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始以來,每一個無盡生命都有父母。
所以說,每一個眾生都曾經是我們的母親或父親。
每當想到這些曾經是我們父母的眾生,
長久以來,無助的在輪迴中流蕩,
就像是迷了路的盲人一樣,
我們不得不對他們生起極大的慈悲,
但是光有慈悲是不夠的,他們需要實際的幫助。
但是只要我們的心還深陷於執著的束縛,
就算給他們食物、衣服、錢,或者單純的善意,
最多也只能帶給他們一種暫時而有限的快樂。
因此,我們必須尋找一種方式,
讓他們能夠完全從痛苦中解脫。
而唯一的方式,就是踏上心靈之道,
先轉化自己,然後我們才有能力轉化他人。
慈悲應該是對所有的眾生都沒有偏見,
不去分辨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敵人。
而且應該在心中持續保持這種慈悲,
以作出正面的舉動。
即使是獻出一朵花,或者念誦一個咒語,
都應該加上一種希望,願所有眾生,
沒有例外的,都能夠得到利益。
過去時代偉大的老師們認為,
最珍貴的開示就是智慧與慈悲的無二無別。
他們培養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而由這四無量心中,幫助他人的能力,
就會毫不費力的自然現起。
因著對所有眾生慈悲的動機,
我們應該在心中堅定的發願,
為利益一切眾生而證悟。
沒有這個發心,我們的慈悲,
只不過是真正慈悲的仿製品。
據說:
「祈願他人快樂--
即使是想危害我們的人--是完全快樂的泉源。」
當我們最後到達這個境界時,
對所有眾生的慈悲就會自然現起,
完全無需造作。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
我們必須全力專注去完成眾生成佛的承諾,
知道我們清楚的看到,
平凡生命中的一切活動是多麼了無意義
且充滿無謂的困擾。
眾生在這艱困時代中退化的狀況,
不免令我們撼動而悲傷,
而在心中生起一種強烈的決心,
要從娑婆世界中解脫出來。
如果這樣的態度真正生根,
大乘佛法的功德和成就絕對會從中生長。
但是,如果從娑婆世界解脫的真實決心,
沒有深深種植我心,我們的佛法修行,
就沒有辦法真正完整地發展。
所有生命都希望快樂,不希望痛苦。
我和他人之間的重大差別就是在數量上--
我只有一個人,而他人無數。
所以說,跟無量其他眾生的快樂和痛苦相比,
我個人的快樂和痛苦是完全微不足道的。
真正重要的是其他眾生快樂還是痛苦。
這就是決心達成證悟的根基。
我們應該希望他人快樂,而不是我們自己,
尤其應該希望那些我們認為是敵人,
以及對我們不好的能夠快樂。
不然的話,空談慈悲有什麼用?
頂果欽哲仁波切
|
主持人 |
頂果欽哲仁波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