自己的承諾,那麼活在世上也沒有意義了,這種人像是篩子一樣,將精華全部漏光了,只剩下骯髒不堪的糟粕。
且不說別的,只看他今天承諾的明天就變了,今天說一句話,明天一點印象都沒有了,即可推知他是個壞人。若用其他方式來推知他的心,那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僅憑這一點,也可知道他的人格不好。
此人遠離諸天眾,如同枯樹無涼蔭,
如是不得諸財富,於此勿庸稍置疑。
對於這種人,護持白法的天人均會遠離,人們也不願意與他接觸,最後他自己孤苦伶仃,就像枯樹一樣無有涼蔭,再努力也不會得到財富名聲。
有些人在單位或家庭裏,做什麼都不順,誰都看不慣他,這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修行人也是同樣,有些人得到所有人的愛戴,雖然不是上師,但大家都把他尊為上師一樣;有些人猶如貓頭鷹,只要他一出現,大家都討厭他、欺負他,原因是什麼呢?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這個人誓言不堅定,說話不真實,那麼無庸置疑,他是很可憐的!
若人誓願愈堅定,則於彼人愈可信,
若愈成為可信者,則天與德亦會集。
倘若誓言堅定,人人都會信任、推崇他,如果信任他的人越來越多,天人也會予以保護,他的功德、名聲、財富等世出世間的德行也將自然積聚。
這個意思很簡單,但做到並不是那麼容易。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儘量不要違背誓言,當然作為凡夫人,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心態不一定很穩固,但若通過一些教育,依靠自己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在想要違背承諾時,立即用上師的教言來提醒自己,認識到這種行為值得慚愧,如是經常糾正自己的習氣,久而久之,一定會堅定誓言的。
當今社會中,大家也應該非常清楚,如果一個人誓言堅定、人格穩重,承諾的永遠也不會變,大家都會覺得他是非常好的人,人們都對他有信心,他的福德也會自然圓滿。有時候同樣是兩個人,學問上基本差不多,但一個受到無數人的尊敬,一個不但不受尊敬,反而處處碰壁遭殃,這是為什麼呢?大家也應該詳細觀察。
直士自己所述語,雖無大義亦不舍,
若具大義或發誓,永不違越何需說。
公平正直、具有智慧的人,凡是自己所承諾的,就算沒有大意義,只是一個區區小事,也不會輕易捨棄。比如跟別人交談時,說以後會幫幫他,到時候借他一點錢,甚至給一支筆、幫他房子打掃衛生,這些小事即使沒有兌現,給對方帶來的損害也不大,但既然已經承諾了,就不會隨便食言。
很多人說自己性格很直,如果你真的是正士,那不管在什麼人面前,答應過什麼事情,都不要輕易違背。有些人在上級面前承諾的儘量不改變,而在其他人前說的話,往往都靠不住。尤其是一些搞生意的人,看到東邊說一個,看到西邊說另一個,什麼話都根據情況和場合變來變去,有時候真的看不慣他們的某些行為。
有智慧的人決不會這樣,即便是非常小的事情,他也不會出爾反爾,何況是具有重大意義、解決今生來世的事情,或在上師三寶等嚴厲對境前發過的誓言,永遠也不會違越,即使到了生死關頭也決不捨棄,這就是智者與愚者的差別。
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實際操作起來,有時候也不是特別容易。不管怎麼樣,大家務必要盡心盡力地堅定誓言,有了這個功德的話,很多境界自然而然會出現的。
現在的修行人,大多缺乏這一人格基礎,所以更上一層的境界無從談起。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曾在不同人的面前承諾過,也在上師三寶前發過誓,但很多都已經違越了,所以應該儘量懺悔,猛厲地自我譴責:“我真的很壞,跟旁生沒有什麼差別!”應該這樣來痛斥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跟沒有頭腦的人一樣,現在遇到了這麼好的教言,應該知道以後怎麼做。
在座的道友當中,相當一部分人願意修行,既然如此,修行的取捨方法必須搞懂。如果沒有搞懂,表面上看來誓言不堅定沒有太大關係,但它對解脫生死輪回所起的作用,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
劣者愛惜自生命,智者珍視自誓願,
劣者背棄誓願時,智者對此感稀有。
劣者對自己的生命特別重視,而智者認為生命不過是生死流轉中的暫時一站,這不是很重要,一個人受到良心譴責,違背自己所承諾的誓言,才是值得慚愧的。劣者今天發一個誓言,明天就徹底違背,看到這種情景,智者沒有一個不為他惋惜的,覺得這種人非常可憐,隨意捨棄誓言是非常可恥的事情。
對智者而言,凡是承諾過的事情,都不容易改變。不像有些人發心,開始時一定要報名,又是簽字,又是蓋手印,沒過兩三天,嘗嘗味道不是很美,馬上就改變主意了。不僅是學習佛法,世間中的失敗,很多也源於誓言不堅定。倘若誓言堅定,雖然在做事情的時候,因為眾生業感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感覺,但自己畢竟承諾過,已經發下了誓言,不改變只會對自己有好處。所以,誓言堅定對修行人和世間人都非常重要。
智者寧可舍生命,而不背棄自誓願,
劣者對此雖生奇,不思守誓之勝德。
智者寧可捨棄最寶貴的生命,生生世世也不願背棄自己的誓言。譬如入密宗後有要守護的誓言,顯宗受別解脫戒、菩薩戒時也有誓言,甚至世間上當總統,也需要在大眾面前宣誓。真正有智慧的人,身體生命、受用財富等都可以捨棄,而不願捨棄自己的誓言。
就像金色比丘尼和迦葉尊者,他們均出生於婆羅門家庭,迫于父母的壓力,二人不得不成親。雖在十二年中朝夕相處,彼此之間非常清淨,連貪愛心也從未生過。後來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迦葉尊者和金色比丘尼都成為阿羅漢,是佛陀所有弟子中的佼佼者。以前有些高僧大德,遇到文革那樣的違緣時,也是寧願獻出自己的生命,或者遭受慘無人道的虐待,也決不會捨棄上師三寶。
而愚者不需要那樣的折磨,就像《親友書》中所言,他們如水中花紋一樣,無緣無故、隨隨便便就會背棄承諾。這種誓言不堅定的人,今天想出家,明天想還俗,還俗三四天后又想出家;今天到這個公司打工,明天去那個企業做事,後天不適應又要跳槽。這樣的人不要說修行成就,連最基本的生存也成問題。他們見到智者甯舍生命也不舍誓言之後,覺得這種行為很稀奇、很愚笨,他們從來不思維守誓言的殊勝功德,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愚者。
故當斷除劣相續,恒住正士之相續,
所謂堅守誓願德,是諸世間之莊嚴。
所以,我們應儘量斷除不好的習氣,過去自己誓言不穩固,沒有智慧,許多行為帶有狡詐性,現在明白了這些道理後,要將惡劣的習性完全改掉,恒時住于智者的相續中。他們相續是什麼樣的呢?斷除無慚無愧、無正知正念、無有智慧等等,時時處於具有慚愧、正直、妙慧、穩重、守誓言、佈施、利他的心態中。
其實,很多人若認認真真學習,應該會變成一個好人。以前自己比較糟糕,每天都是漂來漂去,性格不穩定,行為不如法,但是依靠上師三寶的加持,懂得這些道理以後,就不會東奔西跑了,應該找一條適合自己修行的道路,踏踏實實去修學,恒時安住在正士的相續中。
堅守誓願的功德,是一切世間的莊嚴。如果一個人誓言堅定,不管他住在哪里,諸天都會予以保護,他的美德始終閃爍著光芒,吸引無數人雲集旗下。所以,世間上有些高僧大德和智者,自有其不共特點,你們不要認為“這個人名氣很大,其實沒有功德”,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人人對他非常恭敬的話,他必定有過人之處。
大家在堅守誓言時,首先不要輕易承諾,假如一會兒承諾這個,一會兒承諾那個,結果一無所成,這樣不太好。承諾之前先應通過智慧來詳細觀察,如果實在辦不了,即便是上師吩咐你,你也不要承諾。一旦承諾下來,就千萬不要改來改去,否則會失去自己的良知,在別人看來,你也是一點可信度都沒有。
如果一個人在我面前說得非常好,說等政策開放之後,要如何對社會做貢獻,自己能做很多很多事情。過段時間,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他做的並不像講的那樣漂亮。再過一段時間,又找種種藉口說不適合幹這個,一定要去做別的事情。這樣以後,他在我的心目中徹底失去了人格。不僅僅是我,其他人也會這樣的。所以在互相交流時,人與人之間的信用,不僅世間中需要,包括我們佛教團體中,也是非常需要的。
我這次宣講《二規教言論》,主要是看到外面很多居士穩重、誓言堅定、正直等每一個功德都不太多,雖然也有個別智者具足,但大多數人還是比較欠缺。若能擁有這些世間美德,修任何一個法都很容易成就。好的人格猶如良田,在其上耕耘的話,只要播下種子就容易開花結果。如果你人格的基礎沒有打好,那我給你講《入行論》、大圓滿的前行正行,但因為你不穩重、誓言不堅定、沒有慚愧心、不正直,講了多少法也沒有用,完全成了耳邊風。
這裏的文字並不是很多,前面的“正直”也只有八個頌詞,後面幾個功德也是一筆帶過,但每個內容都非常殊勝。儘管我用言語不容易表達出來,可是你們不要聽過就算了,應該把裏面的內容再三串習思維。這樣到了一定時候,本論中關於做人的道理,並不是課本上的一種教條,而會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所以,每一個頌詞的教言,我們應經常觀察自己具不具足,別人需不需要這樣?假如這方面思維得非常圓滿,很多人的修行肯定會有很大進步。
《二規教言論》的教言相當殊勝,這次因為時間關係,我沒有發揮很多,但大概意思講明白的話,有智慧的人會自己分析,慢慢地串習。非常希望你們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以後反反復複地看、反反復複地學習本論,用其中的道理來衡量自己、觀察自己、監督自己,無論你行持世間法、出世間法,只要想做一個合格的人,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
七、知恩圖報
若思此人於我等,乃是利濟之恩人,
了知其恩並報恩,此為高尚行為門。
不論是生活工作上,還是修學佛法上,如果有人對自己有恩,則應將之銘記於心,因緣成熟時,只要自己有能力,一定要竭力報答。噶當派修菩提心的竅訣中,也強調了對眾生應觀作母親來知恩、報恩,不管是什麼身份的人,只要對自己有恩德,就要想方設法地報答他,若能如此,表明你已進入了高尚者的行為之門。
我們在學佛的時候,若有人引導自己皈依佛門,那他的恩德非常大,心裏始終要想著。甚至世間的一些恩德,自己也不能忘記。我以前讀小學、中學時,很多老師給我傳授過知識,現在每次看見這些老師,我都覺得非常感謝。當然,入了佛門,尤其是趨入大乘佛法以後,不要說宣講大乘佛法的法師,哪怕有一個偈頌的法恩,自己也應該永遠記在心裏,若以無所謂的態度來對待,那是忘恩負義的人。
別人幫一件小小的事情,尚且應記在心間,那在最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這份感恩之情就更不用說了。當初我剛來學院時,先是借了一間房子,後來主人來了,馬上要搬出去。當時是冬天,根本借不到地方住,最後好不容易有人借我一間房子。現在將近二十多年了,我一直忘不了那個人的恩德,可能是當時感觸比較深吧。現在雖然有人對我的恩德更大,但是也有忘了的情況。
前段時間,有些剛來的道友借不到房子,特別痛苦。當時我就想:以我現在的能力,在學院中給自己借個木頭房子,一點困難都沒有,但我當年剛來時,確實非常困難,只有一個人肯幫我。當然,我不是說我現在能力很大,只是說有些道友剛來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連個破房子也借不到,但也許再過二、三十年,他們在弘法利生方面有一些能力也不知道。
所以,不管看見什麼樣的人,遇到什麼樣的眾生,我們都要儘量幫助。當然,幫助的時候不能想:“我今天幫了他,他以後應該報答我。”若為了這個目的而幫人,那他不報恩就會非常生氣,這是不合理的。我們幫人應該無有任何條件,自己受過別人幫助的話,要儘量了知恩德、報答恩德,這一點非常重要!
何人不辨利與害,亦無相應回報心,
故除一切聖者外,誰願於他作害利。
有些人根本不辨誰在幫他、誰在害他,親怨利害一點也不分明,而且從來沒有報答恩德的念頭。這並不是他的境界高,親怨完全平等,就像大圓滿到了一定境界時,如盜賊入空屋一樣無利無害,而是他的人格太差了,如同石頭一樣,對別人的讚歎、誹謗沒有感覺。這種人不具備人的法相,除了聖者會憐憫他以外,有誰願意於他做害利之事呢?
無論你的證悟境界再怎麼高,為人處事也要懂得世間規律,明白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當然,按照大乘菩提心的原則,對壞人不能以牙還牙,進行報仇,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誰給自己製造違緣,誰給自己帶來幫助,這些利害關係一定要分清楚。否則什麼都不知道,整天糊裏糊塗地過生活,這樣的話,一兩次可能有人幫你,但時間長了,誰也不願意再理你了。
我有時候想:麥彭仁波切的性格,跟法王如意寶完全相同,尤其在處理事情、對待人際關係時,一方面不違背大乘菩薩的原則,另一方面,非常具足世間人的勇氣、正氣。古人確實是這樣,但現在一代不如一代了,人們看的也多、做的也多、想的也多,成日隨波逐流,忠厚品德基本上蕩然無存。所以,我非常讚歎一些古代傳統,過去的人講義氣、講正氣,但現在的很多人,心已經成了一種糟粕,所以,大家必須要以這些教言來調整自己。
顛倒饒益損害者,雖名為人實為鬼,
行為不應隨順他,更無何人願見彼。
顛倒饒益和損害的人,名義上為人,但實則為鬼。他們對幫自己的人怒目相視、百般陷害,而對害自己的人,規規矩矩、恭恭敬敬。當然,如果他的菩提心像釋迦牟尼佛因地時那樣,達到了親怨平等的境界,那倒是可以,但很多人絕不是這樣。這種利害顛倒的人,表面上長相是人,名稱也叫人,但實際上是惡魔,如果我們行為上隨順他,今生來世的一切善德都會摧毀,故而沒有任何人願意見到他。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中有一個故事說:有個關在監獄裏的盜賊,在受到生命危險時,一個尉官可憐他,通過各種方式把他放了,盜賊臨走時說:“以後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要報答你。”數年後,尉官任滿,路經一縣,聽說縣官的姓名與跑掉的盜賊相同,去拜訪,果然是那個人。縣官感恩他,以歡喜心來招待他,但縣官的妻子私下說:“這事洩露出去就麻煩了,因緣已經成熟,何不抓住時機把他殺掉?”縣官沉默了很久,回答道:“你說得對。”
尉官恰好在隔壁聽到這話,急忙叫上僕人逃跑。跑了五十多裏路後,晚上在村店投宿,流著淚告訴僕人真相。正在此時,突然有人持刀出來,說:“縣官派我來殺你,但聽到你說的話,才知道縣官忘恩負義。”於是飄然而去。半夜時,忽聽有人喊道:“我已取縣官的人頭,來為你報仇。”尉官叫人點火一看,果然沒錯,但那個人已不知去向。
所以,忘恩負義的人遲早都會遭殃,佛教中也經常強調,做人千萬不能利害顛倒,否則對今生來世都不會有好處。麥彭仁波切在此也講了,這種人根本不是人,而是特別可怕的魔鬼。大家最好不要變成這樣,看見別人利害顛倒時,也要儘量地幫助他。
一切殊勝直士者,雖受微利報大恩,
若有如是之美德,則定具足餘勝德。
具有智慧和大悲、品性正直的人,即便得到別人很微小的饒益,也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若有如是之報恩美德,那麼穩重、妙慧、不放逸、具慚愧等其他功德也會自然出現的。
《薩迦格言》中有一個柑子果的故事:過去有位國王到野外去,馬因受驚而漂游于荒野。正在饑渴難耐之際,有一個人路過那裏,將自己僅有的兩顆柑子果分出一顆讓與國王充饑。國王回宮後,對此人大加賞賜,待他如同王子一般。
世間上這種現象也比較多。原來我們那邊有個人叫瑪森,大概是19世紀的人,他天天到森林裏打獵。有一次他看見一個老人,整天幫人打工,來養活家裏的十幾個小孩,特別可憐。他對老人說:“你這樣打工也得不了多少錢,不如跟我一起打獵,或許會有一點收入。”老人就跟他去了。前幾天,獵人一直在山溝裏睡覺,老人特別著急,後悔自己不該跟他來,如果給別人打工的話,可能已經賺了一些錢。他天天都這樣抱怨。其實那個獵人有一種預感,什麼時候有感覺,一出去就能打到獵物,他一直睡著是在等機會。過了五、六天以後,一天早上獵人說:“你今天給我燒水,我要去打獵。”他一出去就打了一群鹿,回來後把鹿茸、鹿皮、鹿肉全部給老人,說這次就是為了幫助他。老人借犛牛把東西馱到市場上去賣,以此為基礎,他就開始發財,生活非常非常富裕。獵人後來死了,老人聽說之後,專門請僧眾為他念了四十九天的《聞解脫法》,也算是一種報恩吧,獵人以前用殺生來幫助他,最後他用念經來回報他。
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恩德,我們都要盡力報答,即使自己沒有能力,有感恩之心也可以。我經常想:“法王如意寶給我們傳授的顯密教法,不要說這一生,乃至生生世世我也沒辦法回報。但上師以前在道歌裏講了,要想報上師的恩德,應該儘量地利益眾生,這是報答師恩的最好方法。”所以,大家若想對傳承上師們報答恩德,最好就是利益眾生、弘揚佛法!
好,今天講到這裏。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
主持人 |
麥彭仁波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