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綠建築/打造節能、人性化的居住空間
符合庶民生活需求 促進科技產業發展
智慧綠建築以建築物為載體,導入綠建築設計及智慧型省能、省水,或消防、保全、醫療照顧系統等高科技設備,應民眾需求,提供簡潔、人性化及舒適的生活空間,並達到節能減碳又環保的功效。
建構永續智慧優質生活空間
財團法人中技社、內政部建研所和經濟部工業局於11月22日、23日合作舉辦了「節約能源-智慧綠建築研討會」,引起各界注意。「智慧綠建築」是行政院院長吳敦義上任後,推出之我國「四大新興智慧產業」之一;希望能在以往推動「綠建築」之既有基礎上,進一步導入我國資通訊產業科技之優勢,推動「智慧綠建築」,為台灣人民,營造節能、減碳、環保又人性化的智慧生活環境。
我國的「綠建築」是全世界最密集的國家,現在政府要進一步利用我國在「資通訊科技」(即 ICT產業)領先世界各國之優勢,將 ICT科技包括雲端科技,融入我們的住宅社區、商務大樓、旅館、百貨商場、展覽場、乃至於工業廠房,為我國的建築相關產業鏈,以及相關ICT及雲端相關產業鏈,在國內拓展一個新的藍海市場及就業市場,希望在政府之引導及激勵下,使這個產業鏈能逐步地進軍大陸市場及東南亞國家,成為台灣之國際品牌之一。
其實,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繁榮,科技之日新月異,人類對於居家生活、休閒旅遊、商務活動、工作場所,日益注重安全、舒適、便捷、環保及節能,因此「智慧綠建築」結合綠建築設計、綠建材、智慧建材、資通訊(ICT)科技及其應用服務等產業,包括應用主動感知之電子產品、資訊家電、安全監控、健康照護、能源管理、物業管理服務,營造人性化生活環境,由家戶到社區推廣,進一步結合城市之基礎建設,包括寬頻網路、數位電視網路、感知網路(如智慧型交通運輸系統、颱風、豪雨、土石流、地震等安全警示及防災逃生系統、休閒旅遊導引服務系統)等公共服務系統,來滿足人類的需求。
依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資料,去年我國的住宅與服務業能源使用,約占全國總耗能的22%,但如果從總耗電量來看,則占了近40%。電的來源是要從其他初級能源轉換而來,而在這轉換與傳輸過程,已經消耗掉一半以上的能源。目前先進國家為了解決電能在輸配使用上的損失,許多國家紛紛著手推動建構智慧型電網(smart grid),以達到所產生電力最有效運用。利用資通訊將電能需求端的瞬時變化迅速傳遞給供應端,供應端同樣利用資通訊與控制等技術,做出最經濟有效而省能的反應,提供必要的電能給使用端。
中技社高級顧問范良銹表示,如果我們把用電需求的單元,從一棟建築、一個社區、一個城市擴大至一個國家,應也可以適用這個理念,將居家辦公建築物內部的各項用電系統ICT化,做最有效的控制運轉,至於所需能源來源,除來自外部電網系統,同時在建物設計時,將自然風、光、熱、水等資源的採用也納入考量,形成一個用能最節約而有效率的單位,而且是環境最協調,居住活動又最方便舒適的場所。
現在全球面臨化石能源日益稀缺與氣候變遷雙重的困境。俗語說危機就是轉機,此時應該是我們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結合,發展智慧綠建築的時機,因為即可因應上述雙重困境,又可促進兩個產業發展,引領國家經濟成長,可以說是個創造多贏的工作。
為了要建立優質的產業發展環境,政府除了陸續採行一系列的鬆綁、開放措施,為企業營造自由開放的經營環境外,更進行組織再造以提升行政效能,並加速推動都市更新,以改造老舊建物的地區環境品質,發展具有特色的智慧綠建築。我們相信以台灣在ICT產業上的優勢,與綠建築產業相互結合,定能開創出屬於台灣獨樹一格的智慧綠建築產業,進軍國際市場亦是指日可待。
逐步邁向智慧城市
2050年全世界將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根據資策會MIC的預估資料,2000年台灣有58%民眾居住在五大都會區,2009年比例增加至67%,預估未來3至4年內將突破7成大關,范良銹強調,民眾對於城市基礎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智慧化居住空間由點到線到面的發展更顯重要,如何實現高效經濟的能源使用並兼顧環境的永續發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已在全球蔓延。
2011年桃園縣獲得國際智慧城市組織(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ICF)頒發全球21大智慧城市,藉由I236計畫創造桃園智慧城,以智慧小鎮(Smart Town)與智慧經貿園區(i-Park)為推動智慧生活科技應用開放場域的2大推動主軸,於該場域內將整合運用3種網路系統(寬頻網路、數位電視網路與感知網路),推動舒適便利、農業休閒、安全防災、醫療照護、節能永續、智慧便捷等6大領域智慧科技應用,希望能以智慧生活科技提升人民生活水準。
智慧綠建築打造低碳城市
為加速我國朝向「低碳社會」邁進,2009年全國能源會議具體提出我國10年內「打造低碳家園」的願景目標,即於2014年推動6個低碳城市;於2020年完成北、中、南、東4個低碳生活圈。要建構低碳城市,必須從區域計畫、都市計畫、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系統著手,要有合理的規劃來配置公園、綠地、山川、水系統、道路交通及大眾運輸系統。
新北市以八里、板橋、新莊、坪林作為推動低碳城市的示範單元,併入「綠建築」、「綠色能源」、「綠色交通」、「循環資源」及「永續生活環境」,五大低碳策略之發展計畫,使新北市朝向自然環境及城市之永續發展邁進。
台中市以「Carbon Free, Trouble Free. A City Can Do it.」為出發點,從「全民綠生活」、「智慧型交通運輸系統」、「水湳低碳經貿園區」、「風光共購綠建築」等幾個面向,將台中市打造成無碳無憂的國際城市。
宜蘭縣提出「低碳家園」、「生態城市」兩大旗艦政策,作為實現環境永續核心價值的策略,並且藉由教育與宣導,將各種低碳生活方式讓民眾瞭解,以期達到「低碳樂活,幸福宜蘭」之願景。
台南市配合中央政策推動低碳示範城市,訂有發展願景:「建構人本低碳永續環境」、「提供優質友善公共服務」、「追求創新綠色經濟成長」、「提升城市的國際競爭力」,努力成為國際間最佳低碳示範城市,並成為最適合居住及樂活遊賞之城市,讓「低碳台南,宜居好遊賞」深植人心。
建築智慧 智慧建築
在發展智慧綠建築上,尚須產、官、學、研界資源整合之誘導及輔導,和建構跨專業領域之合作整合機制,並加強導入創新創意以凸顯台灣之文化特色。范良銹說:「宣導智慧綠建築基本常識,以提高社會大眾之接受度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因應全球的硬科技,發展智慧與綠色產業外,我們也需要延續社會人文層面的軟科技,建築可帶動產業,亦可同時發展文化,如此一來,在面對自然環境的挑戰時,智慧綠建築才能成功,團隊與跨領域的整合才能有永續的產業。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雙月刊2011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