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法門實修教授問答

喇嘛網 日期:2009/12/05 NPO  編輯部 報導

 

開示:創古仁波切
翻譯:堪布丹傑
地點:
加爾各答 
日期:2005.11.05 ~ 07
整理:善戒法師

問:阿彌陀佛要持缽,是否和釋迦牟尼佛持缽坐著的意義是相同的的嗎?

仁波切:手持缽主要的意思,是代表佛陀祂是遠離貪欲、遠離各種的貪著,但是同樣也遠離貧困、遠離匱乏。所以這個缽是沒有貪著,但是還是能夠盛滿、受用一切東西的。「缽」它是盛滿、裝滿一切東西的,這是「缽」代表的意思。因此和釋迦牟尼佛,以及所有的佛所持的缽是一樣的。

問:「坐在蓮花月墊上」,佛陀坐在月墊上和日輪上有何不同,有何分別?

仁波切:太陽的墊子也好,或是月亮的墊子也好,它們是扁扁的舖在上面。月亮的墊子它代表清涼,非常的清涼;太陽代表溫暖。那是什麼意思呢?月亮的墊子代表清涼,它能夠消除一切眾生的苦。太陽代表的是溫暖,是一種智慧的開顯,智慧它能夠消除各種無明的意思。

問:要成佛都需要在菩提樹下嗎?那當來下身佛是不是也依靠著菩提樹而成佛呢?

仁波切:釋迦牟尼佛和諸佛成道的菩提樹是一樣的。未來佛成道也是在這樣的菩提樹下成佛。那菩提樹的意思是什麼?它代表遠離貪著、遠離煩惱的一種象徵。尤其是菩提樹的葉子,它象徵清涼,能夠幫助我們得到清涼,從煩惱當中解脫出來,能夠離苦、不需要費力就能夠成就、出離輪迴。還有菩提樹它象徵諸佛菩薩的加持。菩提樹它代表無貪著,無貪著的意思是什麼?它代表象徵如果我們在自己的家裡禪修,對於自己的家會有一種貪著,但如果是在一棵樹下就不會有這些貪著,所以菩提樹它也象徵無貪著的意思。

問:施依印是什麼手印?

仁波切:施依印、無畏印的意思是代表:眾生啊,您們不用害怕,我會幫助您們的,是不用害怕的意思。

問:觀想的部份,顯宗和密乘的有何分別?或者是都可以,平常觀想是什麼方法?

仁波切:平時日常生活中可以觀想的,是屬於顯宗的《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祈願文》所說的觀想就可以了,但是特別在一天當中要修一座法,就需要一個特別的時間,比如是一個小時好好拿出法本來修持,這個時候我們要唸咒語、要誦祈請文。這個時候的這些觀想,我們所要修持的是《極樂淨土修持儀軌》這個法本,所以它是有二個時間的不同。

問:投生淨土的四個因,第一個是明觀淨土,就是所緣的境是極樂淨土,第二個是積聚功德,第三個是發菩提心,可以第四個又說到是發願、發菩提心,兩個又一起,所以不知第四個是什麼?

仁波切:第四叫發願。這裡是發什麼願?發願說一切的眾生都能夠投生到極樂淨土,這是發願的意思。

問:是不是可以請再仁波切教授八供咒的手式和意義。

仁波切:「嗡阿彌喋哇舍」,「邊雜薩瑪呀雜」意思是指說佛菩薩都來我們的前面,是這個意思。

「雜吽榜霍」是指說佛陀、佛菩薩來了,然後融入到我們全身都穩定了、融入了。

「迪叉廉」是穩定了、穩固了來了。

「阿地布霍」是合掌,代表是禮拜、禮敬的意思。

「嗡吽張舍阿」代表是五方佛。開始要握起來的。然後首先中指要伸起來、食指、無名指、大姆指、小姆指,代表是五方佛的意思。

「阿比肯雜芒」我們得到了五方佛的灌頂了。

「阿岡」「巴當」這二個都是水。第一個「阿岡」是給佛喝的水,第二個「巴當」是給佛法洗脚的水。在古代,這些水都是裝在海螺裡面,然後來做供養的。頭兩個手勢像海螺一樣的。像海螺一樣的。

「布貝」是花。像花開了一樣。

「都貝」是香。兩個手合起來,這代表是插香的容器,香就插在裡面。大拇指要插在裡面,大姆指要塞進去。

「阿洛給」是燈。油燈明燈的意思。

「根喋」是塗香的意思。塗在佛的身上。

「涅威喋」是食物。是代表佛吃的食物。

「夏達」是樂器。

「木札阿吽」,一彈指。這一彈指代表說都供養了,都圓滿供養了。

問:佛陀所持的缽,是有很多種嗎?

仁波切:一般來講,可能有密乘或者是金剛乘裡面的缽,跟泰國南傳的缽,或者是大乘佛教裡面的缽可能有些不同,但是都可以。

問:「若因生疑不往生,將於五百年之中……然而蓮花不綻放」,是因為我們生前懷疑不會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會被包住五百年?

仁波切:是的。這也就是說在我們生前如果對於要具備四個因能投生極樂淨土,還有一點懷疑的話,也會投生到了淨土,但是會在花苞裡面待五百年。

問:在投生極樂淨土四個因當中,並不像顯宗強調要一心一意說:「我一定要去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因為沒有生起一心一意強調的心要往生極樂淨土的心,所以就生起一點懷疑的心去往生,那他還會往生到淨土嗎?

仁波切:針對這個問題說,被蓮花包住五百年是不是因為對投生並沒有真誠的發願。是這樣子的。就是說由於我們並不是完全專一的、完全相信的發願的話,還有那麼一點疑惑的話,就還會包在蓮花當中的。那至於在密乘修行上來講,是針對這個發菩提心的部份。

問:如果說我們的功德資糧也圓滿集聚,只是有一些散亂,不是一心一意,還有一些懷疑,還是能夠往生,只是差別說不能馬上當下就見佛,而還是能夠往生?

仁波切:是可以這麼說的。因為在這裡會用到懷疑的疑,懷疑的疑其實另一種解釋也可以解釋說是不專注,沒有專心一致,所以說可以這麼來解釋的。

問:觀想阿彌陀佛西方三聖,我們要觀想的話,是以像一般我們看到的雕刻的佛像,或者是圖片、或者是像電影裡面的樣子的佛像?

仁波切:要觀想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或任何極樂淨土的這些佛像的時候,它是可以說是合一的,合在一起的,像是立體的,像是佛像一樣是立體的。但是我們說常常一個佛像有的時候沒有辦法塗太多顏色,所以這是為什麼還要有唐卡畫,畫這麼多的顏色。所以當我們在觀想,我們可以是二合一的,把立體的佛像,加上這個畫的唐卡的顏色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尊活生生的一尊佛,祂好像真的在我們的面前一樣。但所謂的活生生的在我們面前,祂卻並不是像是真的人一樣,有血有肉,沒有的,祂是像光是一樣,祂是透明、清淨的,像五顏色的光是一樣的,要這樣的來觀想。

問:除了極樂淨土我們可以求往生,那其他的淨土是什麼樣人可以去?

仁波切:在我們佛經當中也有提到非常多的淨土,淨土它也有分非常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非常清淨的淨土,是指說凡夫沒有辦法投生到那裡的。極樂淨土是很特別的,不管是凡夫、或者是有煩惱的眾生也都可以投生到那裡去。所以說我們是在無量的淨土當中選到一個最容易投生的地方,那就是極樂淨土。那至於其他淨土,一些清淨的國土是指說一些登地的菩薩,只有一些大菩薩才能夠去的,不是我們凡夫可以去的。

能夠投生極樂淨土是非常好的,因為我們可以以凡夫身,也就是有煩惱的身投生極樂淨土,然後祈請投生之後,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像願文當中提到的,我們可以隨時到其他本來不能去的淨土都去,像是密嚴剎土或者是其他清淨的淨土都能去。

問:「傍晚之時無艱難,剎那返回極樂國」,那我們極樂世界的一天等於是人間的一大劫,如果到了傍晚的時候,我們生前的親朋眷友都到哪裡去了,因為極樂世界的一天等於是人世間的一大劫,那如何能夠保護到我們的親朋好友呢?

仁波切:在極樂淨土的一天可以說是我們人世間很長的時間,是一大劫、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等等。我們一投生到極樂淨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馬上祝福在人世間的這些親朋眷屬們,那個時候他們還在。但是後面還提到說,比如說我們就開始到其他淨土去學法了,或者說未來佛彌勒佛又降生到人世間的時候,我們也到人世間來學法,當然那那個時候那些人世間的親眷早就都離開了。所以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剛投生淨土的時候)就發願祝福他們,然後時間過了之後,他們也都往生了,可能也都往生淨土了。

問:「復次對生薄伽梵,悉皆化光融已身自身如虛空彩虹,化顯薄伽梵身相,明光空性雙運成」,這一段都是勝義菩提心,為什麼這是勝義菩提心呢?

仁波切:在這次的整個課程中,用了二個教理。一個是祈願文,一是實修的簡軌。這二本法本當中,大部份主要的談到的,我們說首先一切萬法都分為勝義跟世俗,在勝義指的是空性的部份,那世俗的部份指的是一切的顯象,一切的物質東西等等。大部份這二個法本所談到的,都是世俗諦這個部份,也就是都談到世俗諦,我們要發願,我們說要投生在清淨跟不清淨的淨土當中,我們說要遠離不清淨的這一切,而投生到清淨的淨土去。透過發願祈願能夠投生,那這一些的發願都是屬於世俗諦的修持的方法。勝義諦的修持是指說一切都轉變成空性,「復次對生薄伽梵」,這裡談到在前方觀想的佛菩薩化光融入到我們,然後我們也化光,雖然說我們外顯的相貌是阿彌陀佛的身形,但是本質是空性的,所以因為這一段它談到空性的部分,所以它算是勝義菩提心的部份。

問:為什麼阿彌陀佛要示現涅槃呢?

仁波切:這是因為從我們這個世俗諦,或者從這個相對的世界上世俗諦來講,因為一切它都是無常的,會變幻的。所以說為了示現一切是會變幻的、無常的,所以像是阿彌陀佛也好、觀世音菩薩也好、大勢至菩薩也好,祂們都會示現涅槃,因為在這個世俗諦的世間裡面來講,有生也就會有死。

像還有一些其他修持方法,像是叫「大手印」的修持,禪修的法門大手印,或者叫寧瑪派的大圓滿的禪修方法,或者叫大中觀的這些都是禪修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針對的比較偏於在勝義諦的修持,這是空性的修持上。但是我們這一次的課程所學習到的,叫做極樂淨土的修持,或者阿彌陀佛的修持法門,它是屬於世俗諦的修持法門,那這是透過了像這些願文當中的發願,希望要離開各種痛苦,得到快樂,最後投生極樂淨土、成就佛道等等這些願文,我們在念的時候會發現,它大部份都是屬於世俗諦的這些發願,相對性的這些發願的方法。雖然在這裡有稍微提到空性、明空不二這一些勝義諦的用詞,但是整部經文的主題跟重點是在討論世俗諦的修持方法。由於它是在討論世俗、相對世界的修持方法,所以它還是會變的,會有轉變是無常的,像極樂世界它也會變的,或者說阿彌陀佛雖然壽命非常的長,但祂最後也會示現圓寂示現涅槃,觀音菩薩等等都是一樣的。

但是我們說阿彌陀佛祂涅槃了,但是這個涅槃、這個圓寂,白話稱為死亡,它是沒有痛苦的,它不是我們這個世界一般的這種死亡、一般的涅槃,而是指說到祂另外一個淨土去了,是這個意思。 上師說法--《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祈願文

化育資訊網        台北縣板橋市信義路83號7樓        電話: 02-89521272  02-89521272         傳真: 02-89642867 





主持人
創古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