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2 08:50:46
尊貴能海上師
學習次第 : 進階

 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續記 第十八講

第十八講  九月十五日

 

【獅子賢義疏】:

如是所說品中頌文之分別淨體之說者:

 

頌雲  如諸病盡除  時常安息竟  種種眾生樂  功德皆全備

          若海納百川  勝果盈盈累  勇心摩訶薩  一切眾依止

 

如是頌雲:于修道中修行者、行相分別種類四個九法自性熱誠能作者,于諸傳染病因能作盡淨滅除。獲得無不悅愉究竟安息,如如悲心利他自在,能成種種一切有情生起安樂,善巧功德,悉皆圓滿。三乘所攝一切道性,如大海體,悉能容納。菩薩修行道中,住果邊際,次第究盡獲得彼中清淨莊嚴,成就種種一切現法,須依前面四九行相等分別,是能作也。

 

【清涼記】:

三十六種分別已斷,功德全備,佛無間道,正真勇猛,堪稱摩訶薩,可為一切眾生依止。西藏法,已學戒律事相,住聚巴三五年,出來依止師父,再實修,師以為可,方可離依止。當了格西,聚巴未進,尚有半節事未了,政府要來叫去住聚巴,依止完了,才能出來弘法。儀軌皆能背誦,法務事相精能者,住一年,亦可出聚巴。求尋依止師學習專修者,如西藏法,庶幾近似。傳”謂種子遺留俱生惑,染”

謂後天所得分別煩惱。清淨”謂空無我,現法”謂弘法利生之事實也。

 

【獅子賢義疏】:

修道隨後、是無間道之隨行、無間道之三昧。

 

頌雲  安立三千生  聲聞麟喻德  菩薩正離生  列眾善為喻

以無量福德  顯佛無間道  無間三摩地  一切種智性

 

如是頌雲:若或攝取三千大千世界之有情等,安住于聲聞緣覺菩薩之無罪住處,如是善喻所作福德生起之量相較乃至彼中殊勝聖者之福德為多,何以故,皆是種種一切智性,亦是彼大覺之性,乃至獲得大覺體性無間之正定,皆是功德無比對故,此者是彼無間三昧之所作也。

 

【清涼記】:

佛無間道,加行、從發心至成佛;三昧、從初禪至成佛皆攝。經廣贊無間道功德,為八地菩薩不決定成佛者勸也。我等距此地雖尚遠,但不可無此希望。能依次實行,則非空願。

 

【獅子賢義疏】:

此中所緣等,如其所有雲何攝收,即此頌文分別所緣等等云云。

 

頌雲  此所緣無實  是述主體念  此中行相寂  好辯者常諍

 

    此中所說,無間三昧所緣之因緣者,一切法無實之所緣是也。我之因緣者,念是也。行相者,自性寂滅止性是也。住彼中者,淵深難測故。今作詳細言說方便善巧,未知解等,訶斥抗辯。傳承發起,後得智生。此等顯明之所作者,彼彼深性之說故作想深觀之教持也。若慧心具有倒錯等之背理分別,如何破除洗淨,於此正定三昧發生所作雲何?即此以下是三昧錯倒之分別也。

 

【清涼記】:

此無間三摩地之所緣,即一切法無實自性,行相即自性寂靜。如茶碗是所緣,白色圓形是行相。桌是所緣,桌性空是行相。此境甚深,故佛告羅睺羅,亦未下斷語。執我是非量,我如龜毛兔角畢竟無故。證無實是現量,諸法自性如是故。此乃修證之境,非言說所顯,而好辯者常興諍難。故于執實者應破斥,不明者辨析,于自宗義應傳習也。

 

【獅子賢義疏】:

頌雲  意樂此所緣  受持此自性  一切種智智  勝義及世俗

          加行及三寶  巧便證能仁  顛倒及道等  能治所治品

          性相及修行  諸邪說分別  依一切種智  說為十六種

 

如是所雲者:

一、有為與無為之界體分別,正真性不可得。

二、所緣悅意等一切行相之上,自性無故。

三、所緣之自性決定所取。

四、一切種智性之智慧等,真實及不真實無所緣。

五、真如性之自性,以俗諦及勝義二諦觀之。

六、于施等無所緣而作加行。

七、解了所作無是大覺佛寶。

八、唯名句安立淨盡是法寶。

九、於色等所緣遮止者是僧寶。

十、于施等無所緣是方便善巧。

十一、實質無實質之二者之自性分別遮止者,真如之現證。

十二、快愉行相契入之無常性等即常性等顛倒。

十三、行相道修行之果,是現量未能作之道。

十四、棄舍修為,無非隨順品及對治體,有法無法之性相。

十五、自共之性相離名修行。

十六、菩薩方便善巧不明,詳細所說,一切顛倒分別,具諸相違之義實行,不離疑心自性。

如上所說之境俱有之性,一切種智性依因(正因),倒錯分別之十六也。此者,世俗與勝義具有之門而作呵斥,如其次第,於真諦與世俗之門,可作重複問答也應知。菩薩等善意樂欲,依止二諦善巧方便,種種空性顯明,前行之行相決定,一切正真慧行生起,是無間道三昧發生之所作也。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頂加行第五品釋竟。

 

【清涼記】:

次明應斷之十六種顛倒分別,是成佛之總綱,亦全論之總結,亦三個三十六種能所取分別之總綱也。

一、于所緣一切有為無為,皆應歸於法空上修,但皆非無幻化之所緣可得。

二、若於性空理少有覺悟便高興執著,便壞事。有所成就應注意二點:一者、行相不可執著。二者、修行更加功精進,了知前進道路。

三、一切法無自性。以為我有得,即是得少為足,半途而止。金剛經說無四果可得,無無上菩提可得,佛於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等,此理隨處可安立,故彌勒菩薩拈出要點。雖實無所得,然由甚深八法可以修證也。

四、五、如者緣起性也,真者空性也。離真無如,離如無真。二諦和合,不可以一法名,故不可以名句思擇。

六、不取六度相,仍要行六度。執三輪空,便避而不行六度,是其大錯。

七、八、九、十、是甚深之皈依三寶。達無所證而能證,是為佛寶七;唯名句安立而能趣證無我無生之涅槃,是為法寶八;色等無所得,而依別解脫戒,能於色等境上辨識,遮止犯戒,是為僧寶九;持一條戒有五護法神王,與設境界令其辨識,經過練習,戒方牢固,無境則戒之作用難起。

十一、能量有現、比、非、三量,所量亦有性境、帶質、獨影三境。帶質有真有似,總皆性空。由因明正理,可以通達,真如內不可許任何一法有纖毫自性。

十二、世間順情之事,皆是花箭,應當覺照,不可于此起常執。

十三、密法儀軌等皆引人入勝之方便,轉變三業習氣,與別解脫戒同。不可執方便為究竟。

十四、或說,法應要,三藏皆須要;或說,法皆增語可不要。此說:若到身口意三業無誤失,煩惱習氣斷盡,則佛法亦可不要;若尚病困呻吟,不可便無醫藥也。

 

 


備註 :